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演員一半生活難熬

明星普遍陷入無戲可演的焦慮

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的定位是「中國首檔導演選角真人秀」,前三期播完,說它是一個大型招聘現場似乎也不為3立。

憑藉《過春天》在平遙電影展拿過最佳女演員的黃堯直接表示,上節目是為了讓導演們知道她,以後有角色的時候能想到她。如果說以前演員主要靠跑劇組遞資料刷存在感,那麼競演類真人秀的存在,讓他們可以更直接地表達對機會的渴望。

中國演員群體有30萬人,突如其來的影視寒冬讓他們中的多數人境況狼狽。這個綜藝充分暴露,演員和在招聘市場中求職的年輕人沒什麼區別,他們的身上都透著一種焦慮感。

戲齡15年的明道站在舞臺上,他的出現引起現場一片騷動。他曾是偶像劇裏當仁不讓的男一號,而在一場充滿歇斯底里的飆戲之後,明道被淘汰,疲態和不甘難以遮掩地掛在臉上。「剛才是我今年演的第一場戲。」所有人都看到,淚水在他眼眶裏打轉,他努力保持著最大的克制。

于小彤被問起參加這檔綜藝的初衷,脫口而出,「最近不是挺難的嗎?工作少了,就想過來學習。」許多人驚訝於他如此不留餘地地捅破了這層窗戶紙。

兩年前,以崔永元事件為導火索,影視行業遭遇全面整頓。資本迅速撤出,新劇開機率驟減,橫店影視城劇組數量銳減90%。到了2019年,行業並沒有回暖跡象。去年上半年,萬達影業淨利潤下滑六成,多個項目處於停滯狀態:華誼淨虧損3.79億,老闆王中軍靠出賣藝術品,解決公司現金流問題。

不久前,迪麗熱巴參加公益節目時跟主持人傾訴,已經八個月沒有戲拍,焦慮溢於言表。她還不到三十歲,一般來講,這是女演員的黃金年齡,她卻陷入尷尬的清閒,只能借著上節目的機會向導演們喊話:「各位導演,我有時間!」

有媒體統計了經常出演電視劇的39位女演員的現狀,發現目前正在”賦閑”的多達29位。

青年演員無法依靠表演維持自己的生活

一線明星普遍陷入無戲可演的焦慮,而處在行業底層的青年演員,面對的則是更加艱難的生存環境。一些不出名的演員轉型做了網紅;還有一些龍套演員,去互動劇場裏當助演,同一出戲,一年演了1000次。有機構對青年演員的生活狀況進行調查,發現超過半數的青年演員「無法依靠表演維持自己的生活」。

一位青年演員透露,在經歷了近二十次試戲失敗後,他不得不對自己的事業、劇組的選擇,乃至整個影視行業都產生懷疑。根據《影視圈》報道,當下已經有演員靠賣房過冬。27歲的演員鄒新宇退圈,她曾出演過《小重逢》《不良女警》等電視劇。現在,她是國金證券的一名銷售員。

寒冬剛剛來臨的時候,誰都不想成為第一個被「拋售」的人。大多數明星,特別是流量基礎強大的,保持著觀望狀態。但這種幻想很快被現實打破。

資源降級在一線明星中廣泛存在,曾經高高在上的電影咖,也不得不屈尊俯就拍起電視劇。周迅主演了《如懿傳》,湯唯接了《大明皇妃》,王家衛御用男神張震出演了《宸汐緣》。被張藝謀告誡不要演電視劇的章子怡,也在2018年接拍了古裝電視劇《帝凰業》。

寒冬裏,最尷尬的是那些有一定實力、但並非無可替代的演員。主角沒有他們的位罝,演配角又放不下身段。林心如就透露,霍建華跟女兒開玩笑「我失業很久了」。在綜藝節目《做家務的男人》中,張歆藝向丈夫袁弘抱怨自己失業,轉頭發現袁弘正在看男三號的劇本,袁弘說,「有戲就拍吧」。

電影演員轉戰電視劇,電視劇一線演員去演配角,原來的配角只能演更小的配角。一層一層傳導下去,造成普遍的資源降級。經紀人袁冰透露,她手下一位31歲的女演員,能爭取到的位置都是女五或者女六。前年和去年都只接了一部戲。去年,她開始接觸話劇項目,收入不高,但至少能站上舞臺。

寒冬裏的求生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綜藝是一個不算差的選擇。2018年,迪麗熱巴加盟兩檔國民級綜藝。楊冪在市場最火熱的時候,創造過一年內接拍11部電視劇的巔峰。近年來,她也開始頻繁在綜藝節目出鏡。

演員們的困惑

參加《演員請就位》,提高演技是通用的說法,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演員們的困惑。戲齡九年的陳翔自認「演得還可以」,但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質疑他。

行業光景好的時候,這些問題都能被掩蓋。而現在,突然就一文不值了。演員們集體陷入困惑,不知道演技該如何提升,更不知道自己的水平究竟如何,那些讚譽裏有多少是市場環境的加持,而批評中又有多少基於演技。

調查顯示,超過6成年輕演員認為,目前的主要困境是「無法接觸到專業合作團隊」和「無法接觸到優質作品」,只有不足20%的演員選擇「表演能力不足以塑造更豐滿的人物」。

很多演員除了想提高演技,也渴求「行業生存指導」和「心理指導」。《演員請就位》第一期節目中,看到導演們點評演員,第二現場的毛曉慧失控大哭,「我覺得演員真的很被動,你永遠都是一個商品在被選擇」。不管在舞臺上多麼光鮮亮麗,多少粉絲追逐,大多數演員依然是行業中的弱勢群體。

劉坤帶的是個28歲男演員。這位演員兩個月內試了十場戲,因為功底不錯,每次試戲都能走到最後三個備選當中。但最終入選的那一個,從來不是他。即便表現到最好,但有用嗎?

寒冬讓影視行業重回理性

2019年9月,楊冪宣佈將出演嘉行傳媒自製劇《許你暖暖的晨光》,遭到自家粉絲的強烈抵制。粉絲不願楊冪再涉足爛片,從而透支作為演員的信譽。但也有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不是楊幕不接好戲,而是好戲已經不會找她了。

過去幾年,影視行業蒙臉狂奔,流量玩法透支了觀眾信任,也透支了年輕演員的職業生涯。

在初代流量明星口碑崩塌的同時,千禧年左右出生的演員逐漸出頭。文琪14歲就憑藉《血觀音》拿下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彭昱暢、張子楓也在各自的作品中展現了靈氣。

隨著影視作品成本不斷壓低,製片方更願意選擇性價比更高的演員。從資本的角度看,千禧一代演員和行事低調的「戲骨」演員,或許會成為這場寒冬的最大贏家。

寒冬讓影視行業重回理性,在一些人看來,行業現狀才是正常的。去年的First電影節主題沙龍上,麥特文化總裁陳礪志說,「你很認真、你很專注、你很專業,就不會有寒冬,因為市場這麼大,哪兒來的寒冬?它淘汰的是誰?凍死的是誰?是不專業,是不茁壯,是沒有生命力的。留下來給我們的是更好的空間。」

回歸演技是演員行業的趨勢。一些名氣大的演員,拿掉偶像的光環之後,也許能展現出更豐富的價值。越來越多的青年演員開始參加演員類綜藝,或山下學堂等演技培訓班。有調查顯示,超過95%的青年演員認同,表演能力的提升能帶來職業的發展。或許多年後回看當下的低潮,會得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結論。

(昊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