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孟凡超: 超級工程大功告成,他要去跨越新的橋

萬頃碧波,海天一色。位於中國大陸南端,廣東省珠江入海處的伶仃洋,與泱泱中華的國運沉浮似乎有著一種特殊聯結。700多年前,文天祥兵敗被俘,船過此處時寫下《過伶仃洋》,既有浩然正氣,卻也難掩亡國之恨。100多年前,西方的堅船利炮也是從這裡第一次叩開了古老帝國的大門。

時至今日,中國人要在這裡修建一座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工程之浩大,被英國《衛報》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這座大橋的總設計師是孟凡超,一名操著濃重川音的四川遂寧人。近日,廉政瞭望雜誌記者在遂寧對其進行了專訪。孟凡超是「文革」後的首屆國家統招大學生,他說沒有改革開放,自己上不了大學,沒有改革開放所積累的物質基礎,中國也不可能在伶仃洋上創造出世界奇蹟。

恰同學少年

1959年,孟凡超出生在四川遂寧的一個教師家庭。父親是一名高中數學教師,母親是一名初中生物教師。家中六個小孩,他是最小的一個。

父母的家教很嚴,譬如吃飯,長輩沒有動筷子之前,小孩是不能先動的,更不允許用筷子敲碗或桌子,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響。

孟凡超的母親在遂寧市一中任教,父親在遂寧中學任教。家中小孩的求學軌跡也幾乎都在父母工作的學校,先在一中讀初中,再去遂寧中學讀高中。

因為與孟凡超的母親是同事,遂寧一中的退休數學教師梁元慶對孟家幾個小孩都有印象。他告訴廉政瞭望記者,或許是教師家庭出身的原因,孟家小孩學習都很刻苦,成績也普遍不錯。

孟凡超在遂寧中學的數學老師劉隆慶介紹,孟凡超高中時數學成績很好,尤其是自學能力很強,有些內容老師還沒有講,他就已經預習過並能基本掌握了。

「孟凡超的機遇很好!」劉隆慶老師說,孟凡超是78級的高中生,正好趕上國家恢復高考。他的哥哥姐姐儘管成績也不錯,卻沒有參加高考的機會。孟家小孩中只有孟凡超走了出去,其他人都留在本地。

高中同桌范涪回憶稱,當時他們班上有五名同學考上了在重慶的大學,其中就有他們兩人。平時大學學習都很忙,幾乎是教室、寢室、圖書館三點一線,到了周末,大家經常約在一起,去南山或是鵝嶺公園遊玩。孟凡超曾告訴這名老同學,自己生活在涪江邊,對於能夠跨江渡海的橋樑有一種特殊感情,因此學習橋樑專業知識時有一種「走火入魔」的感覺。

初出茅廬的孟凡超很快一戰成名。1982年,在湖北沙洋漢江公路大橋工地上,一名實習工程師帶領工人創造了38米(當時亞洲第一深度)沉井技術,一時震驚業界。這名實習工程師正是剛大學畢業的孟凡超。

突然到來的鮮花與掌聲,一度讓孟凡超有些迷茫,他甚至覺得身邊同事的眼神都有些別有深意。直到他回遂寧探親,父親告訴他,只管做好自己的事就夠了。從那時起,孟凡超堅定了自己的選擇,埋頭專業技術領域,一干就是30多年。

江海長虹

從業幾十載,孟凡超繪製出一道道江海長虹。

上世紀80年代,他創造了獨特的工藝,實施了不可思議的穿岩水下爆破。他主持設計的南京長江第三大橋,是中國第一座鋼塔斜拉橋,主橋為雙塔鋼箱梁斜拉橋,也是世界第一座弧線形鋼塔斜拉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建成時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這項龐大的橋樑集群工程,在以水文條件極其複雜、「怒潮海灣」著稱的杭州灣建成,令世人驚嘆。廈門滄海大橋,建成時主橋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座三跨連續全漂浮鋼箱梁懸索橋。

2003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准三地政府開展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2004年初,孟凡超帶領團隊承擔了港珠澳大橋可行性研究。孟凡超曾對媒體回憶,一般的中小型項目,可行性研究是一兩年時間,而港珠澳大橋耗時約六年。這是因為工程涉及到港澳地區與內地的合作,從管理方式、工程方案、設計理念、資金成本等等方面都需要不斷地磨合。

作為總設計師,孟凡超需要負責的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在設計階段,各方圍繞大橋走向與登陸地點產生巨大爭議。孟凡超帶領團隊,幾乎是沿著海岸線走了一圈。在各方方案僵持不下時,孟凡超也十分沮喪。有一天,他從澳門返回珠海,經過拱北口岸時,發現在澳門關與珠海關之間有一個過渡地帶。他立刻用腳步去丈量,寬度大約有50米,足以容納六車道。孟凡超大喜過望,認為以此處作為登陸地點應是最佳選擇。果不其然,他的建議很快得到各方接受,一舉化解了難題。

港珠澳大橋規劃建設時間跨越十餘年,孟凡超也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撲在大橋建設上。其間,遂寧的老同學曾去珠海看望過孟凡超。那時他剛生過一場大病,休養了幾個月後,又回到施工現場。

項目完成時最寂寥

2016年,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完工,又經過兩年的後期建設,2018年10月,大橋正式開通。面對各方讚譽,孟凡超卻保持著清醒頭腦。他對媒體公開表示,港珠澳大橋雖然是一個超級工程,但並不代表整個行業的平均水平,也不意味著我國的整體技術達到了世界強國水平。「部分設計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多數是國際中等水平;設計規範與編制方面,與已開發國家先進水平有一定差距;施工較為粗放、粗糙;在大型的結構分析軟體自主創新上,還有一定差距;施工裝備沒有真正實現系列化;工程建設的管理機制體制,有必要創新與提升。」

參加完港珠澳大橋通車典禮後,孟凡超回到北京。在家裡只待了幾個小時,他又馬不停蹄趕往機場,搭上了飛往家鄉四川的航班。在遂寧,有一場籌備了數月的遂寧中學高78級2班同學會。分別40年,第一次舉辦同學會,孟凡超早就答應了同學們,無論如何也要趕回去。

得知孟凡超回家鄉的消息,媒體蜂擁而至。他婉拒了許多媒體,只是開心地享受與老同學們珍貴的相聚時光。

同學會前一天,遂寧市交通局的工作人員登門求教,一大捆圖紙,都是遂寧即將興建橋樑的設計方案。這回,孟凡超卻沒有推辭,他認真看了這些圖紙,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我一直關注家鄉的發展。能在自身專業領域提出一些建議,也算是對家鄉盡了一份力。」

孟凡超曾說,一個項目完成時往往是自己最寂寥的時刻,早已習慣了夜以繼日的工作,沒事可做反倒受不了。

超級工程大功告成,一橋飛架伶仃洋,而孟凡超又要去跨越新的橋。

(龍在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