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反對「台獨」推進祖國統一 ——專家學者解讀全國兩會期間中央領導涉台講話

編者按:全國兩會向來是外界觀察和預測兩岸關係的重要窗口。在台海局勢越發複雜嚴峻的形勢下,中央領導同志有關對台方針政策的闡述備受兩岸同胞關注。爲更好地讓廣大讀者領悟中央領導同志涉台講話的深刻內涵和政策信號.本刊特約二位臺灣問題專家進行詳細解析。

全面準確理解和把握大政方針做好新時代對台工作

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鞠海濤認爲,當前台海形勢更趨複雜嚴峻,對台工作面臨更多風險挑戰。全面、準確地理解和把握對台工作大政方針,對於做好新時代對台工作、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是中央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的成本最低、損失最小,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根本利益,也符合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時代潮流。我們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凡有一綫和平的可能,我們都將付出百倍的努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持高舉和平統一旗幟,推動兩岸關係繼續沿著和平統一的正確道路前進.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再度鄭重宣示了祖國大陸堅持和平統一的方針,講話提出的5項政策主張無一不是圍繞和平統一而展開論述。這充分說明祖國大陸追求和平統一的大方向大目標沒有改變,展現出强大的戰略定力和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廓清了外界一些錯誤認知和理解偏差,在臺灣島內和國際社會産生了積極影響。

「一國兩制」是祖國大陸提出的實現和平統一的制度安排和頂層設計,體現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中華智慧,既充分考慮臺灣現實情况,又有利於統一後臺灣長治久安和民衆安居樂業,是實現和平統一的最佳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探索『兩制』臺灣方案」的政策主張,既體現了實現祖國統一目標、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的堅定原則性,又具有最大限度、最大善意照顧臺灣同胞利益感情的高度靈活性;既展示了真誠謀求和平統一的深刻用意,又具有合情合理的現實可行性,是新時代「一國兩制」方針內涵的重大創新。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是對台工作大政方針的基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核心是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一個中國原則是公認的國際關係准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也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兩岸關係發展歷程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係就能改善和發展,臺灣同胞就能受益;背離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係就會緊張動蕩,臺灣同胞切身利益就會受到損害。多年來,大陸堅持在體現一個中圍原則的「九二共識」基礎上推進兩岸關係發展。「九二共識」是兩岸雙方通過授權機構達成的政治共識,明確界定兩岸關係的性質,表明兩岸雙方在努力謀求國家統一過程中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同時,「九二共識」秉持求同存異的精神,妥善處理兩岸雙方關於一個中國涵義的重大分歧,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充分發揮了兩岸中國人豐富而獨特的中華智慧。「九二共識」還充分照顧到臺灣方面關於對等、尊嚴等需求,體現了祖國大陸的巨大善意和博大胸懷。「九二共識」得來不易,彌足珍貴,是值得兩岸同胞共同珍視、維護的寶貴資産。

2008年之後,正是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雙方共同開創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涉外事務等各領域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兩岸互動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爲台海局勢帶來和平穩定,爲臺灣同胞帶來利益福祉。2016年以來,民進黨當局否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再度陷入緊張對立局面。展望未來,「九二共識」依然是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定海神針」,依然是兩岸雙方建立互信對話的「通關密語」。我們仍將堅持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爲台海謀和平,爲兩岸同胞謀福祉。

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必然要求,是對台工作大政方針的應有之義。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不可動搖的歷史事實和法理基礎。「台獨」於法無據,於理不通,於情不合。「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公然挑戰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拂逆中華民族復興大勢,與全中國人民的意願背道而馳,必須堅決反對、遏制、打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臺灣同胞不分黨派、不分宗教、不分階層、不分軍民、不分地域,都要認清『台獨』只會給臺灣帶來深重禍害」,可謂一針見血。近年來,臺灣政治亂局、經濟困境、社會文化亂象和兩岸關係緊張對立,從根本上說皆錐因於「台獨」。「台獨」搞亂了人心,搞亂了社會,是影響臺灣正常發展的「政治毒瘤」,已給臺灣民衆帶來嚴重禍害。《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團結廣大臺灣同胞共同反對『台獨』」,呼籲臺灣同胞認清「台獨」的虛幻本質和邪惡用心。

幾十年的歷史表明,無論「台獨」分裂活動怎樣猖厥、怎樣變換手法,都不可能得逞,李登輝、陳水扁搞分裂搞「台獨」的下場殷鑒不遠。我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容忍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決不爲各種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我們將繼續團結廣大臺灣同胞,共同反對形形色色的「台獨」分裂圖謀和行徑,共同維護祖國和平統一的光明前景。

堅決反對「台獨」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臺灣政黨政治研究所所長、教授陳星認爲,民進黨執政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不斷推進「台獨」路綫,打壓兩岸民間交流。「台獨」勢力以小步慢跑的方式不斷破壞兩岸關係現狀,引發台海局勢緊張,將兩岸關係逐步推入「冷對抗」的狀態。在此情况下,篇懾「台獨」、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成爲兩岸同胞的共識,今年全國兩會前後中央領導同志的相關講話再一次突出這一主題。

