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列「匯率操縱國」 中國央行:損人又害己

【香港中通社8月6日電】中國人民銀行(央行)6日發表聲明說,美國財政部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中方對此深表遺憾;這一標簽不符合美財政部自己制訂的所謂「匯率操縱國」的量化標準,是任性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行為,嚴重破壞國際規則,將對全球經濟金融產生重大影響。

聲明表示,中國實施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在機制上人民幣匯率就是由市場供求決定的,不存在「匯率操縱」的問題。今年8月以來,人民幣匯率出現一定幅度貶值,主要是全球經濟形勢變化和貿易摩擦加劇背景下市場供求和國際匯市波動的反映,是由市場力量推動和決定的。人民銀行一直以來致力於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這一努力在國際社會眾所周知。

聲明說,根據國際清算銀行公佈的數據,2005年初至2019年6月,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升值38%,實際有效匯率升值47%,是二十國集團經濟體中最強勢的貨幣,在全球範圍內也是升值幅度最大的貨幣之一;在剛剛結束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中國的第四條款磋商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人民幣匯率大體符合基本面;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中國一直承諾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有力地支持了國際金融市場穩定和全球經濟復甦;2018年以來,美國不斷升級貿易爭端,中國始終堅持不搞競爭性貶值,中國沒有也不會將匯率作為工具來應對貿易爭端。

聲明指出,美方不顧事實,無理給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簽,是損人又害己的行為,中方對此堅決反對。這不僅會嚴重破壞國際金融秩序,引發金融市場動蕩,還將大大阻礙國際貿易和全球經濟復甦,最終會自食其果。美國這一單邊主義行為還破壞了全球關於匯率問題的多邊共識,會對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運行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中方奉勸美方懸崖勒馬、迷途知返,回到理性和客觀的正確軌道上來。

聲明明確,中國將繼續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香港中通社北京8月6日電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5日「破7」,美國財政部隨即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這是自1994年以來首次。多位中國專家對此表示,美方此舉缺乏依據、自相矛盾,其希望人民幣對美元短時、迅速、大幅度升值的目標與金融市場客觀規律背道而馳。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6日上午在北京舉辦中美經貿關係研討會,中國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會上表示,美國認為中國是「匯率操縱國」,既缺乏依據,也缺乏經濟基礎的支撐。此舉不僅自相矛盾,甚至是在「走鋼絲」。

一方面,前段時間美國財政部門一直認為不存在人民幣匯率操縱的證據,此次突然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最根本的目的是配合美國發動的對華貿易戰,使得美國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的效應達到最大化,是升級貿易戰的一個新手法。

另一方面,美國希望人民幣升值,從而避免人民幣匯率對衝美國加徵關稅所造成的影響,而一旦人民幣有所升值,美國國內經濟矛盾就會凸顯,特別是美聯儲前期降息使美元存在貶值的可能性。如果美元出現較大幅度貶值,其作為世界貨幣的地位就會受到衝擊。美方升級貿易戰的政策、手段,以及希望美元對人民幣相對貶值的一些政策,都存在自相矛盾,而且是在「走鋼絲」,最終會挑戰美國核心的經濟利益。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認為,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越來越由市場決定的進程中,出現匯率波動是正常的,沒有必要把「破7」看得太重。今年年初至今,人民幣匯率對美元的貶值幅度為0.5%左右,而其他新興市場貨幣對美元貶值幅度有的甚至達到了兩位數,人民幣的貶值幅度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美國給中國扣上「匯率操縱國」的帽子,目的無非是想要人民幣對美元短時、迅速、大幅度升值,但這個目標跟金融市場的客觀規律背道而馳。

梅新育表示,人民幣雖有小幅貶值波動,但不會對中國國內經濟和人民生活造成明顯影響。人民幣匯率貶值對人民生活的最主要影響是可能會抬高以人民幣計價的進口貨物和服務價格,進而抬高通貨膨脹率;但從上半年通貨膨脹走勢情況來看,CPI上漲2.2%,KPI上漲0.3%,且中國進口商品中大部分是生產資料而非生活資料,故而影響不大。

桑百川強調,中國已經實行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種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并不等於政府和金融部門要放縱匯率的任何波動,而是要保持匯率的相對穩定和均衡。人民幣匯率存在著相對穩定的基礎,只要中國經濟保持相對平穩的運行,人民幣合理均衡的匯率水平是可以實現的,人民幣匯率也是完全可以保持相對穩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