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電子支付有機會後來居上 陳觀生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後,中央政府將再度推出一系列共十五項惠及港澳的政策措施,其中第二條就是支持港澳居民在內地便捷使用移動電子支付。鼓勵及支援商業銀行、支付機構、中國銀聯和網聯等市場主體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支付環境建設,在已經推動實施的銀聯港澳版「雲閃付」APP和微信(香港)電子錢包、支付寶(香港)電子錢包的基礎上,支持符合條件的港澳電子錢包運營商和境外具備合法資質的清算機構合作開展移動支付應用。同時,將按照「成熟一家」、「上線一家」、「推廣一批」的工作思路,推動跨境移動支付項目在全國範圍內的廣泛應用。澳門電子支付現在逐漸普及,雖然起步較晚,但由於澳門具有的一些獨特特色,澳門電子支付的發展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未來有機會後來居上。

澳門逐步普及電子支付

電子支付在澳門起步雖然較晚,但如今卻發展十分迅速,根據澳門經濟局的統計資料,到二⚪一八年第四季度,共有五千一百多家本澳商戶共引入一萬六千台移動支付終端,旅澳遊客在澳門非博彩類消費二⚪一八年超過七百億澳門元。隨著澳門「一中心、一平臺」建設的不斷推進,未來選擇到澳門旅遊的內地遊客將會更多,鑒於內地居民對移動支付接納和使用習慣已經高度養成,這對澳門移動支付業務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移動支付體系建立帶來了巨大發展機遇。

據傳媒報導,隨著澳門特區政府大力推廣和市場需求上升,很多當地商戶已增設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設備,電子支付普及度大幅提升,前景樂觀。

澳門電子商務協會理事長梁耀漢說,2018年澳門電子支付增長顯著,堪稱澳門電子支付的元年,有些商店電子支付已占三成營業額。機構參與度也有明顯提升,多家銀行及信用機構積極推出便民支付方法。希望能引進內地及海外支付機構落地澳門,鼓勵金融創新發展。

澳門如今有8家金融機構提供移動支付服務,去年澳門居民使用移動支付的交易筆數較2017年提高6倍多,總共有134萬宗,交易金額上升10倍多。2018年第四季度,澳門可受理移動支付的終端機約有1.6萬部,是當年首季度的兩倍。不同銀行電子支付產品工具面世,澳門居民使用移動支付交易筆數及金額漸增。

梁耀漢說,據協會會員反映,無論支付還是平臺供應服務方面,澳門近兩年都有明顯進步,有些商店使用傳統的電子錢儲值卡收款,部分商店電子支付額已占其三成營業額。服務供應商的支付服務費和租購設備價格也有所下調,甚至提供免費服務,讓更多商店樂意採用。

有連鎖飲料中小企業表示,為方便澳門居民和旅客,同時受各方推動電子支付影響,店鋪幾乎引進了當前澳門所有的電子支付系統。電子支付是未來趨勢。據觀察,目前電子支付支持者以20歲至30歲消費者為主。

在內地,一機在手可走遍大江南北。澳門居民紛紛表示,電子支付應該在澳門進一步普及,讓日常生活變得更加方便,這也是社會科技發展進步的標誌。內地電子支付已發展得非常成熟,可多向內地學習。

有居民表示,現在澳門電子支付方式五花八門,據他所知就有手機銀行二維碼支付、澳門通及MPay等,但並非所有商鋪都支持,沒辦法真正做到「只帶手機就能出門」。希望有關部門可以簡化支付程序,整合各家銀行統一在APP支付,方便居民使用。此外,居民對電子支付信任度不足,需通過普及和制定相關法規,讓居民安心。此外,有居民認為,內地小販在街頭買賣也可採用支付寶或微信支付,因此澳門電子支付不單要放眼在消費者身上,普及商戶也非常重要。

澳門電子支付的與眾不同

現階段,澳門許多銀行都順應趨勢推出了不同的支付產品,閃付、掃碼等付款方式都已面世,但普及相對較慢,並且缺乏統一平臺。有澳門企業認為,既然已安裝某家銀行的電子支付平臺,何需再申請另一家?加上每家銀行都有各自的機器,全部都申請下來,非常占地方。建議特區政府牽頭建立統一平臺,做大市場,融合不同銀行機構的電子支付,後臺再各自結算。

業界人士認為,中小企業每月要花費人力換零錢、數零錢、入帳等,現金越多,所付出的人力成本越大。電子支付既可節省這部分人力開支,又可避免算錯賬、收偽鈔等風險,有助於優化企業運作。過去澳門電子支付的終端機安裝、租用需要收費,現在則大多減免,只需付交易費。使用成本逐漸降低,交易費率與信用卡費率相近,約1.8%至2%,個別機構會低至約1%至1.2%。雖然支付費率等於減少利潤,但長遠而言,商戶更傾向使用電子支付。

有中小企業指出,雖然市面上不同銀行機構都推出了電子支付,但自家商戶位於居民區內,用戶以中壯年及長者居多,這些人傾向于使用現金,而對電子支付的需求不大。另一方面,小本經營利潤微薄,再要付費率不划算,除非交易金額大會提供信用卡支付,否則仍傾向收取現金。

另外,梁耀漢說,澳門電子商務在跨境服務時遇到的痛點,協會會員反映主要是物流及倉儲成本高。價格較低的產品盈利小,甚至折本,高價值產品成本及風險就有壓力。澳門電腦資訊業商會理事長魏子傑認為,粵港澳大灣區「9市2區」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民生資料互聯互通,才是大灣區真正融合的根本。如何把澳門變成一個智慧化、資料化的城市,可能是澳門電腦資訊業未來的服務重點。

