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夢大陸的臺灣教師王孟筠

7月1日,在廣西桂林開幕的「第四屆在大陸任教臺灣教師座談會」上,記者見到了已在廣西師大任教兩年的王孟筠,稚氣未脫的臉上綻放著青春的光芒,被同樣前來參會的哥哥姐姐們簇擁若問長問短,大陸開放台灣教師任教的首批和第二批城市分別都有哪些;「同等待遇」具體內涵和「31條惠台措施」等等。她儼然是一位資深在大陸任教的台籍教師諮詢顧問。

5月份,王孟筠在廣西師大進入教師編制的手續已辦結。

深思熟慮的抉擇

7月3日,首位在廣西獲得教師編制的王孟筠,在「第四屆在大陸任教臺灣教師座談會」h發言說,她很幸運來到臺灣青年的夢想之地——廣西師範大學。她說:「在那個桂花雨落下的秋天,我投下的簡歷、做出的決定,是我人生最慎重、正確的一次選擇。」在廣西師範大學工作、生活的兩年時間裏,使她感受到了領導、同事親如一家人的關愛、幫助,同時也感受到了老師學生血濃於水的師生情意。在這裏的每一個瞬間、毎一個片段都讓她非常難忘。她發自內心地說:「我選對了地方。希望更多的臺灣教師來廣西師範大學、來祖國大陸放飛自己夢想!因為這裏是臺灣青年尋夢的不二選擇地。」

王孟筠和記者聊起為什麼她的博士學位證書還沒拿到手,就急著前往大陸聯繫工作,「我天生就喜歡到處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特別是大陸的山山水水,瞭解那裏的風土人情、人文民俗,而‘桂林山水甲天下’聞名遐邇,是臺灣青年讀中學時就非常嚮往的旅遊聖地」。

近20年來,臺灣島內政治生態及其惡劣。島內政黨之間整天為了拼選舉、擴勢力、爭利益,互毆惡鬥。台當局不思發展經濟,創造民生福祉。特別是現在的民進黨當局,一心要搞「台獨」分裂祖國活動,刪改歷史教科書,手段惡劣無所不用其極。造成相當一部分臺灣青年在國家認同上,出現了不正確的認識。

這些年,島內經濟停滯不前,產值、就業率連年下滑;臺灣民眾分享祖國大陸飛速發展的經濟和改革開放「紅利」的途徑,又被蔡當局處處設卡、阻燒。使得大多數臺灣青年人由幹收入局限,推遲結婚、生子,甚至「丁克」家庭;很多中、小學學校鬧學生「荒」而關門歇業。「長我10年的博士學長,甚至我讀大學期間的客座老師,都還在等著正式聘任呢。」王孟筠說如果我不來大陸工作,繼續在臺灣找工作,運氣好的話,至少還要等到8年至10年才可能有機會被正式聘用。」

來桂林工作之前,王孟筠去了父母所在的廣東東莞經營汽車塑膠配件生產基地,向她父母講了,「桂林經濟相對東部沿海地區要滯後些,但這裏的民風更為淳樸,環境如畫,特別宜於人居。因此,有意選擇在這裏工作」的想法。當即,得到了在大陸打拼多年,並對大陸有比較深入瞭解,且得益幹紮根大陸發展的父母大力支持。

回顧第一次來「我們廣西師大」,王孟筠說,2017年4月,那是她參加在福建舉辦的兩岸青年交流聯誼活動時,認識了同樣參加活動的廣西師範大學研究生,向她詳細介紹了坐落在桂林的這所學校具體情況。活動剛結束,王孟瓊迫不及待地隨這位同學來到了桂林。她先花一周時間,在桂林各風景區遊覽了一圈。王孟筠告訴記者:「相比較臺灣的旅遊景點規模和特色,大陸的旅遊景點只有過之而無不及。」

桂林的湖光山色讓王孟筠流連忘返,她說:「我感到意猶未盡。把自己早已準備好的簡歷,投給了我們的廣西師大。」

目前,臺灣高校教師職位緊縮,正如王孟筠在朋友圈發文所指:「臺灣許多高校都是遇缺不補;而大陸現在開放二胎生育政策後,高校教師職業穩定度,相對臺灣高很多,現階段是臺灣博士來大陸高校卡位的絕佳時機。」王孟筠說:「我現在剛入職我們學校時間不長,因此這裏的工資相比較在臺灣大學裏是要少點。可是,大陸高校辦理入職速度、政治待遇和安家費,還有大陸大學的福利及升職空間等都是臺灣大學沒有可比性的。」

「我求學的過程,同樣也是參與兩岸交流的過程,隨著交流團所到之處,我都留下了很快樂美好的記憶。不論是參訪團裏親切如尊長的領導,還是我走過祖國的每一寸土地,我都覺得親近而美好。」王孟筠告訴記者,她從那時起就有個想法,自己畢業後若能在大陸教學、生活,意義非凡。

習總書記重要講話震撼著王孟筠

1月2日,習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引發海內外僑胞、兩岸同胞熱議。震撼著臺灣同胞,也震撼著王孟筠。王孟筠說:「我連夜起草感言,第二天發文《一封「家書」抵萬金》,向大陸主要新聞媒體投稿。」

在文中,王孟筠介紹了自己的家庭及出身背景,並且說,「我是一名‘80後’臺灣青年,《告臺灣同胞書》發表時我尚未出生,但是這份文告的深刻影響卻伴隨著我從出生、成長、畢業到就業的每一個重要時刻。」

她在文中敍述著當年臺灣同胞現狀。還在王孟筠髫年之際,她萌萌怯怯地看見老兵們三五不等地圍坐桌旁,或觀、或書寫著毛筆字。他們聊著書法對聯的內容,「勿忘國恥」「一寸山河,一灣血」。此時的老兵們臉上的表情,仿佛又回到了中華民族艱苦卓絕的抗戰年代。他們抒發著青春時代的感慨,擔當著時代賦予的重任,更寄希望今天、未來的和平。

