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思想足跡

他40多年前就立志從政,要為老百姓辦好事,如今初心不改,始終秉承與人民在一起的信念

2017年10月18日,這是一個重要的歷史座標。在黨的十九大上,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宣佈,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礎上,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應運而生。

偉大理論的形成,絕非一日之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5年來習近平在重大問題上的諸多理論創新,與他數十年來的刻苦學習和扎實積累有著必然的聯繫。

在陝北插隊時,村民都說「近平愛學習,一有空就看書」。到福建寧德上任,習近平開口第一句話就是「學習」。他說:「閩東是老區、革命根據地,我來這裏工作,對我本身也是一個鼓舞,要好好向大家學習。」2014年3月,習近平到河南蘭考縣參觀考察遇到當地幹部,說:「我們來是同一個目的,我也是來學習的。」

40多年過去,習近平思想和實踐的足跡,從梁家河的小山村走到正定縣的滹沱河,從寧德的荊棘山路走到紅船精神的發源地浙江,從北京中南海走到了世界五大洲。

「每一位領導幹部都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時,嚴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要留留神,防微杜漸,不要護犢子。」

——2016年1月12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紀委第六次全會上說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深沉的紅色基因,這來自於中國共產黨人優良家風的薰陶和傳承。

習近平出生在一個紅色家庭,父母都是一生信仰共產主義、追求真理的老革命。父親習仲勳曾是黨和國家領導人之一,18歲就組織領導了甘肅境內的「兩當起義」,「文革」後擔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殺出一條血路」。毛澤東給他題詞:「黨的利益在第一位。」

習仲勳常在飯桌上對孩子們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即便是掉在飯桌上的米粒,也要求孩子們撿起來吃掉。每次吃到最後,還要掰一塊饅頭把碗碟上的菜汁擦乾淨。「爸爸平生一貫崇尚節檢,有時近乎苛刻。」多年後,習近平說道。

成為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後,習近平非常強調節約,反對浪費。2012年12月4日,他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談起了改進工作作風:「擺得花團錦簇的,也是要花很多錢的。如果咱們不擺,層層不擺,一年可以省很多錢。」2013年1月27日,他在新華社《線民呼籲遏制餐飲環節「舌尖上的浪費」》材料上批示:「浪費之風務必狼刹!要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2013年11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

雖然生活節儉,但給子女買書時,習仲勳大方很多。在習近平五六歲時,母親齊心帶他到書店買關於岳飛的小人書。「買回來之後,她就給我講精忠報國、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說,把字剌上去,多疼啊!我母親說,是疼,但心裏銘記住了。『精忠報國』四個字,我從那個時候一直記到現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習近平回憶說。

習近平的姐姐齊橋橋回憶說:「儘管我們姐妹兄弟小時候沒有華麗的衣著,甚至比平常人還要簡樸,但我們的學習都很好,內心是充實的,精神是健康的。即使在最艱難、被人歧視的日子裏,我們仍然是樂觀的,而且活得很有尊嚴。」

2001年10月15日,習仲勳88歲米壽,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由於公務繁忙沒參加祝壽,但給父親寫了封拜夀信,列舉了希望繼承和汲取父親的5點寶貴品質:一是學父親做人,「您為人坦誠、忠厚……一輩子沒有整過人和堅持真理不說假話」;二是學父親做事,「從不居功,從不張揚,對自己的輝煌業績視如煙雲。這才是成大事者的風範,永遠值得我輩學習和效仿」;三是學父親對信仰的執著追求,「無論是白色恐怖的年代,還是極「左」路線時期,無論是受人誣陷,還是身處逆境,您的心中始終有一盞明亮的燈,永遠堅持正確的前進方向」;四是學父親的赤子情懷,「您熱愛中國人民,熱愛革命戰友,熱愛家鄉父老,熱愛您的父母、妻子、兒女……這也激勵著我將自己的畢生精力投入到為人民群眾服務的_業中」;五是學父親的儉樸生活,「我們從小就是在父親的這種教育下,養成勤儉持家習慣的」。

2016年1月,《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實施,明確了黨員領導幹部4條廉潔自律規範,其中一條就是「廉潔齊家」。將「齊家」列入黨內規章,這是黨史上的首次。2016年12月,習近平會見了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說:「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廣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

「我們要堅持……既向前看、準確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趨勢,又向後看、善於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厚重的歷史底蘊,聯繫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特別是近代以來的歷史探索。

在講話或談話中,習近平對許多歷史典故信手拈來。這不僅源於他刻苦的學習和長久的積澱,更源於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

