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蒙蔽了香港

亂港頭目操控和利用媒體、司法、教育等部門,指鹿為馬,攬亂民心

10月6日,也就是《禁止蒙面規例》、實施第二天,「港獨」頭目黎智英很忙。這天中午,他和另外幾個亂港頭目開了個秘密碰頭會,其中有香港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原主席何俊仁等。13時許,黎智英等人離開寓所,到達銅鑼灣皇室堡商場外,加入名為「全民口罩日」的示威遊行中。這是一次在沒有向鱉方申請不反對通知書的情況下發起的非法遊行。黎智英接受了媒體採訪,叫囂「蒙面無罪」。非法遊行隊伍中的大部分人以不同物品遮掩面部,公然違例。諷刺的是,鼓動遊行的黎智英卻沒有蒙面,不致違例。

這一天,黎智英還安排旗下《蘋果日報》發文《這不是硬拼的時候》,污蔑港府不是想解決問題,只想鎮壓。他在文中寫道:「不要被健仔受屈的冤情激起我們的仇恨,將現在的對抗武力升級。」他提到的這個「健仔」是香港荃灣何傳耀中學的18歲男生曾志健。10月1日下午,在香港荃灣大河道,多名暴徒持鐵棍、錘子等襲擊一名落單鱉員,追趕毆打致其倒地並繼續圍毆,沖在最前面的便是曾志健。他戴著頭盔和面具,左手待盾牌,右手持鐵棍,企圖打落轚員手中的槍支,另一名警員迫不得已開槍將其擊傷,將同事救起。所謂「健仔的冤情」根本無從談起。

事發後,被香港市民稱為「老獨物」的李柱銘也沒閑著。他一面安排何俊仁前往醫院,與曾志健父母取得聯繫以穩住其全家,確保利用他抹黑鰵隊「濫用武力」;一面安排香港大律師公會執委、香港民主黨黨員沈士文負責曾志健的民事索賠,還有香港大律師公會執委駱應淦負責刑審訴訟,一切像是有備而來。

這就是眼下香港的一個縮影。黎智英是以工商業資本控制傳媒系統的典型代表,他是香港壹傳媒集團主席,旗下擁有《蘋果日報》《壹週刊》等大眾媒體,其報導謊話連篇,甚至讀來可笑。李柱銘來自司法系統,是香港資深大律師,卻長年熱衷政治與非法活動,偏離了其所在職業應有的公允原則。曾志健來自教育系統,本該是一名在校讀書的花季少年,卻成了「勇武派」暴徒。

混亂的傳媒、司法與教育,猶如三隻黑手,蒙蔽了香港這顆「東方之珠」的昔日光芒。

媒體「蘋果化」,毒害香港年輕一代

香港的媒體發展經歷了幾番曲折。以《明報》為例,1959年,金膪在香港創辦《明報》,刊載了大量經典武俠小說,也以較為客觀的政治立場贏得公眾認可。1991年,67歲的金庸幾經挑選,將《明報》賣給了辦報出身的傳媒大亨于品海。後來於品海經營失敗,又將《明報》賣給以割膠和木材立業的馬來西亞富商張曉卿。至此,金庸引以為傲的事業成為張曉卿商業帝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文人辦報變成了商人辦報。

1973年,曾在《明報》工作的林行止創辦《信報》,專注財經報導。他主張「我們追求經濟利益,卻沒有無厭之求」,《信報》也被視為文人辦報的代表。2006年,年事漸髙的林氏夫婦出售五成股份給大商人李嘉誠次子李澤楷。

由文人辦報轉向商人辦報,正是香港傳媒行業的發展路徑。黎智英也是個商人,20世紀80年代初創辦服飾品牌佐丹奴,1990年進軍傳媒產業,開辦《壹週刊》,1995年又創辦《蘋果日報》。對於《蘋果日報》名稱的由來,黎智英說,如果夏娃沒有吃禁果,就不會有是非、邪惡、各種流言蜚語,也不會有新聞。這反映了他的新聞觀:所謂新聞,基本離不開社會上各種惡行、陰暗面。《蘋果日報》一改記者發掘新聞的專業做法,轉向鼓勵讀者爆料,以低廉成本獲得聳動資訊。為了迎合讀者的八卦心理,黎智英又大舉引入「狗仔隊」,跟蹤、偷拍藝人,曝光他們的私生活;版面上加入不少煽情、色情、血腥元素,以誇張甚至低俗的品位吸引讀者。

