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大擁堵

  白色的雪山,密密麻麻的登山者排成長龍,等待通過。尼馬爾•普爾亞(Nirmal Purja)在距離頂峰不遠的希拉蕊臺階拍下這張照片。照片發佈後,人們驚呼原來珠峰也會「堵車」。

與平地堵車不同,珠峰擁堵顯然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今年攀登季死亡人數為14人,另有3人失蹤,這在珠峰攀登史上排名第四,僅次於1996年山難、2014年雪崩、2015年大地震。普通年份登珠峰死亡人數一般為5人左右,2018年為6人,2016年和2017年為5人。今年死亡的14人中,並沒有中國公民。

5月22日上午,登山者于水剛剛跟隨國內一家叫做巔峰探遊的公司完成自己第一次珠峰登頂,在珠峰上,她暈過去兩次。她對《中國新聞週刊》說,「從珠峰下來,一路上都是需要救援的人,要死的人,等死的人,已經死的人。」

隨著商業登山的興起,珠峰被越來越多的人嚮往。圍繞珠峰的,是人類挑戰自我的野心、堅持的毅力,也有與毅力不匹配的欲望,更有因為欲望產生的種種生意。獨立攀登者Rocker被巔峰探遊雇傭,全程用拍照和視頻記錄團友的登頂歷程。他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如今的珠峰就是一個名利場。」

張寶龍對《中國新聞週刊》說,從大本營出發到頂峰一般要走4天,從大本營到C2營地一天,C2到C3一天,C3到C4一天,C4到峰頂一天。登山隊在決定出發時,必須要預計到四天之內的天氣情況。這也使珠峰的攀登增加了很大的不確定。

去年珠峰出現了長達12天的天氣良好的視窗期,然而今年的攀登者沒那麼幸運。Rocker回憶自己在大本營時看天氣預報,發現天氣預報並不準確,每天天氣劇烈變化。正值其他團隊沖頂,然而受法尼氣旋影響,這些隊伍大多沒能沖頂。

來自孟加拉海灣的法尼(Fani)氣旋被印度氣象局定級為特強氣旋風暴,多個受訪者向《中國新聞週刊》確認,它是今年珠峰視窗期縮短的主要原因。登山者Rocker估計,法尼氣旋過境持續了一周。氣象條件導致珠峰的視窗期集中在5月12日到16日,18日到23日這兩個短視窗,其中21日、22日、23日,是天氣最為理想的日子。

5月12日,珠峰天氣開始轉好,然而通往頂峰的路還沒有修完。這一次共有60~70名中國登山者參與登珠峰,只有12人從中國境內的北坡出發,其餘人都從南坡上山。登山隊之一的川藏隊領隊澤勇決定將登山隊分成兩批,夏爾巴人 (原住民,因為給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各國登山隊當嚮導或背夫而聞名)一批先走,將物資運送到C4營地,中國嚮導和團員隨後前往C2營地。兩批人在C2營地匯合再一起往上走。同時澤勇又瞭解到,在14日當天,至少有一大半路程會修完,他跟團裏夏爾巴人商量,如果到時候還有一小部分路段沒修完,就組織夏爾巴人來修。

巔峰探游創始人孫斌認為,這是個激進的選擇,因為沒人知道路況到底會如何。另一名不願具名的探險公司老闆表示,修路是尼泊爾官方組織的,無論中國人還是夏爾巴人都不具備修路的能力。即便14日路修完了,沖頂時間壓在15、16日兩天視窗期,也是比較冒險的。事實上,12日那天所有中國團隊中,只有川藏隊一支隊伍選擇出發。幸運的是,14日中午公路全部修好,川藏隊就此於16日上午成功登頂。而大多數隊伍放棄這個視窗期,將沖頂的時間押在了21日、22日、23日這三天。

