全媒體時代是個大趨勢,媒體融合發展是篇大文章。
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把「課堂」設在了媒體融合發展的第一線。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新聞輿論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作出了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可以說,這既是一場由技術飛躍帶來的深刻變革,更是一場在黨中央戰略謀劃下實現的創新發展。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要運用資訊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援。」習近平總書記就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提出明確要求,對廣大新聞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為做好新形勢下新聞輿論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
對於媒體融合發展的形勢,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判斷: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資訊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在相當意義上說,誰掌握了互聯網,誰就把握住了時代主動權。
面對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的深刻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
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明確要求: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堅持移動優先策略,讓主流媒體借助移動傳播牢牢佔據傳播制高點;探索人工智慧的運用,全面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統籌處理好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等的關係,形成全媒體傳播體系;依法加強新興媒體管理,使我們的網路空間更加清朗。
思想認識的高度,決定融合發展的深度。當前,我國媒體融合正處於從「相加」向「相融」加速奔跑的關鍵階段,中央主要新聞單位主動適應變革,大力推動變革,以自我革命的勇毅擔當深入推進媒體融合發展。
從「紙媒時代」到「微博微信」再到「視頻、H5、VR全景」……一大批「提筆能寫,對筒能講,舉機能拍」的全媒體記者湧現出來,以更大的創新熱情,生產出更多契合用戶需求的新聞產品,也在媒體融合的考驗中錘煉「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思維的轉變、豐富的實踐,讓編輯記者們感言,「全媒體發展勢不可擋」「融媒體記者,就應該幹嗎嗎行、做啥啥精」。
也有網友評價說,「主流新聞媒體很『潮』」。衝破思維「藩籬」、催化融合質變,在媒體融合這場惠及長遠的再出發中,新時代黨的新聞事業開啟嶄新局面。
主流輿論唱響時代強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抓緊做好頂層設計,打造新型傳播平臺,建成新型主流媒體,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
近年來,主流媒體通過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推出了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融媒體精品力作:人民日報「金台點兵」等融媒體工作室推出《誰是站到最後的人》等融媒體產品,新華社推出《心中的牽掛》《答卷》《誓言》《那年,我們21》等50多個流覽量過億的重磅融媒體產品,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推出《平語近人》等力作……一批引領主流價值的融合精品讓網路空間的主旋律更響亮、正能量更強勁。
從推進產品融合、管道融合,到推動平臺融合、生態融合,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化發展,主流輿論陣地不斷鞏固壯大。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復旦大學上海新媒體實驗中心主任張濤甫認為,全媒體時代,主流媒體通過融合發展,使正面宣傳品質和水準有質的飛躍,對凝聚人心、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意義重大。
對主流媒體,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期望:「要及時提供更多真實客觀、觀點鮮明的資訊內容,掌握輿論場主動權和主導權。」他還指出,要旗幟鮮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通過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創新,使正面宣傳品質和水準有一個明顯提高;要從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的高度,加強網路內容建設,使全媒體傳播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主流媒體不能僅僅滿足於出一兩個『爆款』,而是要成為具有成長性的平臺,靠源源不斷的精品力作說話。」張濤甫說,媒體融合就是要讓主力軍遷移到主陣地上。
「使全媒體傳播在法治軌道上運行」——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讓浙江省委網信辦副主任王堯祥印象深刻。「要從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的高度,加強網路內容建設,全面提升技術治網能力和水準,強化法治意識,推動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
新華社全媒報導平臺副總監徐壯志說:「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意味著新華社媒體融合發展迎來新的起飛。我們將以更大的融合力度,將黨的聲音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融合形式,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
報導觸角向群眾靠近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強化陣地意識。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宣傳報導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
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6月,我國線民規模達8.02億,手機線民規模達7.88億,線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3%。在移動互聯時代,「終端隨人走、資訊圍人轉」是傳播的鮮明特徵。
「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和資訊服務」——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廣大媒體工作者為自己立下新的奮鬥目標。
新華社「NewChina」帳號在臉譜、推特、優兔、Instagram、連我、VK等六大平臺使用19種語言發稿,總粉絲數突破1億,主帳號發稿量、流覽量、互動量等核心指標躋身世界主流媒體帳號第一方陣最前列,讓「中國聲音」更加清晰響亮。
廣東廣播電視臺觸電新聞總編輯鄭敏璿說:「以往,我們只知道新聞播出了,卻不知道誰看了報導、反響如何,現在可以利用大資料清楚知道誰是受眾,傳播更精准有效。我們將始終堅持利用大資料『賦能』主流價值,在向基層拓展、向樓宇延伸、向群眾靠近上繼續下功夫。」
2018年,全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全面啟動,致力於打造基層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臺、社區資訊樞紐。一個個縣級融媒體中心掛牌成立,把傳播觸角延伸到千家萬戶,融合發展的更大格局正在形成。
這充滿希望與光明的事業,正吸引著更多新生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學生倪樂融對自己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兩耳不聞窗外事』地閉塞讀書是不行的,要抓住機會走到新聞一線,學習前輩們撲下身子、沉下心來、紮根基層的優良傳統,用掌握的各種新技術,製作出獲得人民認可的新聞作品。」
媒體融合發展,是一條從未有人走過的路,必定要爬坡過坎,也一定有新的挑戰。但改革永無止境,創新永不停息。走好必由之路,牢記使命任務,堅持守正創新,新時代的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大有可為、氣象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