她在文中回顧著,上世紀80年代,自己上小學的時候,兩岸可以互相通信了。臺灣居民樓前一整排信箱又成了老兵們守望的「燈塔」。老兵們陸續收到從大陸寄來的家書,如獲珍寶地一遍遍讀著,訴不完的骨肉分離之痛,道不盡的思念和眼淚。

也就是這一封封遲來的家書,架起了跨越臺灣海峽之橋,使王孟筠第一次見到飛越海峽似曾相識的簡體字。多年後她終於明白,那簡體字、繁體字,都是中國字。

兩岸關係日益發展,往返大陸的班機增加許多。在王孟筠讀大學時的寒暑假期間,她和同學都有很多機會,可以通過各種兩岸民間交流基金會或是學校辦的參訪團到大陸交流學習。在王孟筠上大學的第一個暑假,就跟著學生參訪團走訪了北京、南京、蘇州、上海,第一次見到了小時候老兵們口中的故土——部分「家書」出發地。

王孟筠在臺灣東海大學讀博的時候,毎年的寒暑假都隨參訪團來大陸交流。「我有非常多的機會到大陸參訪,參加研討會、發表論文。大陸赴台的交換生人數也很多,我們在臺灣的毎堂課都有大陸同學一起上課。臺灣同學到大陸出席研討會,也都建立了微信群組,會前會後大家玩成一團,我們之間幾乎已經感受不到時空地域的藩籬。」

2017年,人社部擴大臺胞在大陸事業單位就業試點地區時,將王孟筠工作的地方廣西壯族自治區納入試點地區,2018年「31條惠台措施」及各地的配套措施也相繼出臺實施,「我在大陸的工作生活更加便利了」。王孟筠說,《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也是改革開放的40周年。如今,我們兩岸同胞一起共用改革開放的成果,臺灣同胞在大陸求學就業生活,都有了更穩定的保障。

《告臺灣同胞書》傳遞給臺灣同胞的關愛與情誼,一直延續了40年不曾間斷。「大陸制定了越來越多促進兩岸交流的政策,讓我們心靈上不斷靠近,在生活上互相幫助。展望未來,希望兩岸同胞珍惜這彌足珍貴的機遇,讓兩岸各領域的交流更加密切吧。」王孟筠說。

感動王孟筠呐喊

王孟筠從大陸回臺灣,休假、探親或是毎個生曰聚會,她在大陸的工作感受自然造成為大家探討的話題中心。

「第一次踏進我們校園(廣西師大),覺得學校好漂亮,與我面試交談的老師好親切,我完全忘了應該緊張一下。當天中午大家還很愉快地聚餐。」王孟筠向記者描述她與臺灣親人對話的場景,還與臺灣在校生說:「大陸的教師而試是一人一議,不像臺灣是公開統一到學校集體面試,個人表達空間受限,所以我覺得在大陸的教師面試其實沒有臺灣那麼緊張,反而是讓我跟學校的老師們多了很多交流的時間,不只可以聊聊研究方向,還可以閒話家常。我發現廣西師大的老師和同學們很多都到過臺灣,頓時覺得很親切。平時,我還有時間到學校附近逛逛,也到桂林市區逛逛,我很喜歡這樣的狀態。」

王孟筠說,每次回到臺灣,總會遇到在大陸教書的同行或是台商等,大家知道我是在大陸大學做老師,難免會問一句,「你在大陸教什麼啊?」得到的回答是政治系的老師時,沒有一次例外的,原本輕鬆地笑右問的他們,都會立刻停下所有動作,伴隨發出好大一聲,「啊?什麼?!你說你教政治?!」

王孟筠是臺灣畢業的政治學博士,在大學當教師專業是要對口的,所以「我是自己投簡歷應徵廣西師大政治系教師職缺的」。王孟筠說。

於是大家都會覺得,王孟筠在臺灣學的是西方政治學,而在大陸教政治學,應該會很有壓力。可是王孟筠用現身說法告訴大家,「我校專門開設西方政治思想史課程,我也是系裏第一個教這門課的老師。」

記得開課前的一天,忽然有人傳給王孟筠一個壓縮文件包,打開一看,正是自己所教這門課所有的相關資料。其中有教學大綱、一整個學期18周所有上課的PT、歷年的期末考卷等。「看到這些材料時我太感動了」,王孟筠的表惜似乎又回到了當時,「這位我到現在都不知道是誰的大陸同行,就個人而言,在海峽的兩端各自求學成長與就業,我初來乍到,他(她)就給予我無私及時幫助。」

王孟筠還向家鄉的親人們「炫耀」,大陸的學生非常尊師重道,學生上課秩序非常良好,每堂課上課之前會有班幹部點名,學生不會有缺課的情況。學生們都因為聽臺灣老師的課而覺得開心,王孟筠會把教授的內容融合在天南地北談天中。有趣的是,學生幫剛來校不久的王老師打飯時,都知道要點「不辣的」,瞭解王孟筠「姐姐」並不少。

大學任教,不論是臺灣或逛大陸都會有壓力,但是在王孟筠看來,臺灣教師在大陸任何地方都有很多像家一樣地被包容和照顧。

假期總是在與臺灣親人們依依不捨中結束,王孟筠與他們,特別是大、中學在校生,建立了更多的分享,贏得了大家躍躍欲試地走在往大陸求學、就業等方面的路上。他們期許能夠在大陸構築自己的夢想,獲得像現行者王孟筠一樣的發展空間、一樣的快樂。獲得參加政協會議資格、「三八紅旗手」稱號等榮譽。

(程鑫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