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大陸過個收穫滿滿的暑假 ——「2019臺灣教師歷史文化研習營」側記

2019年暑假,對於來自臺灣的40多名中小學教師來說註定是一個特殊而難忘的假期。7月8日至15日,他們共同參加了由江蘇省台聯、臺灣同學會和臺盟南京市委聯合舉辦的 「2019臺灣教師歷史文化研習營」。在為期八天的研習營裡,平日三尺講臺上的「傳道授業解惑者」,都變成了勤奮好學的「好學生」。用臺灣老師們的話來說,參加這次研習營的最大期待就是——到大陸,過個收穫滿滿的暑假!

融合從「心」的交流開始

大陸各省市推出的惠及臺胞措施有哪些?」「臺灣中小學教師是否可以赴大陸任教?」「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走向會怎樣?」這些都是臺灣老師們迫切想在研習營中得到答案的問題。為此,研習營專程邀請到國台辦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經濟室主任劉小軍、江蘇省行政學院教授郝繼明等為大家答疑解惑。

劉小軍介紹了「31條措施」及各省市的細化舉措,他表示,這些政策「紅包」基本覆蓋了臺胞在大陸學習、就業、生活的方方面面,未來大陸營造兩岸一家親的態度不會變,為臺灣同胞謀福祉的決心不會變。針對臺灣中小學教師赴大陸任教的問題,劉小軍介紹,目前大陸正在抓緊研擬政策,福建、湖北等地區已先行先試。

臺灣同學會副會長、安徽財經大學法學院法學系副主任黃信瑜乘機在課堂上打起了「廣告」:「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從臺灣到大陸來教書,沒錯的。我在安徽歡迎各位同仁!」

郝繼明教授從紅軍長征「半條被子」的故事說起,向老師們談到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以及執政70年的經驗和啟示。「這節課讓我對世界第一大執政黨中國共產黨有了新的認識」,新北市錦和初中教師陳月貴深有感觸地說,「我開始思考,中國共產黨究竟依靠什麼才會取得今天這樣的巨大成就。」

研習營的壓軸講座由江蘇省台聯會長鄒振球擔綱,他通過大量的圖片和生動的事例,為老師們解讀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的重要講話。面對老師們對兩岸關係未來發展方向的疑問,鄒振球另闢蹊徑,用路線圖的方式進行了解答。許多老師不禁拿起手機記錄這張「兩岸關係發展方向圖」。新北市大豐小學教師楊希恒感言,「通過這張線路圖,我發現『台獨』根本就是死路一條,兩岸的未來只能是通過融合發展,實現和平統一。」

每場講座後,研習營都會留出充足的提問時間,讓老師們就關心的問題進行深度交流。「我們希望聽到各方面的聲音,特別是批評意見,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工作做得更好!」這是在研習營裡,鄒振球對老師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開放包容的氛圍讓老師們敝開心扉,充分自由地表達著各自的觀點。「有深度,有溫度,接地氣」,成為老師們對研習營的一致評價。

江蘇省委統戰部副部長馬連美來到研習營親切看望了臺灣老師,她向大家真誠發出邀約:「希望各位老師回臺灣後把這次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與學生們進行分享和交流,讓臺灣學生們瞭解真實客觀的大陸,也歡迎大家今後帶學生到江蘇開展研學活動。」

兩岸園丁共話教育

為了讓台灣中小學老師更好地了解大陸基礎教育現狀,研習營組織老師們在南京和蘇州參觀考察了三家較有代表性的學校。

在南京市金陵中學河西分校,開闊的校園環境、先進的教學設備、優質的辦學品質,引得臺灣老師們嘖嘖稱奇。「沒想到大陸的民辦中學發展得那麼好,真讓人誇目相看。」新北市金山高中教師魯學蓮讚歎道。當得知學校還建立了創想空間、書畫長廊、健體天地等課程基地,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時,臺灣老師們更是對大陸的基礎教育現狀產生了新的認識。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朱雪梅向臺灣老師們介紹了大陸基礎教育的管理體制和教師發展情況。金陵中學還安排了各學科老師與臺灣老師進行交流。當得知大陸的八年級語文課本安排了16篇文言文時,新竹縣湖口高中一位語文教師不禁憂心忡忡,「臺灣『108課綱』實行後,八年級語文課本的文言文篇目被砍到6篇,中華傳統文化在臺灣的傳承令人擔憂。」金陵中學老師則對臺灣採用動漫形式介紹古代詩人的作法表示讚賞。一聊到課本設置、課堂教學,兩岸教師就如同打開了話匣子,交流時間到了大家仍意猶未盡。

位於蘇州昆山花橋鎮的華東台商子女學校,是台商在祖國大陸開辦的第二所子女學校,學校從幼稚園到高中採用與臺灣同步一貫課程。因此,當臺灣老師來到這裡,立刻多了一份熟悉感。學校的教學安排和教師薪金問題,成了臺灣老師們最關心的問題。「受到少子化的影響,臺灣教師數量遞減,產生了許多『流浪教師』,其實到大陸執教也是種不錯的選擇。」臺北啟明學校特殊教育教師王韻雅說,「媽媽一直鼓勵我去大陸教書,這次參觀讓我開始認真考慮這個問題。」

