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世紀恩仇錄

今年!一月八日晚間李登輝喝牛奶時不慎嗆咳,緊急送台北榮總醫院就醫後,就再也沒有回到他住的翠山莊,七月三十日晚間七時一一十四分嚥下最後一口氣。這位引領台潖衝破威權禁錮,讓台灣邁向民主的推手、但也種下統獨之爭裂痕的領袖,享耆壽九十八歲。

根據醫院聲明,李登輝因呼吸困難緊急送醫後,檢查發現有吸入性肺炎及心臟衰竭,後續合併兩側肺部肋膜積水及急性腎損傷。二月十七日傍晚,坐輪椅於病房區活動時,突發心因性休克,立即進行CPR急救後使用呼吸器。由於李登輝年事已高’本身又有多重慢性疾病,抵抗力弱,住院期間反覆感染,產生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雖經醫療團隊全力救治,仍無法挽回其性命。

近年來李登輝鮮少出現在公眾場合,幾乎不再對政治議題發言,偶爾被媒體捕捉到畫面,也略顯憔悴,不再是那個神采奕奕的「阿輝伯」。台北市長柯文哲說,上次與李登輝見面是去年五月,當時他穿睡衣出來會客,做醫生的直覺知道「他的狀況不好了」。

曾擔任李登輝主治醫師十八年的陳雲亮說,李病逝當天,血壓往下掉,連使用強心劑也不見效,家屬得知後強調「別讓他老人家痛苦」,決定傍晚六點半停止用藥,直到心跳停止後才拆除呼吸器,過程沒有痛苦的表情。

在人生的最後一刻,全家人都陪在李登輝身旁,夫人曾文惠全程緊握結縞七十二年的老伴的手,同時由牧師主持家庭禱告,並進行道愛、道謝、道歉、道別四道人生後,走完近一世紀的生命旅程。

為了向李登輝表達敬意,蔡英文政府決定自三十一日中午十二時起,各機關下半旗三日。總統蔡英文推崇李登輝是時代的開創者,在民主運動風起雲湧的年代,他領導國家,在威權反撲和民主理想之間,帶領國家走過寧靜革命,讓台灣成為台灣人的台灣。

李登輝曽在日記中提及,遺慽沒能見到一手提攜他的前總統蔣經國最後一面,認為死後會不會被人懷念很重要。但李登輝才剛走,其歷史定位尚難蓋棺論定,藍綠基於政治立場,各自以偏狹的視角評論他,一方批評他搞「黑金政治」,另一方則大力稱許其對台灣的民主貢獻,各取所需,各自表述。

李登輝是首位台灣民選總統,在位十二年間,推動台灣民主化,終結「萬年國會」、廢止動員戡亂臨時條款、修訂刑法一百條,解除言論自由的枷鎖,此舉被視為是台灣民主運動、言論自由及推動人權保障的重大成就,被美國《新聞週刊》(NEWS WEEK)譽為「民主先生」(MR. DEMOCRACY)。

另一方面,藍營內不少人視李登輝為眼中釘,從過去以來就一直批評他「鼓動民粹,倒行逆施,禍國殃民,置台灣路透社人民於中共武力威脅之下」,也有人批評他「把中華民國搞得名存實亡,把軀殼借給台灣共和國,借殼上市」。但更多人不滿他把地方派系引進中央,造成黑金亂象,讓他揹上「黑金教父」的污名。資深媒體人趙少康當年曾組「新國民黨連線」與李登輝唱反調,他批評,李登輝的罪過不僅是他搞垮了國民黨,更是因為他引起省籍對立。

