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漸式微——被歷史拋棄的海外民運

現代中國的「海外民運」,起自1982年。創辦人是「著名民運人士」王炳章。當年他夥同幾個留學生一起創辦了一本名為《中國之春》,以反對中國政府為宗旨的雜誌。次年又宣佈成立「中國民主團結聯盟」,簡稱「民聯」。

八十年代初,反對中國的民運在全世界還是個稀罕物,因此這個姓王的著實火了一氣。除了在海外中國華人中沒有市場;除了公開演講時經常被人指著鼻子罵;除了最開始跟他一起創辦《中國之春》雜誌的其他人不到一年就全都不伺候了這些小問題之外,王先生的組織發展得風聲水起。

他狠狠的蒙到不少不瞭解中國情況的外國人,臺灣等其他背景的反華機構也將之視為奇貨。因此最初幾年王炳章和「民聯」的日子過得相當不錯。

但好景不長,先是1987年底,王炳章那個「民聯」主席的寶座被另一位「著名民運人士」胡平給頂了,緊跟著到1989年初,王先生又因為各種違紀問題被罷免了「民聯」常委和委員的職務。

為此,王先生一怒之下,利用職權卷走《中國之春》雜誌帳面上全部近八萬美元,脫離「民聯」,自己另組「中國民主黨」。

就這樣,海外民運鬧鬧哄哄,亂七八糟的開場了。如果不是八九年大亂造成大批「改革精英」和「學生領袖」流亡海外,從客觀上為「海外民運」輸了血,打了氣,恐怕當年所謂的「民運」就堅持不下去了。

人言「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再不堪的事情,剛開始一般來說好歹能裝出個人樣來。可海外民運呢?從一開始就只充斥著內鬥和私欲。這種情況恐怕註定了他們最終必然無疾而終的淒涼命運。

毋須諱言,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海外民運曾經很有市場。原因很簡單,跟美國相比,中國大而不強,經濟上、科技上都非常落後。別說世界觀未定型的年輕人,或者成長在國外的二、三代華裔,即便很多老共產黨員,走出國門見識過西方發達的經濟、科技之後,都會感歎中國可能永遠都追不上美國。人窮志短,這是世間常情。

但隨著九十年代和本世紀初這二十多年來的經濟騰飛,中國已經急起直追,時至今日,雖然從整體上看中國與美國相比仍然相對貧困落後,但在一些大、中型城市,中國的面貌早已今非昔比。經濟相對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跟西方比較落後的國家相比已經相差不遠。北上廣等一流大城市即便與美、日等國家的大城市放在一起比較,也已不遑多讓。

這種變化,對海外民運來說幾乎是致命打擊。

過去他們玩弄得爐火純情的一招,就是把中國的貧困落後歸罪於體制,說中國一切不如意都是體制造成的。雖然這種說法割裂了歷史,無視1949年前中國極度貧困落後,1949年後高速發展的事實,是徹頭徹尾的謊言。但有中國貧困落後的面貌擺在眼前,還是具有很大欺騙性的,能糊弄一大批不瞭解也不想瞭解歷史的糊塗蟲。

但他們無論如何也解釋不了近二十年來中國的高速發展。別說解釋,他們甚至都不能承認。因為一旦承認中國的面貌已經變了,承認中國經濟發展了,政治開明了,他們就必須承認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的管理是成功的,必須承認中國共產黨是在發展進步的。那麼他們反共反華的「民主大業」就要進行不下去了。

有人認為,海外民運的問題在於「不接地氣」。老牌民運分子不瞭解中國的實際情況,盲目照搬過去的情況往今天中國上套。這造成他們在宣傳上徹底失敗。

也有人認為,海外民運的問題在於不團結。民運分子內部內鬥嚴重,而且多數都不是理念之爭,而是赤裸裸的人身攻擊。各派系之間互相指責其他人為「中共間諜」,隔一段時間就會上演一次「抓特務」的戲碼。這種情況導致海外民運無法整合力量,完全是一盤散沙。

還有人說,海外民運分子們中,普遍存在著「打著民主旗號反民主」的問題。任何人都聽不進不同意見,一旦受到批評就會立刻炸毛。跳著腳指責批評他們的人「被中共買通了」,說指出他們問題的媒體「甘當中共喉舌」。這種情況導致海外民運分子在海外華人中迅速喪失了人望。

