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港澳辦和香港中聯辦昨日在深圳共同舉辦香港局勢座談會。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張曉明在講話中指出,在近期的遊行示威和暴力活動中,一些人鼓吹「港獨」,喊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口號,包圍和衝擊中聯辦,肆意侮辱國旗、國徽和區徽。這些行為嚴重挑戰「一國兩制」原則底線,正如香港不少人士所說,修例事件已經變質,帶有明顯的「顏色革命」特徵。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也在講話中指出,現在這場鬥爭已經是一場關乎香港前途命運的「生死戰」「保衛戰」,已經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止暴制亂」已成為香港社會各界最迫切最強烈的訴求,也是最廣泛共識。
張曉明以「顏色革命」定位這次香港事態的性質,凸顯了這次事態的要害所在。而以王志民所說的「保衛戰」來逆向思考,就是激進示威者的暴力行為,其實是在發動「奪權鬥爭」,因而這是西方「顏色革命」策劃者的「代理人鬥爭」,目的就是為了奪取政權、顛覆制度。
「顏色革命」,又名「花朵革命」,是指二十一世紀初期一系列發生在獨聯體國家和中亞地區,以顏色命名、以和平和非暴力方式進行的政權變更運動。這些有著明顯政治訴求的活動,背後一般都有著外部勢力插手,經過社會動員,往往導致持久的社會對立和動蕩,對執政者形成強大壓力。
「顏色革命」的參與者通常利用政府政策失誤、貧富懸殊嚴重等現實社會問題為籍口,通過非暴力手段來抵制他們所認為的「獨裁政權」,推崇他們所認為的民主、自由以及美國式思維方式。他們通過採用一種特別的顏色或者花朵來作為他們的標誌。因為沒有採用軍事手段,所以沒有大規模的人員傷亡,但在軍隊與民眾發生衝突時,可能會有人受傷。從而推翻了原來的政府,建立了親美國的政府。、捷克斯洛伐克的「天鵝絨革命」,格魯吉亞的「玖瑰革命」,烏克蘭的「栗子花革命」,伊拉克的「紫色革命」,黎巴嫩的「雪松革命」,吉爾吉斯的「鬱金香革命」,緬甸的「架裟革命」(又稱「藏紅色革命」),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等等,軍事如此。
由吳非著,台灣獨立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顏色革命》一書中,有一節是《不得不提的夏普》,詳盡描述了美國學者吉恩‧夏普所著的《從獨裁到民主:解放運動的概念框架》一書。夏普的書中曾不止一次地提到了中國,這位寫出「顏色革命聖經」的老人對於中國有著濃厚的興趣。《從獨裁到民主》這本書的前言寫到他訪問過「同中國共產黨的侵略戰鬥過的西藏人」,一九八九年他曾來過中國,記得「北京天安門廣場在喜慶似的自由示威的的日子裡和首批裝甲車進入的那個災難性的夜晚」。
值得注意的是,曾任美國駐港澳總領事的楊甦棣,在其出任駐吉爾吉斯大使時,就透過美國民主基金會派駐吉爾吉斯的工作人員,大量印發夏普的這本書。就是在這種輿論的鼓動下,導致發生了「鬱金香革命」。
為此,當二零一零年二月美國國務院宣佈楊甦棣出任駐港澳總領事時,本欄就曾指出,楊蘇棣在出任美國在台協會臺北辦事處副主任期間,支持陳水扁參選「總統」,從而發生了「政黨輪替」。因此在他離任時,陳水扁就向這位「親愛的朋友」頒贈大綬景星勛章,這是台灣當局與美國「斷交」後,二十二年來第一次贈勛予「AIT」的官員。而在他獲委任為美國在台協會臺北辦事處主任,重返台灣時,又聲稱很期待會見陳水扁,並在記者會上特別用台語發言,及引用李登輝的話,說他「愛台灣」,也算是一個「新台灣人」。而在他出使吉爾吉斯期間,當地發生了名為「鬱金香革命」的顏色革命。很明顯,華盛頓是要將策動「顏色革命」的老手楊蘇棣調到港澳,意圖在港澳地區「照辦煮碗」,並籍著港澳地區的「跳板」,將「顏色革命」推進到中國大陸去。
