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經濟復蘇解封自由行有逼切性 劉紹滿

今次新冠病毒疫情是數十年來影響最嚴重、覆蓋最廣泛,如行政長官日前所言的「本次疫情對政府和全體居民都是一場大考」,同時,疫情也體現了本澳經濟結構的脆弱性,值得反思或思考。在澳門特區政府與全體居民的努力之下,今次「大考」基本交卷了,「最後一公里」亦基本走完了,可見「彩虹」了。目前對疫情聯防聯控總算進入常態化,粵澳通關與兩地居民恢復正常化,可作為依賴外來經濟的旅遊城市,經濟在過去半年來受到嚴重創傷,下半年關鍵就是如新屆特區政府今年施政重點的「抗疫情保穩定,疫後提振經濟」,希望儘快能如社會所願於八月份內可逐步開放內地城市自由行來澳的簽注,真正助力於本澳推動社會經濟全面復蘇。一切將回到正軌。

澳門是一個旅遊城市,入境遊客對博彩業、相關中小微企、出口服務在澳門GDP和稅收中佔有重要地位。尤其,在今年過去的幾個月來的疫情使本澳的經濟發展環境「難上加難」,隨著最近疫情的好轉,粵澳兩地疫情基本相仿,進入深態化,粵澳恢復正常通關,對兩地經濟發展具有促進性作用。其實,行政長官賀一誠在較早之前前往廣州與廣東省委書記李希、省長馬興瑞會面時,賀特首曾透露過指,他們在會面中亦談到兩地通關事宜和推動防疫合作及便利通關的安排,並相信兩地回復正常通關後,將有利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和發展。

李希日前並指出,「廣東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在去年十二月親臨澳門視察並發表重要講話的精神,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與澳門攜手推動各領域合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特別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緊密協作、聯防聯控,有力守護了兩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見,粵澳高層在日前就疫情結束之後復工複產複學方面,兩地政府是已有步伐有計劃推動兩地經濟共同發展,相信廣東省政府更是有強烈的意識幫助本澳恢復經濟的發展,在兩地通關正常化之後,以目前正常通關的情況之下,沒有發生任何特發性疫情事件,及沒有發生任何社區性的疫情個案,相信會很快開放廣東省部分地區的自由行簽注。

面對疫情的影響,眾所周知,澳門特區政府日前公佈的第五屆政府首份施政報告提出了二○二○年施政的總體方向「抗疫情,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推改革,促發展」,並提出了六個方面必須處理好的關係和八個方面的施政重點。作為單一性旅遊經濟體系的本澳,目前除了內地之外,其他包括香港地區等等地區或國家疫情仍屬於高危險地區,僅能依靠內地。不過由於內地政府沒有恢復「自由行」簽注,以及來澳還需要核酸檢測,目前在旅客「歸零」困局下,因為缺少了旅客消費的龐大外力支撐,對經濟復甦的提振力度終究有限,所以,只有期望疫情在本澳各有關政府團隊齊心協力下防控效果得以持續向好,鄰近地區疫情亦早日穩妥受控,結合適當的醫學監察手段和措施,讓人員恢復方便進出粵澳,同時內地對澳自由行和出境旅遊政策得以全面或階段性恢復實施。只有這樣本澳旅遊業才得以盤活,經濟才得以康復,進而再謀多元發展。

