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共建命運共同體注入文明力量

「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5月15日至22日,一場人心相通的人文盛事,在花團錦簇的夏日北京如約而至。

以「亞洲文明交流互鑒與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迎來亞洲47個國家和五大洲嘉賓齊聚一堂,共商文明發展之道,共話合作共贏大計,共繪人類美好未來。

當前,世界面臨治理、信任、和平、發展「四大赤字」的嚴峻挑戰。新的時勢,尤其需要各國齊心協力消弭文明赤字、創造文明盈餘。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幕式上深情回望亞洲文明的發展歷程,高度評價亞洲人民創造的輝煌文明成果,準確把握亞洲人民對一個和平安寧、共同繁榮、開放融通的亞洲的美好期待,明確提出了加強交流互鑒的四點主張。

他指出,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為促進亞洲及世界各國文明開展平等對話、交流互鑒、相互啟迪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

回應「時代之問」

「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這是習近平主席一直以來不斷思考的時代之問。

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國人民的命運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與此同時,「文明衝突論」「文明優越論」等錯誤論調沉渣泛起,與民粹主義、保護主義、種族主義等相互呼應,引發國際社會擔憂。

不同文明之間,是衝突還是對話、對抗還是合作,已經成為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

面對這樣的問題,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給出了中國回答:「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資訊化深入發展,人類社會充滿希望。同時,國際形勢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更加嚴峻,需要世界各國齊心協力、共同應對。」「我們應該秉持平等和尊重,摒棄傲慢和偏見,加深對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異性的認知,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諧共生。」

人們欣喜地注意到,支持文明交流互鑒的聲音,成為大會強有力的共同語言。

斯里蘭卡總統西裏塞納明確提出,「不同文明之間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新加坡總統哈莉瑪則表示,要彌合彼此之間的差異,「有效的對話以及同理心至關重要」。以大會為平臺,各方可以共同探討如何創造和而不同的社會,通過文明互鑒推動和諧、和平與繁榮。

「我們的共同之處,遠大於我們的分歧。」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說,鼓吹「文明衝突論」是巨大錯誤,真正的文明不會發生衝突,而是對話。文明對話大會不僅是亞洲的,也是面向西方、面向世界的。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是對世界各國數千年來密切聯繫的深深致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用「歷史性」一詞描述這次會議的重要意義,呼籲以對話交流的視角看待人類文明的多樣性,抵制固步自封的傾向。

增強亞洲文明自信

亞洲各國山水相連、人文相親,有著相似的歷史境遇、相同的夢想追求。

習近平主席說,面向未來,我們應該把握大勢、順應潮流,努力把亞洲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

40多個國家、1000多個民族、2000多種語言、近百種宗教……擁有世界上三分之二人口的亞洲,是世界多彩文明的彙聚之地。

「歡迎來到亞洲世紀」——一家外國媒體以此為題的文章寫道,亞洲由歷史上文化緊密相連,發展到今天經濟上高度依存,已成為維護國際秩序的強大力量。

「回顧歷史、展望世界,我們應該增強文明自信,在先輩們鑄就的光輝成就的基礎上,堅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努力續寫亞洲文明新輝煌。」習近平主席說道。這也是「文明自信」的概念被首次提出。

韓國東亞和平研究院院長金相淳將亞洲文明比作一架飛機。「亞洲文明像一架飛機,飛機主體是亞洲人民,左邊翅膀是政治和諧,右邊翅膀是經濟合作,將從這次對話大會開始起飛。」

從北京出發,當夢想的力量從點點星光彙聚成璀璨星空,必將照亮亞洲文明的美好未來。「期待一個和平安寧的亞洲」「期待一個共同繁榮的亞洲」「期待一個開放融通的亞洲」,這是亞洲各國人民的共同心願。

印度尼赫魯大學教授、漢學家巴厘•拉姆•迪派克特別認同習近平主席的有關闡述。他說,共同繁榮是亞洲人民的普遍期待,也是每個人的責任。亞洲各國必須團結一致,秉持開放精神,推進互聯互通,消除貧窮和落後,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

「如今,我對『泰中一家親』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我願成為文明交流互鑒的使者,更好建設我們的共同家園。」收看了大會開幕式後,在北京學習生活了7年多的北京外國語大學泰國留學生蓬戈蒙•欽帕薩薩更加明確了自己的使命。

追尋「美美與共」

「相異的文化有可能構成一個共同體系嗎?」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在《世界秩序》一書中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中國的答案是肯定的。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我們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習近平主席說。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標誌上,六瓣互動的花瓣狀圖形,象徵亞洲文明的絢麗多彩,也寓意不同文明的交流對話。秉持相互尊重、開放包容的精神,在交流中增進理解,將推動亞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共同創造「美美與共」的光明未來。

在斯里蘭卡總統西裏塞納看來,「亞洲文明起源相似、發展歷程相近,擁有共同的發展未來。我們的團結、和諧相處能不能實現,關鍵在於能否理解、瞭解彼此文明。」

「和羹之美,在於合異。」

從古老的絲綢之路、茶葉之路、香料之路,到現在的「一帶一路」「兩廊一圈」「歐亞經濟聯盟」,聆聽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交往交流、互通有無始終是亞洲文明發展壯大的強大動力。

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提出四點主張,再次為文明交流互鑒指明路徑——

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堅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

堅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

這是直面時代挑戰的發聲,指明人類文明相處之道,貢獻文明進步發展之策,是實現亞洲繁榮穩定的必然選擇,也是通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由之路。

「西方正在向東看,對話交流、相互借鑒、取長補短,才是世界持久和平和人類和諧共處之道。」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說。

彰顯中國擔當

「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習近平主席字字鏗鏘。

150個國家、92個國際組織的6000余名外賓參加,各方達成的具體成果清單高達283項,簽署總額640多億美元的專案合作協定……這是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成果。

從該論壇到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再到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為不同文明互學互鑒架設了座座橋樑。

中國用累累碩果向世界說明——今日之中國,是文明交流互鑒的宣導者,更是身體力行的實踐者。

中國方案、應者雲集,背後是中國理念的強大感召。

「我高度讚賞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構想。」西哈莫尼國王表示,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和本次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都是「實現構想的務實行動」。

讓亞洲人民享受更富內涵的精神生活,讓地區發展合作更加活力四射——這是中國領導人深邃思考的要義所在。

從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到奉行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從秉持正確義利觀,到不斷拓展全球夥伴關係;從與各國開展教育、科學、文化、體育、旅遊等多領域人文合作,到堅持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不同於一些零和博弈的思維和搞國際關係「小圈子」的做法,中國引領的一條國與國相處新路正在鋪就。

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教授阿姆斯壯看來,中國宣導多元文化和不同制度間和平共存,已成為歐亞及更廣區域內文明互通的推動力量。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世界和人類作出的貢獻不僅在於創造了多少物質,還在於提出了什麼理念。」帕夫洛普洛斯總統說,希臘高度讚賞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世界文明觀、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高度評價中國支持多邊主義,在國際上重信守諾,這體現了古老的中華文明的智慧和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歷史擔當。

「未來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習近平主席鏗鏘有力的話語,展現了一個文明古國的氣度胸襟,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氣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