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怎麼治

  冬病夏治是在《黃帝內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理論指導下形成的治療原則。對於冬季易於發病或加重的陽虛性質疾病,可借助盛夏三伏自然界陽氣隆盛之機,採取一系列治療方法,以激發人體陽氣之力,達到事半功涪、治病療疾的目的。

冬病夏治常用的5個療法

1.腧穴敷貼 在某些腧穴上敷貼藥物,通過藥物和腧穴的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因「夏治」多數于夏月三伏之時貼敷,又稱「三伏貼」。腧穴敷貼既有腧穴的刺激作用,又可通過皮膚吸收發揮藥理作用。夏月之際皮膚膜理開泄,此時敷貼更易於藥物的吸收利用。臨床常用於支氣管哮喘、變異性咳嗽、過敏性爯炎、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等中醫辨證以陽虛為主,或是寒熱錯雜,以寒為要的患者。

治療舉例:支氣管哮喘屬「哮證」範疇,筆者認為哮證應分三期治療,即「先兆期」「發作期」「緩解期」。冬病夏治法適用緩解期虛哮證,即「緩解期治在虛」。該病臨床常表現為畏風畏寒、神疲少氣、動則氣短、喉間或有輕度哮鳴音,可於季節交替或感受寒邪而誘發病情加重之症。治療時可在每年三伏天於肺俞、定喘、關元、裔盲四穴處行腧穴敷貼。意在補虛損之氣,借夏月溫熱之氣以助陽氣。

2.中藥內服 在夏月陽氣旺盛的環境下,利用藥物四氣五味的性質或組方的專有功效治之,以達到溫陽補虛的作用。此外,也適用於對腧穴敷貼敏感不適的患者。臨床上常用於虛寒性消化系統疾病、婦科疾病等,如慢性淺表性胃炎、痛經等。

治療舉例:冬病夏治法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型的慢性淺表性符炎。該病臨床表現為胃部畏寒、隱痛,喜溫喜按,脘腹痞滿,乏力納呆,大便溏薄等。患者可在每年夏月口服中藥,如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黃芪逑中湯等加減治之,補中益氣,溫中健脾。

5.毫針針刺 通過刺激體表腧穴,並通過全身經脈傳導,調整人體臟腑、氣血功能。在三伏天行針刺治療,又稱為伏針。因針灸具有扶正祛邪、調和陰陽之效,加之三伏天陽氣充盛,此時針刺,並在針刺時施以補瀉手法,祛除體內寒邪之力更強。也適用於對腧穴敷貼藥物敏感或口服中藥不耐受的患者。臨床上常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雷諾氏病等屬於寒凝經脈證的疾病。

治療舉例:冬病夏治法常適用於寒濕型的坐骨神經痛。該病臨床常表現為腰部冷痛、重濁,活動不利,喜溫喜按,遇寒或氣候變化時加重。可在每年夏月施以針刺治療,如可取環跳、委中、陽陵泉、飛揚、昆侖、太沖等穴,並在環跳、陽陵泉施以熱補法,意在溫經散寒,通經止痛。

4.艾灸灸療 艾萆氣味芳香,味辛苦、性溫熱,具有純陽之性。艾火燃燒時熱力溫和,能穿透皮膚,直達體表深部。艾本身生溫熟熱,加之三伏天人體陽氣充沛,此時施灸能達溫通氣血之功。此外,也適於暈針患者。臨床上常用幹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皮膚病、男科疾病等厲於虛寒性質的疾病。

治療舉例:艾灸灸療常適用虛寒型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該病臨床常表現為肢體麻木、疼痛、四肢末端寒涼感等症。可於毎年夏月在關元,氣海,命門,委中,足三裏、陽陵泉、絕骨穴處施以艾灸,意在溫經通脈,散寒之痛。

5.火罐療法火曜法是借助燃燒形成負壓,將罐吸附於體表的吸拔法。因火罐具有溫熱的刺激作用,夏月用之,則溫熱之力更甚。臨床上常用於慢性腰肌勞損、肩關節周圍炎、慢性結腸炎等屬虛寒性質的疾病。

治療舉例:火罐療法可用於寒濕型的慢性腰肌勞損治療。該病臨床常表現為無明顯誘因的腰背部酸脹疼痛、腰部肌肉緊張等症。可於每年夏月在腎俞、大腸俞、環跳、委中等穴處施以火罐,意在祛風除濕,溫經散寒。

上述治療之法並非擇其一而用之,在患者體質允許的條件下,綜合運用能起到更好的治療效來。

冬病夏治不是人人皆宜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冬病夏治並非人人皆宜,治療時不可不辨疾病的證型,盲目跟風。如陰虛火旺體質的患者,就不適用冬病夏治,用之猶如抱薪救火。發熱病人或慢性疾病急性發作的患者亦不適用。冬病夏治不能替代常規療法,原本規律服藥的患者在施用冬病夏治之法時,不能盲目停藥、減藥。冬病夏治可能不能達到「效如桴鼓」的治療效果,需要患者持續的治療,並在治療時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樂觀的心理情緒及適度的體育鍛煉。因每人的體質各有不同,辨證論治亦需專業醫師指導,故想通過冬病夏治調理身體的患者,還應前往正規醫療機構,請專業醫師辨證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