其實在筆者看來,雖然這些情況客觀存在,但卻並不是問題的根本所在。問題的根本在於,海外民運分子們從一開始就是一群無恥的騙子,他們從來沒有一絲一毫真正的理想和抱負。從一開始,他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了從反華、反共組織手中索取金錢。

如果真如他們所說,他們是為了中國的未來,是為了千千萬萬中國人民的幸福。那麼他們對中國政府的批評就應當是理性的。中國政府做得不好的地方必須罵,但做得好的地方就絕不能罵。

但他們卻不能這樣。因為一旦承認中國政府有些政策是對的,是有利於民族和國家的,他們的金主就會不高興。接下來他們的錢包就會無奈的變癟。故而無論中國政府做了什麼,民運分子唯一現實的反應就是駡街。這無關意識形態,無關政治,無關民主或者普世,僅僅跟他們的錢包厚度有關。

或者說,哪怕他們並不是為了中國的未來,僅僅是為了反共。那麼對他們來說,合理的做法也是先聯合起來,共同實現推翻中國政府這個大目標,然後再談分肥。

從事實情況看,他們也沒有這麼做。一個所謂的「政黨」成立後,所有「元老」都希望自己成為民運的中心,一旦不如意,馬上分家。據稱在海外,打著「中國民主黨」旗號的組織就有好幾家,相互之間勢同水火。

從反共、反政府的角度看,這完全不合情理。但如果把眼光轉向這些人的錢包,問題馬上就變得合乎邏輯了——只有成為民運的中心,成為一個組織的首腦,才能獨立的向金主們伸手要錢。只有打翻其他相似的組織,才能從金主手中要出更多的錢。

對今天的海外民運分子來說,所謂「民運」,僅僅是一樁有利可圖的生意而已。既然是生意,那相互之間就絕不可能是同志,而只能是,必須是競爭對手。自然要置對方于死地而後快,這是搶生意,同樣無關政治和意識形態。

海外民運分子們聽不得批評,也是基於同樣的原因。所謂「心底無私天地寬」,沒有私念、私欲,不謀私利的人,心胸才能開闊。如果他們把募捐來的錢真實用於救助中國弱勢群體,如果他們真的把金主給的錢用於反華。那就算有人指責,他們也能坦然面對。

可事實情況呢?某些「地位」較高的民運分子坐領高薪,在海外購置豪宅,生活優哉游哉,根本不管「民運」運到了什麼地方,絲毫不在意整個民運團體幾十個組織的總人數已經不滿千人這個淒涼的事實。募捐幾百萬善款,花在救助方面的錢可能還不足十萬,其他全部中飽私囊。

就這麼一批貪婪腐朽的蛀蟲,他們怎麼可能聽得進批評?在他們看來,任何批評都是指向他們錢包的,一旦承認別人的批評有道理,首先要受損失的不是「民主大業」,也不是他們的聲望,而是他們的銀行存款。

綜上所述,海外民運存在的問題根本不是無視現實,不是山頭林立,不是「一言堂」。民運分子們的問題,從一開始直到今天,一直是貪婪和自私。

這種貪婪和自私讓他們背叛了自己的祖國,打出所謂「民運」旗號,從反共、反華機構手中拿錢,因為那錢唾手可得。

這種貪婪和自私讓他們在金錢面前變成一群野狗,瘋狂撕咬本該是「同志」的人,只求獨佔那數量有限的骨頭。

這種貪婪和自私讓他們除了中飽私囊之外別無任何建樹。面對批評,自然也就只能以「我們這兒談民主呢,你丫閉嘴」這種無恥的嘴臉來應對。

從本質上講,海外民運分子只是中國崛起過程中,被中國拋棄的一批垃圾。在中國仍然弱小的過去,這種垃圾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欺騙性。海外一些國家,一些機構出於反華的目的,也給他們塗脂抹粉,讓他們看起來沒那麼臭氣熏天。可一旦中國騰飛了,垃圾就會顯出原形。

時至今日,海外民運在海外華人中已經沒有什麼市場可言了。親眼見證了西方衰落和中國崛起的大多數華人,就算對中國政府,對中國共產黨有所不滿,也不會把希望寄託在一群如此不堪的垃圾身上。

海外民運日漸式微,並不是「民主」或者「自由」的失敗。恰恰相反,這說明中國共產黨是能夠自新的,說明中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正在緩慢的,但卻實實在在的走向民主,走向自由。

民運分子,僅僅是被歷史和現實拋棄的一批可憐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