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歸國內幕

1965年7月20日,新華社發出了一條震驚中國和世界的消息:前國民黨政府代總統李宗仁先生和他的夫人郭德潔女士,從海外歸來,今天上午乘專機抵達北京。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政協副主席、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興和他的夫人張潔淸,到首都機場熱烈歡迎。

一位前國民黨政府的代總統,長期居住美國,他為什麼要回國定居?他從反共到愛國,再到接受共產黨的政策和主張並心悅誠服,他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他的代總統的特殊身份,注定了他的歸國之途的曲折,他又是經歷了怎樣的鬥智鬥勇,最終平安歸來?本文解密李宗仁的歸國內幕。

李宗仁主張國共和談

1955年,李宗仁針對中國當時形勢,提出了解決台灣的具體建議。

李宗仁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百廢待興,建設規模之大與成就之速,皆史無前例。中國百餘年來戰亂頻仍,民窮財盡,現在幸得有此和平建設的機會,這是國家從貧窮落後走向繁榮強大的轉捩點。他個人絕不希望中國再發生內戰。

至於臺灣,他曾一度期望蔣介石能改變作為。但是蔣介石這些年來,並無任何改革,獨裁專制,且有甚於大陸時代。當然武力解決臺灣問題實非得已,只有政治解決最為有利。政治解決臺灣問題,不外乎以下三種方式:1、聯合國暫時託管;2、成為一個獨立國家;3、維持現狀。

第一和第二兩種方式,不論對國、共雙方還是對任何愛國的包括臺灣人民在內的中國人民來說,都是不可接受的。那麼,維持現狀,勢所難免。但是,現狀不能長此維持下去,只要臺灣尚未回歸祖國,祖國統一大業就尚未完成,就不會永遠無所舉動。依李宗仁看來,解決臺灣問題只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條,國共再度和談,中國的問題當由中國人自己解決。經過談判可能得一和平折中方案。第二條,美國應正式聲明它承認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它可以成為這個國家的一個自治州。然後,在美國撒走其第七艦隊的同時,實行臺灣海峽地區非軍亊化。

只有通過這樣的辦法,才能免除臺灣海峽的戰爭危險。經過長期的和平,兩個敵對方間的彼此仇視就會逐漸消失,然後就能夠為國家統一作出安排。

李宗仁說:「我以過去親身參與中國政治的體驗,觀察今日的世局,自信頗為冷靜而客觀。我唯願中國富強,世界和平,也就別無所求了。」

他又說:「蔣先生比我年長4歲,今年77歲了。他在漫長的一生中飽經憂患。如果他能奄無個人成見地回顧一下近百年來我國所發生的一切,能像我一樣客觀地展望一下我們可愛祖國的前程,我可以完全肯定地說,他會同意我的意見的。」

李宗仁提出解決臺灣問題的具體建議,引起各方面的強烈反應。它不啻是對企圖搞「臺灣獨立」「臺灣託管」人的有力打擊,同時也表明了李宗仁政治立場的一個重大轉變,標誌著他從反共的國民黨營壘裏分化出來,開始走上了愛國的道路。但是,李宗仁的這份「建議書」,卻遭到了「親蔣」派的大肆攻擊,紛紛指責他的主張荒謬絕倫,狂妄之極。李宗仁這名曾是國民黨統治集團的大官,對國民黨的腐敗、荒唐是有過親身體驗的,他堅持自己的主張沒有錯,因此對來自各方而的責駡和攻擊,置之不理,正如他自己在回憶錄中所說的,「漸漸地感到自己有責任為中華民族貢獻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歲月的流逝,使他越來越密切注視著新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海外對李宗仁也進行嚴厲的指責,並要那些一度合謀搞「第三勢力」的人們宣佈同李宗仁分道揚鑣。

