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復興黨部:烈士暮年的國民黨鐵衛軍

將於5月20日舉辦的國民黨主席選舉,六位候選人各有振哀起弊的慷慨政見,媒體關注焦點卻集中在黃復興黨部的意向。號令嚴整的黃復興掌握國民黨1/5黨員,足以左右黨主席選舉此次選舉巾,吳敦義的民調居高,但與黃復必沒有淵源。前任黨主席洪秀柱雖然得到黃復興支持,卻也有一批黃復興大佬公開支持副主席郝龍斌,爆冷投入選戰的潘維剛與韓國瑜更足由黃復興必走入政界的眷村子女。原本應由洪秀柱囊括的黃復興選票是否會分裂,成為本次選舉的最大變數。

黃復興是「國軍退除役人員黨部」的代名,原吸收退除役官兵,在2000年「大選」失利後接收現役官兵黨員,統合國民黨所有軍人黨員。依據國民黨在今年4月7日的統計,具有黨內投票權的合格黨員共46萬人,隸屬黃復興黨部者高達10.47萬人。軍人一生效忠「黨國」,忠貞不貳,無論時局如何變幻,黃復興永遠足最鐵硬的「深藍」。而在選舉中,黃復興保持軍人的紀律性,動員效率非常驚人,有國民黨「鐵票」之稱。

然而,黃復興的鐵票實力也引來尖銳批評。黃復興的黨員絕大多數是廉頗老矣的退伍老軍人。國民黨至今仍以黃復興為選舉豐力,顯得老態龍鍾。一個缺乏年輕朝氣的老邁政黨,如何東山再起?

「以黨為家」的特殊黨部

國民黨一向迷戀書面黨員人數,卻不重實際經營在一黨獨大時代,各級黨部經常發動整個機關團體乃至學校的「集體入黨」,黨員人數曾高達200餘萬人,全台每十人就有人為國民黨黨員。但黨部官僚習氣重,從不重視「組織生活」,小組會議形同縣文,大部分黨員從未參加黨務活動,甚至連年新臺幣200元的黨費都不繳,與黨之間唯一的實質聯結是每年一張生日賀卡。在2000年「大選」失利後,國民黨退出「政府」機關與軍隊,黨員人數由兩百萬降為百萬,但百萬之數仍然虛浮。以按時繳黨費的「合格黨員」計算,在馬英九「執政」初的合格黨員約為50萬人,2016年敗選後只剩33萬餘人。

「合格黨員」也有水分。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入黨審核門檻很低,黨內選舉常以臨時入黨湊數「人頭黨員」沖高選票。在派系林立的民進黨,氾濫成災的「人頭黨員」曾使黨員總數達到54萬人,民進黨被迫停止黨內初選,黨員數陡降到16萬人。國民黨也有「人頭黨員」,今年三個月,國民黨新進黨員暴增7萬人,顯然是為黨主席與黨代表選舉預做準備,激起黨內一片撻伐。

即使是真誠入黨的同志,也各有私心入黨很麻煩,平時要敦親睦鄰為黨宣傳.選舉時要義務出勤辦競選活動,黨內的爾虞我詐更足糟心。加入政黨的人,多半有利益需求,或在政界發展的企圖心,如民進黨在2016年再次執政引來人黨風潮,但新同志並不是年輕新鮮人,而是已在政界打滾的對手。諸如無黨籍的議員、國民黨籍的裏長以及地方實力人上的二代子女,入黨潮使黨員總數驟增至近20萬人。

