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探輕軌氹仔線 促請當局完善配套

【本報訊】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昨日探討輕軌安排,有嘉賓建議政府應該及早公布票價方案以及與巴士接駁情况,並有嘉賓普遍歡迎政府考慮加入觀光列車等元素,但强調要以方便市民出行爲先决條件,同時亦有嘉賓期望可以增加綠色、文創等元素,賦予輕軌更強的生命力。

輕軌氹仔線營運初期,乘客入閘須使用代幣和輕軌卡,或使用澳門通、現金購買代幣和輕軌卡。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非接觸式支付已經是基本要求,政府的「好忙做唔到」並不是藉口。「輕軌為主、巴士為輔」即想輕軌分散氹仔內部交通壓力,但無法使用非接觸式支付如何便於轉乘?輕軌票價貴過巴士,澳門巴士每班車每日平均行程15公里,遠遠超過輕軌氹仔綫。當初加價時當局指「路環氹仔都唔計」采取同一套收費,但現今爲何輕軌却是另一套邏輯?他又指,未來輕軌行經路環、澳門時,可以站數計算收費,但現時僅有9公里多的氹仔綫,是否有必要如此複雜。

林宇滔認爲,輕軌只有接駁至澳門才能發揮更大作用,但質疑輕軌能否真的能于2023年延伸至媽閣。此外,他相信不少人支持輕軌澳門段走東線,但整條澳門段的造價預算高達近210億,據他分析,第四條跨海通道中沒有包括可允許輕軌通過的設計,換言之上述造價預算很可能是因爲當局希望再另外涉及和建造一條可供輕軌使用的跨海通道。林宇滔承認“本地化”需要一步步走,但博企中就曾出現被要求本地化後,不少外地中層逐漸變成本地人的情况,林宇滔質疑這並非真正的本地化。

立法議員胡祖杰表示,早前與司長等試乘輕軌之後,認爲輕軌穩定性可以接受,電梯及入閘系統等方面無大問題,但連貫性不够好,「行一陣就會停」。票價方面,他建議輕軌營運初期供市民免費乘坐,在海洋站、氹仔碼頭站設轉駁巴士,或在海洋站至亞馬喇前地等設「併線不併時」免費巴士。

胡祖杰解釋,政府需要解决非常多的相關問題,而眼前較爲迫切的是考慮輕軌如何接駁至澳門;羅立文司長答應媽閣線於2023年可落成,他希望當局能超前計劃,讓一個站點能同時滿足巴士站、停車場以及的士站等綜合交通樞紐的需求。交諮會委員辜文達亦認同媽閣站的建設不能“輕軌由輕軌(自己)做,巴士由巴士(自己)做”。他又呼籲必須要在媽閣站做出一個整合各方面交通的綜合樞紐先例,以便日後舒緩關閘和港珠澳大橋口岸的壓力。

離島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副召集人施妮娜表示,社諮會一直與運建辦溝通,能够收獲資訊很少。她也關注輕軌站內是否可增加商業元素,包括自動商品販賣機等,以填補可能性的虧損。她堅持輕軌舒緩道路交通壓力的原則,只有滿足市民出行需要方才是便民的工具;除期望將輕軌站整合爲交通工具綜合樞紐外,施妮娜亦希望當局能盡快協商好配套的巴士綫路服務。

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辜文達認爲,政府應該及早公布票價方案以及與巴士接駁情况。他指出,柯維納馬路交通樞紐可以有助提高輕軌效益,輕軌氹仔段設計時引入很多步行系統,輕軌站走廊接駁自動步行系統,可以紓緩人流。整個輕軌氹仔綫最大效益在于接駁氹仔碼頭、機場、蓮花口岸人流,可以紓緩交通壓力。

此外,在問答環節,有觀衆關注輕軌超支、輕軌收益以及媽閣等其他輕軌綫規劃,也有觀衆關注前期港鐵運營輕軌,政府有無關注本地化管理人才接棒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