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與天地爭春回 ——記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5年又66天後,總書記再回陝西考察。

那一次,綿綿鄉愁浸透了時光。陝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第二故鄉。總書記心中寫滿對故鄉和父老鄉親的深深眷戀。

這一回,濃濃牽挂鋪滿了行程。4月20日起,習近平總書記在省委書記胡和平和省長劉國中等陪同下,走進了三秦的山川大地。

從牛背梁到金米村,從平利老縣鎮到陝汽車間,從西安交通大學到大唐不夜城,總書記的腳步不僅有深情更有深意。他期望著山水常綠,也牽挂著萬家歡笑﹔謀劃著百業興旺,也囑托著使命擔當。

當好秦嶺生態的衛士

牛背梁是西安市和陝南地區的重要水源涵養地,是秦嶺東段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也是中國唯一以保護國家Ⅰ級保護動物羚牛及其棲息地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中巴車穿行在層巒疊翠中,來到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習近平總書記步行進入羚牛谷察看自然生態。

健步在山間的棧道上,聽著流水潺潺,鳥鳴聲聲,總書記稱贊這裡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天然氧吧」。

「秦嶺是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和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這樣的自然生態美景,誰都不能破壞。」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陝西時明確提出這一要求。

2019年,在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習近平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已經納入中國國家發展總體布局,建設美麗中國已經成為中國人民心向往之的奮鬥目標。

為了青山,陝西展開了一場浩大的綠色革命——退耕還林、治沙造林、封山育林。為了綠水,陝西打響了一場鐵腕治水的硬仗。俯瞰三秦,綠色成為主色調。

離開羚牛谷,總書記來到海拔1700米的月亮埡。他遠眺秦嶺牛背梁主峰,詳細了解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整治秦嶺北麓違建別墅問題等情況,聽取陝西省委主要負責同志的匯報。

「 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在總書記心目中,山川載的是民族的傳承和希望。

「從今往後,在陝西為官,首先要了解這段歷史、這個教訓,警鐘長鳴,明白自己的職責,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當好秦嶺生態的衛士,切勿重蹈覆轍。」在總書記話語裡,前車之鑒、殷殷重托。

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秦嶺北麓生態曾一度遭到破壞。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堅決整改。

在日復一日的努力中,秦嶺北麓的模樣發生著可喜變化。違建別墅已不見蹤跡,保護區裡的小水電站也逐步退出。在復綠的山腳下,一排排新栽的白楊已然成林,像一隊隊衛士傲然直立,迎風搖曳,守護著秦嶺的寧靜、和諧、美麗。

習書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作出的最重要的決策之一,也是黨的執政宗旨、執政綱領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息息相關,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息息相關。要呵護好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態環境,為子孫後代計,為長遠發展謀。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4月20日下午,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

金米村地處秦嶺深處,由於交通不便、土地稀少,一直是柞水縣有名的貧困村。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88戶553人。這個寓意「山上有金、地上有米」的地方,本該是一片富饒之地,脫貧工作該如何精准施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在「兩山」理論指引下,金米村選擇木耳產業作為脫貧攻堅主導產業,通過「借袋還耳」「借棚還耳」等方式,將所有的木耳大棚和菌包認領到戶,帶動130戶貧困戶積極參與木耳產業發展,戶均年增收4600元。2017年,金米村實現脫貧摘帽。

在村培訓展銷中心,總書記詳細了解木耳品種、種植以及銷售情況。聽到工作人員介紹玉木耳比黑木耳營養價值更高、品相更好、價格更高時,總書記說,這個好,以後就要發展這樣的品種。

一旁的陝西秦嶺天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直播間內,主播李旭瑛和負責人趙少康正在做直播前的准備。總書記走到直播平台前,同他們親切交談,詢問產品銷售情況。總書記說,電商作為新興業態,既可以推銷農副產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又可以推動鄉村振興,是大有可為的。

「一天能採多少斤木耳?」「技術從哪裡學習的?」「收入怎麼樣?」……總書記親切與村民交談,並叮囑當地幹部要繼續發展好木耳產業。他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陝西是革命老區,也是全國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的省份之一,107個縣區中96個有扶貧任務、56個是貧困縣,基礎條件薄弱脆弱,擺脫貧困是難啃的「硬骨頭」。今年2月,包括柞水縣在內的29個縣區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全省56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

從木耳到魔芋,從黑米到核桃,從茶葉到中藥,人們驚喜地發現並不是大山養不活人,而是人要學會和大山共同涵養,和諧共生。

「小木耳,大產業。」總書記為柞水木耳點贊。真摯的感情、暖心的話語感染了現場每個人,掌聲經久不息。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

