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會展服務模式助力經濟復甦 鄒玖勝

2020年6月3日是全球展覽日的第五個年頭。該節日自2016年由國際展覽業協會(UFI)帶頭發起之後,如今在全球範圍內獲得41個國家和地區的會展協會支援,並在90多個國家同步慶祝。今年設定的「展覽是重建經濟的關鍵」這一主題,充分折射出恢復和發展會展經濟的重要價值與意義。隨著世界各地政府陸續批准重新舉辦各類商業活動,復工復產逐步走向正軌,會展業活動也將陸續啟動。

據瞭解,會展業是當前全球增長最強勁的新興產業之—,不僅能給舉辦地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也能夠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包括提升城市的知名度與美譽度。按照國際業界的說法,會展業對相關產業的帶動是1:9,也就是說如果會展業的直接收入是1,其對酒店丶旅遊丶餐飲丶廣告丶交通、金融丶商貿等行業的帶動收入是9。發展會展業是澳門特區政府推動經濟多元發展的重要策略,歷年的《施政報告》都有一定篇幅說明對會展業發展的決心和支持政策。2010年成立「會展業發展委員會」,就訂定及執行會展業策略、措施和政策、提升行業競爭力等發表意見及提出建議;2015年起將會展業的統籌工作,全面撥歸「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負責,包括每年主辦、承辦和支持多項大型會展活動,提升作為國際會展城市的知名度,同時執行多項會展專項扶持計劃,及優化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對會展業的支援服務;2016年發表的《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從構建大旅遊、大休閒產業出發,深化旅遊業與酒店、會展、商貿等行業的互動、互補、共同發展,形成旅遊休閒大業態,為會展業帶來穩固的發展基礎;至於2016年開展的「澳門會展業發展藍圖研究」工作,旨在掌握現時具體發展情況及未來發展路向,對澳門會展業發展在短、中、長期的政策及措施提供建議,足見政府對會展業是何等重視。

實踐亦證明,本澳為破解博彩業「一業獨大」的產業結構矛盾,以會展業為重要著力點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富有成效。據貿促局介紹,會展業十年見成效,活動規模、與會人次、從業人員及行業增加值均明顯上升,業界對政府資助依賴度降低。自○九至一八年,會展活動數目由1,195項增至1,427項,增19.4%;與會人次由57.1萬增至212萬,增幅近3倍;從場地上看,當前澳門會展場地約19萬平方米,相比2005年增長近12倍,隨著新酒店陸續落成,到2020年澳門將會進一步提供超過21萬平方米會展場地;從人員上看,會展籌辦服務及廣告從業人員由1,035人增至2,580人,增幅達1.5倍,專業服務水準不斷提升。一五年至一八年,會展活動增加值總額由13.7億升至35.2億元,升近1.6倍。同時,會展業的發展提升澳門國際形象和影響力。目前,澳門已有8個獲得UFI認證的展覽會。一九年澳門在ICCA國際會議城市排名更成功躋身全球五十強。

本來順著會展業的良好發展勢頭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遇,澳門會展業界正準備「大幹一場」,進一步推動澳門會展業發展。然而,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各地展會紛紛推遲辦展時間,甚至取消展覽活動,展覽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根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本澳自2月開始多項會展活動相繼延期或取消,令首季會展活動按年減少69.8%(-263項)至114項,包括109項會議、3 項展覽及2項獎勵活動;與會者/入場觀眾亦下跌75.9%至8.0萬人次。其中,首季舉行的會議同比減少253項,與會者數目(1.7萬人次)下跌80.2%;當中四小時或以上的會議有81項,與會者減少81.4%至1.4萬人次。會議的平均會期為1.4日,同比微降0.1日,總使用面積下跌71.0%至7.9萬平方米。

至於首季舉辦的3項展覽均在1月份舉行,全部由非政府機構主辦。展覽數目較去年同季(10 項)減少7項,入場觀眾下跌73.3%至6.3萬人次。展覽的平均展期同比縮減0.6日至3.0日,總使用面積亦下降74.7%至7,750平方米。獎勵活動有2項,按年減少3項,參與者(604人次)及總使用面積(2,145平方米)分別錄得95.4%及98.1%減幅;活動的平均時間縮減1.4日至1.5日。按首季3項展覽資料顯示,收入同比下跌47.6%至490萬元(澳門元,下同),當中85.0%來自攤位租金,餘下15.0%則為政府及其他機構資助金額。支出按年減少91.0%至309萬元,主要用於宣傳及公關(34.0%)、展場製作及佈置(27.4%)和場地租金(20.1%)。展覽收入在扣除支出和政府及其他機構資助後錄得108萬元盈餘。首季展覽共有176個參展商,當中來自本地及香港分別佔48.3%及46.0%。另一方面,首季收集的119名受訪參展商資料顯示,收入主要來自商品銷售(佔95.5%);支出以攤位租金(佔66.9%)和攤位搭建及佈置(21.6%)為主。在評價方面,首季受訪參展商中有聘用本地公司並滿意其服務水準(83.6%)及組織安排(82.1%)的比例較去年第4季分別上升10.1個百分點及7.6個百分點。在各項評價中,對宣傳及推廣的滿意度最低,僅為56.8%,按季下降6.5個百分點。會展業活動可以說是全面進入「寒冬期」。

