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融創新突破口看澳琴合作未來 陳觀生

人口與產業之間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關係。人口與產業由於各自本身內在的原因和外在條件的影響,都在不斷地運動和變化著。這種運動和變化是在兩者之間相互作用中實現的。產業及其發展過程是人口存在和發展的前提,經濟發展對人口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橫琴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框架下粵澳合作的重要平臺,一直受到澳門社會關注,中央再次明確要推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今年兩會期間,澳區全國人大和政協委員,提出的意見建議不少涉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需撥亂反正

產業集聚是相關的產業活動在地理上或特定地點的集中現象。人口集聚也是一種產業的集聚、資金的集聚、資訊的集聚,是一種利益嚮往的,具有吸引力的自然集聚。人口集聚使得某一區域人員增加,各種經濟活動也相對集中,進一步發展就有可能形成一定規模的塊狀經濟發展產業集聚化,壯大第二產業,形成和擴大工業圈,吸引人口在空間地域上的集聚,繼而在人口集聚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帶動發展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的興起,產生人口在產業集聚的帶動下不斷遷移形成集聚的過程。

澳門近年一直為推動經濟多元化絞盡腦汁,澳門產業發展亟待發展空間,而橫琴有著較為充裕的土地資源但開發不足,澳門產業向橫琴發展本應珠聯璧合,但多年來因各種原因未如理想。橫琴近年的發展,固然令人矚目,但是否達到了期望的效果?至少從澳門社會的角度來看,是有差距的。其原因在於對產業發展與帶動人口集聚之間本末倒置。一般來說,城市發展進程是通過發展產業帶動人口集聚,而橫琴近年發展最快的產業除了長隆帶動的旅遊業,可能就是房地產,也就是說,本應是人口集聚之後才真正發展的房地產,遠遠跑在了其他產業發展之前,說明其中存在著很大的投機成分,從而造成其他產業發展特別是實體產業的發展,一開始就面臨著租金及居住成本過高的問題。

國家發改委去年底宣佈支持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明確要將澳門的制度和國際化優勢與橫琴的資源和空間等優勢有機結合,為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創造條件。

今年全國兩會,澳區全國人大代表蕭志偉、劉藝良,全國政協常委馬有禮均提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金融管理創新先行先試的建議及提案。他們認為,加快推進橫琴的金融改革創新,也是為了令澳門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實現多元及可持續發展,並為國家新時代改革開放作出更積極貢獻。為此,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在金融管理創新方面要有新的突破和作為。他們指出,澳門正在建設跨境人民幣結算中心、債券交易市場,以及在研究設立證券交易市場和期貨交易的可行性。澳門未來有條件成為繼香港之後,中國的第二個離岸金融中心,並擁有結構較完整的金融市場。因此,澳門透過橫琴,與內地金融市場實現互聯互通,既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需要,也是澳門在構建完整金融市場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澳琴互通互融需加速推進

區域合作發展,關鍵的因素是互通互融。澳門與橫琴雖然只是一河之隔,但交通、網絡及其他服務的互聯互通並不算便利。澳區全國人大政協委員為此也提了不少意見和提案。

其一,在交通便利方面。澳區全國人大代表何雪卿、容永恩、吳小麗、蕭志偉、劉藝良指澳門軌道交通建設較遲緩,與國家高鐵網的對接更明顯落後於香港和鄰近的珠海,建議加快澳門輕軌與國家高鐵網及珠海其他軌道交通系統的對接。他們建議大力推進澳門輕軌與國家高鐵網對接,也建議規劃澳門輕軌與珠海地鐵及其他輕軌系統的對接。澳門在輕軌氹仔線投入運營後,正在抓緊制訂通往關閘的輕軌東線方案,有關站點與珠海拱北口岸和港珠澳大橋口岸的地鐵(或輕軌)站點近在咫尺。建議兩地政府加強協調,共同謀劃,做好預案,實現澳門輕軌與珠海地鐵線和其他輕軌線鄰近站點的便捷換乘。此外,進一步優化兩地的通關和乘車便利機制。並建議在橫琴口岸及香港高鐵實行「兩地一檢」基礎上,推進在拱北口岸及港珠澳大橋口岸實行「兩地一檢」,繼續優化澳門(港澳)居民使用往來內地通行證在內地乘車便利化的措施。

其二,在網絡互聯方面。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劉藝良、蕭志偉提出關於支援在橫琴建設澳門離岸資料中心的建議。他們認為,可利用橫琴下一代網絡部署的資源和相關技術能力,為澳門建設好「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及產業多元化發展,提供堅實的資訊化基礎設施。

他們認為,在橫琴建設澳門離岸資料中心有三方面優勢,一是通信設施建設方面,離岸資料中心對國際通信網路要求較高,這一點橫琴也已具備條件。從物理上,珠海已具備三條國際海纜,均為珠海至澳門,且為國家一級幹線;從邏輯上,運用DDN、MPLS VPN、MSTP、SDH等成熟技術,依託橫琴已建成的國際通信專用通道連接國際網絡。二是能源保障方面,粵澳合作在橫琴建設離岸雲計算資料中心,有著得天獨厚的清潔能源優勢,橫琴規劃建設八座二十二萬伏變電站,現已建成兩座,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在橫琴投資的集供電、供冷等於一體的多聯供燃氣能源站。良好的電力基礎設施,可為離岸資料中心提供穩定可靠的多回路電源保障和清潔能源,成本低廉,具備建設世界領先的Tier IV(最高級別)資料中心條件。三是建設離岸資料中心在國外已有成功案例可借鑒。馬來西亞的「多媒體超級走廊」成為其從傳統產業經濟向知識經濟過渡的催化劑,新加坡「資料中心園」,吸引了世界級的互聯網及媒體公司在當地發展其內容及服務。