4月21日,平利縣老縣鎮。

錦屏社區是眾多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中極為普通的一個。在陝西,正是這一個個安置社區,讓24.9萬戶84.4萬貧困人口有了自己的新家園,過上了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日子。

上午,穿過風雨,中巴車沿著蜿蜒平坦的山間公路,停在縣河橋頭。總書記從車上走下來,打著傘,邁著穩健的步伐過了橋,走進錦屏社區。

總書記與搬遷戶汪顯平一家老少圍在一起噓寒暖,問家常。裝修花了多少錢?家裡原先有地吧?現在是個什麼情況?目前家裡收入靠啥?總書記問得十分詳細。他說,搬得出的問題基本解決後,後續扶持最關鍵的是就業。樂業才能安居。解決好就業問題,才能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貧。

「對於今年全面完成現行指標的扶貧,我是有信心的。我更關心的,就是今年以後是不是能夠穩定下來,是不是有一個長效的機制,就看這些基本的措施是不是穩定的、持續的。共產黨人辦事是求真務實的,真正讓人民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總書記說,易地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

陝西以安置社區為承載,積極培育「社區經濟」,全省累計興建新社區工廠472家,培育就業扶貧基地133家,吸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9394人。

總書記對著聞訊而來的群眾問:「搬到這裡,大家過得好不好?」

「好!」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

聽到大家的回答,總書記滿意地笑了。

4月21日上午,總書記來到平利縣老縣鎮中心衛生院。西藥房、中醫門診室、遠程診療室,一路走著,總書記詳細了解貧困群眾看病住院報銷比例、重症精神病患者治療、地方病防治、農村地區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情況。

長期以來,老縣鎮的群眾就醫很遠、看病很難,因病致貧、返貧的群眾也不少。老縣鎮中心衛生院通過遠程診療,有效解決了群眾看病遠、看病難問題。

總書記充分肯定這樣的做法。他說,鄉村醫療資源短缺,要靠遠程會診這個渠道來均衡醫療資源的分配,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

總書記走進平利縣老縣鎮中心小學教室,詢問孩子們學習和生活情況,要求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切斷貧困代際傳遞。看到戴眼鏡的孩子比較少,總書記滿意地說:「現在孩子普遍眼鏡化,這是我的隱憂。還有身體的健康程度,由於體育鍛煉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我說的『野蠻其體魄』就是強身健體。」

離開錦屏社區時,總書記與前來送別的群眾話別:「衷心希望,我們的父老鄉親們的生活啊,真像我們城市的名字:安康、平利,平安順利。希望我們奔小康的路上一個也不少,都能夠順利地脫貧,確保小康。祝大家幸福安康。」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安康平利縣,蔣家坪村。

蜿蜒的山道兩旁是一層層的茶園,傳說這裡曾經是女媧摶土造人的地方,這裡的茶有個好聽的名字——女媧茶。

4月21日上午,在女媧鳳凰茶業現代示範園區一座茶山,習近平總書記拾級而上,邊走邊察看茶樹的長勢。駐足山頂,總書記舉目眺望,看到遠處有幾間土坯房,他問蔣家坪村黨支部書記羅顯平,還有老百姓住在那裡嗎?

羅顯平說,那裡早先有3戶人家,現在一戶在縣城買了房,另兩戶在鎮上買了房。

總書記放心地點點頭。

通過「山上建園區、山下建社區、農民變工人」的循環發展模式,陝西探索出一條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新路。

正在採茶的村民看到總書記來了,激動地高喊:「總書記好!」

總書記揮手回應,走到茶樹間,從村民陳敬翠的竹簍裡抓起一撮茶葉,邊看邊和茶農親切交流:「你們一天能採多少茶,能掙多少錢,自家的茶園流轉了沒有……」

「您喝茶嗎?」「帶點我們的茶葉回去吧。」村民們說。

總書記笑了笑說,那可不行,我們有規定。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希望鄉親們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興業,脫貧奔小康。」

「總書記,我們要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當習近平總書記從茶樹間走出時,有村民說。

習近平轉過身,深情回望著山巒、茶園說,你們這裡已經在變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如果貧困地區長期貧困,面貌長期得不到改變,群眾生活長期得不到明顯提高,那就沒有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那也不是社會主義。」

中國扶貧,世界可鑒。

中國減貧被世界銀行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中國是為全球減貧作出最大貢獻的國家。

把握機遇,化危為機

4月22日,西安渭北工業區春意盎然、生機勃勃。在陝汽控股集團總裝廠總裝配車間,工人們戴著口罩專心生產,一排排機械設備高速運轉,一輛輛嶄新的汽車陸續下線。

在內飾生產線、總裝配生產線,總書記邊走邊看,詳細了解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等情況。

