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都打初選延長賽動機效果卻不同

昨日,四月十日,對台灣地區來說,除了是美國頒布《台灣關係法》四十週年之外,還有兩個重疊的政治活動。一個是昨日發生兩場「英德之戰」,其中一場「英德之戰」是發生在國際場域,與台灣地區的政治完全無關,那就是由德國帶頭的歐盟領袖在昨日聚會,決定英國是否延後或無協議脫歐;另一此場「英德之戰」則是發生在台灣地區,嚴格說來是發生在民進黨的內部,是已經拖沓了不短時間,但卻讓人們興趣盎然地觀看的「總統」黨內初選,蔡英文與賴清德兩為參選人大明爭暗鬥。

其實,也是在昨日,不單止是在民進黨內發生「英德之戰」,而且在國民黨內,同樣也面對「總統」黨內初選的複雜問題。實際上,昨日是星期三,這分別是國民黨召開中常會,及民進黨召開中常會(或中執會)的法定日期,藍綠兩黨都面臨「總統」參選人難產的問題。不過,藍綠兩黨都在昨日,幾乎是「步調一致」地作出延長「總統」黨內初選日程的決定,還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

不過,就動機和效果而言,國民黨決定延長初選日程,是正面的事情,不但是有利於最後形成徵召韓國瑜出戰的共識,而且也可避免黨的分裂,更是將可提升國民黨勝選的機率——在「總統」大選方面,是韓國瑜將能「砌低」民進黨的任一選將,甚至是戰勝無黨籍的柯文哲;在「立委」選舉方面,國民黨有可能會獲得半數以上的議席,重新成為第一大黨,並牢牢掌握立法主導權。而民進黨再次延後黨內「總統」初選,將對缺乏行政資源的賴清德極為不利,可能會拖疲甚至是拖垮賴清德,並催發黨內矛盾,儘管民進黨有著即使是在初選過程中廝殺得見骨見血,而一旦初選確定參選提名人,就必定會修補傷口,和好如初,槍口一致對外的傳統,但由於賴清德的性格特犟,倘又恰逢民進黨敗選,民進黨的大分裂就將不可避免。

實際上,國民黨的情勢較為單純。吳敦義似乎是已經想通想透,在昨日的國民黨中常會上正式宣佈不參加「總統」黨內初選,並決定不執行原規劃於昨日在中常會上通過「總統」提名作業要點與時程的計劃,等待韓國瑜訪美結束,再進行協調,力拱韓國瑜參選,再在本月二十四日向中常會提報「總統」提名作業要點與時程。雖然是有所延後,但並不影響原定的五月領表、連署、登記,六月辦理初選,七月召開全代會的初選時程。

吳敦義為了將他這個決定的效應強化到最大,昨日刻意改變中常會的習慣,將原本不開放媒體採訪的傳統做法,突然改變為公開開放,以突出自己在會中宣布他沒有意願參選「二零二零」,比在會後才宣達更強的效應。在此背景下,已經為直接徵召韓國瑜掃除了障礙,也等於是間接勸退朱立倫、王金平,從而實現「卡朱阻王」的最大目標。

實際上,吳敦義原本還是有曖昧的,是希望能透過力捧韓國瑜,將朱立倫、王金平的聲望盡量「邊緣化」。如果韓國瑜決定參選並當選「總統」,就是「造王者」,留芳萬世。如果韓國瑜出於種種主客觀原因而棄選,他就可在朱立倫、王金平的氣勢已經被「玩殘」的情況下,利用黨機器製造對自己有利的機制和氛圍,將自己推出來參選。

但吳敦義的這個圖謀卻被朱立倫、王金平「看破手腳」。因此,朱立倫以退為進,聲稱支持徵召韓國瑜,就不但可以營造自己「高風格」的形象,爭取在韓國瑜當選後,可以獲得好位置安排,而且也可在倘韓國瑜最後還是決定棄選的情況下,因為說過力捧韓國瑜的話,而獲得「韓粉」的好感,從而接收「韓粉」的票源,在贏得國民黨黨內初選之後,在奪取「總統」大選的勝利。

王金平則是採取另一種手法,批評吳敦義沒有明確宣布不參加「總統」大選,等於是保留參選的機會,等於是既「抬轎」,又「坐轎」,球員兼裁判。

應當說,王金平的批評比朱立倫的意圖,對吳敦義更具殺傷力。而且從勢頭看,時勢已經發展到了非韓國瑜出選不可的地步。一來是廣大民眾盼望綠地換藍天,將「高雄發大財」的經驗推廣到全台灣地區,並嘉惠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二來國民黨「立委」參選人希望韓國瑜的參選能夠發揮「母雞帶小雞」的作用,帶動他們的選情。因此,吳敦義在明知道自己的民調極低之下,參選的機會已經很微,因而就不得不急流勇退了。

其實,就韓國瑜本人而言,也是渴望能參選的。但最大的障礙,是在競選高雄市的承諾尚未能兌現。此外,自己當選「總統」並就職後,必須進行高雄市長補選,高雄市可能又將落入民進黨人的手中。因此,有人提出,由其夫人李佳芬「代夫出征」,雖然遭到他否認,其實不失是一個好辦法。

而從種種跡象看,儘管朱立倫、王金平以至吳敦義都「求戰心切」,但其實在期盼初始目標能達到的同時,卻也有次一級的目標,那就是「行政院長」、「立法院長」。當然,還有與韓國瑜搭配,作其「副總統」候選人的考量。實際上,倘韓國瑜勝選後,就必須「組閣」,「行政院長」就是一個「香餑餑」。朱立倫曾經當過「副院長」,而且具有較強的行政管理能力,升半級出任「行政院長」當可駕輕就熟。而王金平不久前突然爆料,聲稱在陳水扁時期,他曾三度獲陳水扁邀請出任「行政院長」,可能也是在眼看爭取「總統」提名權無望之下,「沒有魚,蝦也好」策略意圖的轉變。

倘若國民黨還奪得過半「立委」議席,「立法院長」就必定掌握在國民黨的手中。因此,王金平以至吳敦義,都將會有此可能。但關鍵前提是必須參加「立委」選舉並保證當選。在「單一選區兩票制」下,參加「區域立委」選舉的冒險性極高,只有被安排在「不分區立委」的安全名單內,才有保證。因此,王金平似乎是要以參選「總統」,來交換國民黨中央再次為他修訂黨內規章條例,並讓他再次循「不分區」方式參選並當選「立委」,為自己再圓「立法院長」之夢創造條件。

民進黨則不一樣。從昨日中執會通過「延長初選協調案」的決定看,不但是將「立委」與「總統」初選作業的時程互調,而且在「立委」初選時程已經明確在五月二十二日中執會通過「立委」提名案之下,沒有明確提出「總統」初選的作業期程,原來是要等到國民黨提出提名人之後,由原來的主動變為被動。

初選拖得越久,對擁有龐大行政資源的蔡英文越有利,相反對「一無所有」、單槍匹馬的賴清德越不利,甚至把賴清德拖累拖死。英派的設想是,逼成「蔡賴配」,既要利用賴清德的票源,又要將他捆綁在自己身邊就近看管。如果勝出,「副總統」沒有實權,只是「備位元首」,當「總統」出缺時才自動遞補,因而對蔡英文沒有威脅。

這就是同樣是拖延初選時程,國民黨還帶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民進黨卻是充滿獨裁及退步意識到分野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