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有人告訴你,她是一名主播——你肯定會覺得,這個人不是在電台,就是在電視台上班。不過現在,這種認識到了被打破或顛覆的時刻了——她可能沒有「正式」工作,她賦閒在家,然後就在網際網路的平臺上註冊開了個直播間,直播著自己或她的狗的吃喝拉撒。
這樣的主播,如果幸運,她可能擁有幾十萬粉絲、並成為直播界當紅的網絡主播,一個月能有幾千、上萬,甚至是數十萬元的收入。
對這種現象,作為「70後」的湖南芒果網紅商學院負責人段彧,也不是看得很明白,因為網絡主播這種現象和他在家庭、學校所受的正統教育相比,顯得另類。不過,即便尚不能很好地理解,但這個行業「嗖嗖」上升還是讓他很興奮。
行業的快速發展,讓段彧和他的合作夥伴有著太多的「沒有想到」。辦公的樓層裏,他們曾劃出幾個房間專供直播使用,不過,PC直播間啟用不到兩個月,就用不上了。因為4G時代,和傳統的PC端網絡直播相比,人們更喜歡美女主播們拿著手機「隨處走,隨處播」。
但即便是當紅的網絡主播,其本身直播的,其實也沒什麼內容,所以這個行業充滿著巨大的爭議。「有些老闆非常排斥,認為低俗、無聊。」不過,段彧和一些網絡主播則認為,「存在就是合理。」
存在不一定合理,但龐大的關注群體背後,也道出了現實無法迴避和忽視的奇特現象。
主播的收入
王旭景是個20多歲的浙江姑娘,身材好,臉蛋漂亮,儘管牙齒看起來有些不規則,但正是這些不規則,反而讓她顯得更可愛。
但無論是從外表,還是言談舉止,在王旭景身上,記者都看不出一丁點兒和網絡主播有關的印記。可她確實是個網絡主播,且在花椒直播平臺上,她的直播間開播不到一個月,就吸引了6萬粉絲。
「我8月份的收入,在扣除給平臺和公司的費用後,摺合人民幣是8700元。」王旭景樂呵呵地說,「玩這個可以打發時間,而且有土豪『一言不合』就送跑車(花椒平臺上的禮物)。」
的確,直播平臺上的高人氣和土豪動不動就豪擲的行為,是王旭景進入直播平臺前沒想到的,因為這和她接受的傳統教育不一致。
2014年7月,王旭景從湖南農業大學本科畢業後,從事了和她所學專業國際貿易毫無關係的工作,和朋友開了一家美容、紋眉工作室,工作之餘,感覺無聊的她就在映客平臺上註冊了一個直播間。直播間裡,她試圖和陌生人聊天。不過,開始的時候,沒什麼人和她聊,有時,她就對著手機發獃,感覺很尷尬。
王旭景不是那種很放得開的女孩,她甚至有些自卑,這可能和她的家庭有關係。「父母早年離異,父親還經常有家暴。」王旭景說,這在她心裏留有陰影,所以她一直都不是太自信。
事實上,網路直播後,王旭景就會把她直播過的內容刪掉。當然,很多當紅的網路主播也會這麼做,但她們刪除主要是怕別人偷學—如果對方是在自己正在直播時偷學,至少還是自己的粉絲。
但王旭景的刪除是她不敢面對自己,因為「害怕看到自己的樣子」,「我挺自卑的,總感覺做得不夠好。」王旭景坦言。
隨著網路直播躥紅,目前在互聯網上已有上百個平臺在搞直播,但真正走紅的平臺就幾個,比如陌陌、YY、花 椒、熊貓、鬥魚、映客等等,歸納起來,這些平臺不外乎是做泛娛樂或遊戲的直播平臺。
在這些平臺裏,主播的收入和粉絲打賞有關。比如,映客平臺對應的虛擬幣是映票,花椒對應的是花椒幣,在人民幣可兌換的虛擬幣方面,每個平臺情況不一樣,比如映客,1元人民幣可兌換7至11個映票(映客做活動或比較大的合作方,可兌換的映票就稍多些)。1元的人民幣在花椒,可兌換10個花椒幣。
這樣,當主播表現得好或粉絲認為表現好、對胃口,他們就在看直播時,通過點擊「禮物」發送。供看客送給主播的禮物很豐富,而且具有圖文、明碼標價,如花椒平臺上的金話筒(1豆)、喜歡你(5豆)、玫瑰花盒(888豆)、夢幻水晶球(999豆)、一言不合(233豆)、女神鑽戒(1314豆)、蘭博基尼(3333豆)、夢幻城堡(52000豆)……
花椒平臺是360打造的,每件禮物的價值是1豆(花椒幣)至5.2萬豆(花椒幣)不等,折合人民幣是每件禮物0.1元至5200元不等。
網路主播直播時,如果上了熱門首頁,360董事長周鴻禕也會客串到這些直播間打賞。「段小姐你好」就遇到這種情況。
主播的打賞收入,每個平臺的分成不一樣,有的平臺收主播打賞收入的七成,有的新興平臺則只收三成,其他的歸主播或主播所在公司分成。這樣,收入比較好的主播,月收入可達1~2萬元人民幣,收入更好的主播,則月入十多萬元人民幣,甚至更多。
聊些什麼?