當時,程思遠和夫人石泓帶著兩個小孩,在維多利亞海北岸海灣山坡上,過著悠閒的生活。

程思遠,1908年8月生,廣西賓陽人。羅馬大學研究生畢業,政治學博士。曾任李宗仁秘書,國民黨三青團中央團部組織處副處長、廣西支團書記,廣西綏靖公署政治部主任,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第四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委,「立法院」立法委員,國民黨屮央非常委員會副秘書長。1965年隨李宗仁回到北京定居。先後任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委、政協副秘書長,第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99年3月獲美國「肯塔基克羅最髙榮譽獎」。

一天,有一位朋友來看程思遠,想瞭解李宗仁的思想轉變過程以及他在準備那份《建議》中程思遠所起的作用。有一次,這位朋友突然問程思遠,「如果你被邀到北京去談談,是否還需要請示德公?」程思遠回答道我看不必吧,來往交換意見需要很長的時間。」這是程思遠第一次流露出有返回祖國的意向。這時,「第三勢力」活動銷聲匿跡了。程思遠髙興地說:「從長遠石,臺灣是沒有什麼前途的。我,作為一個中國人,不能永遠漂泊異鄉,總有一天要回到生身祖國來。我應當積極回應祖國的召喚。」

1956年1月,周恩來總理作了關於知識份子問題的報告,鼓勵海外知識份子為和平解放臺灣作出貢獻。2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號召臺灣同胞和一切從大陸到臺灣和海外的人員,站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同祖國人民一起,為和平解放臺灣、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而奮鬥。此後,一位新聞界的同鄉陪著一位報紙負責人到海灣山村來看程思遠,徵詢意見。程思遠那時反應遲鈍,談活含糊典辭。這就說明,像程思遠這樣的人,要在關鍵時刻當機立斷,尚非易亊。

4月23日,那位報紙負貴人由程思遠的同鄉陪同再度來訪。一見面他就開門見山地說:「我們接到長途電話,請你到北京一行。第一,絕對保密;第二,來去自由。」並問程思遠有什麼要求?程思遠說:「沒有什麼要求,但容許我有24小時的考慮時間。」後來程思遠才知道,策動程思遠回國這件事只是以李濟深的名義,而實際上是周總理親自過問的。

4月24日,程思遠在太子道一家咖啡館裏同那位負責人見面。程思遠作出了願去北京的答復。當時約定:第一,不辦回國手續;第二,不帶行李。當天午夜,由一位陌生人領路,乘船出發。經過水陸交通和大小城鎮,於次日下午到達闊別6年的廣州。

從1956年4月至1965年6月的10年間,程思遠五上北京,晉謁周恩來總理,為李宗仁歸來進行準備。在此期間,李宗仁的思想起了很大的變化,並在行動上有所表現。

程思遠五上北京

1956年,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勝利完成,百業興旺,充滿著光明和希望。就在當年的4月28日,程思遠回到祖國首都北京。5月7日晚上,張治中先生約程思遠到他家吃飯。飯後張先生說:「周總理將在明天下午政協舉行的酒會上接見你。總理說,他1938年在武漢曾經見過你。但是,明天我還是要鄭重地向他介紹你。」次日下午3時許,在全國政協禮堂三樓的酒會上,程思遠正在和張治中先生談話時,周總理健步走進大廳,他顯得比十多年前要胖些,但仍是那樣的英俊,那樣的精力充沛,兩隻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如以前那樣親切,有魅力。張治中先生正準備向總理介紹,總理卻笑容滿面地向程思遠伸出手來:「歡迎你回來!」他說,「我們1938年在武漢見過面。」事隔18年,他還記得程思遠,周總理的記憶力確是驚人。