黎智英還把商人手段充分用到傳媒發展中。他打破了當年香港報界一致定價5港元的共識,通過贈送優惠券將《蘋果日報》的報價減至2港元,創刊當天銷量即達20萬份,成為香港銷量最高的報紙之一。

《蘋果日報》只追求噱頭和利潤,不對新聞真實性負責,雖然迅速搶佔了市場,但也飽受批評,屢屢被人以誹謗之名告上法庭。2012年6月,內地演員章子怡向香港高等法院遞交訴狀,針對《蘋果日報》《壹週刊》等媒體報導其「陪睡」「禁出境」等不實內容提起訴訟。法院裁定,報導內容明顯屬於誹謗,而被告當時提交的抗辯書根本沒有提出合理爭辯理據。法院下令被告支付約39萬港元訴訟費給原告。

黎智英更放棄了傳統新聞媒介的中立立場,頑固地站在反政府的一邊,常常把他個人的政治立場用作新聞標題,以吸引眼球。對一些非法活動,他大力支持。在2014年的非法「占中」活動中,黎智英除向「佔領者」直接提供資助外,還在旗下媒體免費刊登廣告。香港導演王晶曾在訪談節目中批評壹傳媒:受國外勢力操縱,指鹿為馬,毒害香港年輕一代,不罵不行。

今年香港出現反修例風波以來,《蘋果日報》頻頻發文說胡話謊話。8月,香港尖沙咀的一次非法示威中,一名28歲郭姓女子被捕,反對派隨即在網上稱該女子「只是路人,不是示威者」,《蘋果日報》也稱她是「沒有裝備的年輕女子」,想製造警方「濫捕」假像。不過,《蘋果日報》刊登的照片中,該女子手持用來照射警員眼睛的鐳射筆,還射出綠光。網民揶揄《蘋果日報》的照片「出賣自己人」。

9月22日,有人在海邊發現一具全裸女屍,一些證據指向死者極有可能為9月19日失蹤的15歲少女陳彥霖。

《蘋果日報》卻展開「想像」,暗示陳彥霖曾多次參加反政府遊行,有「警察打死人」「員警逼迫人自殺」等可能性,想用此事「碰瓷」警方。10月11日,香港繁方回應稱,非常確定這名少女沒有因參與反修例活動被捕,其死亡也沒有發現任何可疑情況。《蘋果日報》又被打臉了。早年,《蘋果日報》被稱為「假蘋果」「爛蘋果」,現在它又多了一個稱號:「毒蘋果」。

但是隨著《蘋果日報》風生水起,香港不少報刊紛紛效仿,整個傳媒界「蘋果化」,結果是劣幣驅逐良幣。香港大學一名副教授一針見血地說:「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今天在全世界範圍內,若論『反中』『反華』言論發表的密度和數量,香港應『當之無愧』地居於前列。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下,香港社會的大眾媒體以競相報導中國內地的陰暗面為己任,『逢中必反』,對中國內地的方方面面極盡妖魔化之能事。當然,對負面新聞的關注是大眾傳媒的天性;但是,如此集中地對自己的國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進行『轟炸式』的醜化報導,這是世界罕見的。」

司法系統英美化,法官也玩「雙重標準」

湯家驊所關注的法治問題,是香港的核心制度,也是香港社會多年來的核心價值觀。正如香港特區政府在一份資料裏寫到的那樣,「如果說有一種可以定義香港人的意識形態,那一定就是法治」。但是,如今棄香港法治精神於不顧的人當中,恰恰有一批律師和法官。