「台獨」是台海局勢動蕩之源。李克强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行徑」,「團結廣大臺灣同胞共同反對『台獨』、促進統一」。栗戰書委員長在《反分裂國家法》實施15周年座談會上指出,「無論『台獨』分裂勢力如何企圖篡改歪曲臺灣歷史事實,如何企圖包裝『台獨』分裂主張訴求,都不能掩蓋其分裂國家的邪惡用心」。「台獨」勢力無視兩岸關係的歷史和法理現實,頑固堅持「台獨」立場,片面改變兩岸現狀,損害中華民族利益,引發兩岸關係緊張,阻礙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國家統一進程,成爲台海局勢動蕩的根源。

反對「台獨」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汪洋主席指出,「當前台海形勢更趨複雜嚴峻,但兩岸同胞求和平、求發展的共同願望沒有變,『台獨』逆流和外部勢力改變不了兩岸關係基本格局,阻擋不了祖國和平統一的歷史潮流」。兩岸關係發展歷程表明,兩岸同胞血濃於水,和則兩利,鬥則兩傷。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國家統一大業的根本目標,就是從根本上爲兩岸同胞謀福祉。自1979年兩岸逐步打破隔絕狀態以來,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給兩岸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更得到臺灣人民的支持,這種民意基礎成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國家統一的重要動力來源。「台獨」勢力逆歷史潮流而動,爲一己之私,不顧民衆利益,自然會遭到兩岸同胞的强烈反對。

堅持「九二共識」、深化兩岸融合發展與反對「台獨」是一體兩面的關係。李克强總理在答記者問時指出,「我們對台的大政方針是一貫的,也是世人共知的。一個中國原則、『九二共識』都要堅持,同時要堅決反對『台獨』」。反對與遏制「台獨」是國家統一進程的重要方面,因「台獨」勢力的發展成爲國家統一大業的重要障礙。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是保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是兩岸開展交流合作的基礎,也是兩岸走向共同繁榮和實現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幷最終實現統一的根本保證。

儘管「台獨」勢力費盡心機謀求推動「台獨」,但在兩岸民意强大壓力之下,在祖國大陸强力打擊之下,這只會是徒勞無功,國家統一大業必將最終實現。正如汪洋主席所指出的,我們要「强化塑造反『獨』促統大勢,堅決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防範、化解台海重大風險』』。兩岸和平發展和共同繁榮是民意所向,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是時代潮流,逆流而行的「台獨」運動終歸要被拋進歷史的垃圾堆。

把握共享大陸新機遇深化兩岸經濟融合發展

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曹小衡認爲,今年全國兩會是在世界經濟增長低迷、國際經貿摩擦加劇、全面防範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大陸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以及兩岸關係形勢日趨複雜嚴峻的背景下召開的。李克强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臺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汪洋主席也提出,要「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主動權。」

《政府工作報告》部署了今後一段時期內經濟工作重點,其中,傳遞出的三大信息值得關注:第一,推動製造業升級和新興産業發展,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第二,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第三,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這既是推動大陸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如把握得當,同時也可轉化爲兩岸經濟合作和融合發展新機遇,有助於促使兩岸經濟合作再上層樓。

首先,把握好大陸製造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將其轉化爲提升兩岸經濟合作質量的新動能。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加速推進,以智能化、綠色低碳爲特徵的新一代製造業正在重塑國際産業分工和全球貿易格局。2019年,大陸首次躋身全球製造業創新指數15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勢頭已經形成,前景極爲光明。臺灣高端製造業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其中電子製造服務業、半導體産業、精密機械製造業等三大行業領先世界。在電子製造服務業(EMS)方面,全球50大EMS代工廠榜單中,臺灣有7家上榜,排名第一的是富士康;在半導體産業方面,臺灣是全球集成電路(1C)製造第一大地區,1C設計第二大地區,代表公司有台積電、聯發科等;在精密機械製造業方面,臺灣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與德國、日本、意大利幷稱爲世界「四大機床」製造基地。當前,兩岸可以三大行業爲抓手,將其轉化爲提升兩岸經濟合作質量的新機遇,使兩岸相關企業的發展再上一個臺階。

其次,把握好大陸擴大內需市場的新機遇,將其轉化爲推進兩岸市場進一步融合的新動能。內需包括消費和投資。2019年,大陸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9%,其中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7.8%,表明內需特別是消費已是大陸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值得關注的是,培育「新投資」和「新消費」需求將是今後一個時期大陸擴大內需市場的重點,包括加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等。多年來,以代工、外銷爲主的大陸台資企業在開拓大陸內銷市場方面一直較爲困難,而幫助台商克服困難、打開大陸內銷市場也一直是各級政府涉台部門的工作重點。近期大陸方面提出支持台企與陸企以共同研發、共建標準、共創品牌、共拓市場等形式,參與大陸的「新投資」和「新消費」,這是台企擴大和深入參與大陸內需市場的重大機遇與新的動能。

第三,把握好大陸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重要機遇,將更爲寬鬆開放的市場環境轉化爲兩岸企業聯手走向世界的新動能。改革開放40多年來,大陸對外開放快速推進,今年兩會後數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就正式公布《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標誌大陸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起步,也標誌大陸經濟改革開放不會走回頭路,市場環境只會更爲寬鬆、開放。

未來一段時間裏,大陸方面會在落實落細「31條措施」、「26條措施」、助力台企「11條」等惠台舉措的同時,推動台企參與大陸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探討如何把更爲寬鬆開放的市場環境轉化爲兩岸企業携手走向世界新動能,使「兩岸聯手一起賺世界的錢」成爲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