據和習近平一起到陝北插隊的雷平生回憶,習近平插隊時非常喜歡中國古典詩詞,讀過《離騷》《古詩源》《李白詩選》《三曹詩選》等。他很喜歡酋孟德作品的悲壯蒼涼,喜歡建安樂府的感情真摯、樸實無華、氣勢雄渾,而對於詞作,他更喜歡讀辛棄疾。有時讀古典詩詞讀得興奮了,他就跑到院子裏大聲朗誦,有時在山上勞動的時候也會朗誦。

2015年3月,《習近平用典》一書出版。書中習近平引用典故最多的古代名人是蘇軾。蘇軾的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傳誦千年,對習近平影響很大。1990年7月,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夜讀《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心情激動,文思縈系,填下《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一闋:「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這首詞所歌頌的「一生為民”的偉大理想和精神,一直留存在習近平的心頭。2014年11月,中央黨校開辦縣委書記研修班。第二年1月,習近平同研修班學員座談,號召大家「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習近平推崇的另一位中國哲人是明代思想家王陽明,曾在多次重要講話中宣導「知行合一」理念。而習近平對王陽明思想的理解和論述,突破了純粹的道德實踐的範疇,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外交、黨建等治國理政實踐的方方面面。「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知』是基礎、是前提,『行』是重點、是關鍵,必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貴在堅持知行合一、堅持行勝於言。」

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對讀地方誌頗感興趣。上世紀80年代,到福建壽甯調研時,他讀完《壽寧縣誌》,又請人找來明代文學家馮夢龍任壽寧知縣期間寫的《壽寧待志》。看後,他對提倡男女平等和「無訟”理念的馮夢龍讚賞有加。到霞浦縣調研時,他又在晚上看起《霞浦縣誌》,以及清代李拔編撰的《福寧府志》。工作人員問:「習書記,這麼辛苦跑了一天,為什麼還要加班看縣誌?」習近平說:「一縣之志,就是一縣之史。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學縣誌,就是學當地的人文歷史;尊重縣誌,就是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歷史記載,有正面,也有反面,可以供後人借鑒。」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再次論述了古今之間的聯繫:「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在+八屆中紀委的一次全會上,習近平列舉了歷史上因為腐敗而導致人亡政息的例子:秦始皇橫徵暴斂,弄得民怨沸騰,二世而亡;唐玄宗沉醉於聲色犬馬,各級官吏貪污賄賂成風,結果「漁陽餒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發生了安史之亂,唐王朝從興盛走向衰落。他要求黨員幹部「要讀點歷史」:「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

「中國人說:『人之相知,貴在知心。』波斯諺語說:『人心之間,有路相通。』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間,應該堅持交流互鑒、和諧共存。」

——2016年1月21日,習近平在伊朗《伊朗報》發表的文章中寫道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開闊的文明視野,吸收著人類思想長河中許多優秀文化和知識精華。

習近平在陝西插隊時讀的書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外國名著。「我不到16歲就從北京來到了中國陝北的一個小村子當農民,在那裏度過了7年青春時光。那個年代,我想方設法尋找莎士比亞的作品,讀了《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羅密歐與茱麗葉》《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馬克白》等劇本。莎士比亞筆下跌宕起伏的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泣如訴的情感,都深深吸引著我。年輕的我,在當年陝北貧瘠的黃土地上,不斷思考著『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最後我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習近平說。 大約40年前,為了一本《浮士德》,習近平不惜走30里路借書。40年後的今天,他把這個故事講給北大學子聽,講給參加文藝工作座談會的文藝界飽學之士聽,出訪時講給德國人聽。在習近平看來,文藝是世界語言,談文藝,就是談社會、談人生,最容易相互理解、溝通心靈。

「我們不僅要瞭解中國的歷史文化,還要睜眼看世界,瞭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去其糟柏,取其精華,從中獲得啟發,為我所用。」2013年,習近平在中央黨校80年校慶時說。

青年時代,習近平還讀過美國知名政治學者基辛格的論文,如《核武器與對外政策》《選擇的必要:美國外交政策展望》等。”通過研習這些論文,近平深刻感覺到:美國是一個學習型、研究型國家,美國軍隊也是一支學習型、研究型軍隊。」雷平生說。2012年2月,習近平出訪美國,會見了基辛格等美國前政要,適時提出了塑造新型大國關係的主張。基辛格說,這是一沖潛在競爭對手間建立的大國關係。擔任國家主席至今,習近平至少4次會見基辛格,把中國的外交政策傳遞給他。基辛格評價說:「他是一個很有決斷力的人,有著豐富的人生經驗,我認為他是最傑出的中國領導人之一。」

十八大來,習近平出訪近30次,遍及五大洲50多個國家,出席一系列國際會議和活動等重大主場外交活動,抿據國際形勢需要提出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核心的一系列「中國方略」,廉得積極而廣泛的反響。

「我說過,黨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

——2015年1月,習近平在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上說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心系蒼生的情懷,根植於數+年如一日扎實擔當的工作實踐。

