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城規符合融入國家發展戰略 劉紹滿

澳門特區政府當局近日公佈及將開展公開諮詢為2個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草案,草案諮詢文本的出臺,這是彌補了本澳回歸二十一年來城規發展的不足,無疑草案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草案對澳門未來城市發展描繪了遠大的願景及定位。但甚至有聲音指草案屬於是“遲來的愛”, 用“千呼萬喚”來形容。可見有必要加快推出本澳城市總體規劃,尤其經過今次的疫情之後,較為單一化經濟體系不再適合時宜,透過完善的總體規劃,特別需有計劃參與橫琴發展,加快配合大灣區的建設與發展,將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之中,也更有利本澳“一國兩制”穩健向前發展,以達至澳門成為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

城市規劃向來是澳門社會關注熱點和施政重點。自1999年回歸祖國以來,澳門經濟社會經歷快速發展和轉型,城市化進程相對急速,社會價值呈多元化趨勢、公民意識抬頭,利益格局更趨複雜,土地匱乏而人口持續攀升,導致對空間資源的爭奪及各發展要求之間的矛盾更為白熱化,城市規劃成為廣受關注的公共議題,社會對制度化城市規劃翹首以待。而今次當局的公佈《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草案,草案明確了整個澳門特區的空間整治、土地使用和利用的條件,對公共基礎設施與公用設施作出合理的綜合部署,並作為編制詳細規劃的依據。且草案配合國家和區域戰略發展任務,針對土地利用、空間佈局、居住用地、經濟產業、交通運輸、環境保護、公用設施、基礎設施、文化遺產、城市景觀、都市更新、都市防災等領域提出主要的規劃構想。草案綜合了當前統計分區的人口分佈、特色和功能,提出將澳門土地劃分為18個規劃分區,分為居住區、商業區、工業區、旅遊娛樂區、公用設施區、生態保護區、公共基礎設施區、綠地或公共開放空間區等。其中,根據人口預測、住屋現況及房屋政策,居住區用地占總土地面積預計將達到約22%,基本能滿足2040年約80萬預測人口的住房需求。草案提出,要結合國家、區域及自身三個層次,確立澳門未來城市發展定位,配合推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助力大灣區聯動建設,做好開發橫琴的文章,為澳門居民打造美麗家園,積極建設澳門成為一個快樂、智慧、可持續及具韌性的城市。可見,草案的制訂及設計是屬於較為上層的“設計”,當局真是下了不少功夫,相信會配合特區政府未來科學施政理念,草案也以清晰的分析與規劃及定位,明確了本澳未來二十年的發展路向,贏得社會各界的喝彩及支持,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實,但相信也會存其的不足之處。

據瞭解, 草案提出以“門戶”、“樞紐”、“軸帶”和“核心”,打造澳門未來整體城市空間結構,為長遠發展提供重要頂層規劃方向。二門戶是“國際門戶形象”、“東門戶形象”;三樞紐是“關閘商業區域合作樞紐”、“十字門水域區域合作樞紐”、“橫琴蓮花區域合作樞紐”;四軸帶是“一河兩岸合作軸帶”、“濱水歷史旅遊軸帶”、“知識產業科技軸帶”、“綠色韌性軸帶”;多核心是“多元產業”、“旅遊娛樂”、“綠色休閒”、“綠色迴圈”、“宜居社區”、“產業升級”。草案內容就社會爭議的用地疑問給出答案,包括提出構思於新城A區南端及路環荔枝碗新增全澳文化設施;狗場原址繼續原規劃建學校及康體設施;南灣湖C、D區規劃政府設施,意味原規劃新城B區的“政法區”已轉移等。對於草案諮詢文本出臺。有學者表示,總規涉及面廣,對澳門長遠發展有深遠影響。僅從經濟、投資層面而言,可減少政府招商、投資者投資的不確定性,降低潛在投資風險;同時因應總規藍圖,把資源合理分配,配合城市未來發展方向。總體規劃草案明確住房規劃三個重要目標方向,包括居住用地基本滿足二○四○年預測人口的住屋需求;優化將來職住平衡空間佈局;建設宜居新區。綜合人口預測、住屋現況及房屋政策,居住區用地占總土地面積將達到約百分之廿二,基本能滿足四○年約八十萬預測人口的住屋需求。可見,當局對未來城規的規劃,已是做足的工作,這是今屆政府在疫情期間,又一項值得社會支援的施政,若有清晰的總城規出臺,相信對澳門未來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草案的諮詢或修改,仍需吸納社會的建議,取之精華,集思廣益。

對於今次城總規的草案諮詢文本出臺,即時引起社會的重視。有學者則認為,初步看,城市總規正視澳門現有的不足,包括土地資源有限、交通運輸配套落滯後,城市發展與景觀保育、都市更新,以至產業多元、升級等問題,作出相應規劃方向,涉及面廣泛,也為澳門未來發展描繪較清晰的藍圖。不過,澳門面對的發展情況、國際形勢不斷變化,故各界有需要加強參與,共同制定符合澳門整體利益的總體規劃。總體規劃大致描繪澳門未來二十年的發展方向,特別是提出土地資源配置的比例,讓本澳乃至國際投資者可瞭解澳門土地資源配置的規劃。澳門一直以來面對土地資源有限,嚴重制約發展空間,更局限城市基建發展,導致交通運輸配套未跟上。現時有清晰的總體規劃後,可加快善用土地資源,配合城市發展需要。從經濟層面思考,總規給予政府部門、投資者發展方向,政府部門制定政策時有總體施政方向,調配政策資源推動城市規劃,投資者則可因總規下的城市佈局,作相應的資源配置及投資決定,減少政府部門制定政策、投資者投資時的不確定性,降低潛在投資風險。另有學者認為,總規把澳門土地資源分工,可讓各界知悉未來土地的用途及分佈。透過土地用途的分佈,可預計政府未來計畫澳門將向哪些方向發展,如工業用地僅占2%,商業用地祇有4%,旅遊娛樂區仍保持13%等,均可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旅遊娛樂仍對本地經濟佔有較重地位。政府的產業多元構想,在工商、商業土地有限下,如何推動產業多元,值得關注。估計更多可能是透過粵澳深度合作區,推動產業多元,彌補澳門土地資源不足的局限。