總書記饒有興致地登上裝配完成的民用重型卡車駕駛室,手握方向盤,凝視前方。

他的手中,也握著一個大國前行的方向。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守望相助、心手相牽,打響了一場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

在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復工復產加快推進,龍頭企業在產業鏈中的帶動性強。陝汽作為陝西制造業龍頭企業之一,在其重型卡車產能逐漸恢復後,為重點工程建設和物流運輸業發展提供了支持,對於推動全產業鏈聯動復工發揮著重要作用。

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總書記指出,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

總書記從陝汽集團談到了陝西的發展:「陝西地處西部地區,在新時代也要有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和氣魄。既要抓住西部大開發、共建『一帶一路』等重大機遇,又要化危為機,善於從眼前的危機和挑戰中創造機遇,不斷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不斷邁上新的台階。」

陝汽的汽車駛出國門,在「一帶一路」上奔向遠方。「陝汽制造」成了金字招牌。SHACMAN是陝汽卡車在國外注冊的名字,「一帶一路」沿線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使用者們發自內心地向SHACMAN說「你好」。

聽黨指揮跟黨走,滋養初心鑄靈魂

60多年前,西去的列車載著6000多名師生,從長江三角洲出發,到達古都西安。60多年來,從改變西部落後面貌到為國家培育近30萬名英才,曾經的熱血青年變成了耄耋老者,歷史的波瀾與壯闊,西遷的豪情與故事,都濃縮成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實物。

4月22日,在西安交通大學西遷博物館,仔細端詳這些照片和實物,總書記深刻闡釋了「西遷精神」的核心和精髓,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2017年11月,15位交大西遷老教授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總書記回信親切勉勵交大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在2018年的新年賀詞中,總書記再次為西遷老教授點贊。

「看了你們的信我非常感動,產生了強烈共鳴。」總書記對西遷老教授們親切地說,從黃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濱,你們打起背包就出發,舍小家顧大家。交大西遷對整個國家和民族來講、對西部發展戰略布局來講,意義都十分重大。

總書記勉勵廣大師生大力弘揚「西遷精神」,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在新征程上創造屬於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功績。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不斷強調要發揚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紅船精神……讓黨員幹部補足精神之鈣、筑牢信仰之基。

這些偉大革命精神,跨越時空、永不過時,是砥礪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不竭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重大的歷史進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災難之後,中華民族就是這樣在艱難困苦中歷練、成長起來的。相信西部和西部的廣大幹部群眾一定會在新時代的歷史進程中為中華民族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

長來長往長安。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大唐不夜城步行街。

「東鐘西鼓、青龍白虎、香菜熱湯」「食領三秦」始終是西安飯庄的驕傲。總書記看著廚師正在裝盤的食物,用地道的陝西話說:「這是涼皮子、洋芋擦擦,還有陝北糜子糕。」在顧客桌前,總書記說,我插隊的時候就吃過這兒的菜。「總書記,您也嘗嘗。」

「你們吃好了,我就放心了。」

走到一家名叫「有何名唐」的漢唐服飾店前,總書記問:「你們的衣服是不是原創的?是哪個朝代的?衣服有沒有來源?」

「我們是一家做原創唐代服飾的,來源是壁畫,我們對壁畫中的服飾藝術做了大量的恢復工作。」

「現在確實是越來越多喜歡華服的人了。好好加油。」總書記鼓勵道。

在「遇見」街邊店,店主給總書記展示用古香做的刺繡香包。香包制成中國地圖的樣子,取名為「我的中國心」,寓意祖國統一和繁榮富強。總書記笑著說:「很漂亮!」

今年春節,不夜城「睡了」好幾十天。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復商復市有聲有色,燈火燃亮了亭台樓閣,人流喚醒了十二時辰。如今,不夜城油潑辣子的冰激凌依然賣得很火,不倒翁小姐姐依然是整條街最亮的景,街頭小哥哥依然彈著吉他唱著動人的歌。目前,街區日均遊客已達4.3萬人次。

4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陝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會上,給陝西文化歷史點贊。他說,陝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要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3800萬陝西兒女血脈中涌動的是赳赳老秦的氣概,骨子裡根植的是赳赳老秦的「擰勁」。低調務實不張揚,埋頭苦干,爭當時代弄潮兒,勇立潮頭,以新時代追趕超越的新氣象新作為,回報總書記的厚愛與重托。

(陝西日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