「段小姐你好」是花椒平臺上的當紅主播,開播4個月已擁有21.8萬粉絲,直播時,她常常能擠進熱門首頁,至今獲得的打賞收入折合人民幣31.9萬元。折算下來,月收入5、6萬元不等,最高的月收入達10多萬元。
「段小姐你好」,也是芒果網紅商學院的得力幹將。但直播上的高收入並不能讓「段小姐你好」的內心感到踏實,因為得到的遠遠超過付出。
那到底是什麼讓網路主播擁有高收入?低俗的表演,還是出彩內容?可以肯定的是,經過整頓,互聯網上坦胸露乳等低俗的主播行為,已逐漸沒有了露頭的機會。
當然,也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內容。8月下旬,《南風窗》記者進入不少直播間觀看發現,除很多並不專業的唱歌、跳舞,就是漫無邊際的聊天,聊天也是瞎聊,沒有什麼主題可言。
看直播時,記者頻繁看到的場景是:化妝後的美女主播們,不斷撥弄自己的頭髮,有時故意歪著頭、嘟著嘴巴。經常聽到主播們的聲音是:「謝謝寶寶們關注」、「感謝打賞」、「歡迎轉發」之類的話。
在當紅的「段小姐你好」裏面,其直播也沒什麼內容。8月27日,在她所服務的公司裏,「段小姐你好」(真名段語心)向《南風窗》記者坦言,「現在直播很火,但生命力估計會很短,我認為這種毫無內容的直播不會走遠。」
居於這種認識,「段小姐你好」結束了單幹,她加入公司,希望通過公司的包裝、打造,使自己獲得多元發展,並成長為影視公司的藝人。
段彧早年畢業于西南政法大學,是西政湖南校友會副會長,但當初他學的是法律。畢業後,曾在深圳某區電信局做團委書記,早早官至正科。
2008年4月,他辭職專門做投資。偶然機會接觸到影視行業,並在互聯網迅速崛起的時代,步入了打造網紅、讓網紅增值的領域。
不過,不少企業家的朋友圈並不贊成他幹這行,但他認為「挺有意思的」,而且「市場前景廣闊」,「也在做有意義的事情」。
在段彧眼中,網路主播的最大價值是:經過主播的貼心聊天服務或歌唱、跳舞,忙碌了一天的看客,可以在直播平臺裏獲得放鬆,壓力得到釋放,次日,他們可以更好地投入工作。
市場的肯定,更讓段彧和他的夥伴信心爆棚。今年4月,公司成立,他們原本打算用一年的時間將公司打造成湖南規模最大的正規移動直播公司,沒想到目標在公司成立4個月就實現了。
「今後,我們做計畫、定目標,不能以年為單位,應該以3~6個月為單位進行。」段彧告訴他的搭檔李華平,「因為發展實在太快了。」
為什麼會紅?
沒什麼內容的網路直播為何會紅?這是段彧從事這行業後常思考的問題。不過,反過來,他也會想:沒內容都能火,有內容還了得?
