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浮碧血日月照丹心 ——陳寶倉將軍就義七十周年祭

1953年9月14日,一場低調但高規格的公祭在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舉行,時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李濟深主祭。受祭者是三年前在臺灣因吳石案就義的中共情報員、國民黨中將陳寶倉。由於吳石案當時在大陸尚屬機密,包括陳寶倉的家屬在內,現場只有不到20人參與公祭。此後陳寶倉被安葬在這座烈士公墓。

五十年後的2013年末,解放軍總政治部聯絡部在北京西山國家森林公園建立無名英雄紀念廣場,紀念為祖國統一大業犧牲在臺灣的隱蔽戰綫烈士,紀念廣場立有吳石和陳寶倉等四人的塑像。至此陳寶倉的名字、形象和事迹大白於天下。從舊式軍人到抗日愛國者再到英勇就義的中共地下情報人員,陳寶倉的一生短暫而壯烈。不過和吳石相比,直到今天我們大家對他知之甚少。今年是陳將軍就義七十周年,謹以此文回顧其一生以志紀念。

陳寶倉(字自箴)1900年生於河北遵化,這一年八國聯軍攻破北京。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中國處於危難時期,內憂外患,軍閥混戰。為抵禦列强瓜分、解民衆於倒懸,陳寶倉長大後决心棄文從武,考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受到正規軍事訓練。1923年他以優異成績畢業於保定軍校第九期工兵科,後投身晋軍。1937年,陳寶倉奉調到廬山受訓,隨即調任江西南城主持土木工程訓練班,訓練修築軍事工事人材,

隨後任中央軍校武漢分校教育科長。陳寶倉在武漢分校較早接受中國共產黨的抗日綱領及策略,認真學習中共提出的抗日戰爭的方針、政策、戰略、戰術等。他深刻地認識到,只有國共合作,共同對敵,才能戰勝日本,因此公開維護中共提出的「堅持抗戰、團結、進步;反對投降、分裂、倒退」的方針政策並堅持「持久戰」主張。

1938年春,陳寶倉在安徽宣城參加對日作戰,遭日機轟炸受重傷,右眼失明。同年6月,日軍以海空軍配合向武漢進攻。陳寶倉眼傷未愈即奉調參加武漢會戰。又經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推薦出任第二兵團參謀長,參加德安戰役。此間他與中共組建的戰地服務隊裏的地下黨員及愛國青年親密接觸,隊員堅强的抗戰意志、熱情有效的抗日工作令人欽佩。陳寶倉從此在政治上有明顯轉變,進一步按共產黨的抗日戰爭綱領及策略參加戰鬥。1939年初,陳寶倉隨第二兵團張發奎長官調到第四戰區任代理參謀長。戰區軍法執行總監吳仲禧(中共地下黨員)介紹陳寶倉與張發奎的侍從秘書左洪濤(中共地下特支書記)聯繫。左洪濤晚年回憶:「從1939年起陳將軍即向我黨提供情報,是他親筆書寫交給我轉送的;他與共產黨人、進步文化人士廣泛接觸,支持他們的工作,關懷他們的生活,保護地下共產黨員和抗日愛國青年的安全;在調和國共之間的矛盾等工作中發揮很大的作用。」

1940年秋,日軍占領越南。為確保第四戰區側翼安全,陳寶倉受命組建第四戰區司令長官靖西指揮所並出任中將主任,代表張發奎處理中越邊境地區軍事、政務和越南方面事宜。陳寶倉到後懷著與靖西共存亡的决心,在全民抗戰的指導方針下立即調整布防,推行經濟反封鎖,嚴禁、打擊武裝走私資敵,改組國民兵團,創立通訊情報網,開展抗日宣傳,深入發動群衆,加强軍民聯防等。1945年3月,日軍猖獗叫囂『三天拿下靖西』,想從越南高平省重慶府經過邊境岳圩人侵靖西。但沒有進人岳圩,

就在邊陲850高地被指揮所埋伏的國民黨軍打一得落花流水,最終抱頭鼠竄逃回越南,使靖西成為從未被日寇鐵蹄蹂躪的淨土。靖西父老引以為榮,贈予陳寶倉「揚威塞外」之匾額。此外他還參與粵北戰役、昆侖關戰役,身體力行,

