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你知道大陸發生了哪些事?」10月18日,記者隨北京市台聯組織的「2019兩岸宗親會交流參訪活動-臺灣新北市穎川陳姓宗親會赴京參訪團」走進北京展覽館,隨同參觀「偉大歷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這是參訪團在京參訪的最後一項活動。
臺胞陳永裕走進展廳,一直不停地在拍照。行至1959年展區,他忽而轉頭考起了站在他身旁的記者。
「我就是1959年出生的。這一年,共和國十歲了!」還沒容記者腦袋開轉回答他的問題,陳永裕就一邊掏出臺胞證,指著上麵自己的出生日期,一邊翻著手機裡剛才從展覽牆上拍下的,這一年新中國發生的大事記圖片,有些感慨地自問自答,「這一年新中國舉行成立十周年閱兵、發現大慶油田、舉辦了第一屆全運會……」
陳永裕告訴筆著,這是他第二次來北京。離上一次來京不過才隔了兩年,北京的變化已帶給他不小的觸動。今年6月,陳永裕隨兩岸水利協會交流團參訪了福建寧德,「大陸蓬勃的發展麵貌真是台灣不能比的。寧德算是大陸三線城市了吧?和我所在的台灣新北市發展狀況差不多,甚至基礎設施還要更好一些,新北在台灣可算是一線大城市!」大陸快速發展的欣欣然麵貌,讓陳永裕感慨的同時,也讓他萌發帶家人來看看的想法。這次參訪團,他就帶上了妹妹一起同行。
「大陸的脫貧攻堅,真是一件好事!農民在家門口就可以找到生計賺錢,這樣老人和孩子都能照顧到。」 陳永裕的妹妹陳鈴蘭觀展期間,一直和哥哥走在一起。兄妹倆一邊觀展,一邊聊著來京一周來,各自的觀察、獲取的各種大陸資訊和帶給自己的觸動。
陳鈴蘭告訴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記者,這是她第一次來大陸,坦言作為家庭主婦的自己,來京前,對大陸知之甚少,「台灣媒體不怎麼報大陸現在的發展狀況。」
但來京一周,晚上在賓館休息看電視新聞,陳鈴蘭對大陸的好感和認可度直線在上升。「我老公20年前來大陸開過公司,聽他說,那會兒大陸從農村進城市幹活的工人,有的結婚時,就是看了老家寄來的一張相片,就同意結婚了,因為工人回一趟家太不容易了,有的要坐幾天的火車,才能回到家;有的年輕人家裡老人過世,都不能回家奔喪。」而這次來大陸,從大陸媒體的報導中,她獲知,大陸的交通基礎設施狀況早已今非昔比,變化可謂天翻地覆。
此次來大陸參訪時間隻有5天,目的地隻是北京一地,但如陳永裕、陳鈴蘭一般,參訪團的20餘位臺胞都表示,自己對大陸的瞭解卻增進了不少。
「我們新北市穎川陳姓宗親會成立的目的,就是帶領宗親尋根問祖,探尋家族在大陸的歷史和變遷。此次參訪,大多數宗親都是第一次來到北京,他們親眼目睹了祖國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崛起深感自豪,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機會來大陸參訪,達成一些交流合作項目。」參訪團團長、台灣新北市穎川陳姓宗親會理事長陳吉森談到與北京台聯合作,組織此次參訪初衷時表示。
據悉,此次來京參訪的「新北市穎川陳氏宗親會赴京參訪團」24名成員中,有三分之二的團員都是「首來族」。參訪團在5天的來京參訪期間,行程滿滿當當,不僅參觀了「偉大歷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還從故宮、長城、中國紫檀博物館等人文歷史景觀中,增進了大陸與台灣文化同根同祖的瞭解,並在北京台灣會館與北京市台聯進行了座談。
北京市台聯黨組書記王蘭棟表示,在當前兩岸關係複雜嚴峻的形勢下,擴大登陸台灣民眾的範圍,也是當下北京市台聯持續開展兩岸民間交流的重點之一。北京市台聯作為大陸基層臺胞鄉親組織,為的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不移擴大深化兩岸交流合作,遵循「搭平臺、建管道、交朋友、促合作」的工作方式,積極開展京台各領域的交流和合作。自2017年北京市台聯創立了「宗親會」交流品牌,不斷加強與島內各宗親會社團和民間組織的交流互訪,先後邀請島內鄭氏、顏氏、林氏、郭氏、陳氏等宗親會到大陸參訪謁祖、聯絡親友,在深化兩岸同胞情誼、爭取島內民心方麵取得了良好成效。
(修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