周總理又問程思遠:「今年多大歲數了?」

程思遠:「47歲了。」

總理:「身體這樣好哇!」

程思遠:「很好,我在海外常常游泳。」

周總理:「你這次來有什麼計畫嗎?」

程思遠:「沒存,我聽候總理指示。」

周總理笑著說:「我希望你到各地多走走,多看看。比如東北,那是我們的工業基地,你可以去看看嘛!多看點地方,回到海外就多些材料講嘛!」

程思遠我這次來得很匆忙,不準備到外地參觀了,下次再去吧。」

周總理笑笑點了點頭,當場招呼劉斐、餘心清、屈武他們,說:你們這兒天多花點時間,陪程思遠到附近去看看,大家談談,談談祖國這兒年的情況。過幾天,我們再詳細談談。

5月12日中午,周總理在中南海紫光閣設宴招待程思遠,參加的有李濟深、張治中、邵力子、黃紹竑、劉斐、屈武、餘心清、劉仲容、劉仲華和李克農、羅青長等人。

午飯前,周總理同程思遠進行了輕鬆、愉快的談話。他說:這是建國以來,我們黨第三次同國民黨人員接觸。第一次是葉劍英同志在廣東同前中國銀行總裁張嘉傲(公權)接觸。第二次是同龍雲的兒子龍繩武。第三次就是你了。

午飯後,周總理在客廳裏同程思遠進行了3個小時的長談,從中國革命和建設、國共兩次合作談到現在國家對國民黨人的希望。他說:我們國家當前的對內對外政策,圍繞著一個基本方針,就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為建成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鬥。按照這一方針,我們主張愛國一家,團結對外,以誠相見。過去,中國共產黨人和國民黨人曾經兩度並肩作戰,反對帝國主義。我們希望將來有第三次的國共合作。有人說,過去兩次國共合作,結果凶終隙末,但是追源究始,責任不在我們。這是事實俱在,有目共睹的。

周總理針對海外一些人士對祖國的錯誤看法說:現在海外有很多人,對我們國家情況不大瞭解。你告訴他們嘛,我們的國家是中國共產黨、毛主席領導下,經過多年的戰鬥打出來的江山。第一,我們是自己打出來的。第二,我們國家沒有外國駐兵。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民黨當局同蘇聯簽訂了一個條約,把旅大讓給蘇聯共同使用。1950年,我同毛主席到莫斯科,重新簽訂了中蘇友好條約,把旅大收回來了。我們這個國家,完全是一個獨立的、領土完整的國家。國家的統一,各民族的團結,是我國歷史上從來也沒有出現過的大好局面。希望海外知識份子要充分瞭解這個情況,我們國家是大有可為的。

後來,談到李宗仁先生,周總理說:李宗仁先生去年發表了一個聲明,反對搞「臺灣託管」,反對「臺灣獨立」,主張臺灣問題由中國人自己協商解決。這是李先生身在海外心懷祖國的表現。我們歡迎李先生在他認為方便的時候回來看看。

程思遠受到周總理親切接見,內心十分興奮。尤其是周總理讓程思遠把他談話精神轉達給海外人士,並且邀請李宗仁先生在適當的時候回來看看,這是周總理給程思遠的光榮任務,程思遠當即表示願為此而努力。

程思遠懷著興奮的心情回到香港,便把同周總理見面的經過寫信告訴了李宗仁先生。李回信批評程思遠,說程思遠北京之行,事關重大,事先應當同他充分商量。亊實上,程思遠唞先不能同他商量,因為時間來不及,同時也考慮到,先去信告訴他,他不同意怎麼辦?豈不進退兩難,所以程思遠只好做了再說。

1957年秋,程思遠的長女林黛(原名程月如,在香港當電影演員)在取得兩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頭銜之後,去美國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李宗仁先生寫信給程思遠說:「一晤月如,如見親人,一種思鄉懷舊之情,頓時浮現心頭,久久不能平息。」第二年,林黛回到香港,老說「李先生在美國住不慣,所以總想回國」。不久,李宗仁又來信說,他保存著一批文物,希望能獻給祖國。