於是,就出現了尼馬爾•普爾亞照片中前所未有的擁堵場景。

氧氣、希拉蕊臺階、屍體

沖頂前一星期,巔峰探游創始人孫斌給會員開會,強調大風和氧氣問題。第一個視窗期,大多數隊伍都沒走,孫斌已經預見到可能會出現擁堵。他提前在C3至C4,C4至頂峰階段預備了更多氧氣。

事後證明,這是十分必要的舉措。受珠峰擁堵的影響,登山客在峰頂的停留時間變長,氧氣消耗量也加劇。缺氧會加劇體能耗盡,孫斌告訴《中國新聞週刊》,今年的遇難者,基本都是這種情況。

標配的6瓶氧氣不夠用。孫斌團裏的麥姐記得自己用了8瓶氧氣、還有三個隊友用了10瓶。

5月21日晚上六點,巔峰探險的團員決定提前一小時從C4出發,以期避開人群。但出發時他們發現,自己已經置身在大部隊的中間。擁堵從出發地就開始了,近270人同時從海拔8000米的C4營地向8848米的頂峰衝擊。因為人流眾多,隊伍行進緩慢,很多體能不好的人,在路邊停著,喘氣,這更加劇了堵塞。

在希拉蕊臺階,擁堵達到了極致。這是一段前後距離100米,整個路程中最狹窄、陡峭的地方,卻是前往峰頂的必經道路。 「80度斜坡,僅僅能容納兩隻腳,旁邊就是懸崖。」Rocker這樣描述。

由於特別狹窄,這裏只適合一人通行。遇到上下山的人交匯,登山者必須左手抓著繩子,右手使勁往外探,繞到對面的人的身後,再抓繩子另外一頭,腳慢慢地挪過去。

希拉蕊臺階上都是坎和岩壁,上下步子要邁特別大。很顯然,一些登山者並沒有充分的準備與技能。登山者于水看見身後四個印度女孩趴在地上,久久過不了一個坎。路線狹窄且唯一,後面的人也就堵著,最後還是夏爾巴人把她們抬了上去。

8600米處,出現了陡峭岩壁。于水發現自己不會踩著冰爪攀岩,去珠峰之前,她只爬過一個6000米的雀兒峰,好多技能都沒訓練過。「我就在8600米跟夏爾巴人現學。」她告訴記者。

沒有足夠的夏爾巴人協助以及沒有足夠氧氣的人就沒那麼幸運。他們需要面對的是寒冷、缺氧、衰竭。C4返回C2路段,麥姐和于水都遇見別的團的人,因為氧氣不夠喊救命。

于水估計,如果沒有擁堵,12到15小時可以完成從C4營地到峰頂的往返路程,然而實際上她用了20個小時。她們團中最快的人用了17到18個小時,最慢的人用了26到27個小時。團裏有兩個將近60歲的男人因為等待太久,體力透支,分別被四個夏爾巴人抬下山。

幾乎所有人都遇見了屍體。登山者于水、Rocker都記得C3到C4路段遇見兩具屍體,距離很近,兩米不到,但是他們無暇再管別人。

攀登亂象

「夏爾巴人太辛苦了。」 每個從珠峰回來的人都這麼說。

登頂之前,夏爾巴人需要提前將物資,包括帳篷、氧氣瓶、煤氣罐等生活物資提前運上沿線的營地。從C4出發沖頂,團員背一瓶氧氣,夏爾巴人卻要背三瓶,一瓶自己吸,剩下兩瓶給客戶。一瓶氧氣5公斤,加上其他物資,于水估計,一個夏爾巴人要背40公斤的東西。

每年登山季來臨前,鋪路隊要先將固定的路線修復,沿路布上繩索,登山者的安全帶系在繩索上,防止登山者踏空墜崖。為防止登山者可能沿繩索墜落,每隔100米,繩索會打個錨點。

