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又綠江南岸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紀實

一場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陷入寒冬之中。像是期待著一種鼓舞人心的特殊力量,持續奮戰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個「戰場」的浙江,在這關鍵時期,在春風化雨中,因為習近平總書記的到來而倍感振奮。

3月29日起,習近平總書記在省委書記車俊、省長袁家軍等陪同下,馬不停蹄地奔走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碼頭與辛苦勞作的工人一起算算復工復産的經濟賬,下車間為正在經歷疫情考驗的民營企業加油打氣,入農家和父老鄉親一同回憶往昔、展望未來,進「城市大腦」給善於創新創造的新時代奮鬥者點贊,到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與遊客一起看山水、說鄉愁……

把港口建設好、管理,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

古往今來,在世界經濟發展的版圖上,港口有著獨具的風向標意義。在這次抗擊疫情、復工復産的大考中,港口的復蘇是恢復生機活力的信號,寧波舟山港,是總書記此次浙江考察調研的第一站。

3月29日下午,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集裝箱碼頭,各種顔色的集裝箱一眼望不到邊。一輛中巴車穿越風雨而來,總書記撑著雨傘朝2號集裝箱泊位緩步走過去,駐足良久,眺望著世界第一大港熱火朝天的景象。

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但寧波舟山港堅持不停工、不停産,截至3月底,港口吞吐量已逐步恢復至日常水平。

總書記在業務調度大廳聽取了港區和復工復産情况彙報。在一樓大廳,總書記同港口職工代表親切交流,對他們表示慰問,幷深情地說,我對這裏,對寧波港很有感情,這是我第三次來這裏。他强調,寧波舟山港率先恢復生産,對推動我國企業復工復産、恢復物流體系、恢復全球産業鏈具有重要意義。

在行政辦公樓12層的室外平臺俯瞰穿山港區全貌,在集裝箱碼頭遠眺遠洋輪船的裝卸作業……從總書記微笑的面龐裏,港口人讀出了深情、讀出了贊許,也生髮出許多追憶和感慨。

2002年12月,到浙江工作不久的習近平首次調研寧波時指出:「如果說港口是寧波最大的資源,那麽,開放應當是寧波最大的優勢,只有把最大資源和最大優勢這兩個作用都發揮到極致,才能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2006年12月27日,寧波—舟山港集裝箱年吞吐量首次達到700萬標箱,習近平親赴碼頭,按下了第700萬標箱的起吊按鈕。2017年底,寧波舟山港成為全球首個年貨物吞吐量超「10億噸」大港。

「寧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考察中,總書記對寧波舟山港的肯定,讓浙江港口人為之振奮,也更加堅定了「建設世界一流强港」的信心和决心。

寧波舟山港的全球「朋友圈」越來越大。2019年,寧波舟山港海陸雙向發力。陸上,全力推進集裝箱海鐵公多式聯運示範工程,開通10多條海鐵聯運班列及多條成組綫路,業務輻射15個省;海上,加大「一帶一路」沿綫國家和地區的航綫航班開發力度,「一帶一路」相關航綫總數達89條。

長風破浪會有時,「世界一流大港」的夢想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

大家有收入,家裏就有了保障

3月29日下午,總書記來到寧波北侖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園區,在寧波臻至機械模具有限公司聽取企業生産經營及復工復産情况介紹。總書記來到生産綫旁,同工人親切交談,詢問大家返崗途中是否都順利、復工後生産生活上還有哪些困難、工資發放是否正常。企業裏誰也不敢預想國家最高領導人會來自家這樣的小企業。總書記說,大家克服疫情影響,及時返崗復工,既是為企業好、為國家好,也是為自己好。企業正常生産就能保障國家經濟正常運行,就能給大家創造就業機會,大家有收入,家裏就有了保障。「身體都好嗎?」他又關切地問道,幷特地叮囑大家,「在防控疫情的情况下,積極地開展復工復産,既要保證生産任務,還要保證身體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透過總書記在歷次重要會議上的講話,我們看到的是一位國家最高領導人,對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的念茲在茲、高度關注。

3月4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指出要堅持全國一盤棋,維護統一大市場,促進上下遊、産供銷、大中小企業整體配套、協同復工,切實提高復工復産的整體效益和水平。

寧波北侖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園區,是浙江眾多小微企業園中的一個,集聚了70多家模具企業,全國壓鑄模具企業前20强中,這裏占了11席,有很多「隱形冠軍」。

園區企業君靈模具負責人姚賢君向總書記介紹,經過20多年努力,其創辦的公司已是國內一流壓鑄模具企業,客戶包括大眾、寶馬、通用等汽車品牌,還有華為、愛立信等企業。總書記聽了頷首微笑表示肯定。

