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暴力示威令土地困境雪上加霜

【香港中通社7月26日電】香港近期發生持續暴力示威活動,造成社會撕裂、秩序破壞,衆多民生議程停滯,原本急需解决的土地困境更因此雪上加霜。有學者26日受訪指出,土地房屋是香港民生重大問題,相關議題停滯,全港普通市民都要爲此「埋單」。希望社會盡快停止爭拗,恢復理性討論。

隨著7月1日相關立法會設施遭到暴力示威者破壞,立法會運作全面癱瘓,須較長時間才能復會,多項關乎經濟民生的條例和措施要押後處理。特區政府表示,目前一切可能引起社會爭議的議題,都會暫時擱置,當中有不少是與經濟民生息息相關的議題。

其中,對于可增加公營房屋供應的土地共用先導計劃,政府已經表明延期,等待社會氣氛較爲寬鬆時再推出;「明日大嶼」填海計劃,更被放到議程最後,不知何時才能落實。

香港浸會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巫伯雄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香港土地供應問題原本就迫在眉睫,近期的暴力示威活動讓相關進程更無法推進。他擔心,若立法會繼續無法運作,土地供應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民生受損,市民更難「上樓」,或會激起民怨,進一步加劇社會撕裂,形成「死循環」。

香港大學房地産及建設系系主任鄒廣榮受訪時也指出,目前對于政府而言,一系列土地政策很難有所推進,立法會議程亦受到影響,即使重啓討論,進度也是嚴重落後,土地供應增加自然緩慢,勢必會影響到公屋輪候時間,市民想「上樓」更難。

他亦指出,若暴力活動持續,會影響香港整體經濟以及各方信心,市民購買意欲也會下降。這些影響同土地供應影響同時發生,令私人樓價走向不明朗,對整個香港長期經濟是絕對的壞消息。

香港特區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亦提醒土地問題的重要。他重點強調「明日大嶼」計劃,認為該項目不單有助未來房屋供應,亦能夠紓緩新界西的交通情況等。政府絕不會輕易放棄這個項目。香港是理性社會,當政策建議有公共理據,並有助香港發展,相信市民會「聽得見」和支持政府。

黃偉綸估計,直至年底,財委會才能開會討論研究撥款,至今仍有數月時間,期望未來可與市民及其他持份者溝通。其撥款只用作研究,幷非立即填海,有關研究預料需時3年半,未來仍要再作規劃及諮詢工作。

巫伯雄也強調,「明日大嶼」計劃可以很大程度解決土地供應中期問題,不僅增加大量土地,也會讓大嶼山整體得到發展,可以說是解決香港土地房屋問題最重要的一項舉措,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