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我愛你,中國》誕生記

歌曲《我愛你,中國》是電影《海外赤子》的插曲之一,發表於1979年,隨著電影《海外赤子》的公映,風靡全國。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届三中全會召開,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國家政治環境、經濟形勢的日新月異,使人們充滿了對新生活的嚮往。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回國參加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歸僑人數與日俱增。1979年,珠江電影製片廠在時代背景的感召之下,籌備開拍了這部反映歸國華僑愛國情懷的音樂故事片《海外赤子》。

影片故事的背景是20世紀70年代。在海軍文工團招收演員的考場上,來自星星湖華僑農場的女青年黃思華,因爲一曲《我愛你,中國》脫穎而出。但因其華僑女兒的身份,使得錄取工作受到阻礙。文工團團長司馬威堅决執行黨的華僑政策,派政審幹部韓山就黃思華的家庭情况進行調查。調查得知,黃思華的父母——黃德琛夫婦是一對愛國華僑,長期遭受農場負責幹部的迫害。粉碎「四人幫」後,思華如願參軍,終於在舞臺上唱出了華僑兒女的心聲。

與一般影片不同的是,作爲一部音樂故事片,《海外赤子》中的音樂不是附屬品,而是表現故事的主要手段。音樂成功了,影片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攝製組用了一個月時間挑選作曲人選,經過反復聆聽、比較,最終選擇了熟悉廣東音樂的作曲家鄭秋楓負責整部影片的音樂創作工作。

鄭秋楓是一位在軍隊中成長起來的作曲家。寫出了《頌歌獻給毛主席》《毛主席關懷咱山裏人》《嬉戲》《瑤山吟》《拖拉機開進苗山寨》《我愛梅園梅》等一批膾炙人口的佳作。

鄭秋楓爲《我愛你,中國》譜曲只用了一兩個小時,但準備的時間却很長。他把軍人的認真負責帶進了電影音樂的創作中。爲了把作品寫得真實生動,鄭秋楓在海南島與歸國華僑同吃、同住、同勞動,幷逐漸瞭解了他們對祖國特殊的感情。當得知他們多是來自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地的華僑時,鄭秋楓就從《哎喲,媽媽》《星星索》等許多南洋歌曲中汲取創作靈感。歌曲的引子部分「百靈鳥從藍天飛過,我愛你,中國」,則是鄭秋楓在海南島采風時,從當地民歌中獲得靈感創作而成的。其風格類似戲曲中的導板,又近乎高原上的山歌。這段節奏自由、高亢明亮、氣息寬廣、韵味十足的旋律,猶如百靈鳥淩空掠過,歌聲響徹神州大地。

與作曲家鄭秋楓身份相同的是,詞作家瞿琮也出身部隊。創作《我愛你,中國》之前,二人已合作過多首膾炙人口的佳作。二人爲電影《海外赤子》創作了八首作品。《我愛你,中國》是女主角在考場上演唱的歌曲,也是整部電影的點睛曲目。

瞿琮曾談到《我愛你,中國》的歌詞大約構思於1972年。瞿琮回憶,60年代中葉,他就下定决心要創作一首歌頌中國的作品。直至1976年,終於完成了《我愛你,中國》的初稿,準備擇機發表。

1978年春天,歌詞《我愛你,中國》終於等來了機會。剛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分配到廣西電影製片廠的胡冰,創作了電影文學劇本《海外赤子》。爲了讓改革開放後第一部反映歸國華僑愛國情懷的音樂片在音樂上立得住,編劇找到了當時已擁有數首名作的瞿琮。研讀劇本後,瞿琮爲女主角黃思華拿出了早已靜待多時的《我愛你,中國》。

據作曲家鄭秋楓回憶,《我愛你,中國》請過多名試唱者進行試唱,但均未達到理想效果,他只好請中央電臺文藝部的負責人推薦歌唱演員,對方則毫不猶豫地推薦了中央音樂學院教師、女高音歌唱家葉佩英。於是,鄭秋楓給老熟人葉佩英寫信,幷隨信寄去了電影劇本。葉佩英讀後立即回信,欣然應允。

葉佩英祖籍廣東,1935年生於馬來西亞吉隆坡,是少年時代就懷揣愛國之心的海外赤子。童年時代的葉佩英在南洋街頭唱著《賣花詞》爲支援抗戰募捐:「先生買一朵花吧,這是自由之花,這是解放之花。買了花呀,救了國家!」1951年,愛唱《長城謠》《畢業歌》《松花江上》《梅娘曲》等愛國歌曲的葉佩英終於回到了祖國。1955年,她考取了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幷於1960年畢業留校任教。

1979年5月,葉佩英在廣州珠影廠的錄音棚裏幾經哽咽才完成了歌曲的錄製。唱畢,作曲家鄭秋楓緊緊握著她的手激動地說:「你唱得太好了!」影片上映不久,便在海內外引起轟動。歌曲《我愛你,中國》也因其優美動聽、深情隽永被廣爲傳唱。一時間,無論城鄉,凡是有擴音設備的地方,都能聽到葉佩英的歌聲「我愛你中國,我愛你中國……」。

(陳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