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區政府銳意發展會展業,希望繼博彩業及旅遊業後成為另一重要支柱產業,同時也是建設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重要組成部份。澳門會展業近年發展迅速,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2018年全年共舉辦1,427項會展活動,同比增加46項,當中有1,342項會議、60項展覽及25項獎勵活動;與會者/入場觀眾達212.2萬人次,錄得11.6%的升幅。澳門會展業起步較遲,經過幾年發展,目前開始漸見成效,數目、規模、層次都有提升,業界應思考如何成長,逐漸脫離資助。理論上,一個好的展覽應做到收支平衡,業界要學會成長,自負盈虧,走向市場化才能長遠發展。澳門政府2016年調整會展業資助金額,並收緊資助標準,提出「會議為先,以會帶展」的發展方向。
政府對會展業支持力度顯現
縱觀澳門會展行業的幾十年風雨歷程,由初生嬰兒成長到荳蔻華年,由一年舉辦一個展覽會發展到一年舉辦幾十個不同類型的、國際性的展覽會,這個過程實屬不易。澳門特區政府銳意發展會展業,希望繼博彩業及旅遊業後成為另一重要支柱產業,同時也是建設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重要組成部份。實施了一系列與會展業相關的措施,培育會展業的工作更被列入《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並以“會議為先”的策略推動產業發展。
發展會展業是澳門特區政府推動經濟多元發展的重要策略,歷年的《施政報告》都有一定篇幅說明對會展業發展的決心和支持政策。2010年成立「會展業發展委員會」,就訂定及執行會展業策略、措施和政策、提升行業競爭力等發表意見及提出建議;2015年起將會展業的統籌工作,全面撥歸「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負責,包括每年主辦、承辦和支持多項大型會展活動,提升作為國際會展城市的知名度,同時執行多項會展專項扶持計劃,及優化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對會展業的支援服務;2016年發表的《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從構建大旅遊、大休閒產業出發,深化旅遊業與酒店、會展、商貿等行業的互動、互補、共同發展,形成旅遊休閒大業態,為會展業帶來穩固的發展基礎;至於2016年開展的「澳門會展業發展藍圖研究」工作,旨在掌握現時具體發展情況及未來發展路向,對澳門會展業發展在短、中、長期的政策及措施提供建議。
在推進經濟適度多元化過程中,澳門會展業是一大亮點。國際展覽業協會發布報告顯示,澳門淨銷售展覽面積由2013年的14.3萬平方米上升至2017年的21.75萬平方米,升幅高達近52.1%,為全亞洲升幅最高地區,平均每一專業展覽更錄得近210萬美元收入,說明澳門的展覽市場表現優於整體經濟表現。
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2018年全年與會者共29.6萬人次,按年上升20.5%;二百人或以上會議的與會者增加24.3%至23.9萬人次。會使用總面積則上升40.5%至169.8萬平方米。全年展覽入場觀眾按年增加10.0%至176.9萬人次;53項非政府機構主辦的展覽共吸引了148.6萬人次入場,上升12.7%。
根據2018年全年收集的60項展覽主辦機構資料顯示,收入及支出分別為1.9億元及2.5億元。53項非政府機構主辦的展覽收入為1.8億元,非政府機構主辦的展覽盈餘為4,074萬元。按展覽業市場化情況分析,上述盈餘在扣除政府及其他機構資助後錄得2,915萬元負值,較2017年3,863萬元的負值有所改善。2018年展覽的參展商有5,618個,非政府機構主辦的展覽共吸引了3,204個參展商,根據全年收集的2,612名受訪參展商資料顯示,有97.7%的收入來自商品銷售;而攤位租金和佈置及搭建分別佔支出55.5%及29.7%。
澳門發展會展業的優勢和不足
澳門便利的交通位置、廣闊的客源市場、發達的服務業以及豐富的旅遊資源等打造了澳門發展會展業的獨特優勢。澳門每年都有不少的國際盛事舉行,通過舉辦國際煙花匯演、國際音樂節、格蘭披治大賽車以及其他大型國際性體育盛事,可以促進澳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市民素質、同時大力宣傳城市的整體形象,進而促進澳門會展業的發展。
澳門擁有世界級大型國際會議展覽場地,滿足不同類型的需要。近年來,澳門會展業的發展在獲得國際會展組織肯定的同時,澳門特區政府的支持力度也很大,其展覽業正處於從數量向品質發展的階段,正在形成一些“品牌專業展”及“優質展銷會”。官方的資料顯示,現階段,澳門會展場地面積近19萬平方米,較2005年會展業發展之初增長近12倍。隨著新的酒店項目陸續落成,預計到2020年,澳門會展場地的規模將超過21萬平方米。
澳門雖然展覽館的數量比較充足,吸引了不少國際性、專業性的展會在澳門舉行,但與國際上先進的會展中心相比,澳門並沒有專門的會展場館,主要依靠博彩集團提供會展場所。同時,會展中心在綜合配套服務設施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展館附近擁有便利的交通,比如火車、地鐵、公路等交通工具都可以直達場館,並且能夠提供全方位服務,包括銀行、郵局、航空、翻譯、商店、餐館等。相比之下,澳門的展館配套設施還不是很完善,展會服務中出現的問題也較多。澳門的會展人才也處於相對匱乏的階段。由於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內,幾乎沒有人專門從事會展行業,從而導致了目前澳門既缺乏有實踐經驗的專業人員,更缺乏受過系統培養訓練的專門人才。