接下來,段彧打算對公司現有的60多名主播進行專業領域的細分,比如擅長美容的做美容直播,擅長旅遊的做旅遊直播,擅長運動的做運動直播。「一個人就是一個電視臺啊。」段彧認為,網紅從過去的社區平臺到博客平臺,再到後來的微博平臺,現在的直播平臺,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的代表人物,比如過去的芙蓉姐姐、鳳姐,再到後來的微博大V,到當下的直播網紅。
從技術層面的升級換代來說,進入直播的時代也應該是互聯網進入了相對比較穩定的階段,也是網紅可以依託的生命力相對較長的平臺。「直播技術會不斷升級,但網路直播持續走紅的態勢,短期內不會改變,未來的關鍵在於做出有特色的內容」,段彧說。
但內容也只是他的「抓手」,未來,段彧要打造的是「直播+實業」。他舉例說,主播在互聯網走紅後,還要讓她們線上上的影響力也通過線下來變現,只有和實業結合,才能使得直播行業煥發出持久生命力,使直播產業鏈拉長。段彧麾下的全民星秀娛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短短幾個月,就接到了美容醫院的手術直播、蘇甯12周年店慶直播、貴州龍裏旅遊探秘直播等機會。「沒什麼出去跑,是廣告主動找上門。」段彧說。
行業走紅的背後也有著深刻社會根源。「一旦階層固化,往上走是很難的。」段彧認為,網路主播恰恰提供了改變的可能,且每天都上演著暴富傳奇,而傳奇創造者也不見得很出色。這樣,使網路直播給人幻想也好,機會也罷,總之,很多人就不願放棄嘗試的機會,這是走紅的關鍵所在。
但看網路直播的,究竟是些什麼人?據直播間名為「Vicky這只黏人的小妖精~」告訴《南風窗》記者,「看我直播的,年齡段在20歲~40歲,以男性為主。」
「Vicky這只黏人的小妖精~」的主播,就是22歲的魏文芳,她是湖南女子學院的大三學生,學的是播音主持與藝術專業。她的直播間開播兩個月,就獲得38萬花椒幣,折合人民幣3.8萬元,實現了月入過萬。《南風窗》記者請她喝茶時,她搶著買單,「我也是有收入的人。」
在打賞群體中,有些是忠實粉絲,有的粉絲單月打賞折合人民幣就有5~6千元。魏文芳說,她的一個鐵杆粉絲在一個月裏,打賞超過兩萬元人民幣。因此,她認為,別人肯打賞肯定是有價值的,至少對方肯定是在和我聊天中,得到了快樂和滿足。
粉絲究竟認為網路主播的價值在哪里?首先,吸粉很大的主播在互聯網的某個平臺裏,本身就是明星。粉絲圍觀中,也感受到了和圍觀明星一樣的感覺。不一樣的是,這些明星主播和現實生活中的章子怡、林志玲等明星不一樣,她們還會和粉絲互動,比如你進了直播間,她會主動和你打招呼,你發了幾塊錢的禮物,她會說謝謝。這樣,在網路空間裏,粉絲有了被尊重和獲得明星肯定的感覺。
「 另外直播間裏美女多,美女會主動和他說話。」魏文芳說,但現實中,可能沒有一個美女願意和他說話。
段彧認為,在圍觀直播的氛圍中,粉絲也能在「一擲千金」中,感受到了土豪的感覺,享受打賞所帶來的快感。
當然,在人人都可以成為主播的年代裏,要走紅也註定競爭激烈,有的平臺上,新主播需要朋友「暖場」或公司包裝,比如剛開播時,沒什麼人和主播聊天,這時公司就要組織暖場車隊去暖場,去和主播互動,去送禮物……這些送出去的禮物,儘管有的是自導自演,但其中是有損耗的,平臺就是據打賞金額來分成。而請「暖場車隊」,每個人每10分鐘就收40元,每次暖場需要10~20個人,這樣開播10分鐘就得花幾百至上千元不等的暖場費。
此外,一些新搶佔直播領域的平臺,為鼓勵優秀主播進入,也會降低分成比例,或以「一個月內保證每天播40分鐘,分享200次」即可獲得收入的100%返還—意味著平臺不收你的任何提成。
有些平臺也會製造繁榮的假像,平臺幫助主播刷僵屍粉。所以,當下確實是網路直播很火爆的時候,甚至火爆到異常的程度。不過,大潮退去,人們才能看清誰在裸泳。但早早嗅出市場味的商人,可能在大潮退去前就賺得盆滿缽滿,並成功上岸。
網路主播的誘惑,也是有的。一些主播會收到粉絲「特殊邀約」的私信:800元?1000元?約不約?可以先紅包後見面。
客觀而言,對網路直播這個領域,深愛和激烈批判的群體,都不乏其人。但作為一種新生現象,這些平臺能籠絡一幫人——特別是一幫年輕人,我們說他們腦殘也好,無聊也罷,但都是我們不可忽視、值得我們去觀察和深究的群體。
(韋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