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香港:前面風景,都可以入懷

內地與香港文化交流活動不斷,為香港帶來濃厚的文化氣息,也標誌著雙方的文化交流正在走向縱深,並進一步攜手將中華文化傳播出去「我們設計自己的家園,角色不同,演好自己的未來」,一曲粵港澳大灣區之歌《共同家園》唱出心境與前景:「讓我們一起牽手追尋一個夢」「前面風景,都可以入懷」。

這種心境和前景,不僅是大灣區所暢想的,也整個內地和香港所共同嚮往的。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2周年,過往和現實仿佛都在提醒我們:「你與我心中都會懂,推開心窗的世界更大」,過去二十多年,香港與內地以兩生花一先一後的情狀相攜綻放,鏡中的花朵今天都要重新找尋新的方向。

相信香港未來:前面風景,都可以入懷。

並蒂花開別樣紅

香港,顧名思意,就是芳香的海港。因為這裏曾是運香、販香的港口,故而得名香港。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先後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香港隸厲南海郡番禺縣,由此開始,香港便置於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

在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南遷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發展。等到了明朝時,香港及廣東東莞、寶安、深圳一帶盛產莞香,此香香味奇特,頗受人們的喜愛,故而遠銷江浙,飲譽全國。

清王朝大門被撞開之前,香港是桃花源,嵌在南方邊陲。不大的島,有人捕魚,有人種地。

1841年,英國人登陸後,香港瞬間被捲進顛沛流離的命運。

鴉片戰爭後英國對香港的割占、二戰時期日本的殖民佔領,都讓香港度過了很長一段備受屈辱和壓迫的歲月。

中國改革開放以後,香港發展迅猛。如今,香港已經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了。

香港因歷史原因與祖國分隔,又在歷史前進的步伐中回歸祖國。其文化,一面傳承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一面又吸收融合外來文化,具有獨特的面貌與內涵,為中華文化注入新鮮多元的因數。香港與內地,恰似兩朵並蒂花般競相爭豔。

香港文化曾為內地文化走向開放發揮了影響,隨著內地文化的不斷發展,又逐漸為香港文化帶來借鑒。兩地文化從單向傳播趨向相互交流,繼而合力影響世界。這種變化歷程可從文學、電彩、電視劇、流行音樂等兩地文化交流最主要與最顯在的方面去觀察。

以文學為例,改革開放以後,吞港文學作品開始陸續搶登內地文壇。1981年,香港作家劉以鬯的《天堂與地獄》、海辛的《寒夜的微笑》、唐人的《黑裙》等短篇小說集在內地出版,這是進入內地的第一批香港嚴肅文學作品。

1980年10月,廣州的《武林》首先刊登了金庸的《射雕英雄傳》,此後逐漸進入內地的武俠小說作家還有梁羽生、古龍、溫里安、黃易等,緊跟金庸而來的是亦舒的言惝小說,影響巨大。

隨著兩地文學界交流的深入,香港嚴肅作家如西西、董啟章等在內地讀者中也開始引起重視。而內地重要作家莫言、余華、蘇誑、畢飛宇等也逐漸成為香港讀者閱讀的對象。

此外,韓寒、郭敬明、張悅然等內地新一代作家的作品,因其時代感容易獲得香港讀者認同,也一時風靡香港。

歲月「偷不走」的城市

就好像人無法說出一朵花開的準確時間一樣,人們也無法用一個詞形容香港的特質。

扮迅曾說:「香港雖只一個小島,卻活畫獵中國許多地方現在和將來的小照。」有人描述——香港:伊人千面,儘是人間。

香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動感之城、美麗之都,是一個屬于未來時、前進式的城市。

但你又時時能從她身上尋到舊時代的痕跡,香港歲月沉厚,擁有太多層層積澱的岩層,是一座歲月「偷不走」的城市。

如今提起香港,更多的是與內地的新關係拼合考慮。譬如香港的高效率和法治,經媒體傳播,一步步影響著內地讀者的價值觀。而中國國勢的強大,國際話語權和龐大的市場,亦逐步扭轉並重塑了香港人對國家的認同感。

這種認同,得益於香港與內地在地理、交通、建築、人口、時間、貿易、身份、文化等各方面互動交流。

就文化層面來看,回歸以來,香港與內地文化交流量穩步增長,文化交流內容豐富多彩。據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資料顯示,雙方文化專案年均交流量達750項、1萬人次,較回歸之初增長了一倍。

22年來,在日漸深入的文化交流中,交流主體從政府「唱主角」逐步轉向社會各界積極參與;交流形式從臨時性專案交流轉向常態化品牌活動,從交流展示轉向聯合創作;交流內容也從業界文化參訪為主轉向更加重視思想交流和青少年文化培育。

「港澳大學生文化實踐活動」「香港中學生民族民間研習考察計劃」「香港校園藝術大使文化之旅」「內地與港澳青年文創交流營」……今年5月,湖南省政協主辦的「尋韻湖湘一湘港青年學子歷史文化交流公益行」活動,更是香港與內地湖南聯動的一場生動歷史文化體驗。

這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動成為青年交流的重要平臺,幫助香港青年學生開闊眼界、提高能力,加強他們對國家歷史文化與社會發展的瞭解和認識。

內地與香港文化交流活動不斷,為香港帶來濃厚的文化氣息,也標誌著雙方的文化交流正在走向縱深,並進一步攜手將中華文化傳播出去。

(吳雙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