二千年連戰敗選,國民黨來台執政五十年,首度政黨輪替,開票結果出爐不久,國民黨中央黨部前已經聚集憤怒的國民黨支持者,要求李登輝辭去國民黨主席,甚至還有人要他切腹謝罪,怒指他這個「台灣之父」披著國民黨主席外衣暗助「台灣之子」陳水扁,最後把中華民國交到「台獨」手中;李被迫辭去黨主席,隔年八月他因幫其一手催生的台潖團結聯盟(台聯)站台,遭國民黨撤銷黨籍,自此與逾三十年黨齡的國民黨分道揚鑣,恩斷義絕,成了台聯精神領袖。

李登輝過世,站在國民黨角度,李登輝曾經是害它失去政權的「罪人」。有人為李登輝「平反」說,李下台後,民進黨也只執政八年,隨後政權又回到國民黨手中,但必須承認李確實對國民黨造成傷害,如黑金讓國民黨體質變壞,造成本土派在黨內尾大不掉,但並未造成國民黨覆亡。

「李登輝對國民黨也有一些好處,在國民黨內他算是比較開明的,他不像蔣介石那樣的獨裁,就黨內來講,他並不是一個獨裁者,後來有新黨、非主流跟他搗蛋,但他並沒有採取激烈的手段對付他們」,一位國民黨人士說。

用國民黨奶水扶植民進黨

離開國民黨後,李登輝嚴然成了「台獨教父」,與綠營關係更加緊密,因此對於李的過世,民進黨幾乎是以國殤的規格悼念。一九九三年李登輝發表著名的「奶水論」—用國民黨的奶水扶植民進黨的成長,讓這個力量薄弱的反對黨得以壯大進而執政。李登輝過世後,綠營政治人物對他的推崇遠遠超過藍營的應景發言,顯示出綠營非常感謝他的「栽培」。

綠營人士直言:「就民進黨來說,李登輝幫了他們很大的忙,讓他們有執政機會,不然以前再怎麼想,民進黨也不太可能有機會執政。但對共產黨而言,李登輝就是一個不顧民族大義的叛徒、台獨叛國者。

蔣經國晚年,其所推動的「吹台青」已蔚然成風,大量拔擢台籍菁英出任要職,其中司法院長林洋港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這位充滿草根氣,講話極富魅力的明日之星、有很高聲望,外界都認為蔣經國的接班人非他莫屬。

一九八四年二月十五日蔣經國公布他的副總統搭檔,竟然不是呼聲最高的林洋港,而是從來都是在林後面接他職務在蔣經國面前謹小慎微、椅子只坐三分之一的台灣省政府主席李登輝,讓外界跌破眼鏡。李登輝後來居上,

乘勢而起,從此台灣政治發展就一直循著「李上林下」的脈絡。

雖說天威難測,但蔣經國其實已經默默觀察了這名跟他一樣在年輕時候曾經短暫做過共產黨員的農經博士。根據蔣經國文膽、前總統府副秘書長張祖詒在所著的《蔣經國晚年身影》記載一九八三年省議員質詢當時省主席李登輝對於台獨看法,李登輝說「中國歷史沒有拋棄台灣,台灣怎能脫離中國大陸」,張祖詒形容這兩句話義正詞嚴、鏗鏘有力,

可圈可點。蔣經國看到後,頻頻點頭,連說「很好很好」。這兩句話讓李登輝踏上總統之路。

蔣經國過世後,開啟李登輝時代,但國民黨內的外省大老不願放手,幾度集結,卻始終鬥不過這名從小接受日本養成教育、工於心計的農經學者。

一九八八年一月一十七日,蔣經國逝世後兩週,李登輝獲國民黨中常會推舉為黨代理主席,但蔣介石夫人蔣宋美齡與李煥、俞國華等黨內大老主張緩一緩,當時主持會議的《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紀忠屈從壓力,也未將代理黨主席案列入議程。不料時任黨副秘書長的宋楚瑜卻在會議中途要求發言,落淚抗議未排入代理黨主席案後拂袖而去,宋楚瑜的「起義」被外界形容為「臨門一腳」,余紀忠順勢提議處理代理黨主席案,其他中常委也紛表支持,通過了李登輝代理黨主席。