在從事專業壓鑄模具製造的寧波臻至機械模具有限公司考察結束時,總書記走出車間大門,臨上車又停下,對企業負責人張群峰說,企業「小而精」。同時,又囑咐陪同的領導:「中小企業不容易,要關心支持!」

正如總書記所說:「中國的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有活力、有靈性,有一股子精神,在你們企業身上也得到了體現。這麽大的疫情發生了,我們的中小微企業還在迎難而上,還在自强不息發展。前景是樂觀的,祝你們一切都好!」

路子選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

東經119.6°、北緯30.5°,這是地圖上一個小村的坐標。曾經,這裏粉塵飛揚、貧窮落後,正如中國千千萬萬個山村一樣,這裏的人們渴望著富裕,却徘徊在發展與生態不可兼得的困境裏。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到這裏調研時,首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時隔15年,餘村的父老鄉親再次迎來了這位特殊的老朋友。3月30日下午4時許,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余村。

當年逼仄的村道已難覓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平坦寬闊的綠道。習近平總書記沿著村莊綠道察看村容村貌和農作物長勢。此時,幾位正在清理荷塘的村民引起了他的關注。「幹農活的都是『老把式』啊」「參加合作社收入怎麽樣」……總書記走到田邊,親切地同他們交流起來,詢問春耕備耕情况。

「總書記好!」「總書記好!」村民聚攏在村道兩邊,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總書記微笑著向村民招手示意。總書記感慨道,時間如梭,當年的情景歷歷在目,這次來看完全不一樣了,美麗鄉村建設在餘村變成了現實。餘村現在取得的成績證明,綠色發展的路子是正確的,路子選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

春林山莊是余村關停礦山、走綠色發展之路後創辦的第一家農家樂。大門口,高挂的大紅燈籠更添喜氣。院子裏,剛剛采摘的安吉白茶鮮嫩欲滴。

總書記一邊參觀,一邊詢問農家樂的經營狀况和白茶等特色農産品銷售情况。此時,潘春林一家人正做著青團。方桌上,擺放著由雪裏蕻、鮮笋和鹹肉配成的青團餡兒;土灶上,大鍋的腌篤鮮香氣四溢。總書記看了,笑著說:「遊客們來,就是想吃這裏的農家菜和土特産。」村民們聽了,也都樂了。

小院裏,習近平同老村支書和返鄉創業村民代表拉起家常。

當聽說村裏的農創客「葡萄一串最高賣出268元」時,習近平高興地說,這裏的山水保護好,繼續發展就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生態就會回饋你。

總書記動情地說,浙江不少地方的綠水青山就像天生麗質的姑娘一樣,不需要太多的妝扮,而且經濟有底子,人民善於經營,樹立了新發展理念,再加上處於長三角地帶交通便利,是旅遊最佳區域,消費群體大,美麗鄉村便發展起來了。現在發展到這一步,已經是在全國起示範作用了。

臨別時,總書記不忘給大家再鼓鼓勁:「這裏的發展後勁潜力很大,希望再接再厲,乘勢而為、乘勝前進。」

老百姓順心滿意,國家才能越來越好

離開余村,總書記又來到安吉縣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調研,瞭解群眾矛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决模式運行情况。

電子屏上,「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 群眾解憂最多『跑一地』」的字幕讓人倍感溫馨。在墻上挂著的工作流程圖和平面圖前,總書記駐足觀看,仔細聽取中心負責人介紹。

寬敞明亮的接訪窗口大廳裏,10個開放式窗口半環形排開。「你是哪個單位的?」「每天的信訪量多不多?」總書記的真情關切,一下子讓窗口工作人員沒了距離感。

總書記逐一詢問窗口服務事項,看到有群眾前來辦事,他細緻地詢問對方要處理什麽問題,還叮囑工作人員做好服務工作。

在中心的矛盾調解區,習近平總書記與調解員王正平親切交談。堅守人民調解事業30年的王正平,原先在遞鋪鎮司法所工作,退休後仍在發揮餘熱,正是因為牢記著習近平同志15年前來安吉調研時的囑托。

浙江既是「兩山」理念的誕生地,也是「楓橋經驗」的發源地。2004年,習近平同志在紹興調研時指出,「楓橋經驗」是「以人為本」的經驗,就是最大限度地化解消極因素,調動積極因素,把問題解决在基層,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作為「最多跑一次」改革在社會治理領域的創新運用,我省開展「最多跑一地」改革,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全省範圍內大力推進縣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建設。浙江老百姓習慣叫它「信訪超市」,因為走進這扇門,能處理各類問題,就像超市一樣「貨品」齊全。這種聯合接訪,正是源自習近平當年在浙江身體力行的領導下訪。

2003年9月18日,習近平率省直15個有關部門負責人到浦江縣下訪,聯合接待來訪群眾,「零距離」傾聽群眾呼聲,面對面解决群眾難題。從此以後,領導下訪在浙江成為一項制度。2005年8月,習近平在德清下訪時說,下訪接待群眾是考驗領導幹部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場,來訪群眾是考官,信訪案件是考題,群眾滿意是答案。

