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美極限施壓 中國做好自己事

【本報訊】8月13日晚,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雙方牽頭人通話,中方就美方擬於9月1日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問題進行了嚴正交涉。專家指出,面對美國的極限施壓和巨大的外部不確定性,中國的關鍵在於做好自己的事。

中美雙方牽頭人通話

中新社北京8月13日電 8月13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應約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通話。中方就美方擬於9月1日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問題進行了嚴正交涉。雙方約定在未來兩周內再次通話。中國商務部部長鍾山、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等參加通話。

中國做好自己的事

香港中通社北京8月13日電 “面對美國的極限施壓和巨大的外部不確定性,中國的關鍵在於做好自己的事。因為目前中國經濟對淨出口的依賴度比幾年前低,而且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待釋放,比如完整的產業鏈、可以進一步提升的城市化及由此帶來的發展空間等。”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張雪春13日在此間中美經貿關係研討會上說。

去年以來,美國不斷升級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動蕩。近期,美國再度升級經貿摩擦,為中美關係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對此,張雪春認為,中國應用國內改革開放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打好三年攻堅戰,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有序開放。“三年攻堅戰包括扶貧、環保、金融風險防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包括矯正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創新等要素配置扭曲,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這些舉措都是為了補齊中國發展的短板,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鞏固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信心。”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周景彤指出,由於中國經濟正處於動力切換、結構轉變和階段更替的關鍵期,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等外部環境變化確實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多的不確定性,但這不會阻止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方向。

“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和韌性仍然很強。”周景彤說,“一是巨大的市場規模;二是居民消費的非物質化、個性化、信息化等明顯趨勢為消費結構升級帶來新的增長點;三是科技創新水平持續提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不斷推進,創新驅動力越來越強;四是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拉動經濟的新增長極;五是中國政府宏觀調控的經驗正在不斷豐富。”

與此同時,周景彤指出,二戰以來全球逐步建立起來的理性、文明和秩序正在受到踐踏和威脅。中國應在處理好自己的事的同時,做負責任的大國。“在當下,管控好風險至關重要,要防止非理性情緒在全球蔓延。”

“中國一直是負責任的大國。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時候,中國政府莊嚴承諾人民幣不貶值,其實可以說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事實證明,中國政府在金融危機中贏得了國際的讚揚聲譽,為穩定整個亞洲經濟乃至全球經濟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前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魏本華說。

魏本華指出,“新一輪危機是由美國挑起的,但中國仍本著對全球經濟負責任的態度,積極參與和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工作,在穩定中國經濟同時,為全球經濟複蘇作出了中國貢獻。這也證明了中國經濟有充分的韌性可以應對挑戰和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