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0周年。海外組織了一個龐大的代表團回國參加慶祝活動,程思遠也被邀參加。9月25日,代表團進入深圳時,香港的《循環日報》社長林靄民告訴程思遠,程思遠的名字是在代表團組成後由幹接到一個長途電話才臨時加上的。慶祝活動結束後,程思遠接到通知,先隨代表團去東北參觀,然後回京等候周恩來總理的接見。

10月25日下午3時,周總理在中南海紫光閣接見了程思遠,在座的有張治中、邵力子,國務院副秘書長羅青長、總理辦公室主任童小鵬。程思遠彙報了參觀東北的觀感和李宗仁先生幾年來的動態。總理說:「德鄰先生出於愛國熱誠,要向國家貢獻一些文物,政府表示讚賞。至於他有落葉歸根的意願,估計當前他回國的時機尚未成熟。在適當的時候希望他到歐洲先同你談談,然後作決定。」辭行時,總理約程思遠明天同他一道去參觀密雲水庫。

10月26日上午9時,程思遠乘周總理的專列從北京站出發,同去的還有日本的松村謙三以及僑委主任廖承志。參觀懷柔水庫後,到密雲時,總理在工地總指揮部親自講解了水庫的設施與進展概況。是日,豔陽當空,天高雲淡,碧波倒影,群山蒼翠欲滴。總理于飽覽風光之際,指著水面對程思遠說:「9月16日,毛主席曾在這裏游泳」。程思遠趁著沒有別人在旁,對總理說:「十分慚愧,總理五六年前對我所說的話,我做得非常不夠。」

是事關對外政策,容後縝密考慮。周總理知道了李宗仁寫信給甘迺迪的事,約程思遠於1961年6月到北京一行,聽取程思遠與郭德潔會面情況的彙報。同時要程思遠傳話給李先生,目前甘迺迪政府困難重重,不能期待其對華政策有任何轉變。李先生的立場應當超然一點,不要對甘迺迪政府抱有幻想。總的說來,甘迺迪不可能對中國採取新的立場。

經過長期的商量,李宗仁決定依照周總理的安排,到瑞士蘇黎世同程思遠會晤,程思遠於1963年11月14日回到北京,向周總理請示。15日深夜,周總理在中南海紫光閣接見程思遠。他要程思遠向李先生轉達的意見,怕程思遠忘記,要程思遠一再復述,最重要的是「四可」:第一、李先生可以回來在祖國定居,第二、可以回來,也可以再去美國;第三、可以在歐洲暫住一個時期再定行止;第四、回來以後可以再出去,如果還願意回來,可以再回來。總之來去自由,不加拘朿。此外總理還談到李先生在政治上一些應當注意的問題。這次接見,談到東方欲曉。臨別之際,總理一直從紫光閣送程思遠到階下的汽車旁,殷殷囑咐,令人感動。

耶誕節前一星期,程思遠飛抵蘇黎世。李宗仁先生在歐洲南部休養了一個時期,也到這裏來了。程思遠直接走到天堂廣場的一家飯店找他,見面時,千言萬語一時湧上心頭,不知從何說起。

他頭禿了一些,兩鬢皆白,但精神很好。午飯後,他們到聖彼德飯店前面的咖啡館,在靠街走廊盡頭找到了一個僻靜的座位,彼此暢談闊別後的情形。

李先生說,樹高千尺,葉落歸根。人到晚年,更思念祖國。帝國主義者諷刺中國是一個地理上的名詞,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才是一個真正統一的國家。如今民族團結,邊陲歸心;國際地位,與日俱增,這樣一個祖國,是值得我們衷心擁護的。