澳門一直以旅遊城市為主要發展定位,靠旅客支持城市發展,沒有旅客,澳門談不上「復工、復產、復業」,只有靈活調整出入境政策,才可確保澳門經濟復甦。對於自由行的開放問題,社會呼聲不斷。有意見指,粵澳恢復正常通關,充分體現兩地政府聯防聯控合作成效,並因應內地和澳門疫情持續穩定而制定的「接地氣」措施。有工商界代表指出,自一月下旬爆發疫情以來,一直積極配合特區政府防疫工作,苦捱半年後,終看到「寒冬漸去、春天將來」的希望。新措施是在內地和澳門疫情持續穩定的背景下制定及出臺。因此,在堅持「最後一公里」的道路上,必須自始至終抓好疫情聯防聯控工作,建立應急預案機制,確保兩地政府訊息發佈的權威和透明,並作常態化和長期化的思想準備,做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新措施對有序推進粵澳人員正常往來邁出重要一步,但要推動本澳經濟復甦,需有進一步政策,方能起到顯著成效。旣可推進大灣區城市商務往來,亦可減少因乘搭公交而增加受感染機會。為推動旅遊業復甦,幫助本澳經濟回暖,建議特區政府適時與內地部門溝通,爭取分階段恢復內地赴澳自由行簽註及團體旅遊簽註的正常簽發工作。可先從疫情風險較低的城市開始,首階段可開放大灣區內地城市居民入境澳門自由行。在評估風險和審視成效後,進一步放寬其他內地低風險城市居民來澳旅遊,並建議縮短簽證期限為一月一簽,以利旅遊業恢復元氣,加快經濟復甦,進而再謀多元發展。今次放寬限制是第一步,希望粵澳疫情防控工作理想下,中央政府可於八月重開粵澳自由行簽註的申請,香港則待疫情受控再作決定。現時外圍疫情起伏不定,國家防疫壓力大,未來可因應疫情形勢發展,靈活調整自由行簽註申請及出入境政策,直至疫情受控。

粵澳通關迎來好消息,有旅遊業者表示,旅遊復甦言之尚早,冀自由行簽註早日重啟。有旅行社指業務未有大起色,酒店價格、預約未有大波動。有旅遊業界指,粵澳迎來初步正常通關,但對旅遊業界而言,短期變化不大,僅為停頓已久行業注入「少少生氣」。因措施更多針對粵澳間人員往來,如外省旅客要回原居地有一定限制。今年二月初,內地居民赴澳自由行簽註已暫停辦理,數月以來,簽註陸續到期,即使回復通關,旅客量也只是由現時的數個百分點,有機會回升至一成多,因持有效證件的廣東旅客數量有限。從旅客結構中分析,廣東省旅客佔總旅客量三成左右。今年暑假,料仍以內需為主,期望可先開放灣區九市自由行簽註,繼而擴展到廣東全省,再到各省。按目前進展評估,八月可有序重啟「已經好好」。倘八月可讓灣區自由行訪澳,客量有望保住去年同期一至兩成。對於進入賭場要出示核酸證明,他相信無阻旅客訪澳意慾,因所有旅客進澳前都需提交有效的核酸證明,問題不大,反可給予旅客「安全」的信心。

其實,新冠肺炎疫情重挫本澳旅遊業,行業處「吊鹽水」狀態。特別是,本澳旅遊業自去年下半年受香港社會事件間接影響以來,已歷經半年寒冬。肺炎疫情來襲,本澳旅遊業「一挫再挫」。可幸的就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粵澳兩地通過積極抗疫、多重防護的方式,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使兩地能夠逐步互通。但目前內地港澳簽註尚未重啟,旅客訪澳人次有限。有意見稱,社會各界尤其旅遊業可藉此段時間整裝待發,做好防疫措施,制訂旅遊細節並預演,做好準備迎接未來大批旅客到訪。例如可預先通過手機通訊軟件或小程式等多媒體平臺,宣傳相關資訊,使旅客清晰通關流程及所需檔資料,包括核酸檢測證明、澳康碼及粵康碼轉換、每日申報等,以應對屆時出現的突發情況。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政府應加強與內地部門溝通,做好粵澳各口岸的交通配套措施,擴大其他口岸宣傳,讓更多居民和旅客按自身需要選擇適合的通關口岸,以分流關閘口岸人群,避免人群聚集。現時政府推出本地遊路線,對整個旅遊業界而言,不僅是一個促進行業恢復的機會,更是一個宣傳澳門深度遊的契機。建議可從路線中選取適合旅客遊覽的路線,作為長期的旅遊推廣,以豐富澳門旅遊產品及滿足不同旅客的需求。未來,更可聯合粵港澳大灣區九個城市,推出跨境旅遊路線,提升團體旅遊產品質素,促進旅遊業復甦。

