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支持青年創新創業但仍有瓶頸須解決

青年創業難問題,是澳門特區當前的深層次矛盾之一。每年有數千名大學生畢業,在整體經濟發展暢旺,而且他們的專業知識較高的情況下,不願進需要日夜輪班,所接觸的客人較為複雜,而且在此前還得被迫吸入「二手煙」的賭場工作。本來,加入公務員隊伍捧「鐵飯碗」,應是理想之途。但現在澳門公職隊伍「人滿為患」,侯任行政長官賀一誠已經明確表態不會頂破「天花板」,而且在部分青年中,存在著「識人好過識字」的悲觀情緒。因而這兩個最大的雇主機構,已經不是青年人的求職出路。一個是不願進去,一個是不能進去。

但畢竟應屆畢業生的求職問題並不嚴重,因為澳門勞動力市場是「求過於供」,這也正是澳門失業率偏低的重要原因。因而說,他們要找一份工作不難,但要找一份專業對口,或是自己喜歡的工作,則並不容易。

澳門回歸後,尤其是賭牌開放後,經濟發展,但勞動人口就是那麼多,因而勞動力的供求關係呈現求過於供的緊張狀態。因此只能是以輸入外來人力資源來填補,已經達致約十八萬多人,佔勞動力總量的的一小半。但正因為是本地的工會或工運團體無法向企業提供適當的人力資源,因而也從過去的曾經強烈反對輸入外勞,到調整策略,改為只是對賭場荷官及職業司機「守土有責」。這既是實事求是,也是形勢格禁。

應當說,應屆畢業生的求職是不成問題的,這與台灣地區的青年在大學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甚至連便利店零售業的工作也多是由大學生在從業,「二十二K」亦即澳門元八千多元的薪酬水平,曾經持續了十多年,最近才有所提升,但也僅止是相當於澳門幣數百元而已。相比之下,澳門的大學畢業生較為幸運,起薪點起碼是一萬多元。這也可說是「一國兩制」的好處。

但是,大學畢業生要找到一份滿意,或與其所學專業對口的工作卻較為困難。因而不少人希望能夠創業,但在就連已經經營了多年的中小企業,頂不住高舖租及人力資源匱缺的壓力的情況下,他們要創業,就更不是容易的事。

這是關係到人心回歸的大事。只要青年創業順利,也能獲得滿意的回報,既可解決生計問題也能獲得心理滿足,倘再能解決「上樓難」問題,人心就更趨穩定,消除一個不穩定的因素,「澳門不能亂」就更具有實質性的社會基礎。

特區政府從何厚鏵時期開始,就推出了扶助青年創業的多項措施;崔世安因為在當選並出任行政長官之前,就分管青年工作,並在此前還是全國青聯的常委,因而更為注意及加強扶持青年創業的政務。而賀一誠在競選政綱中,更是將扶持青年創業列為重要的工作。

實際上,特區政府為鼓勵青年在傳統就業取向以外開拓新的選擇和機會,實踐創業理想,並為澳門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推出了多項扶持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青年創業援助計劃》,為擁有創業理想但缺乏資源的本地青年提供一筆免息援助款項,協助他們減輕創業初期的資金壓力。凡是創業青年以及由澳門的創業青年持有超過百分之五十出資的有限公司,均可提出申請,援助他們用於購置商業企業營運所需的設備,為商業企業營運場所進行裝修工程,訂立商業特許合同或特許經營合同,取得技術專用權或知識產權,進行宣傳及推廣活動,以及作為商業企業的營運資金等用途,援助金額上限為澳門幣三十萬元,最長還款期為八年。

為鼓勵青創企業家到葡國認識當地市場以及尋求合作發展空間,配合「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平台」,經濟局也推出「中葡青年創新創業交流計劃」,提供機會予本地青創人士進駐里斯本的初創孵化機構,進一步推動中葡青創商貿交流合作。計劃對象為本澳三十一至四十四歲的青年,旨在協助及支持有意到葡國的澳門創業青年與當地企業進行創業交流和對接,計劃內容主要包括免費進駐位於葡萄牙里斯本的SecondHome工作間,參與和使用由葡萄牙著名初創孵化加速機構FábricadeStartups為參與者提供的培訓及顧問諮詢服務,以及參加當地的各項商業交流聯繫活動。

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也為服務澳門青年和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進行努力並取得成果。該中心採用全天候二十四小時開放模式,積極與海內外的創投基金、高等院校、創業孵化器等合作,通過專業諮詢、培訓指導、專家顧問、路演推介、投資對接等創業服務,為會員提供多元化創業支援服務。中心會員從事科創、商貿服務為主,已經有二百多個項目申請進駐,其中一百五十多個項目獲批進駐,百分之五十的項目集中在科技方面,商貿、文化、醫藥行業項目也分別占有一定的比例。

澳門特區政府還透過與粵港澳大灣區的青創孵化機構合作,相互認可兩地青創項目推介入園進駐,為青年人提供多元化的創業支援和專業諮詢服務,共同孵化具潛力的企業順利發展。今年六月還推出「專業顧問服務互換計劃」,透過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與大灣區內相關青創孵化機構共同合作,相互向在地的進駐創業團隊提供法律、會計及稅務等方面的專業顧問服務,讓澳門初創人士在大灣區創業發展和開拓業務時,得到專業可靠的顧問支援服務。首階段參與「專業顧問服務互換計劃」的大灣區城市包括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中山及江門共十個青創孵化基地。

但是,澳門青年前往大灣區發展,仍然遇到一些障礙。其中最煩惱的是互聯網使用受到限制,由於澳門青年長期在境外生活,對互聯網的依賴性極高。不但是要透過社交工具與家人及朋友聯絡,而且在經營過程中,必須透過互聯網與海外客戶聯絡,尋找貨源或訂單;而進行設計也需要連接國外圖書館下載資料,或查閲最新發表的研究。但在大灣區的內地城市工作,早已習慣澳門網絡環境的青年,就感到束手束腳,甚至是到了「眼盲耳聾」的地步。如果這個問題不妥善解決,可能會對有意到大灣區就業尤其是創業的澳門青年,造成「阻滯」效應,有違習近平主席和中央政府號召港澳青年到大灣區發展的初衷。

其實,港澳青年使用互聯網,並不是要進行「和平演變」的活動,這種「一刀切」的管理方式,並不科學,也不合理。雖然國家已經批准珠海橫琴和東莞市可以有條件地接通境外互聯網,但這只是大灣區的極小區域,要到大灣區就業及創業的青年,不可能都集中在這兩個地方。

因此,是否可以採取內地的某些外貿企業、跨國企業因辦公自用等原因,需要通過專線等方式跨境聯網時,有權享用國務院工業和信息化部於二零一七年一月二十二日公布的《關於清理規範互聯網網絡接入服務市場的通知》,可以向依法設置國際通信出入口局的電信業務經營者租用國際互聯網網絡接入服務的方式,將其適用範圍延伸到前往大灣區就業及創業的港澳人士尤其是青年,以及受到「惠台三十一條」鼓舞的台灣青年,以他們可以接受的價格提供租賃服務?當然,也需「約法三章」,規定不能用於瀏覽境外反動網站甚至是與之進行聯繫,倘有違反者立即收回租用權,情況惡劣者還需接受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