程思遠向他轉達了周總理對他的問候和「四可」的意見。

李先生聽完就說:我只要「一可」,回到祖國定居,安度晚年。

程思遠問:「李夫人如何?」

他說:「還沒有同她談過這個問題。她不同行,我就一個人先回去。」

12月22口,李宗仁和程思遠同一天離開了蘇黎世。

程思遠回到香港,立即把同李先生會見的經過,寫信報告了周總理。

1965年6月13日,李宗仁離美飛歐。此行將是回國的第一程。程思遠接到電報,即電石泓於15日到廣州向北京報告。

6月16日,石泓回到嶴港,說周總理要程思遠立即到北京一行。於是,程思遠18日到達北京,見到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徐冰、國務院秘書長周榮鑫、國務院總理辦公室主任童小鵬、全國政協秘書長平傑三。他們對程思遠說,周總理已於今日上午離京出訪非洲14國,臨行前對李宗仁先生回國一事作了具體指示,並托他們向程思遠傳達。次日,程思遠離京南飛,作赴歐迎李歸來的準備。

李宗仁葉落歸根

1965年7月16日晚,李宗仁先生和他的夫人郭德潔女士在「愛國一家」的號召和周總理的親切關懷和安排下,毅然排除險阻,乘搭一架波音707客機,遠渡關山重洋,經雅典,貝魯特、卡拉奇飛回祖國。7月18日上午7時許,飛機在廣州白雲機場降落。當飛臨廣州市區上空盤旋時。李宗仁先生顯得有點激動。他對程思遠感慨地說:「16年前,我飛離廣州的時候,萬想不到再會回來;可是世事變化常常出人意外,由於祖國呼喚,今天我又回來了。」李宗仁、郭德潔走下舷梯,踏上祖國的大地,受到陶鑄等領導人的歡迎。在候機大廳裏,李宗仁夫婦嘗到了16年來第一次享受的廣東點心和「及第粥」,使他們真的感到回到家鄉來了。

早餐後,飛機繼續起飛,11時,到達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李宗仁先生看到周總理和藹地站在候機室門前,連忙快步上前,抱住總理。總理說:「你回來了,我們歡迎你。」李宗仁激動不已,連聲說:「總理你好,總理你好。」隨後,李宗仁同陳毅副總理,葉劍英副主席,陳丕顯第一書記,曹荻秋市長以及上海市民主黨派負責人一一握手。然後到錦江飯店休息。

羅青長副秘書長告訴程思遠,總理直到今日凌晨到了李先生一行所乘班機已經飛入國境的電話,才上床休息。

7月18日下午,總理來錦江飯店訪李宗仁先生。周總理辭出後,李先生夫婦和程思遠去看葉劍英副主席。北伐時,葉帥在第4軍獨立團,曾首先從廣東進入湖南,與李宗仁先生指揮的第7軍並肩作戰,往事歷歷,如在眼前。

7月18日晚,總理在文化俱樂部設宴招待李宗仁夫婦,入席前,陳毅副總理說:第一次國共合作。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當時北伐軍一共有8個軍長。現在李德鄰先生回來,我們就有4個軍長在祖國大陸了。這4個軍長是第4軍軍長李濟深,第6軍軍長程潛,第7軍軍長李宗仁和第8軍軍長唐生智。入席後,有幾位三軍首長過來向李宗仁敬酒。總理風趣地對李宗仁說:你們從前是打過仗的啊。現在你回來了,大家歡迎你。李宗仁添酒回敬,一飲而盡。

7月19日上午10時,周恩來總理在文化俱樂部接見了李宗仁先生,國務院副秘書長羅青長、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劉述周和程思遠參加。這是周恩來安排的,主要是對李宗仁在政治上作一些交代。其實,有關精神,周恩來已告訴程思遠,程思遠也向李宗仁交代過。而且,在7月13日,李宗仁從蘇黎世機場啟程的那天,周恩來又預先將原國民黨參加北平和談的在京的代表、原桂系將領及其他一些在京的國民黨部隊起義將領張治中、傅作義、章士釗、邵力子、黃紹竑、劉斐、屈武、李蒸等人召至中南海,向他們通報了李宗仁就要回國的消息,闡明了中央對李宗仁歸國的「四可」「四不可」等項政策。現在,他要當面向李宗仁交代清楚。從10時20分到13時許,周恩來和李宗仁的談話持續了近3個小時,在一些根本問題上達成了共識。