這一次,總書記又强調,矛盾處理是一個國家、社會長治久安的基礎性工作。解决問題的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老百姓都能够順心滿意,我們這個國家才能越來越好。

總書記說,基層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要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把黨員、幹部下訪和群眾上訪結合起來,把群眾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規範起來,讓老百姓遇到問題能有地方「找個說法」,切實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要未雨綢繆,繼續推廣「楓橋經驗」,及時防範化解可能出現的各類矛盾風險。安吉縣的做法值得推廣。

這些年,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踐行著「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為民、惠民、富民,讓人人都有出彩的機會,讓人民政府前面的「人民」兩字愈顯厚重。

思想的光芒,指引前行的方向。如今,「最多跑一次」改革實現了省、市、縣三級「最多跑一次」事項全覆蓋,成為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金名片。2018年,中央深改辦建議向全國推廣浙江的這項經驗。2018年和2019年的全國人代會上,「最多跑一次」兩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讓城市融入大自然

浙江之行的第三站,總書記來到杭州。

春日裏的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河汊縱橫,古木蒼翠,移步換景。這裏是中國首個國家濕地公園,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也是杭州的一張城市金名片。

總書記沿著綠堤、福堤,察看濕地保護利用情况。一路上,驚喜的遊客紛紛向總書記問好,正在乘船觀光的遊客大聲發出了邀請:「習主席,歡迎來杭州!一起來坐船嗎?」總書記微笑著向大家揮手致意。「我很想去啊,就是人太多了。」總書記十分親民的話,引得大家一陣歡笑聲。

西溪濕地的美,眾人皆知,但曾經它也因城市化進程遭受嚴重破壞,成了杭州人「繞著走」的地方,成了城市裏無人問津的「邊緣地帶」。2003年8月,在習近平的倡導和支持下,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正式啓動,西溪濕地迎來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2005年,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正式開園。習近平特地致賀信:「希望進一步做好西溪濕地保護、管理、經營、研究工作,把西溪變得更美,把杭州扮得更靚。」

現在,這裏的水質已提升到了Ⅱ類,維管束植物、昆蟲和鳥類的種類都有了大幅增加,讓前來遊覽的遊客不禁發出「西溪且留下」的感慨。

2013年12月,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明確提出,要「依托現有山水脉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西溪濕地的轉變,「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的詩意場景走入了人們的生活,世人見證著「讓城市融入大自然」的生動實踐。

總書記在考察時說,濕地貴在原生態,原生態是旅遊的資本,發展旅遊不能犧牲生態環境,不能搞過度商業化開發,不能搞一些影響生態環境的建築,更不能搞私人會所,讓公園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色空間。他還强調,要把保護好西湖和西溪濕地作為杭州城市發展和治理的鮮明導向,統籌好生産、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宜居城市方面創造更多經驗。

進退裕如,這是一種能力

杭州西湖區雲栖小鎮的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一行大字格外醒目:「要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

每天,約8000萬條數據從城市四面八方湧入,在「中樞系統」裏進行著高速的運轉和精密的分析。警務、交通、文旅、健康等11大系統和48個應用場景,為百姓全天候提供服務。

3月31日下午,總書記在這裏觀看了「數字治堵」「數字治城」「數字治疫」等應用展示,對杭州市運用城市大腦提升交通、文旅、衛健等系統治理能力的創新成果表示肯定,還點贊西溪濕地按照定額的30%進行預約旅遊的管理模式。總書記對著歡聚過來的職工們說:「該管起來就能够迅速地管起來,該放開又能够有序地放開,收放自如,進退裕如,這是一種能力。」

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城市治理能力如何提升?總書記在考察時說,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

2016年,杭州市宣布推出「城市大腦」智慧城市建設計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又率先推出健康碼、「親清在綫」系統等新招,助力企業復工復産和民生保障。

近年來,浙江更是把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作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最佳營商環境、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

群眾牽腸挂肚的問題,一個一個得到解决——孩子出生了,戶口登記、出生醫學證明辦理等業務在接生醫院即可「順手辦」;結婚了,生育登記、戶口遷移及戶籍信息變更等可以一次搞定;退休了,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資格確認、公積金提取等12個事項也都能一窗聯辦。

4月1日上午,雨霽雲開,風和日麗。與浙江黨員幹部座談話別時,總書記深有感觸地說:「這次來調研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看到浙江生産生活秩序加快恢復,部分已出現正常繁榮景象,幹部群眾狀態心態都比較好,感到很高興。」

為當下的浙江而欣喜,更對明天的浙江寄予厚望,總書記臨行時的重托與厚望,必將激勵5800萬浙江人民在「兩個高水平」的道路上繼續奮鬥。

(浙江日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