鐵打的政黨,流水的黨員。逐利而來的黨員乃至「人頭黨員」對政黨沒有感情可言。在利益結合的政治算計中,「以黨作家」的黃復興顯得非常突出。

黃復興成員主要來自外省籍老軍人與眷屬。軍人待遇在兩蔣時期長期偏低,1985年一位少尉的本俸只有6270元,工廠操作工的月薪卻已破萬,大學畢業更在2萬以上,軍官待遇比操作工還差,社會地位低落。願意從軍的職業軍人多少懷有報效「黨國」的使命感,絕大多數是外省軍人子弟。1990年代職業軍人待遇大幅增加,才開始吸引本省青年從軍。在90年代的部隊,少校以上長官幾乎全是鄉音未改的外省籍軍官,黨籍更是清一色國民黨,屆齡退役就是黃復興黨部的忠貞黨員。

黃復興黨部在成立之初提出「以黨作家」,成員對國民黨有同舟共濟的強烈感情與使命感,與一般利害相結的黨員大不相同。一位眷村子弟回憶童年到黨部遊玩,親見一位操作油印機的職員正色呼喊:「什麼是革命,這就是革命……」

黃復興更有軍人的紀律,黨部一聲令下,全眷村傾村投票,視選出上級交待的候選人為任務。在選舉中,黃復興鐵票永遠不打折扣,常以100%一票不跑的效率貫徹任務,在台灣復雜的政黨生態中,黃復興的單純與凝聚力是非常特異的。

在國民黨首次失去「政權」的2000年,黃復興黨部黨員人數達到23.9萬人,動員力達到最髙峰。據黃復興本身的估算,只要黃復興不分裂,足以號召近56.9萬榮民、146.5萬榮眷與36.8萬遺眷,總數高達240萬人,其中約189萬人有投票權,占全台選民總數之12%。在實際成績上,黃復興的動員力估計在100萬張選票左右,堪稱各級選舉的必勝保證。2000年「大選」後黨員大退潮,原本遍佈社會各界的特種黨部全部取消併入地方黨部,黃復興卻一枝獨秀,成為國民黨僅存的特種黨部,占黨員總數約1/5。

然而,國民黨卻撕裂了這張忠貞自矢的鐵票。

正統的追尋

1990年代李登輝的翻雲覆雨使黃復興群情激憤。1997年縣市長選舉,國民黨慘遭敗績,民進黨席捲12個主要縣市,國民黨只保住8個偏遠農業縣市。選後50位退除役將領連署呈文黨中央,痛斥李登輝應為史無前例的敗選負責,代表黃復興的心聲:

「年來本黨主席和民進黨重最級人士如黃信介、許信良、陳水扁等過從較密,修憲凍省等議題亦和民進黨之主張前後呼應,密切配合。選舉前答英美報人訪問,昭告‘臺灣早已獨立’,‘臺灣是主權國家’……暗助民進黨‘執政’……無怪乎外有‘李登輝先生白天是國民黨主席,夜晚是民進黨執行長’的傳言……因此選票的流失,並非偶然。」

黃復興雖然痛心疾首,但在披瀝呈文之外,卻無力拯救國民黨。因為李登輝在1993年運用本土「地方派系」,成功壓制黃復興等黨內異音。

國民黨撤退臺灣之初,地方黨務一籌莫展,當局卻在1951年推行縣市長選舉。為了迅速發展本地黨員,國民黨飲下地方派系的鴆酒。臺灣民間士紳勢力龐大,拉黨結派各據一方,黑道財團糾葛纏繞,俗稱「地方派系」。在1951年吸收髙雄各大地方派系鞏固國民黨「政權」的高雄縣黨部主委劉象山回憶道,本土地方實力派系人士人黨是「利益取向」,「他們哪里懂得什麼三民主義!」

吸收地方派系使地方政治烏煙瘴氣。兩蔣時代將地方派系圈制在地方政治圈,執定大政決策的黨中央不容地方派系涉足,李登輝卻將地方派系引進「黨中央」作為班底。1993年,李登輝推動「當然黨代表」,來自地方派系的民意代表、縣市長與縣市黨部主委無需選舉即可出任黨代表,使國民黨溶毀在黑金政治中,臺灣政治風氣大變,李登輝卻得到足以抵制黃復興等反對派的力量。