其三,法治環境和營商環境方面。澳區全國人大代表何雪卿、崔世平認為,橫琴的澳資企業相對集中,澳資企業勞動合同的法律適用問題比較突出,提出關於在橫琴積極嘗試澳資企業勞動合同法律適用機制創新的建議。他們建議,應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特事特辦,按照在橫琴設立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內在要求,積極嘗試橫琴澳資企業勞動合同法律適用的機制創新。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就允許橫琴澳資企業在與澳門居民簽訂勞動合同時可選擇適用澳門法律的問題展開積極調研,並在具備可行性的情況下盡快推出相關政策。

澳區全國政協委員張明星也建議橫琴與澳門對接趨同法治環境。他建議加強琴澳政府交流和協作,政府牽頭制訂外匯、稅收、海關、信貸、保險等多協定,建立完善政府協作機制,打造與港澳市場規則對接與趨同的法治化環境,及共建「澳門•橫琴」一體化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同時建設融合港澳優勢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吸引港澳和國際高端人才和服務資源,重點發展商務服務、科教研發和高新技術等產業。也持續改善民生,增進兩地人民福祉,透過改善琴澳之間交通,加快落實橫琴輕軌段時間表,創新橫琴「一地兩檢」通關模式,促進兩地人員往來等。與此同時,他認為,共建大灣區互聯互通信用體系,建設具特色和優勢的粵港澳大灣區社會信用體系,是大灣區基礎建設、底層設施完善的迫切需要,也是助推大灣區經濟快速、健康、有序發展,特別是解決企業融資問題的有效途徑。

從這些意見和提案可見,本澳社會對於澳琴互通互融確實有著較多的期待。

澳琴合作以金融創新為突破口

橫琴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框架下粵澳合作的重要平臺,澳區全國人大代表蕭志偉、劉藝良建議中央批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金融管理創新先行先試,以便更好地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和經濟更具有活力創造條件,同時亦能充分發揮橫琴改革前沿地、開放試驗區的作用。

馬有禮亦提案建議中央批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金融管理創新先行先試,三點建議包括:一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內跨境資本自由流入流出和自由兌換。資本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其跨境自由流動和兌換有利於澳門與橫琴金融市場的融合,有利於區域合作和融通,有利於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走廊的建設,更有利於促進人民幣國際化,而澳門的金融與國際金融市場接軌。二是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與澳門之間建立「單一通行證」金融管理制度。按照澳門金融監管制度,經澳門金融監管部門認可或授權的合資格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可在深度合作區開展業務,只需在內地金融監管部門報備。三是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構建金融電子圍網系統,有效保障反洗黑錢及資本的運用安全。橫琴在電子圍網的建設方面已積累了一定經驗,完全有可能打造一個有良好監管的區內金融市場。反洗黑錢一直是澳門金融監管的重點工作之一,金融電子圍網的構建,將在實現深度合作區與澳門跨境資本流動的同時,也將更好地開展反洗黑錢的工作,保障資本的安全運用,維護國家金融體系安全。

澳琴都有意推動金融業的創新發展,這是雙方有較高共識的發展方向。這也應該是雙方未來合作的主要突破口。近年澳門金融機構積極開展債券業務,澳門金管局正計劃構建符合國際標準的「中央證券託管系統」(CSD),令未來在澳發行的債券可面向國際銷售。局方去年底成立工作小組,著手準備該系統的軟硬體基建準備,預計兩至三年內完成。此外為方便澳門居民繳納廣東省的帳單費用,金管局正構建「粵澳跨境電子直接繳費系統」。這些都打下了粵澳金融互融的基礎。

當前,數字經濟是全球經濟增長日益重要的驅動力。中國的數字貨幣已在一些城市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正式推出是否祇差「臨門一腳」。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和應用,有利於高效地滿足公眾在數字經濟條件下對法定貨幣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偽水準,助推中國數字經濟加快發展。澳門與橫琴應該努力抓住這個機遇,在未來的全球金融業發展中搶佔有利位置。

而其核心戰略,應該是盡快推進在澳門設立證券交易所。澳門作為全球最大博彩業樞紐面臨經濟結構單一的挑戰,因此發展證券市場是推動收入多樣化的重要舉措。繼大灣區規劃出臺後,澳門開始發展金融租賃、財富管理和人民幣清算等業務。去年澳門金融管理局批准成立中華(澳門)金融資產交易股份有限公司,成為當地首家提供債券登記、託管、交易及結算等業務的金融機構,填補了當地金融市場的空白,但只有在澳門設立證券交易所才是金融領域的大突破。按照規劃,在澳門掛牌貨幣期貨、期權交易將主要以人民幣為載體,可能會將香港擁擠的金融服務業務分擔出一部分,但與香港相比,澳門產業結構相對單一,需要在發展粵港澳灣區過程中發現新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