一九九零年國民黨爆發「二月政爭」,在臨時中全會上,李登輝挑選沒有政治班底、也沒有聲音的總統府秘書長李元簇出任副總統候選人,遭到以李煥、林洋港、蔣緯國、郝柏村等為首的「非主流派」反對,雙方以「起立」或「票選」表決,結果「起立派」勝出,決定由雙李代表國民黨參選,「非主流派」的翻案功敗垂成。

一位文化界人士指出:「李登輝是一個歷史關鍵時刻做了一些關鍵性行動,讓台灣民主化的一個人物。」他在關鍵時刻做了副總統,也做了總統,如果當初蔣經國欽點的接班人是林洋港,不可能做這樣的事情。

「第一個你要碰到關鍵時候,第二你要做一個大轉變的事情,例如李登輝打倒黨內非主流派後掌權,又扶植反對黨,如果蔣經國沒死,你也不可能做這個事情,或者你沒在那個位子上,也不可能做這種事情,所以他在關鍵時刻做了改變台灣歷史的動作,更重要是他已經做好準備。」他說,英雄不一定是好人,但他在那個位子上的作為扭轉了歷史,「可以說是政治上的梟雄人物」。

在李登輝執政晚期,其統獨立場幾乎與綠營毫無二一致,而且越來越偏激,從經濟上的「戒急用忍」,到政治上的「兩國論」,全面徹底切割兩岸,將台海帶入戰火邊緣。

事實上,在他執政初期,頒布「國家統一綱領」,成立「國家統一委員會」,自任主席,並派其重要蘇幕蘇志誠、鄭淑敏為密使與大陸曾慶紅談判和解條件。「在在顯示出他確不是台獨」。前監察院長王作榮在《與登輝好友話家常》中說。

千島湖事件是統獨轉折

李登輝的統獨立場之後出現轉折,一般認為是「千島湖事件」劃開了第一道裂痕一九九四年那場發生在浙江的事故,有二十四名台灣觀光客在船上遭到搶劫和燒死,震驚台灣,李登輝因此事而抨繫中共政權處理事件的行徑「像土匪一樣」,「這樣的政府,老百姓早該不要了!」

李登輝在意台灣人的尊嚴,當這個尊嚴遭到無理踐踏時,他是有仇必報的。「李前總統心胸狹窄的程度遠遠超過了睚皆之仇。」王作榮說。從痛罵大陸當局不止,以後更延伸到駡中國是一個「不文明的國家」,罵中國文化是「騙來騙去」,甚至出書《台灣的主張》,要聯合周邊國家將中國大卸七塊,激起中國人憤怒。

肯定李登輝的人士認為,李大大提升台灣的主體意識,將台灣凝聚成一個生命共同體,並引導國民黨本土化,使台籍人士得以大量參政並獲取任何公職,讓台灣人出頭天。

根據《遠見》雜誌去年的調查,中華民國撤退來台七十年,歴經七任總統,台灣人最懷念的總統,李登輝僅次於蔣經國,名列第二,超越蔡英文、馬英九、陳水扁、嚴家淦和蔣介石。

李登輝曾遭遇喪子之痛,當時他任台灣省主席,獨子李憲文過世時,他親手抱著兒子遺體走到太平間。媒體報道,一位少數參與李憲文當年追思禮拜的友人形容,「直到禮拜結束,我正打算站起來,忽然聽到輕微的啜泣聲,看到李登輝已彎下身子,將眼鏡摘下,把臉埋進了手掌裡」。

也許經歷過至痛,李登輝早已看淡生死。他曾在二零一三年接受《基督教論壇報》訪問,當時九十二歲高齡的他說,生命在上帝手中,他隨時離開都沒關係,甚至交代家人到那時候把他燒一燒,撒在玉山就好,化為塵土,隨風而去。

(《亞洲週刊》童清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