越來越多的人想加入珠峰挑戰,一些客戶為了節省體力,甚至需要夏爾巴人幫自己穿登山鞋。Rocker打比方,商業登山公司像一個管家,「所有東西都有人來做,你交錢就可以了。」這種「保姆式服務」,為安全埋下隱患。登山客戶普遍能力不足,依賴心理強,缺乏獨立面對風險的能力,一旦在極高海拔出現意外,難以自保。

為了給自己增添保障,于水的四個團友都各自雇了兩個嚮導,其中兩人雇了兩個中國嚮導,兩人雇了一個中國嚮導和一個夏爾巴人。四個團友中有兩個因為體力衰竭而呼救,幸虧另兩個團友提前下山,空出四個多餘的人力,這樣每人有四個人抬,才安全下山。

更弱的能力,意味著需要更多的氧氣,更多的夏爾巴人,這又反過來造成登山路上的加倍擁堵。尼泊爾政府今年針對普通登山者簽發了381張登山許可證,每張登山許可證能為尼泊爾帶來1.1萬美元的收入。然而,每個登山者還要配一到兩個夏爾巴人和嚮導。最終共有超過1000人上山。

攀登珠峰有兩個選擇,從中國境內的北坡攀爬或者從尼泊爾境內的南坡攀爬。與中國相比,尼泊爾對登山管理更為鬆散。辦理尼泊爾政府頒發的登山許可證,只需要提供一張體檢證明即可。由於審查不嚴,瞞報病史的情況時有發生。今年,一位62歲的美國人就因為在珠峰上心臟病發作去世。

今年2月,有傳言稱「珠峰永久關閉」,引發熱議,但事後證實為誤傳。實際情況是出於保護環境的原因要求遊客由原先的5200米大本營下撤到5150米,對正常遊覽、登山活動沒有影響。

相比而言,南坡登山的時間與金錢成本更低。按照中國法規,從中國境內的北坡出發,必須跟隨特定的公司提前一年登頂卓奧友峰(8000米)才能獲得珠峰的攀登資格。從南坡出發卻無此要求。南坡出發的團費在50000美元左右,也比北坡平均少25000美元。這導致大量遊客從尼泊爾境內的珠峰南坡湧入珠峰,而今年死亡的14人裏,有9例都是在南坡發生的。

七峰公司是尼泊爾當地最大的登山公司,它提供有競爭力的價格,但也伴隨著不規範的行為。去年該公司剛剛因為「假證」被罰。今年該公司的客人中有兩名遇難者,一名死於墜崖,一名死于高山病。根據wikipedia提供的資料,14例死亡中,至少7人雇傭的是尼泊爾本地的探險公司。

孫斌撰文指出,常見的探險公司過失包括:「沒有篩選登山者身體資格,夏爾巴人資質存在問題,沒有針對登頂時顯而易見會出現的擁堵,在攀登計畫、氧氣配備、用氧策略上進行調整,導致擁堵出現後,普遍出現斷氧以及救援力量不足的狀況,極大地增加了攀登者在極高海拔衰竭、凍傷和水腫的幾率。」

目前,在商業登山領域做得比較好的是北美最高峰麥金利山。登山者Rocker向記者介紹,「登麥金利山必須雇傭當地經過認證的嚮導,去了以後要集訓,集訓中會審核登山者的操作能力,不合格就篩掉。所有行李都用雪橇自己拖著,嚮導只幫你帶路,不負責其他任何事情。而且嚮導會在整個攀登過程中觀察你,看到有不規範的行為就立刻請你下山。」

此外,與珠峰頂上如今烏鴉盤旋著吃人類垃圾的情形不同,在麥金利山上,人類產生的所有垃圾,吃的喝的,全部都得自己背下來。而珠峰則是另外一種情形,在這座最具象徵意義的最高峰上,登山者遺留的生活垃圾常年積存,此前已經屢被詬病,而死於山難者的遺體,有一些也囿於實際原因無法被運送下山,而這一次遇難的14具遺體中,有些註定要長存於珠峰登頂的路途之中了。

(古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