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郭台銘或可拿到下次大選「門票」

台灣地區第十五任「總統」、「副總統」及第十屆「立法委員」選舉候選人登記已於昨日截止。據「中選會」統計,共有三組「總統」、「副總統」選舉候選人完成登記,四百一十二位「區域立法委員」候選人(應選名額七十三個)、十位「平地原住民立法委員」候選人(應選名額三個)及十一位「山地原住民立法委員」候選人(應選名額三個)完成登記,「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委」選舉,則有十九個政黨共提出二百一十七位候選人名單(應選名額三十四個)。

其中參加「不分區立委」選舉登記的政黨數量及參選人總數,雙雙創下歷史新高。這些政黨是:中國國民黨三十一席、民進黨三十三席、時代力量十一席、台灣民眾黨二十八席、親民黨二十二席、新黨十席、一邊一國行動黨六席、台灣維新黨六席、綠黨六席、台灣基進黨六席、台灣團結聯盟七席、喜樂島聯盟六席、國會政黨聯盟六席、宗教聯盟登記八席、勞動黨二席、台澎黨四席、中華統一促進黨七席、合一行動聯盟八席、安定力量登記十席。

有十九個政黨登記參加「不分區立委」選舉,確是前所未有。其原因,本欄昨日所分析的原因固然是重要因素,那就是就是在二零二零年的大選中,藍綠兩大黨都無法獲得最大的支持度,一直沒有表態的選民達成歷史上最高的三成左右,這就給小型政黨瓜分這些中間選票提供了機會。只要得票率能夠跨過百分之五的「門檻」,就可獲得分配「不分區立委」的議席,而且「起跳點」就是兩席,還可在下次「總統」、「副總統」選舉時,直接以政黨名義推出候選人,而無需透過連署參選。另外,只要得票率跨過百分之三的「門檻」,就可分配政黨選舉補助金,每年每票五十元,共可領四年。,這對於籌募黨務運作經費較為困難的小政黨大有助益。此外,在最近三次「立委」選舉中,政黨票得票率都曾達百分之二以上的政黨,下次「立委」選舉就可直接提「不分區立委」名單,而不必另行提名十名以上的「區域立委」及「原住民立委」的參選人,還可豁免保證金。還有,只要政黨票獲得百分之一的得票率,捐款給這些政黨的個人與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時均可抵減。

然而,上述的「福利」,都是「爭取目標」,對一些微型政黨來說,即使是爭取不到,也是無所謂;但更重要的另一個關係到所有政黨的「生死存亡」的原因是,《政黨法》規定,政黨如果連續四年未依法推薦候選人參加公職人員選舉、連續四年未召開黨員大會或黨員代表大會,經主管機關限期召開而不召開、備案後一年內未完成法人登記者,將廢止備案。這個條款,是針對此前的三百三十多個政黨中,多數是「一人政黨」或「僵屍政黨」並未正常運作,而採取的限制措施,希望能夠消除「僵屍政黨」的現象。既然如此,那些希望能夠繼續以政黨名義進行運作的小黨,明知參選也只能是獲取「零的記錄」,也只得「被迫」參選。

實際上,按照西方政治學的原理,政黨是一群基於某種利益、需求或主張,而設定了某種共同政治信仰或目標,進而集結為一個有制度的組織;經由選舉等方式爭取政權,以控制政府人事及政策,進而實現其理念的政治組織。雖然在政黨政治活躍的一些國家(地區),成立政黨也未必完全是為了奪取執政權,但起碼也是希望能有機會參加「聯合內閣」,甚至是以其在野黨的地位,站在反對陣營的領域上,發揮其「政治勒索」的實力,以圖影響政府政策。因此,參選是政黨的最重要活動,政黨為此而對政治菁英加以培訓,大選前經由黨內初選等程序提名候選人,並進行全黨總動員為其助選。因此,台灣「立法院」前年十一月三讀的《政黨法》,就明定「政黨」是指由「中華民國」國民組成,以共同政治理念,維護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協助形成國民政治意志,推薦候選人參加公職人員選舉的團體。在此情況下,不參加公職選舉,政黨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因此,有十九個政黨參加二零二零年的「不分區立委」選舉,也就不足為奇了。這對國民黨和民進黨來說,確實是危機,可能會瓜分其票源。但其實未必,雖然可能會有三百萬中間選票讓藍綠兩大黨之外的小政黨瓜分,但從目前情況看,只有民眾黨、時代力量,或再加上親民黨可以跨過百分之五的「門檻」(約六十萬票),獲得分配「不分區立委」議席。其他新黨、台聯黨、一邊一國行動黨、維新黨,喜樂島聯盟、綠黨六席、台灣基進黨……等等,都未必能跨過「門檻」。然而,這些小政黨卻又各自獲得一些選票,這就如民進黨秘書長羅文嘉所言,浪費選票。實際上,新黨在四年前,就獲得五十一萬零七十四張政黨票,但因為得票率只有百分之四點一八,未能跨過「門檻」,而不能獲得分配「不分區立委」議席。

這就折射了藍綠兩大黨的「保護主義」心態。「兩票制」中的「政黨票」設計,是參考德國和日本的,但人家為了讓小政黨也能在「國會」中「發聲」,而將當選「門檻」設置得較低,只是百分之二。而藍綠兩大黨為了壟斷議席,卻將「門檻」標升至百分之五,約折算為六十萬票。而且,一旦跨過「門檻」,就是獲得兩席起跳,相對於每席約三十萬,使得那些即使是獲得五十萬票的政黨,但因為未能跨過「門檻」,而未能參與分配「不分區立委」議席,根本不符「票票等值」的民主原則。這個不平等機制,加上極為不利小政黨的「單一選區」機制,保證了藍綠兩大黨基本上壟斷了「立法院」的議席。

不過,從種種跡像看,二零二零年的「立委」選舉,可能會形成藍綠兩大黨都不過半的尷尬情況。與此同時,台灣民眾黨、時代力量和親民黨,卻都能在「不分區立委」選舉中,跨過百分之五得票率的「門檻」,在獲得分配議席的同時,也等於是拿到了二零二四年「總統」大選的「門票」。

這也是為何郭台銘將其「郭家軍」成員分別重兵布局在台灣民眾黨和親民黨的「不分區立委」名單內,而且名次都相當靠前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他這是為自己進行「政治投資」,預約二零二四年「總統」大選的「門票」。

也就是說,倘台灣民眾黨和親民黨的政黨票都能跨過「門檻」,獲得二零二四年「總統」大選的「門票」,在宋楚瑜已經不可能再「屢敗屢戰」之下,親民黨的這張「門票」就篤定是由郭台銘使用,而且還有可能會接任親民黨主席。而台灣民眾黨的「門票」,則可能由柯文哲使用,當然也不排除讓渡給郭台銘,或是組成「郭柯配」。無論如何,郭台銘和柯文哲,都已是「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