在香港大律師公會網站上,資深大律師名單中的第一個就是李柱銘。他是現任資深大律師中資格最老的,1966年成為大律師,1979年獲委任為資深大律師。名單上,在李柱銘之後,還有107名資深大律師。此外,大律師共有1457名。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張俊義告訴《環球人物》記者,香港的一些大律師和資深大律師同情和支持了暴亂分子。李柱銘曾公開表示:「要敢於當殖民主義的走狗,如果香港繼續做100年英國殖民地,我想很多人認為是般好的!」還大言不慚地說:「我天天做漢奸,有需要時就做漢奸!」

還有頂著「民主女神」光環的資深大律師余若薇,不惜毀壞自己的專業誠信,在網上散播「危害國家安全罪行移交內地審」的錯誤資訊,把《逃犯條例》修訂方案污蔑為「送中」方案。在受到譴責後,她又發文稱自己只是轉載別人的截圖,是被「抹黑」,還反問「照抄都出事?」身為資深大_師,竟然不知道發佈資訊要事先做一番證實?真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香港的律師分大律師和事務律師兩類,大律師主要負責訴訟,事務律師有大約1.1萬名,負責一些公司收購等非訴訟業務。」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黃乾亨黃英豪律師事務所首席合夥人黃英豪告訴《環球人物》記者,「香港實行的普通法系與中國法制傳統並不一致。香港法律界的思維價值觀,也就跟英美比較接近,離中國內地比較遠。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戴啟思就是個英國人,專注於人權法、行政訴訟法等,多年以來跟政府對著幹。『港獨』組織民主黨、公民黨裏的好多律師和他關係非常好。說他是」港獨』分子也不為過。」

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主席、大律師馬恩國稱,2018年1400名選民選舉現任大律師公會主席時,戴啟思團隊僅得620票,未過半數,以約100票之微擊敗對手,不能說擁有多高的代表性。戴啟思一上任,就擺出欲將港人利益和國家利益對立的姿態,這種立場完全錯誤。「戴啟思主席不代表我。」「希望將來當戴啟思及其團隊發聲時,要強調只是代表公會一半的聲音。」

黃英豪說,律政司是政府的法律顧問,最近針對示威者發起的刑事訴訟一般由律政司負責檢控。在對嫌犯提堂的過程中,法庭首先會討論是否允許辯方保釋,其中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就是律政司的意見。如果律政司認為辯方可以保釋,法庭在大部分情況下不會做出與之相左的決定。「在目前我看到的大部分相關個案裏,律政司都表示不反對保釋。這裏面有很複雜的原因。香港律政司除了最高的長官由政府任命,其他工作人員的背景相當龐雜。一些人對暴徒持縱容、同情的態度,而這會直接影響到他們檢控時的尺度。」

為了保障香港的法治,基本法對香港司法機構組成人員的資格限制作了+分寬鬆的規定,僅要求「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和髙等法院的首席法官,應由在外國無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而對於司法機構的其他法官和司法人員,則規定「根據其本人的司法和專業才能選用,並可從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聘用」。

「香港法律界英語水準髙的比比皆是,但能講國語的非常少,特別是訴訟大律師。他們學習時用英文學,學的法律也是英美那一套。參加工作之後,在內地又沒什麼業務,因為法律體系不一樣,而在香港工作沒必要用普通話。這也是法律界人士的價值觀親英美的一個原因。」黃英豪說。

教育去學術化,教協負責人公然宣揚「港獨」

黃英豪接受《環球人物》記者採訪時,用的是很標準的普通話。這一方面是因為他與內地有業務往來,另一方面得益于年輕時受到的家庭教育。「我是1963年出生的,在香港土生土長,並讀到初中,然後去英國念高中,再後來在英國的大學學習法律。由於基礎教育在香港,所以中文還可以。我在英國學習時,爸媽鼓勵我用中文給家裏寫信,有時我還寫給爺爺奶奶。據我觀察,現在就不一樣了,家長不怎麼管子女,子女也容易受朋輩、社交媒體的影響,價值觀是歪曲的。」「我讀初中時要學習中國歷史,而現在中國歷史反而是選修課。」黃英豪說。