眾所周知,澳門作為國際旅遊城市,未來城市的商業發展是至關重要。而草案則提出劃分三類主要的經濟產業用地,即商業區、工業區及旅遊娛樂區,並構思發展多個商業圈,助力本澳開拓高端產業新核心,把握橋頭經濟新機遇,促進經濟適度多元,提高城市經濟韌性及綜合競爭力,配合未來經濟戰略發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新合作。旅遊娛樂區規劃主要作旅遊專案及相關服務的區域。用地佈局維持集中于路氹城及新口岸等分區,構思於澳門半島打造“濱水歷史旅遊軸帶”,加強其他旅遊娛樂元素和配套設施,發揮協同效應,促進旅遊業與其他行業共同發展,持續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有旅遊業界則認為,城規對旅遊業有一定規劃比例,有效鞏固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令業界方向更清晰、明確。對城規方案中“一河兩岸合作軸帶”,建議利用水域資源,發展海上游,一方面可增加旅遊體驗,另一方面可令旅客出行多個選擇,更加便利。澳門半島因為土地制約,難做到大規模的休閒旅遊城區,但許多景點位於舊城區內,建議藉加強各個歷史城區的世遺景點宣傳,有效地活化各個舊區,帶動周邊經濟。有意見建議可根據各個口岸的特點作出引導,加強旅客對澳門旅遊地點佈局的認識,如橫琴新口岸的特點是鄰近金光大道一帶;內港客運碼頭的特點則是鄰近舊區,宣導旅客按需要從不同口岸入境,起分流作用,減輕關閘口岸壓力。

其實,也有意見則認為,城規草案定位清晰,強化中葡商貿平臺定位及對接灣區,各區劃分亦有利外來及本地投資者大概瞭解澳門發展路向。當中,有擴人口容量目標,以及設立旅遊娛樂區、工業區、商業區等亮點,描繪出藍圖。但也有意見指,草案對澳門未來城市發展描繪了遠大的願景及定位,但缺乏論述過去及未來面臨的問題。草案內容偏向靜態規劃方案,未能因應社會動態發展而制訂相應的、階段式的規劃方案;亦未能對實現城市定位及願景提出具體方法,某程度存在缺失。草案還缺乏對未來人口特徵、訪澳旅客數位、非居澳人口回流等狀況分析。也未分析現時土地的利用情況,使草案未能展示因人口結構變化所衍生出對城市機能配套的轉換需求。有意見建議當局應就現時用地比例、房屋類型及樓齡等特徵作分析,並就不同分區的人口結構及居住條件,闡述有待解決的問題,適切訂定各區發展目標和操作方案,讓大眾更好理解《總規》思路,為未來詳細規劃奠定基礎。再加上《總規》跨度為二十年,涵蓋絕大部分青年群體,將由青年轉為中壯年階段,總規如何滿足當代青年對未來城市發展的想像和需求,值得關注。且還很多內容沒有提及,包括新城如何融入智慧城市建設、有否防災考慮、工商業界如何參與其中等,若可有更多資訊,可便利商界日後部署。

城市總體規劃要因地制宜地、合理地安排和組織城市各建設專案,採取適當的城市佈局結構,並落實在土地的劃分上,使城市建設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步驟、內容相協調,取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要注意城市景觀的佈局,體現城市特色。綜觀今次的草案,為澳門回歸以來首份法定總體規劃草案文本,社會更多的聲音就是,期盼政府儘快將這份概念性綱領落實細化,以科學化、規範化、法治化手段推出分區規劃,為社會經濟發展和居民優質生活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撐。這份草案明確區域定位,內容豐富,有不少亮點,高度體現政府大局觀念。然而城市的合理規劃和未來可持續發展,極其考驗政府施政,此前政府因欠缺對頂層設計的考慮,住房和交通等問題日益成為城市發展的突出問題。草案提出了規劃的基本技術路徑,但缺少具體的實施手段,某些方面闡述過於簡短,需深化瞭解分析。但筆者認為,城市總體規劃草案出臺使澳門清晰自身定位,然澳門融入灣區是大趨勢,發展過程中要兼顧與周邊地方的合作。例如,澳門國際機場、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作為澳門與區域、國際的兩個門戶,未來規劃上要連接澳門各主要出入境口岸、旅遊區及住宅交通配套,方便各類人士出入,最終配合澳門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目標。

據悉,當局預計明年九月可將總體規劃最終報告呈給行政長官決定落實。“總規”草案的制訂基本符合澳門參建大灣區、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發展戰略,有利澳門在粵澳深度合作中的角色地位,增強澳門在區域合作中影響力的目標。筆者也建議規劃加入更多區域融合細節,使珠澳合理貫通在功能空間、景觀設計和跨區交通等佈局;當局應積極主動與廣東省及珠海市協商合理規劃,尤其應在橫琴深度合作區交通、醫療、養老、教育、環保等具體領域的互聯互通,加強跨境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的緊密銜接,為區域協同發展打好長遠基礎 ,為澳門的未來規劃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