黃復興在黨內無法扭轉大局,只好將救黨希望寄託在離黨出走的同志。1993年成立的新黨以國民黨正統自居,大批黃復興黨員違抗上級命令,將選票投給新黨候選人,使新黨火速躍升為第三大黨。但新黨新秀醉心于「議會」政治合縱連橫的權謀,不惜犧牲理念。1996年,新黨竟與民進黨結盟對抗國民黨,讓黃復興大失所望。在2000年「大選」,黃復興一面倒支持宋楚瑜。選後宋楚瑜成立親民黨,席捲眷村鐵票區。但宋楚瑜同樣權謀至上,在藍綠之間首鼠兩端。

在20年的縱橫捭闔中,心懷「深藍」正統的黃復興黨員在選舉中被泛藍三黨恣意玩弄,軍人的質樸信念不敵政客的儔張為幻,更不敵歲月飛馳。20年間,黃復興老兵即便不死,卻已逐漸凋零,戰場漸由投票所轉到五指山軍人公在陳水扁「執政」時去世的老軍人經常遺命堅不申請旌忠狀,以免表彰一生事蹟的榮典由陳水扁署名。2008年,分裂近20年的黃復興萬眾一心,支持馬英九領導的國民黨奪回「政權」,但馬英九對綠營的溫和忍讓同樣讓黃復興大失所望。只是黃復興已垂垂老矣,唯求一紙由馬英九署名的旌忠狀。

李廣無功緣數奇,歲月是黃復興的天敵。近年來職業軍人為了優厚待遇從軍,早已沒有黃復興忠於「黨國」的使命感,黃復興的新黨員日益減少。即使是眷村家庭的年輕子女,也普遍不認同長輩的理念。自李登輝「當然黨代表」起,25年來的臺灣政治成為本土地方派系利益競逐的舞臺,政客只顧賄買手握大量選票的地方「樁腳」,大政方略不再有理想,只有為選舉「拔樁」「固樁」的算盤。而「本土化」風潮又使黃復興的「炎黃子孫,復興中華」信念成為古董。今日年紀在30歲以下的年輕人在「本土化」大環境中成長,對兩蔣時代缺乏印象,無法理解黃復興的忠貞信念。

世事蹉跎成白首。黃復興黨員沒有新血補充,眷村投票常見古稀老人的輪椅長隊,選票動員力逐年減少,每次選舉都要引發「鐵票生銹」的冷嘲熱諷。泛藍陣營也咽下了玩弄鐵票的苦果,新黨與親民黨都已邊緣化,國民黨則在兩次敗選後萎縮,風雲一時的地方派系紛紛投靠民進黨,垂暮之年的黃復興反而成為國民黨的中流砥柱。

黃復興的成功之道

黃復興的信念雖被視為不合時宜,但成功經驗卻值得深思。在選舉至上的臺灣,黃復興無疑是最成功的選舉機器。但這部選舉機器的初衷並不在選舉,而在於服務,這是黃復興的成功之道。

黃復興黨部原本是設立在「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的特種黨部。「退輔會」成立於1954年,當時退伍官兵漸多,統稱榮民。撤台初期經濟凋蔽,工作不好找,榮民在臺灣舉目無親,只有一紙戰士授田證。

少將開雜貨店,少校幹搬運工,軍官太太到菜市場撿爛黃菜葉醃菜,軍人子弟穿美援麵粉袋改制衣服上學,境況淒慘,「退輔會」天天挨罵。黃復興成立之初的助理書記李益群回憶道,「退輔會」的正副主委蔣經國與趙聚鈺視察簽層時,「常被許多榮民們重重包圍。固然這是他們親熱和歡迎的表示,但同時也不免提出許多責難和要求。」為了分攤壓九蔣經國在1956年報准成立黃復興黨部,作為直面榮民的挨駡第一線。