談話開始,周恩來便風趣地說:「現在,臺灣在到處打聽李先生的消息,但所有的消息都是不準確的、錯誤的。國民黨方面一切都落後,情報也落後了。對李先生的安全,我們最擔心的是臺灣方面。蔣介石是不擇手段,不計後果的。」

他又說:「美國對李先生縱有胡思亂想,不至於整李先生,美國是實用主義。美國千方百計尋通中國的線索,可能把李先生也作為一條線索。儘管李先生的思想轉變了,美國還是要胡思亂想的。但李先生不要怕它,美國不僅對去過美國的人抱有幻想,對大陸也有幻想。」

在談到臺灣問題時,總理說:1955年東南亞條約外長會議期間,艾登來了一個電報,希望在深圳和我會面。艾登是想斡旋臺灣問題,他的具體意見是:「把金門、馬祖以及沿海島嶼歸還我們,我們可以提出對臺灣的主權要求,但臺灣維持現狀,維持到10年以後的若干年再說。」我們答復艾登說,歡迎你來看看,但臺灣是中國內政,不容外人插手。1955年4月,我在亞非會議上發表聲明,提出中國人民願意在可能的條件下,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中國願意同美國坐下來談判,以消除臺灣地區的緊張局勢。以後就通過英國與美國達成了大使級談判協定。

總理繼續說,如果中國拿原則做交易,就可以達成這樣的協議:金馬及沿海島嶼歸還中國,中國保持對台灣的主權要求,維持臺灣現狀若干年。但我們不拿原則作交易,不能這樣做。1961年陳誠訪美,美國讓陳看了中美會談記錄,陳反而很受感動,知道我們不拿原則作交易。

談到臺灣問題,周恩來說:「對蔣介石,我沒有李先生清楚,但我和蔣介石在過去的兒個重要歷史時期曾在一起,所以我對蔣介石瞭解比較深,此人沒有一句真話,不以信待人,不可信。在東征的時候,關於孫中山去世的那封信,在東征勝利以後拿給蔣看,蔣當時痛哭流涕,一副極為傷心的樣子。什麼事也不幹,關在房子裏寫祭文,這是做樣子給我們看的。其實,他的祭文寫得最糟糕,只講友誼感情,不講中山先生的政治主張。」

繼而,周恩來又講到:「蔣介石不可信,但臺灣保存在蔣手裏還是比讓美國霸佔去好。」

李宗仁馬上點頭,表示同意。

周恩來接著說:「蔣介石的看家本領就是軍隊。南越的吳庭豔和蔣介石來往很親密,蔣曾告吳,美國不可溝,軍隊要千萬掌握在自己手裏。因此蔣去世以前,軍隊是要保持的。‘臺灣獨立’‘兩個中國’,蔣介石是不會同意的。陳辭修一死,沒有人能和蔣說上話。蔣也79歲了,餘年不多,但是即使蔣死了,美國進來,臺灣也不乏民族氣節的人起來,重整局面。總還有愛國人士起來,英雄是時勢造成的。」

李宗仁說:「實現祖國的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對,美國把臺灣看成不沉的航空母艦,但臺灣和航空母艦畢竟不一樣。」

說到這兒,周恩來稍一停頓,強調說:「李先生對臺灣問題可以不干預。」

這話過去曾由程思遠轉達過。李宗仁理解周恩來的用意,如果自己回國後出面干預臺灣問題,會使臺灣問題複雜化。既然蔣介石不許搞「臺灣獨立」和「兩個中國」,說明蔣尚有愛國之心,自己也可藉以自慰了。於是,李宗仁說:「我是衷心地祈禱蔣介石活到百年。」