有澳門市民認為,雖然近年澳門開始推行電子支付,但除了在公交上或便利店使用,未曾在其他地方用過,依然不夠方便。雖然現在澳門一些店鋪可以使用微信支付或支付寶付款,但因為支付軟件來自內地,澳門居民需要到內地銀行申請帳戶並進行實名認證,手續相對繁瑣,隨著最近多家銀行積極推動本地銀行申請賬戶及認證,居民使用微信支付或支付寶支付增加,但仍多以內地旅客使用較多。

有居民認為,即使電子支付很方便,仍要考慮安全性的問題,避免個人重要資料被盜取。如果要普及電子支付,特區政府需要有相關法規保障居民權利。在面對科技安全等問題時,也應謹慎評估其危險性,並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

業界人士希望,澳門特區政府未來能讓旅客以當地貨幣在澳門的支付平臺即時兌換支付,並幫助解決實名認證手續問題,如此一來,可在很大程度上便民便商。同時引進內地及海外的支付機構落地澳門,降低牌照申請門檻,鼓勵特色金融創新發展。而且,這也正是澳門發展電子支付相比較內地其他地方的不同之處,如果發展得好,或可以在特色金融方面,發展出意想不到的產業創新。

澳門電子支付未來可青出於藍

如上所述。目前澳門電子支付方式五花八門,加上許多居民對帳戶安全方面有疑惑,因此對電子支付有所保留。不過,很多商戶對澳門未來電子支付普及有信心。他們發現近期電子支付已有較多人使用,澳門消費模式開始進入電子化。因此政府需加大推廣電子支付的優點,引導消費者逐漸改變支付方式。

如今內地商業市場輻射的影響力,早已改變了很多市場生態圈,領先全球的電商發展、移動支付,配合大數據、雲計算等支撐,衍生五花八門的線上線下體驗,創新科技構建的生態圈,已植入消費者的生活體驗。電子支付服務愈來愈普及,在國內,訂車票、訂機票、訂酒店、打車、網上購物全可用協力廠商支付付款,現在還可看電影、吃飯、繳費,以至便利店購物也可用;吃飯夾錢不用現金,直接用上移動支付的QR Code掃一掃就過數。

中國政府早看到移動支付會對電子支付帶來改變,所以早年人民銀行已經制定就移動電子支付發出正式牌照,名為「支付牌照許可證」給移動支付公司,到今天國內已經有超過270間公司擁有移動支付牌照。台灣亦於今年5月3日正式實施《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澳門今年8月正式討論發出相關牌照,其他國家亦相繼制訂有效的移動支付條例或法律,並加強保安,對消費者及商戶帶來安全及保障。

近年澳門電子支付井噴式的發展,慢慢構建了線上的消費市場,但與周邊地區滲透生活方方面面,深挖市場商機的發展,尚有很大距離。澳門致力推動經濟轉型,有效嫁接內地的商業模式將是大勢所趨。

澳門要深挖市場力量,加快借助科技應用升級,是必然方向。澳門發展電子支付最為獨特的一個特色是實時兌換支付。如未來可與香港、內地及其他地區的電子支付工具互通融合,在澳門消費使用澳門元,在外地使用自動按匯率兌換當地貨幣結算,將大大提升本地電子支付使用程度。

而澳門電子支付發展更重要的意義在於:為未來中國新推出的數字貨幣做試點!

中國央行前行長周小川早前表示,儘管移動支付對數字貨幣發展起了很大作用,但基本是在電子支付軌道上的發展,還不是現在所說的以區塊鏈和分佈式記賬為基礎的數字貨幣。周小川認為,從全球角度來看,仍看不到因數字貨幣發展產生的特別大的挑戰,儘管有數字貨幣Libra(天秤幣)的白皮書出現,但也祇是一個概念,並未開始使用。

他進一步稱,在此情況下,央行研究數字貨幣是為本國考慮,其可能更加注重於批發,在銀行之間、在移動支付之間為做好批發而推出一種數字貨幣。但是理論上來講,央行搞的數字貨幣也可以為零售服務,為零售服務又會對現有的金融體系帶來很大的衝擊,因此大家非常謹慎。

周小川指出,若未來新推出的數字貨幣或電子支付方式,主要用於應對跨境匯款、跨境投資貿易結算等業務,他強調,數字貨幣最開始可能是試圖解決全球金融基礎設施的問題,尤其是跨境支付方面的一些弱項,希望通過新的科技手段來提高效率、減少障礙,但應如何監管是必須思考的關鍵問題。

為此,有內地研究數字貨幣的專家建議,以澳門為試點,建設數字經濟特區。中國人口眾多,政府需兼顧全域和社會穩定,在政策的制定推進上往往比較謹慎。為了抓住科技發展的機遇,留住優質人才項目資源,可以選擇一個屬於中國但又能相對自主決策的地區進行相關改革的試點,而一國兩制的澳門恰好符合這一條件。因此,可以將澳門作為中國數字貨幣改革的特區,利用監管沙盤,面向全球開展數字貨幣的實驗。數字貨幣天然具有全球化的特性,在澳門實施數字貨幣的實驗和改革可將全球的產業資源都吸納、聚集在澳門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并可集各地區制度之所長,在澳門建設全球頭部的中心化數字貨幣交易所和新興的去中心化數字貨幣交易所聚集地,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研究與應用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