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駐美大使:美不應把中 當成自身國內問題替罪羊

【中新社北京5月31日電】中國前駐美國大使周文重31日在北京表示,美方應與中方在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安全對話三大基礎上構建協調、合作、穩定的關係,而不是把中國當成美國國內問題的替罪羊。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當天在北京舉辦中美經貿關係高端研討會。周文重在會上指出,當前中美矛盾最直接的表現是經貿問題,但美方認爲其在對華貿易上「吃了虧」,這其實是個僞命題。

他分析說,貿易本質上是市場行為,貿易不平衡是國際分工的產物,也是美國低儲蓄率、高消費的經濟結構造成的。正確的解决辦法是通過做「加法」來緩解,而不是單方面加徵關稅。面對美方挑起的貿易摩擦,中方將堅决應對,堅定維護自身正當權益,維護WTO規則。

中美兩國元首去年12月在二十國集團布宜諾斯艾利斯峰會期間舉行會晤,同意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爲基調的中美關係。

「美方應言而有信,真正將其落實到實處」,周文重說,祗有這樣兩國才能更好解决共同面臨的種種問題,各種地區和全球矛盾衝突才能得到有效控制,亞太乃至世界和平、穩定與共同發展才能實現。美方應同中方相向而行,在戰略安全問題上坦誠溝通,在經濟技術和人文領域擴大互利合作,對存在分歧和蘊含危機的問題實行有效管控。

周文重表示,國際秩序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美關係在經歷40年來最深刻的戰略轉型。美方應避免對中國的戰略誤判,接受兩國關係競爭性因素上昇,進入艱難調試期。

但他同時也指出,「競爭」與「對抗」存在根本區別,「對手」和「敵手」也有很大不同。美方應同中方一道積極管控中美關係中的「競爭」,避免其淪爲「對抗」。與此同時,雙方應當從「良性競爭、深度合作」的角度努力促進中美關係良性轉型。

朱光耀:美國關稅威脅方式陳舊落後注定失敗

中新社北京5月31日電:中國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31日在北京表示,美國利用國內法對中國、對歐盟和日本、對全世界揮舞關稅大棒進行威脅,「這種關稅威脅的方式陳舊落後,也被歷史證明注定會失敗。」

朱光耀當天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中美經貿關係高端研討會上作如上表示。他舉例說,上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美國大蕭條時期,美國政府就曾采取以鄰爲壑的高關稅政策,這不僅損害了他國利益,最終也損害了其自身利益,使全球經濟更加惡化。「歷史的教訓值得吸取。」

事實上,當前美國頻頻揮舞關稅大棒的受害者也遠不止中國。朱光耀指出,美國根據其國內法,以國家安全爲由向鋼、鋁産品和汽車及配件徵收高額關稅,其受害者主要是美國的盟國。例如,汽車及配件關稅最主要的徵收對象就是歐盟和日本。

他進一步指出,由于美國肆意妄爲單方面加徵關稅挑起關稅戰,導致全球貿易形勢十分緊張,全球價值鏈、産業鏈、供應鏈被嚴重扭曲,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衝擊,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蕩。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貿組織等紛紛表示,如果貿易戰持續發展將使全球經濟進一步失速。

與此同時,美國的做法也嚴重損害了其自身利益。」朱光耀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指出,美國徵收關稅的最終承擔者是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紐約聯儲的一份報告也顯示,美國每個家庭每年因爲高關稅需要多支出831美元,這幾乎全部抵消了减稅爲美國家庭帶來的收益。

「(現在)是美國行政當局改弦更張的時候了。」朱光耀說。

張曉強:中美在科技方面優勢互補

中新社北京5月31日電: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張曉强31日表示,在經濟全球化的大勢下,高技術産業的國際分工與合作格局,使得中美兩國互利共贏,雙方在科技方面優勢互補。

在中美經貿關係高端研討會上,張曉强指出,華爲公司每年從美國的采購額超過100億美元,美國的主要半導體公司高通(Qualcomm)和美光(Micron Technology)等總銷售收入中,中國市場比重超過50%。此外,美國蘋果公司、惠普公司全球最大的生産組裝基地在中國,幷大量在中國市場銷售其産品。

張曉强表示,美國公司對中國的經濟與就業做出了貢獻,同時也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而美方挑起的貿易摩擦和對中國企業遏制的升級,對世界供應鏈造成衝擊。

美國智庫「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ITIF)」5月發布的一份關于新興技術出口限制對美國影響的報告指出,5年內美國企業因此損失的金額可能達141億至563億美元。

張曉强表示,中美建交以來,兩國在科學研究、科技人員交流、産業及企業研發方面取得了多方面成績。中美在清潔能源、生命科學、生物燃料等領域建立了聯合研究中心和實驗室。美國企業在華設立的各類研發中心已超過800家,涵蓋電子、信息、軟件、食品等行業。中國企業也在美國設立研發機構,如海爾、長安汽車、上海電氣等。

張曉强指出,從長遠看,作爲科技創新和高技術産業的兩個最大國家,中美可以在公共健康、清潔能源、糧食安全、環境保護等全球性挑戰中更好地發揮大國責任,在高技術産業體系中優勢互補,不斷提升各自的競爭力。

「關鍵在于,美方一些政客必須正視現實,摒弃所謂中美科技及高技術産業合作祗是中方單方面受益的錯誤理念。」張曉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