隨著粵澳通關趨向正常化,若近期能開通「自由行」措施,但須符合核酸檢測等關卡,難如以往般隨意往來,間接促使居民選擇留澳、關注本地活動;同時因核檢令出入境成本增加,訪澳旅客逗留時間亦可能延長。正所謂「顧客就是上帝」。如有意見指出的,事實上,本澳每年舉行的活動不勝枚舉,但不是每個活動都有人氣,有的未必達到成效。無疑人流欠奉的活動需要檢視內部問題,如今活動講求互動性高、創意性強,要好玩有趣,但有時礙於配套、地理位置欠佳,又或主辦方宣傳不足、沒有新意等影響,難以引流,成效參差。參考過去每逢下半年多個節慶活動輪流上演,如光影節、電影節、美食節、煙花滙演、拉丁巡遊等,相信會吸引不少人慕名而來。今年雖有部分活動取消,如常舉行的活動則肩負更大重任,希望鞏固旅遊形象,帶動本地消費。為加強活動效益,政商可加強合作、商界更應跨界攜手,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像燈光夜市,除可納入本地遊項目,亦可攜手音樂節,作為限定特色。未來夜市亦可與政府合辦活動、又或與博企聯動,互相引流,強強聯手,共同豐富項目吸引力,向外宣傳。其實,近水樓台的廣東客源更是瞄準目標。但廣東客對澳門並不陌生,更需要深挖和包裝旅遊資源,說好澳門故事,增加旅遊城市新鮮感,以最大誠意吸引更多的旅客來澳助力經濟發展。

值關注的問題就是,國內經濟復甦利好澳門。據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二○年經濟半年報指一季度國內GDP同比增速為-6.8%,二季度同比增速3.2%,大幅超市場預期。相關經濟數據表明,我國政府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二季度國內經濟穩住了基本盤,逐步克服疫情帶來不利影響,市場普遍預計下半年,在宏觀政策全面發力、新改革紅利加速釋放、市場情緒有效改善、微觀主體行為積極調整發力下,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有望進一步釋放,經濟增速有望V型反彈。同時,本澳經濟由博彩旅遊業主導,上半年受疫情衝擊,經歷斷崖式下跌。據博監局資料,累計上半年澳門博彩收入為337.2億澳門元,同比下降超過七成,六月單月博彩收入同比大跌97%,僅錄得7.16億澳門元,為最大降幅。澳門政府自年初疫情爆發以來,為「撐經濟、保就業、穩信心、紓民困」積極推出系列財政措施,取得一定成效。近期澳門與廣東省逐步實現正常通關,人員逐步實現雙向互通,應應提前謀劃,做好接下來的旅遊業發展規劃,開發更多高品質旅遊項目,增加旅遊產品多元化,推動疫後吸引更多長線及海外旅客來澳。廣東遊客在內地遊客中的佔比超過四成,相信實現雙向正常通關後,將有助下半年整體社會旅遊經濟逐步復甦。

因此,隨著防疫常態化,目前本澳實施刺激內需非長久之計,解封自由行有逼切性。建議當局可積極與內地相關部門協商,在疫情安全可控下,爭取早日重啟非重點疫區來澳自由行政策。已適時請求中央政府恢復審批內地赴澳旅遊簽註,增加自由行城市,並與廣東省協商放寬廣東居民赴澳旅遊簽註政策,恢復旅遊業發展。尤其因今次疫情凸顯澳門經濟結構單一、經濟韌性不足的問題。澳門應該進一步思考,在國家新一輪「國內大循環為主導、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佈局中,如何根據國家所需,澳門所長,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分散澳門產業結構單一的經營風險,助力產業適度多元,建立多元經濟支撐點,增加經濟迴旋空間及增長韌性,提高整體抗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