香港近來發生的暴力違法事件,一些年輕學生受亂港勢力教唆參與其中,衝擊香港法治,挑戰「一國兩制」原則底線,侮辱國徽、國旗,甚至喊出「港獨」口號。由表及裏,可見香港教育「病」得不輕。

國際著名數學家丘成桐是香港人,17歲在香港培正中學畢業後,入讀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他說,香港回歸後教育政策制訂者難辭其咎,在中學取消中國歷史作為必修課,以及加入通識教育都是一個災難,令學生變得「通通唔(不〉識」,結果孕育出一代缺乏歷史感、文化觀,沒有理想、楷模的年輕人。他認為,香港年輕人缺乏理想與缺乏文化修養有關,禍源都是教改,因為年輕人要對歷史文化有感情寄託,才能建立個人理想,才能從中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偉人。「年輕人需要楷模。缺乏文化基礎,猶如原始人,何來楷模?」

丘成桐批評的災難之源通識教育,於2009年開始在香港高中被列為必修課(原為選修課),2012年更被列入高考必考科目。但推行10年來,香港市面上的所謂「教科書」被多次揭發存在偏頗或錯誤內容。

通識課教師的門檻也非常低,只需要接受35-100個小時的培訓就可以了。這樣的情況下,通識課教師的品質參差不齊,很多老師帶有主觀的政治立場。香港鳳凰衛視評論員何亮亮說,香港的中學老師,特別是中年一代的老師,不少人的思維和記憶還停留在過去,對內地發展的認知沒能與時倶進,因此在通識教育有關中國的部分,有時負面東西講得比正面還多。最近香港的騷亂中出現一個叫賴得鐘的人,在社交媒體上貼出惡毒咒駡香港瞀察的標語。這個人就是中學的通識教育老師,甚至還擔任過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

非法「占中」發起人、香港大學副教授戴耀廷參與編審的通識教科書《今日香港》屢次被揭含有「反中」「煽暴」內容。近日,網上流傳《今日香港》以「罷課」作議題煽動學生,引用「港獨」組織「香港眾志」的虛假資料包裝罷課行動,宣揚罷課合理,給學生洗腦。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胡少偉認為,罷課議題根本沒有學術討論價值。

在港英時期,由於政府的有意隔離和限制,使得香港知識精英對政治生活的影響很小,知識份子主要埋頭于象牙塔和書齋之內;而現在,香港本地知識份子越來越深入地參與到政治活動中,譬如2014年的非法「占中」,3個發起人裏有兩個是副教授;被「港獨」分子奉為導師的《香港城邦論》作者也是大學教員。這種現象值得高度關注。

由香港大、中、小學和幼稚園教師組成的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簡稱教協),是香港最大的單一行業工會及參與會員最多的組織,其領導權長期被反對派把持。2016年8月,教協負責人葉建源公然表態支持中學生在校園內宣揚「港獨」。今年,教協還主動發起遊行活動,更縱容亂港團體煽動學生罷課。7月7日晚,大批暴徒在旺角堵路期間,一名女路人被誤認為是女警,遭到中學數學教師蘇瑋善等多名暴徒的圍毆。田

在2018年的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說我們的教育政策目標,是培養青年人成為有素質的新一代,對社會有承擔,具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這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令人欣慰的是,中國歷史科目於2018/2019年度成為獨立的初中學校必修課。根據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2018年5月公佈的新課程大綱,香港史將不再列為獨立課題,而是融入不同的中國歷史課題,以培養學生的國家觀念。

著名經濟學家、香港人張五常年輕時很喜歡蘇軾的詩詞,特別是對《前赤壁賦》《後赤壁賦》讚賞有加。他說:「一個蘇東坡迷是不會上街的。」希望更多的香港年輕人去看看赤壁,讀讀赤壁賦,不要像《前赤壁賦》結尾說的那樣,在舟中睡去,「不知東方之既白」。

(田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