實際上,就在楊甦棣的美國駐港澳總領事任內,香港特區成了多事之都。「五區公投,全民起義」等花招層出不窮,後來又發生了非法「佔中」,許多行動都等有「顏色革命」的影子。楊甦棣也曾試圖將其在吉爾吉斯的「經驗」推廣到澳門,曾經與澳門的「反對派」進行頻繁的接觸。這些,在《維基揭密》中都有披露。此後,澳門「反對派」所採用的一些手段如「特首公投」等,並狂熱地鼓吹「自決權」,也隱隱約約地有著「顏色革命」的影子。
後來接任美國駐港澳總領事的夏千福,更是「顏色革命」的始祖。他在履任之後,本欄也曾指出,夏千福則因是情報分析人員出身,就比較注意觀察分析、梳理歸納,因此就是以幕後指導、出謀獻策為主,而較少直接出面。比如,他在台灣工作期間,就對當時台灣發生的一系列奪權及政治鬥爭,尤其是李登輝在民進黨支持及協助下,進行「修憲」,以「推動民主化」為名,行「去中國化」的「獨台」為實,而進行觀點提煉,將之稱為「寧靜革命」。(亦即推動民主革命無需經過暴力或武裝鬥爭,而是透過議會鬥爭或政黨輪替即能達到政權更迭之目的)。因此,在香港特區正在討論特首普選之際,美國國務院將他調來港澳任職,要他運用也是華人地區的台灣的「寧靜革命」經驗,推廣到香港特首普選中去的意圖,就十分明顯。
回頭說到今次香港事態,激進示威者打出的「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旗號,就是「顏色革命」的政治綱領;而他們所進行系列暴力行為,就是「顏色革命」手段。其中他們包圍和衝擊中聯辦,肆意侮辱國旗、國徽和區徽,就將他們要顛覆國家政權的卑鄙目標暴露了出來;而他們在衝擊立法會時聲稱要成立「臨時立法會」,也是要奪取香港政權的行動計劃之一。倘獲得成功,就是「黑色革命」。
實際上,「光復香港」這個口號中的「光復」詞素,就是奪權的意涵。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詮釋,「光復」是恢復(已亡的國家);收回(失去的領土):如「光復河山」等。因此,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任命的各地代表從日本佔領軍首領收復領土,當地都將該日子命名馬路,或索性就稱為「光復路」。而陳儀將軍則代表中國政府受降的十月二十五日,也曾經是台灣地區的「光復節」。
具體到香港,在抗日戰爭勝利後,香港恢復由英國統治,就將每年八月最後的星期一及之前的星期六定為「香港重光日」,並作為公眾假期之一。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後,「重光紀念日」公眾假期取消,新增性質類似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為公眾假期,設於八月第三個星期一,但只實行了一九九七年及一九九八年兩年。二零一四年,香港特區政府宣布會於每年九月三日及十二月十三日舉行官方儀式,分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及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比照「光復」的詞義及香港曾經的節例,激進示威者叫喊「光復香港」,等於是將香港在一九九七年的回歸中國,視為「淪陷」亦即「被佔領」;他們就是要從中國政府的手中「奪回香港」,將之交回英國人管治。而在激進示威者進行暴力行為時,往往有人高舉港英旗幟,就不打自招地暴露了他們的政治意圖。
「革命」是甚麼?就是翻舊政權,建立新政權。而可能也是湊巧,台灣地區由「太陽花學運」催生的「台獨」團體叫「時代力量」,而最先叫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口號的梁天琦所在的「本民前」,也是「港獨」團體。現在,被台灣政界形容為「香港太陽花」的香港激進示威者的暴力行為,也打出「時代革命」的旗號,這是否佐證了在「台獨」和「港獨」者中,已是「心有靈犀一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