轉戰南北,置生死於度外,竭盡全力,在各次戰鬥中發揮軍事才能。毋庸置疑,陳寶倉是一位英勇指揮殺敵的將軍。

1942年8月,胡志明在廣西天保(今德保)被疑為日本間諜而被捕。後經張發奎、吳石、陳寶倉等從中斡旋,在共產國際協調下,1943年9月胡志明被釋放。此後特務告發陳寶倉「放任越共四處活動」,1945年蔣介石密令「滅共擒胡」。陳將軍「明抓暗放」,使胡志明等六人安全返回越南。為此,軍委會法庭認定陳寶倉在追捕中有瀆職嫌疑,傳訊其前往重慶受審。1945年8月,日本投降。陳誠深知陳寶倉在軍事和外交上都是難得人才,故向蔣介石推薦其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政部膠濟區特派員,負責接受青島地區日軍投降。至此,這場法庭危機才化險為夷。1945年10月25日,陳寶倉中將與海軍陸戰隊第六師少將司令謝勃爾在青島匯泉跑馬場主持接受日軍投降典禮。根據當時報導,典禮莊嚴肅穆,備至隆重。在受降臺上,日軍代表長野榮二少將面容慘淡,手顫不已,解下所佩戰刀呈獻給陳將軍,恭謹退下。盟我雙方簽字後,儀式告成。陸戰隊即高奏中、美兩國國歌及陸戰隊贊曲,響徹雲霄,萬衆歡騰,掌聲雷動,至為感人。

陳寶倉在青島、濟南接收完畢後即調往濟南任國防部聯合勤務總司令部第四兵站總監,

負責調撥及生產山東地區所需的軍用物資、糧餉,實際就是進攻解放區的後勤。1946年在濟南,陳寶倉對他夫人說:「今天又給那邊送了一批禮!」第四兵站交通處長則說:「好不容易弄到三萬斤地瓜乾,剛一運出城就丟失了。」陳寶倉有意將軍用物資、糧餉等遺失給解放軍,時任山東省省主席王耀武據此密告國民政府,稱他有「資共」之嫌疑。陳因此被免職。毛澤東主席說蔣介石是我軍的運輸大隊長,陳寶倉總監可謂是運輸中隊長或小隊長之一。1948年陳寶倉賦閑在家,老友吳仲禧經常以下棋、喝茶、聊天為掩護來陳家。這是國共博弈的關鍵時期,有人建議陳寶倉北上北平並介紹聯絡方法。但陳寶倉表示他在臺灣有一些舊部、舊友,而且熟悉國民黨軍隊的機構及工作方式、情况、布署。吳仲禧和陳寶倉秘密磋商去臺灣潜伏的工作計劃,並與中共中央香港分局饒彰風、方方等接觸。陳寶倉表示可赴臺灣為實現祖國統一做工作的願望和决心,毅然負起深人虎穴的艱巨任務。

1948年底,「資共」疑案被撤消,陳寶倉調任國防部中將高參。1949年春,他受中共華南分局(原香港分局)和民革中央派遣前往臺灣做臥底,配合代號「大舅」的國防部參謀次長吳石將軍開展情報工作。為便於工作和掩護身份,1949年夏陳寶倉帶家人到臺北,入住正義路三段永康街十三巷七號一座日式住房。條件雖差,但是很乾淨,不久也習慣了。臺北市容整潔,信義路兩旁有水溝,終日清澈的流水不斷。當時街道上人不多,交通不擁擠。剛到臺灣的時候正值暑假期間,三女兒和四女兒入暑期補習班學習數理化。秋季開學,女兒雙雙考入臺北市立第一女子中學,兒子在臺灣大學植物系借讀。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陳家人拿著全國地圖細細觀看,懷念家鄉,寄希望幹未來。

陳寶倉到臺灣後極力配合吳石工作,利用任國防部高參的職務之便,將獲取到的臺灣中、南、北部各防守區之部隊番號、兵力部署等重要資料手寫整理繪製成表格交給吳石。吳石連同職務上所知悉之軍事上情報,經派聶曦送往香港,交由何遂轉至中共華東局敵工部駐港負責人劉棟平。做過參謀工作的人都知道這是多麽巨大的工作量,比如工事圖就有前沿及縱深工事圖、付防設施圖、前沿爆炸物圖、軍用道路圖等,很多資料都是陳寶倉親筆書寫的。有人說,朱總司令是按照蔣介石的兵力部署圖來打臺灣的。這些軍事資料就是像吳石、朱楓、陳寶倉、劉光典等一批情報人員冒著危險輸送過來的。

1949年秋,臺灣處在血雨腥風之中。陳寶倉的女兒陳禹方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看到呼嘯而過的軍車,車上站著成排被五花大綁的犯人,背上插著寫有名字的標牌。她聽路人說這些都是共產黨的奸細,要拉去處决的,回家就告訴了父母。軍人出身的陳寶倉預感到風聲很緊,危險步步臨近,决定將家人送出臺灣。幾天後,陳寶倉的妻子師文通簡單收拾行裝,帶著女兒們很快離開臺北到達香港,以解除丈夫的後顧之憂。由於陳家兒子陳君亮為適齡男丁,按當時規定隨時可能服兵役,不得擅自離台。陳寶倉托人辦理了差甲證(即出差證明),證明派他到香港採購,兒子在父親精心安排下於1950年1月平安抵港。陳寶倉的睿智使陳家人及時脫離險境。

