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主持國務院常務會 發「小店經濟」創造就業

【中新社北京12月30日電】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0日在北京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分步取消水準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推行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

會議指出,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將技能人員水準評價由政府認定改為實行社會化等級認定,接受市場和社會認可與檢驗。這是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能人才培養使用機制的一場革命,有利於破除對技能人才成長和弘揚工匠精神的制約,促進產業升級和高品質發展。

會議確定,從2020年1月起,除與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等密切相關的消防員、安檢員等7個工種依法調整為准入類職業資格外,用一年時間分步有序將其他水準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全部退出國家職業資格目錄,不再由政府或其授權的單位認定發證;同時,推行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制定發佈國家職業標準或評價規範,由相關社會組織或用人單位按標準依規範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評價、頒發證書。已發放的水準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證書繼續有效。

會議要求穩妥推進現有職業資格實施機構職能調整,做好工作銜接。加強涉及評價品質、收費等的事中事後監管。

中國國務院:發展「小店經濟」,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中新社北京12月30日電: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0日在北京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部署推進步行街改造提升,優化商業環境促進消費擴大。其中會議提出,以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發展「小店經濟」,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促進形成一批人氣旺、特色強、有文化底蘊的步行街。

會議指出,改造提升步行街,促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改善消費者購物休閒體驗,有利於拉動消費、城市建設投資和就業,一舉多得。會議確定,要在一些城市開展試點基礎上,有序合理推進步行街改造提升。一要堅持地方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消費者選擇,以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發展「小店經濟」,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促進形成一批人氣旺、特色強、有文化底蘊的步行街。二要在優化營商和消費環境上下更大功夫,簡化審批、創新監管,加快配套公共設施便利化、智慧化改造,促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三要堅持因地制宜、合理佈局、注重實效,防止一哄而上、搞形象工程。

當天,會議還確定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措施,以更好滿足群眾需求。會議指出,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2.5億人,需要提供適應他們需求的商業保險產品,同時要改善其他群體的保險供給。

為此,要積極發展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為更有力應對老齡化提供支撐,滿足群眾其他保險保障需求。會議確定,一是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優化養老保險結構。借鑒國際經驗,支援開發多樣化的養老年金保險產品和適應60歲以上老人需求的醫療、意外傷害等保險產品。加快發展商業長期護理保險。

二是大力提升商業保險產品和服務品質。鼓勵保險機構適應消費者需求,提供涵蓋醫療、照護、生育等多領域的綜合性保險產品,逐步將醫療新技術、新產品等納入健康保險。發展面向低收入人群和新業態從業人員的保險產品。

三是加快推進保險市場對外開放,以公平競爭促進保險業升級。

社科院報告:「十四五」時期機器人和AI不會對製造業帶來「就業破壞」

中新社北京12月30日電: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30日在北京聯合發佈《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20》。綠皮書在預測「十四五」時期中國就業形勢時指出,機器人和人工智慧(AI)是「自動化」的新階段,更強調人機協作的關係,並非完全「機器換人」,不會對製造業帶來「就業破壞」。

當天發佈的綠皮書針對「十四五」時期中國就業形勢變化提出十個方面的預判:一是就業總量矛盾和結構性矛盾持續並存,就業結構性矛盾將成為主要矛盾;二是勞動力市場供需保持基本平衡,勞動力供給相對短缺持續存在;三是人口素質水準全面提升,勞動力市場和就業結構升級的基礎條件增強;四是勞動生產率出現行業分化,配置效率來源從三大部門之間轉向產業內部升級;五是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全面影響勞動力市場,崗位結構和技能需求發生深刻變化;六是非標準就業成為普遍現象,用工方式和勞資關係出現重大變革;七是就業「服務化」傾向繼續加深,就業創造與生產率提升出現兩難矛盾;八是勞動力市場區域不平衡加劇,局部地區出現就業需求不足;九是人口流動格局進入新階段,就業「當地語系化」與分化現象並存;十是就業韌性將面臨持久考驗,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劇就業風險。

針對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綠皮書指出,機器人對於普通工作崗位存在替代效應,但並不會帶來突出的「就業破壞」效應。綠皮書課題組研究估算顯示,新技術應用對中國製造業普通勞動力崗位替代率為19.6%,但同時增加了認知和技能水準較高及「人機協作」操作和管理服務的工作崗位需求,由於勞動力成本與新技術採納成本的權衡以及中國區域經濟發展階段的差異,新技術使中國勞動就業崗位流失的規模最終取決於人工智慧引導傳統產業徹底變革的速度和程度。

綠皮書就此認為,機器人和AI是「自動化」的新階段,更強調人機協作的關係,並非完全「機器換人」,新技術使操作技能更易掌握,低技能工人不會被直接淘汰,主要在企業內部完成崗位轉換,不會對製造業帶來「就業破壞」。機器人、AI的使用會增加中國製造業全部勞動者的平均工資收益,人力資本水準高、技能要求高的崗位和職業獲得工資溢價更高,新技術採納帶來的技術溢價增加了不同技能和職業之間工資差距擴大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