但是,疫情對會展的打擊並不是毁減性的,而只是時間性。澳門展貿協會會長林中賢就表示,現時業界積極「抱團取暖」,緊接「邊個展覽行先,業界都積極幫助」,分享知識和提供指引幫助等。此外,積極探索辦新展覽,如協會專為疫情正籌備國際環境危機治理論壇展覽。他指不能坐以待斃,各項舉措最終目的是支持會議展覽延期,但不取消,從而保留業界元氣。下半年堆積多個會議展覽活動,業界積極與場館方加密排期,互相溝通配合。承辦方、服務供應商加強洽談,如做預製件、壓縮搭建時間,爭取加快場地和展覽流動性,紓緩積壓的壓力。重啟會展業挑戰重重,當務之急包括面對全球客商、嘉賓、專業買家通關等難題,期望粵港澳三地交往能盡快恢復。業界需要迎難而上而非退縮,否則浪費很多機會,甚至浪費過去廿年來會展業界所累積的基礎。十年前業界發展依賴政府,資助比例高,現時比例大幅下降,成長過程有目共睹。且各方面能力有所提升,如展覽搭建速度質量,公關、宣傳,以及對外國際網絡已組織建立。無疑,疫下艱難,但要有信心。

正因如此,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本澳會展業界並沒有一直坐以待斃,而是積極思考未來發展方向,創新會展服務模式。例如不久前剛成功舉辦本澳首個線上展覽——濠江盛「惠」開心購物節。濠江盛「惠」開心購物節以日常生活用品為主,圍繞「衣食住行」四個維度,細分為不同的展覽類別及項目,涵蓋餐飲美食、家居百貨、洗護用品、汽車等領域。線下可提貨,方便居民採購,為實體店引流的同時,促進二次消費,緩解了參展商戶的線下經營壓力。是次線上展參展活動商戶約五百家,產品總數超過四千件,交易訂單超過五萬宗,交易金額接近二千萬元,進入主會場人數超過卅八點五萬人次。當初以支持中小企拓展業務的活動,如今成功測試水溫,下半年將再接再厲,加快小商戶「觸網」尋出路。

其實,「指尖消費」已大行其道,商戶可以接觸新客群,提升曝光率。儘管線上競爭更激烈,但如果借此引流線下消費,或是新的出路。因此,線上購物節活動可在內地遍地開花,甚至輸出海外市場。當消費者紛紛在線上線下遊走,中小企業若只專注一個市場,隨時錯失機會。有學者就指出,不論是會展在線上還是線下舉行,均是搭建一個平臺,最重要是有足夠企業、觀眾參與,更重要的是在會展活動上促成交易。過去澳門會展業面對內需市場小、對外交通不便及觀眾不足等問題,如今透過線上會展,可突破地域局限,為澳門會展業尋求多一個開拓方向。疫情結束後,相信線上會展也會延續,未來會展活動走向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已是大趨勢。最近除一些集中民生的餐飲、零售開拓線上業務,也有個別面對旅客市場的珠寶鐘錶零售也探索發展線上業務的可行性。假以時日,可發展成線上銷售展覽。但當中仍有技術難題要克服,如顧客難以在線上瞭解產品的質感、視覺效果等。當買賣雙方達成交易後,物流運輸、貨物通關、清關等都要暢通。澳門中小企營運較保守、慢熱,應用科技的情況有待普及,對參加網上展覽可能會感到陌生,這需要政府大力宣傳推廣,向中小企普及科技應用的知識。外地科技應用已快速發展,澳門有需要跟上步伐。另一方面,政府需減少通關掃障,讓貨物可順暢通關、清關,加快物流運輸效率。

當然,展覽業復蘇的標誌,不是創辦線上展覽,只能是重開線下展覽。如果線下展覽長期停辦,展覽場館、展覽工程就活不起來,與展覽利益相關的交通、酒店、餐飲、廣告、旅遊等行業也大受影響(即所謂1:9的拉動效應就發揮不了)。如果新冠肺炎病毒長期將與人類社會共存,那麼,包括會展業在內的以人群大規模聚集的社會活動,如體育比賽、舞臺演出、觀看電影乃至學校上課、餐館聚餐等等,都會放棄線下而轉到線上嗎?答案不言自明。因此,恢復線下展覽是必須的,在今年只是時間問題,以及在恢復舉辦過程中的疫情防控問題。

令人欣喜的是,澳門已連續超過六十天沒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內地疫情防控工作也取得成果,與澳門鄰近的廣東省也沒有本地感染案例。因應疫情緩和,要求放寬兩地出入境檢疫措施的呼聲越來越高,既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也助力本澳經濟疫後復甦。行政長官賀一誠前日赴廣東省,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及恢復通關等深入交流,社會高度關注通關時間表。雖然通關未有期,但估計亦不遠矣,令人充滿期盼。但在通關前夕,澳門內部需要做好準備,做好防疫、抗疫常態化的工作,重振客商來澳辦展辦會的信心,例如會展場館要做好防疫消毒工作,如可配備口罩及消毒用品、主辦方及參展商要提升會展活動期間的衛生意識,確保有關工作人員健康及整潔,並且加強海外宣傳及推廣。此外,颱風、傳染性疾病等屬不可抗力的事件,政府及業界要聯合制定相關應對方案,以加強對突發事件的抵禦能力,比方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因應8號風球的發生,制定了「主 / 承辦之本澳會展活動有關熱帶氣旋(颱風)警告下之應變措施」,建議可就傳染性疾病制定預案。還有,展覽複辦也應盡量遵循以下幾點原則:先消費展,一方面是各地密集推出刺激政策,辦展可做宣傳,也可現場惠民,另一方面是這種展會的觀眾來自本地,可有效控制疫情傳播風險;先中小型展,既是控制大規模人群聚集的需要,也有易於操作的考慮。最後是會議業,一是因國際疫情仍在發展,二是因決策層要求避免不必要的人群聚集,三是因網上會議大行其道,可以緩解許多線下會議的需求。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全球經濟低迷。展覽與經貿相輔相成,復甦路上,會展業義不容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