1950年1月,中共臺灣地下黨負責人蔡孝乾被捕後尋機逃脫,不久再次被捕。這次蔡孝乾經不住威逼利誘,很快即叛變投敵。由於蔡孝乾掌控對台工作全局,致使在臺地下組織遭到巨大破壞,大量中共地下黨員和情報關係被捕入獄,其中包括國防部參謀次長吳石中將。雖然許多中高級將領被列人秘密調查的對象,但剛開始被調查的人員名單中並沒有陳寶倉的名字。吳石被捕後在他家中搜查出一份手寫的軍事情報,經一一對比筆迹最後確認是陳寶倉所寫,陳的身份於是暴露。當年3月,陳寶倉被捕。陳寶倉在獄中自始至終一字未吐,沒有招出一人一事。他受過酷刑,堅貞不屈。和陳寶倉一同住監獄的張老先生2016年到北京時回憶說,每次監獄放風,陳將軍都會從我的監獄門前走過。由於受刑,所以他走的很慢。在保密局檔案資料裏用「狡獪」「鎮定」一類的詞語來形容陳寶倉,認為他是最難審的一員。陳寶倉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沒有一絲的慌亂,依然從容淡定。從臨刑前留下的影像中能看到他心靜如水,站如泰山般沉穩,體現視死如歸的坦蕩胸襟。「浮雲夜夜變,征戰古今同」——寫下這樣詩句的將軍,自從選擇去臺灣臥底之時就已經預料到這是一條不歸路,充滿了艱險。

這幅照片記錄了一段悲壯的歷史,拍攝時間是1950年6月10日,拍攝地點是特別軍事法庭。受審的四個人由左到右分別是:國民黨國防部參謀次長吳石中將、中共華東局特派員朱楓、國防部高參陳寶倉中將(低頭寫遺書者)、東南軍政公署科長聶曦上校。陳將軍在遺書中寫道:

康寧街十三巷七號段翔九兄鑒。弟已被判死刑,請轉告家屬死後即用火葬。陳寶倉絕筆六月十日。

隱蔽戰綫的四位英雄被押赴馬場町刑場執行槍决,獻出了生命。陳寶倉以其强烈的愛國熱情走完了年僅五十歲的人生道路,而其骨灰運回國的經歷是一段傳奇驚險且感人至深的故事。他作為政治犯犧牲後家人不敢收屍,陳夫人師文通歷盡曲折,通過臺灣的親戚找到兩位朋友唐輝麟、陳克敏(當時還是學生)冒死到刑場用錢賄賂火化工人。火化工人悄聲的對他們說:「你們快一點,別讓人看見。」骨灰取回後,把英烈骨灰安全轉交到陳家人手裏則又成了一項艱巨的任務。陳寶倉的三女兒陳禹方在臺灣上學時的同學殷曉霞小姐正好要從臺灣經香港到上海去考大學,出於對陳將軍的景仰和對陳家人的間情,毅然承擔起轉送骨灰的任務。1950年7月的一天,殷曉霞帶著骨灰乘船直奔香港。快抵達時沒有搞到入港證,而港方又查之甚嚴,情急之下她扔掉隨身携帶的所有行李和物品,將骨灰包好並牢牢綁在身上,趁著夜色跳人茫茫大海,冒險偷渡登岸。陳夫人拿到陳寶倉的骨灰時,裏面還是潮的。骨灰就這樣在海水浸泡下被帶回了香港。三位好友的義舉讓陳家人深為感動,陳夫人出資幫助陳克敏去美國學習。遺憾的是勇敢的女學生殷曉超至今查無音訊。陳家人尋找了很久,也沒有能够找到這位曾經的同學和恩人。

陳寶倉夫人深明大義,對於丈夫犧牲很悲痛,但說有成功的,就有成仁的,我早知會有這一天。」她克制住悲痛,振作起精神,帶著陳將軍的骨灰,率領子女回到祖國。1951年,李濟深副主席書面證明:陳寶倉同志系到臺灣從事祖國統一工作而犧牲。1952年,毛澤東主席親筆簽署《革命犧牲工作人員家誠光榮紀念證》,授予陳寶倉革命烈士稱號。陳將軍一生多次奔赴戰場征戰日寇,「江山浮碧血,日月照丹心。」「生當報國日,桴鼓忘家愁。」這些詩句充滿壯懷激烈的報國之志,他的理想是希望全中國人民都能都能過上安寧、祥和的日子。為了祖國統一,他勇敢地潜伏在臺灣,光榮犧牲。我們希望臺灣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

(陳禹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