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溥森倡環保方式追思先人

【本報訊】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會委員兼澳門社會民生促進會會長陳溥森表示,在清明節期間,建議廣大居民應繼續配合做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抗疫防線,希望有關方面組織力量,設置網上祭掃平臺,讓市民大眾透過網絡居家追思、網上寄語、低碳祭掃等現代文明且環保方式追思先人,寄託思念。

陳溥森表示,時序已到春分,寒冬已經過去,天氣逐漸暖和,人們很快就要迎來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一個隆重而盛大的春祭節日:清明節。儘管在這節序中各地的禮俗形式各有差異,但緬懷祖先、弘揚孝道的主題內容卻始終是共同的。同時,清明也是一個自然節氣點,暖陽高照,萬物清明,也是進行郊外踏青的好時節,故每逢清明時節,即使細雨紛飛,無論身處何方的孝子賢孫都會邀約親友結伴、不顧舟車勞累趕回故鄉,參加宗族性的共同聚會祭祖活動,也順便踏青郊遊。

陳溥森表示,澳門居民包括香港居民、台灣同胞和海外華僑,深受儒家孝道意識濡染,且長期離鄉背井,對墳前實地祭祀祖先的俗稱「拜山」行動,表現得較為重視和虔誠,故無論祠堂祭、廟宇祭,還是墓地祭,都把血緣情感和祈求家庭延續薪傳的心願,張揚的淋漓盡致。難怪每年的清明節澳門的西洋墳場,孝思墳場、氹仔坊眾墳場,乃至到珠海的合羅山墓園、仙峰山墓園都聚集著那麼多祭祖的人。正因如此,就註定所有的拜山祭祖活動必然具備著公開性、群眾性和集合性的特徵。倘在往年,這種族群文化當然無可厚非。

陳溥森指出,問題在於,今年同以往不同,當前國內的新冠肺炎疫情雖然熬過了最艱難的時期,但畢竟尚未解除警戒,國外的疫情卻在全球多點爆發,並迅速擴散蔓延,內地為織密織牢「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抗疫防線,所有的殯儀館、公墓、骨灰樓(堂)等殯葬服務機構已宣佈暫停現場祭掃活動,並實行全面實施封閉管理。唯澳門的六個市政墳場卻可以公開開放,盡管有關方面將會依循衛生當局的指引,呼籲人們錯峰掃墓,並採取相應的措施作出管理,但有誰可確保掃墓人員的不大規模流動和聚集?有關當局應該清楚,基於防疫的重要考量,廣東省內有近二十個城市,包括鄰近地方的珠海、中山和江門等,都暫停人群聚集性的現場祭祀活動。事實上,澳門的防疫情況也不容掉以輕心,因現時正進行醫學觀察的已有近一千二百人,其中家居醫學觀察的也有七百多人,在鄰近地方全停實地掃墓的情況下,僅澳門單獨開放的話,勢難免會造成各墓園和郊野公園的人群聚集與流動,甚至連帶附近餐廳食肆的人群會高密度堂食,完全有違政府一直呼籲的“不外出、不聚集”的號召。

陳溥森表示,建議有關方面暫停開放各墓園、殯儀館、骨灰堂等祭祀服務;有關的鄉族、宗親社團不宜組織海外鄉親回澳門、返故里舉辦各種集體祭祖、桑梓尋根等活動,即使原定的計劃,亦主張延期或取消;也希望有關方面組織力量,設置網上祭掃平臺,讓市民大眾透過網絡居家追思、網上寄語、低碳祭掃等現代文明且環保方式追思先人,寄託思念;一些殯葬服務機構也可試行為市民大眾提供代辦簡約有償鮮花代祭服務。這些行動不僅有利抗疫工作,也可淡化宗教色彩,摒棄陳規陋習。待到疫情過後,再在重陽秋祭再到墓園拜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