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習近平的很多政治智慧是從學習中得來的,更多的則是他用自己的雙腳,在中華大地上丈量和實踐得來的。

1969年1月,不到16歲的知識青年習近平,來到陝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梁家河大隊插隊。到陝北之初,知青可以吃到玉米麵做的團子。而村裏很多老鄉只能吃上玉米皮做的團子,整個團子很難黏到一起,沒有熱量,更加難以下嚥。有次看到一位婦女吃這種食物,習近平就拿自己的團子和她換。她說:「這才是真糧食!」過了幾天,習近平發現送她的玉米團子她還沒吃。一問方知,她要把它留給家裏的男人吃,因為男人幹活多。有的知青說:沒想到新中國成立20年了,還有這麼貧困落後的地方。

在那個寧左勿右,明哲保身的非常時期,年輕的習近平卻一心想著為老鄉們做實事,力爭改變那裏的貧困面貌。1974年,習近平當上村黨支部書記後,在人民日報上看到四川綿陽使用沼氣當燃料照明、做飯,也動了這個念頭。但有的村民說:四川暖,陝北冷,要想建沼氣池,除非公雞下蛋,母雞打鳴。習近平憑著一股闖勁,硬是從千里之外的四川學來沼氣技術,在村裏建起陝西第一口沼氣池,村民們無不歡欣鼓舞,全省各地都來梁家河學習。習近平考慮村裏稂食不夠吃,就想把村裏的山溝填平,增加耕地。可所有人都反對,因為夏天_下大雨肯定把田淹了。習近平就想出了修建洩洪溝的辦法,可人們還是不敢擔風險,他就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最終,這塊田成了形,至今還在使用。

習近平還幫村裏建了鐵業社、縫紉社、代銷社……一件件實事,讓他在梁家河人民心中紮下了根。1975年他被縣裏推薦上清華大學時,村民男女老少都來送他,人群中還有拄著雙拐的殘疾人。面對質樸的村民,面對著這一片土地,習近平落下了眼淚。這樣的經歷,更加堅定了他為人民幸福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2012年11月15日,剛剛當選總書記的習近平面對廣大的中外記者講了一句話,這句話後來被全世界很多人都記住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如今,這句話幾乎成了習近平的口頭禪。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4條基本方略的第二條,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心裏有了主心骨,做事就有了方向。在正定當縣委書記時,習近平到街頭發放民意調査表,瞭解民情,人們都說他是「不穿西裝的改革者」。在福建寧德當地委書記時,他考慮到閩東交通不便,轉換思路,改約訪為下訪,到群眾中去接待上訪群眾。到浙江任職後,他仍然主張:領導下訪是一舉多得的有益之舉。

2003年初,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主導制定了相關規定,要求領導幹部要在基層建立聯繫點,每年至少到聯繫點兩次,市縣領導幹部要與基層點保持經常聯繫。2013年,第一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啟動,習近平和其他政治局常委分別選擇一個省作為聯繫點,習近平聯繫河北省。第二年,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啟動,每名常委分別聯繫一個縣,習近平聯繫河南蘭考縣。

有一次下鄉調研,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遠遠看到了有位地方領導站在高速公路出口迎接,臉色嚴肅起來,因為此前浙江省委規定了領導下鄉不能搞接送。習近平囑咐司機不要停車。隨行的省委秘書長建議,人都來了,還是讓他上車吧。司機這才慢慢把車停下來,讓那位地方領導上了車。

「你來幹什麼?」習近平問。這位領導一時不知說什麼好。習近平進一步逼問:「你以為省委下發的檔是兒戲嗎?」「正好上午有空……」「你有空不能接待上訪群眾?不能批閱幾個檔嗎?」這次「風波」之後,習近平要求省委辦公廳對作

風建設相關制度的貫徹執行情況徹底督査,反復強調,抓作風要有「釘釘子」精神,必須一抓到底。從寧德時期「是得罪幾千名幹部,還是得罪幾百萬群眾」的反腐敗之問,到「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的堅定決心;從2005年鼓勵浙江省武義縣後陳村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到2016年省、市、縣三級監察委員會制度試點;從2005年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到「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寫入十八大、十九大報告……習近平的每次實踐都是為了人民。2015年2月,他回到梁家河,對全村人說那個時候,我就說過,今後如果有條件、有機會,我要從政,做_些為老百姓辦好事的工作。」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習近平始終秉承與人民在一起的信念,從意氣風發的下鄉知青,成長為世人矚目的大黨大國領袖。一個偉大思想者的力量,從歷史文化的沉澱中而來,從家國命運的思索中而來,從朝霜暮雪的實踐中而來,又終將引領新時代,成為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而奮鬥的指導力量。

(田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