其次,目前澳門雖然在舉辦各種各樣的會展和展覽,但是國際化和專業化水準都不高,也沒有突出自身的特色。澳門作為一個微型經濟體,它的地理面積和自然資源都非常有限,它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也遠不及香港和廣東。
澳門會展業與以香港等鄰近城市的會展業差距很大,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澳門會展業起步晚。在上世紀60年代,香港的“工展會”就開始帶動香港會展業崛起,迅速佔領亞太地區的會展市場。以廣州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群,更是中國內陸城市會展的先行者,已經形成國際化和現代化程度高、會展業發展特色突出。與之相比,澳門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在會展行業“小打小鬧”,由澳門廠商會主辦的澳門工業展覽會以及其他的展覽活動剛剛起步。作為後起之秀,澳門會展行業雖參考了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會展業發展經驗,結合自身特色規劃出符合澳門特殊情況的發展道路,但就產業組織的發展歷程而論,澳門會展行業在行業規範、組織主體、基礎配置等方面還遠未達到其他城市或地區的水準,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澳門會展業的競爭力。
眾所周知,澳門很小,資源先天性貧乏。從土地資源看,由於地理面積狹小,嚴重阻礙了澳門會展業大型展會的開發擴展。同時,澳門經濟存在極大的對外依賴性。由於澳門自身消費市場和生產能力非常有限,使得澳門會展業在類型選擇上十分被動,發展會展的選擇餘地有限。
與澳門毗鄰的城市會展業發展迅猛。除了香港這個老牌會展之都外,廣州、深圳、甚至珠海近年來都興建了一批規模宏大、設施一流的會展中心,新辦的展會和會展公司林立。會展業裏群雄四起,在粵港澳會展經濟大格局中,澳門目前處於明顯弱勢競爭地位。
澳門會展業要學會自己成長
澳門會展業起步較遲,若沒有政府政策及資金援助,實難成事。經過幾年發展,目前開始漸見成效,數目、規模、層次都有提升,業界應思考如何成長,逐漸脫離資助。理論上,一個好的展覽應做到收支平衡,業界要學會成長,自負盈虧,走向市場化才能長遠發展。澳門政府2016年調整會展業資助金額,並收緊資助標準,提出「會議為先,以會帶展」的發展方向。業界認為收緊資助對行業是好事,資助減少會令業界辦展更謹慎,有助提升質量。
旅遊業的發展首個得益的行業是會展業,澳門目前已有國際機場,隨著港珠澳大橋通車後,於香港機場落地的旅客可直接過橋來到澳門,方便會展客商來澳門參展與會;同時,澳門具有國際一流的會展設施,單威尼斯人的會展場地規模已超過香港灣仔會展中心,結合這些優勢,澳門可與香港在會展方面共用業務,這對港澳兩地發展會展業具有促進作用。
因此,不少意見認為,「會展旅遊」是澳門未來會展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會展」與「旅遊」有機結合已成的新商務旅遊模式,借助舉辦國際會議、研討會、論壇等商務活動及各種展覽會而開展的旅遊形式。通過會展活動帶來的商務旅客,帶動「食、住、行、遊、購、娛」等旅遊產品和服務的消費,並為城市提供旅遊資源和旅遊產品展示的良好機會,促進城市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有關專家認為,會展業的發展和旅遊服務水準有密切關係。在澳門作為博彩旅遊城市的大背景下,很多遊客參加會展並不是唯一的目的,所以會展前、展後各項旅遊活動安排的合理性很多時候比會展活動本身更重要。雖然澳門現在已經擁有大量的酒店、較為便利的交通和通訊設施,但是展前、展後的一系列配套設施和服務還並不完善,參會者往往在會議會展安排的活動之外就不知道該做什麼,有錢也花不出去,不但縮短了國外參會者的逗留時間,也使應得的收入白白流失。滿足澳門會展客商參加會展活動之餘的休閒娛樂需求,成為吸引世界客商來澳門參加會展活動的重要因素,對於會展組織者和參加者都有很強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會展業在延長商務旅客的逗留時間及增強其消費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澳門的會展業將進一步促進其娛樂旅遊業步上新臺階。
澳門會展的發展應借助旅遊、博彩等產業優勢,將高質量的城市生活水準、現代化的酒店會議場所以及特有的博彩娛樂活動,與會議展會活動相結合,開發國際會議、中小型娛樂、消費、時尚、文化藝術、區功能變數名稱優產品等特色展覽會、獨特的文化節慶事件等重點特色會展產品,促進會展業同旅遊業的互動發展,提升會展服務水準,樹立澳門會議旅遊城市的形象。
「會展旅遊」不僅能夠為城市帶來良好的經濟效應,同時對城市其它方面的發展期起著推動作用,直接或間接拉動城市基礎設施和其他相關硬體設施的建設以及帶動集服務、交通、旅遊、廣告、裝飾、邊檢、海關、餐飲、通訊和住宿為一體的「第三產業消費鏈」的發展,提升城市環境形象和政府形象,並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會展旅遊」具備組團規模大、旅客檔次和消費額高、停留時間長、涉及相關服務行業多、成本低、利潤豐等特點,在海外國家,以至澳門週邊國家地區,如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已成為迅速興起的旅遊形式,並且成為提高旅遊產業質量,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國際化發展的一個新的突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