黃復興反映的基層意見,使「退輔會」能將經費用在刀刃上,榮民服務大獲成功。「退輔會」以榮民的「就業」、「就養」、「就醫」與「就學」為使命。論「就業」,「退輔會」在輔導轉業之餘,自辦工程總隊與榮民農場,黃復興黨部駐至直接辦黨營事業收容榮民,務使榮民有業可就;論「就養」,「退輔會」按照黃復興的建議辦「榮民之家」,收容年老傷殘孤苦無依的榮民;論「就學」,榮民榮眷的學費都有補助,又輔導大批榮民轉考公教職務,不少中小學教師由軍人考試轉業。

「就醫」更是「退輔會」的傑作。民間醫療費用昂貴,要照顧榮民健康,最好能自辦醫院。黃復興在1956年第一次代表大會提出「增強醫療設備與技能」,「退輔會」斥資興辦各種榮民醫院,一切費用全免。免費醫療使開刀率大增。老軍人不怕挨刀,只要免費,醫生說開刀就開刀,居髙不下的開刀率使榮民總醫院培養出不少世界外科權威,也使榮民壽命達到84.4歲,比臺灣一般男性平均壽命多8年。

以服務起家的黃復興深獲榮民榮眷信仰。李益群回憶道,隨著榮民服務的日益完善,黃復興不再被罵,「榮民對蒞臨各單位巡視和考察的長官,他們也同樣的蜂擁而來,重重包圍;但他們只為了表示親切、熱誠、渴望,而不是怨懟和責駡!」

黃復興原本專心服務榮民,並不接觸選舉,輔選任務由風光一時的「王師凱」黨部負責。王師凱是由蔣經國統率的總政治部成立的三軍黨部,政戰圈通稱「309,負責以黨領軍的黨委領導。在臺灣舉辦各級選舉後,王師凱走出軍營,參加各級選戰。早年眷村鐵票區住的是現役軍人,由王師凱管轄。王師凱一聲令下.黨規劃輔選的候選人一定當選。黃復興的使命是走人社會挨駡,遠沒有王師凱風光,最後卻接收了王師凱。1966年,以黨領軍成為具文,蔣經國以節約人事之名裁撤王師凱。隨著年歲流逝,眷村住戶也逐漸退伍,成為黃復興黨員。在1960年代,黃復興開始輔選,號召選票力量水到渠成,反而超過王師凱,成為最佳選舉機器。

黃復興的成功,在於其出發點是服務榮民的真摯仁義,而非求取選票的虛情假意。這份真情與臺灣的社會風氣大異其趣。近三十年來,臺灣政治選舉至上,上下交征利,即使同志之間也沒有真正情感。政客在攘奪「政權」後沒有仁民愛物之悄,社會風氣也流入浮躁淺薄。

今日的國民黨常被譏為老邁,但民進黨乃至時代力量同樣無法吸引年輕人。今年1月,親綠的「臺灣智庫」民調顯示,20至29歲青年對民進黨的支持度只有16.9%,低於國民黨支持度19.8%,使民進黨高層大為震駭。自稱囊括靑年選票的時代力量也讓年輕人搖頭,支持度只有24.3%,政客的年輕面孔並沒有造成青年選票一面倒的優勢。事實上,青年普遍視三個政黨都是「爛黨」,所以三黨的支持度都在邊緣掙扎。年輕人涉世未深,最易受偏見激情左右,民進黨一向認定青年為「天然獨世代」,認為青年選票是綠營的鐵票。民進黨「獨派」大佬林濁水驚呼道,這個民調「嚇到了民進黨」。以支持度而言,三個黨都很老邁。

青年選民如此冷漠,反映人心的失望。黃復興雖然廉頗老矣,但是在老態龍鍾裏的仁義真情,卻正是臺灣政治權謀中獨缺的一味。國民黨若能細味黃復興的成功之道,不以老朽視之,或能化黃復興的真情為濟世良方,重燃朝氣,拯拔沉淪撕裂於選舉利害權謀的臺灣。

(霍安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