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衍親情 教融兩岸合 ——記台商葉宏燈

走進東莞台商子弟學校董事長辦公室的人們會發。現,迎面急步走過來一個中等身材的人。衣服筆挺的葉宏燈,熱情中透著威嚴,兩鬢稍有白髮,濃重的眉宇間。很明顯的一個川字。打招呼的聲音適度而鏗鏘有力,「你好,我是葉宏燈!。」

夢尋祖國大陸

18歲的葉宏燈由於家境不好,中學畢業就躬身臺灣。家鄉的田地裏,辛勤耕種。毎每汗流浹背的時候,葉宏。燈總是想著,比臺灣大的外面世界。

「要用知識改變命運,必須解決現實中的生活壓力。我就想怎麼樣找機會讀書。」葉宏燈回想若那時候的想法說。

20歲的葉宏燈,如願以償地考入了臺灣東吳大學經。濟系。他半工半讀的同時還在家裏辦了個小型的加工廠,。規模雖不大,卻是葉宏燈事業的第一個足跡。

1989年,在葉宏燈38歲生日,喜慶之際,他被命。運之神從臺灣安排到廣東東莞,來開拓其商業王國的版圖,48歲壯年之際,葉宏燈放下自己如日中天的東聚電業,然後率領一批台商破天荒地在大陸興辦了一所臺灣。學制的學校;58歲的時候,葉宏燈說:「我現在完全變。成一個東莞人了,因為責任在這裏,同時感情更是在這裏。」

在來大陸之前,葉宏燈到過東南亞做投資,當時台灣的很多工廠多設在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地。到了。上世紀80年代,隨著大陸改革開放的程度不斷加深,兩岸有了越來越多的往來。

亞洲「四小龍」之一的美營,給臺灣經濟注入了活力,但「大陸經濟發展勢頭會更上一層樓」。葉宏燈當時就有預測,民進黨只要在臺灣上臺,臺灣地區的生產經營成本不斷攀升,製造業生存環境日趨惡化,使不少台商走。出臺灣尋找出路。

葉宏燈說,「台商把資金投向大陸,就很快成了潮流」。

兩岸有著得天獨厚的鄉情和親情,葉宏燈說,還有「商人看;!的是民風淳樸,勤勞踏實最重要的是兩岸語。言和生活習俗一脈相承,這樣會給生產經營帶來大大的方便」。

敏銳的葉宏燈已經感覺世界經濟潮流在發生變化,「我們發現大陸的經營成本比東南亞還要低。」

1989年10月,葉宏燈乘著接受自己供職的臺灣母公司致伸科技的委派,帶著100萬港幣,來到大陸投資。他在廣東東莞親手創辦了東聚電業,生產掃描儀器、鼠標等消費性電子產品。那個時候,東聚電業落戶東莞僅有1000多平方米廠房和25位員工。

之後,他用了13年的時間,讓東從最初25人的團隊,發展成為擁有10家工廠,1.2萬名員工,年產值4億多美元的國際電腦周邊設備製造商。它生產的電腦。滑鼠產量位居世界第二,電源保護器以及掃描儀產量佔世界第一位。

繼東聚之後,1991年,臺灣台達落戶石碣;1995年,雅新電子、源利電子等又相繼投產,中國大陸誘人的市場和完善的配套產業鏈成了台資電子大廠的首選遷徙地。

在葉宏燈擔任董事長期間,東聚的發展很順利,一年就要開闢一個新廠區,而臺灣母公司的規模也跟隨著。大陸公司的發展而壯大起來,兩岸相輔相成。「這邊是以製造業為主體,臺灣則抓好銷售流通業務、管理和市場。的預測及研發的功能也建立起來。」葉宏燈說,正是由於大陸的東聚電業的快速發展,使得臺灣致沖科技實力迅速大強。