周恩來說:「你希望蔣活到百年,是出於愛國之心。但蔣是不會相信的,他以為你講的這些話,是為了取悅他的部下。」

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李宗仁,他一時默然無語。

7月20日上午,周總理同李宗仁一行一起到了上海機場。周總理專機先行。他臨上飛機前,對我們說:「我先飛20分鐘,我在北京歡迎你們。」

上午11時,李宗仁先生由國務院副秘書長羅青長,統戰部副部長劉述周陪同,從上海乘專機飛抵北京。他久居海外10多年,今日回到祖國首都,當他走出機艙,看到機場上熱烈歡迎的場面,不禁熱淚盈眶。李宗仁先生下飛機後,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彭真、賀龍、陳毅、羅瑞卿、郭沫若、陳叔通的歡迎。在機場上,各民主黨派負責人、無黨派人士、國民黨起義將領都紛紛上前和李先生會面。當年國民黨政府和談代表團成員邵力子、黃紹竑、章士釗、李蒸、盧郁文、李俊龍、屈武、劉仲華等人,今天也都到機場歡迎李先生。

周恩來總理介紹溥儀先生同李宗仁先生見了面。溥儀說:「歡迎你回到我們偉大祖國的懷抱裏來。」這真是一個歷史性的鏡頭,末代皇帝同末代總統捤了手。

在掛著《全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標語的機場大廳裏,在毛主席半身塑像面前,李宗仁先生宣讀了聲明。他在聲明中指出:「16年來,我以海外待罪之身,感於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之下,高舉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紅旗,堅決奮鬥,使國家蒸蒸日上,並且在最近已經連續爆炸成功了兩顆原子彈。這都是我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成果。凡是在海外的中國人,除少數頑固派外,都深深為此感到榮幸。我本人尤為興奮。毅然從海外回到國內,期望追隨我全國人民之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並欲對一切反帝愛國事業,今後自蜇有生之日,即是報效祖國之年,耿耿此心,天日可表。」聲明又說:「我深望海外僑胞和各方面人士也應該堅決走反帝愛國的道路。1949年我未能接受和談協議,至今猶感歉疚,此後一度在海外推動所謂「第三勢力」運動,一誤再誤。經此教訓,自願作為中國人,0前只有兩條道路可循:要麼與中國廣大人民站在了起,參加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要麼與反動派沆瀣一氣,同為時代所背棄,舍此別無他途。他希望留在臺灣的國民黨人,凜于民族大義,毅然回到祖國懷抱,為完成國家最後統一做出有用的貢獻。

1965年7月20日晚,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並設宴歡迎李宗仁先生和夫人。總理在宴會上舉杯祝酒,代表中共中央、國務院和政協全國委員會,對李宗仁先生和他的夫人郭德潔女士毅然從海外歸來,表示熱烈歡迎。李宗仁先生也講了話,他說:「周總理在莊嚴偉大的人民大會堂設宴招待,使宗仁能與各位首長各位朋友歡敘一堂,我一方面感到慚愧,一方面又感到歡欣鼓舞,對此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誠懇的謝忱。」他說:「中國共產黨和國家領導人不咎既往,歡迎我回到祖國,這種寬大精神,更使我感動。」他又說:「我已經回到家裏了,多年闊別家園,一旦重返故里,看到江山如此多嬌,城鄉面貌煥然一新,象徵著祖國已經邁入了一個偉大燦爛的時代,一種內心愉快之情,絕不是語言所能表達出來的。」

李宗仁歸國後,還受到了毛澤東、劉少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69年1月23日,李宗仁因病去世。彌留之際,李宗仁口授了一封給毛澤東、周恩來的信,再次表示感謝之意。信中說我在1965年毅然從海外回到祖國所走的這一條路是走對了的……在我快要離開人世的最後一刻,我還深以留在臺灣和海外的國民黨人和一切愛國的知識份子的前途為念。他們目前只有一條路,就是同我二樣回到祖國懷抱。」周恩來總理在參加他的遺體告別儀式時,稱李宗仁的這封信,是一個歷史性的檔/這個評價是對李宗仁的愛國思想的高度讚揚。

(李明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