蘇州大學的前身是創辦於1900年的東吳大學,當彭甫堅和徐光兩位臺灣老師來到蘇大,看到「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的校訓時,感到格外親切。「我們都畢業于臺灣東吳大學,沒想到這次能回到母校,真是太激動了」,徐光興奮地說,「臺灣東吳大學和蘇州大學同宗同源,兩岸同胞也是同宗同源,兩岸本就是一家人!」

忘記歷史等於背叛

作為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的長眠地,中山陵一直是臺灣老師們的敬仰之地。雖然謁陵當天下著濛濛細雨,但大家都拾級登頂,寄託哀思。年近八旬的中華教育交流推廣協會理事長吳英黔感慨地說:「上次到中山陵,我在讀小學一年級,時間一晃已過去70多年,今天再次看到中山陵,它巍峨依舊。」新北市錦和高中一位老師則不停地拍照記錄,她說:「我的班級裡竟有一半的學生不知道孫中山,可見臺灣當局『去中國化』對下一代的影響,我要把中山陵拍下來,讓學生們更好地瞭解孫中山這位偉人。」

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是亞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舊址。在那裡,一處名為「流不盡的淚」的浮雕陳列,引起了老師們的注意。一位半身探出牆體的年邁「慰安婦」老人眼眶裡,淚水汩汩而下,浮雕下方寫著一行字——「請您為她擦去眼淚吧!」南投縣名間初中教師余佳蓉拿起一旁的白方巾,輕輕為老人拭去臉上的淚水。「看到姐妹們受到慘無人道的淩辱,真是太心痛了。老人流下的每一滴眼淚,都在無聲地控訴當年日軍的罪行!」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臺北市康橋雙語中學法語教師吳治香看得格外認真,他說:「我的父親曾跟隨國民黨顧祝同將軍參加抗戰,他的眼睛在連雲港作戰時負傷,今天在這裡,我仿佛看到了父親當年浴血沙場、保家衛國的場景。」在紀念館出口處的留言台前,前來悼念的民眾排起了長隊,臺北市東山高中教師楊廣印是其中的一位。只見他在留言本上寫下了——不忘歷史,向歷史認罪,日本才有和平與未來!他激動地說:「在我的課堂裡,絕不會出現『日治』這個詞,我每次會在黑板大大地寫下『日據』,我要讓學生們知道,誓死不當亡國奴,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感受不一樣的「中國速度」

既然是歷史文化研習營,博物館自然是瞭解歷史文化的最好去處。研習營不僅請到了「重量級學者」南京大學歷史系賀雲翱教授為老師們介紹江蘇與南京的歷史文化,還安排了南京博物院、雲錦博物館、蘇州博物館、上海歷史博物館等多傢俱有代表性的博物館,讓老師們看個盡興。

在南京博物院,釉裡紅歲寒三友紋梅瓶、竹林七賢磚畫、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等珍貴文物,讓臺灣老師們大開眼界。恰逢「金色阿富汗」特展在南博舉辦,吸引了不少老師的目光,展區的聲控解說裝置更是讓大家讚不絕口,「沒想到這裡的裝置比臺北故宮博物院還先進,邊聽邊看文物真是過癮。」在蘇州絲綢博物館,老師們觀看了養蠶、繅絲和織造的全過程展示,「傳統絲綢工藝竟然這樣出神入化、巧奪天工,我還是頭一回見,真是給我上了一課。」楊廣印老師開心地說。

除了「傳統文化課」,為了讓臺灣老師們感受不一樣的「中國速度」,研習營還特地安排大家乘坐高鐵前往蘇州參訪。「聽說大陸高鐵的總運營里程超過3.1萬公里,是世界NO .1,今天親身體驗一下,果然名不虛傳。」老師們紛紛為高鐵的舒適和快捷點贊。研習營還組織老師們前往上海,感受大陸改革開放40年現代化發展的突出成就。正值「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措施」在上海實行的首月,「臺灣的垃圾分類分成三類,沒想到上海比臺灣還嚴格,可以看出大陸在城市管理上的用心和加大環保的決心。」南投縣草屯小學教師陳衍吟說。在上海世博展覽館,南投縣草屯小學教師劉慧慈回憶起2010年參觀上海世博會的情景,她贊許道:「時隔九年再到上海,我發現改變的不僅是城市面貌,市民的素質也提高了,中國大陸的確在不斷發展進步。」

研習營期間,新北市文山初中教師武興漢迎來了他的60歲生日。當生日蛋糕突然出現在他的面前,大家共同唱起生日歌時,武老師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沒想到會在大陸步入自己的知天命之年,這個生日意義非常,令我難忘!」

臨近告別之際,研習營的微信群裡更加熱絡頻繁。除了一聲聲的「感謝」、「難忘」、「不舍」,臺灣老師們都不約而同地留下了這樣的話語—— 「收穫滿滿的行程,期待下一次相遇」!

(周振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