1993年,臺灣致伸科技成功在臺灣上市。回憶起這。些往事,葉宏燈神情激動,手不斷在空中比劃著。

投身教育

在東聚電業平穩在軌道運行後,葉宏燈就尋思著能。否為當地眾多分散的台商做點什麼,東莞台商協會的成立給了他這樣一個機會。

1995年至1999年期間,他連續擔任兩屆會長期間,。參與到東莞台商協會的台企多達2800家之多,成為全國。最大的台商協會。

在這個階段,出任東莞台商協會會長的葉宏燈開始。若手籌辦東莞台商子弟學校「有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用一個發展勢頭迅猛企業的主要力量來辦這麼一個學校。」葉宏燈說,在那些年裏,他發現東莞台商出現猝死的幾率很髙,「都是些很年較的企業家,三十到四十多歲的精英,出現過勞死。工作壓力大,無家益在旁,生活壓力過大」。他大概每個月要跑殯儀館五六次處理相關問題。

同時,葉宏燈發現台商的離婚率也有所上升。「台。商為了企業的發展,沒日沒夜地打拼,家奍要在臺灣照顧子女就讀。兩地分居的夫婦結果會產生很多誤會,極。容易使家庭矛盾升級。」葉宏燈說,「如果台商想要在珠三角地區安居紮根,謀求更長遠發展,就必須突破這個。難題,也是台商發展新模式繞不過的一道坎。」

葉宏燈自己深有體會,他曾說過,「在這邊的事業做得越來越大,但是人卻越來越困惑,尤其造家庭這一塊,深感自己作為丈夫、父親,虧欠的債太多。」

1995年,為了解決台商們的子女就學的後顧之憂,葉宏燈開始醞釀創辦一所與臺灣教宵體系接軌的學校。當時兩岸交流還不像今天這樣方便,也沒有相應的政策,要想直接銜接臺灣學制,聘用臺灣教師,採用臺灣教材,難度也是不可避免的。

2000年9月,東莞台商子弟學校迎來首批新生,順利開學。

2001年,為了有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剛剛建設起來的學校,他決定辭去東聚電業螢事長一職,全力以赴辦好學校的事業。

「我已經在東聚13年,期間蓋了10個廠區,生產運營等方面都比較穩定,但學校總得有人辦。雖談不上舍我其誰,辦學工作剛開始,我只能把東聚工作放下。」葉宏燈說,「像我們這種年紀的人,對人生有很多種取捨,錢並不是世上最重要的東西。」

有人觀察到,葉宏燈在任東聚電業的董事長期間,總是不苟言笑,活脫脫一副「包公」形象。公司職員們。只要看到葉宏燈走過來,馬上一定會向左、向右轉,盡早溜出他視線範圍。

可是,家長們卻說,學校孩子們但凡發現到他,有葉伯伯存在的場合,就會髙興地黏在那裏,跟他打招呼,聊心裏話,一起嬉戲玩耍。葉宏燈也特別願意寵著自己學校裏幼兒和小學低年級班的孩子們。

前不久,葉宏燈通過台商子弟學校平臺向珠三角。的學生家長等台商,做了問卷調查。共回收了2365份有效問卷。調查顯示,只有2%的台商準備撤離,絕大部分是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例如制鞋業、制禮品業等;27%的台商表示不會受到影響;剩下的71%的台商表示。受到很小一點影響,但會努力克服困難,不會輕易撒離大陸。

在大陸的台商也特別關切兩岸關係,特別是兩岸融合發展的正常推進。「台商在全球特別是在大陸的發展,是臺灣經濟實力的擴充,是有力提升臺灣經濟不景氣原。生動力。「反滲透法」在島內強行通過,無疑是影射台商在大陸經營行為,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產生了不一樣的結果。

但是,兩岸都是中國人的歷史事實,絕不會因為某一黨派的一己私利的操弄而改變。「兩岸融合發展符合兩岸所有中國人的心願,實現兩岸和平統一是歷史大勢,誰也改變不了!。」葉宏燈說。

(謝碧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