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有你:推動臺胞的政策參與

兩岸融合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籨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的新思路,它要求我們從「推動交流」的思維轉向「推動參與」的思維。因此,在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僅僅思考如何為台胞生活提供便利,如何為台胞在陸發展提供條件,是遠遠不夠的。

兩岸融合發展要求兩岸在「共同參與」中實現「共同發展」,要達成這一目的,需要解決兩個基本問題:第一,如何提高臺胞的參與意願;第二,如何爲臺胞提供參與空間。

提高參與意願之所以重要,是因爲它直接關係到臺胞主觀的行爲動機,

是實踐參與行爲的前提。而提高臺胞參與空間之所以重要,是因爲它爲臺胞實踐參與行爲提供了客觀的可能。在這裏,我們重點探究爲臺胞提供參與空間的問題。

爲臺胞提供參與空間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提高臺胞在地方的政策參與,

即在涉及臺胞的政策制定過程中,充分發揮臺胞的自主性,甚至嘗試在政策起草階段以委托、授權等方式,讓臺胞的自治組織參與政策的起草。第二,提高臺胞在基層的社會參與,即在大陸城市的社區建設中,積極吸取臺胞在台社區發展的先進經驗,在實現社區發展的過程中,推進臺胞在地生活的認同感。

政策制定的困境

自十九大以來,大陸惠台政策不斷完善發展,形成了共治共享、覆蓋面廣的特點。各級政府部門在中央重要精神的指引下,結合當地的實際,配合施策,持續發力,努力出臺了一系列惠及廣大臺胞台企的政策措施。

從惠台政策制定的過程來看,調研會議是主要的方式,地方台辦牽頭其它政府職能部門通過走訪、會議等形式收集社會民意。其背後體現著對臺胞呼聲的尊重,但也存在若諸如行政成本高、意見重複等問題。

在「31條惠台措施」剛剛頒布時,台籍全國人大代表陳雲英就曾揭秘政策制定背後的故事。她談到,臺胞群體的呼聲和需求一直是惠台政策制定與實施的核心導向,這些恵台政策在出臺之前,就聽取了很多臺灣同胞的聲音。作爲人大代表,她就曾去不同的場合調研,聽取各個領域的臺灣同胞意見。

另外,惠台政策涉及民生、創業就業、文化交流等不同方面,涵蓋了不同層次及類別的政府職能窗口,在制定政策時,多數由當地台辦牽頭,相關部門根據自己的職能開展專題調研。例如,爲了加大對中央惠台政策落實情况的跟踪審計力度,以及臺灣同胞來厦門就業激勵政策的制定,贋門市審計署開展了數次專項調研。

當下,地方政府所制定的恵台措施涉及面廣且更爲具體,作爲牽頭機構的台辦往往要協調衆多部門,對每一項恵台政策都進行專項調研,這使得調研的任務十分艱巨。有台協相關人員反映,僅2018年,他就參與了關於惠台政策的大大小小調研會議多達200餘次,這些會議的內容雖有不同類別,但更多是內容的重叠。比如他在某次調研會議上反映的情况,却需要在其它政策領域的調研會議上不斷重複,無形中消耗了巨大的時間與精力成本。可見,地方政府惠台政策的制定方式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另外,隨著臺胞往來大陸的日益頻繁,臺胞事務不斷涌現,對於政府而言,涉及臺胞的行政管理事務通;激增,地方性法規與政策在保障臺胞權益上經常出現捉襟見肘的情况,在局部的政策領域出現了政策的空白點與盲點,導致部分臺胞群體權益得不到良好保障。

政策制定的可能模式

對於政府決策過程而言,傳統的內部集體決策模式或是政策咨詢模式已發生轉變,漸漸形成了集思廣益型決策模式,政策過程也更加開放,委托專家或專業化機構進行決策的模式也不斷出現。

首先,委托決策的模式有利於彙集反映臺灣同胞的現實需求,輔助政府形成系統的、穩定的具有針對性的惠台解決方案。這其中的核心邏輯,在於委托決策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方式,是臺灣同胞根據自身的實踐需要,通過調查、走訪、會議等形式,撰寫關於某項惠台政策建議的報告材料,輔助地方進行惠台決策。如「臺灣青年創業政策建議白皮書」,就是在大陸進行創業的台青群體共同發起的針對青年創業的頭腦風暴會議,通過廣泛收集各地創業台青所遇到的現實問題,加以整合、歸納與匯總,爲地方政府瞭解與把握創業台青的實際需要提供了寶貴資料。

其次,政策委托模式有利於降低行政成本,提升惠台政策的決策效率。從我國的政策過程來看,科學化、民主化程度不斷加强,社會力扭的壯大以及政策制定中參與主體的多元化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隨著政策參與主體的多元化,政策議程設定過程中協調多方利益的困難會越來越大,因而對政策決策中的多元信息及信息整合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在惠台政策方面,由於涉及面較廣,涵蓋了經濟交流合作、社會文化交流合作、臺胞在大陸學習實習、臺胞在大陸創業就業、臺胞在大陸居住生活等方面,台辦以及其它政府職能部門要進行大量的信息整合來進行決策。調研會議與座談會固然是聽取社會民意、彙集社會需求的重要方式,但如果在每一個涉台領域都由政府牽頭進行大量的政策調研,勢必會造成高額的行政成本,影響決策效率。所以,可以考慮一種新的決策模式,在某些涉及民生、創業、就學、就業等政策細化度較高的領域開放一定的政策窗口,委托臺灣同胞群體進行調查,爲政府提供決策建議,提升惠台政策的決策效率。

此外,政策委托模式有利於培育臺胞的主人翁與建設者心態,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大陸惠台政策正在爲兩岸融合發展注入强大動力。根據相關民調數據顯示,超過半數的臺灣民衆會因爲受到惠台政策的吸引而願意來大陸發展。一方面,我們不斷完善惠台政策的相關內容,保障臺胞的生活與工作權益;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能進一步開放臺胞參與惠台政策的制定過程,使他們以一種主人翁的積極心態將智慧與情感融入大陸的工作生活中,會更有利於兩岸的融合發展。委托決策就提供了這樣的渠道,讓臺胞不再是惠台政策的被動接受者,也是惠台政策的決策參與者。臺胞根據自己的工作生活實踐,通過調研等方式向地方政府提出需求與政策建議,在過程中增進了認同感與獲得感,主人翁和建設者的心態是臺胞從個體發展邁向轉型升級的深度融合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

臺胞群體不僅應是惠台政策的政策目標,更應該廣泛地參與到恵台政策的制定過程中。通過委托決策的方式,臺胞群體可以更自主地表達自己的呼聲與需求,發揚主人翁建設者的積極心態,共同參與完善當下的惠台政策體系,提升惠台政策的有效性與科學性。此外,對大陸政府而言,這也是更有效率的決策方式,有利於降低行政成本,將更多地資源與精力專注於解決臺胞的實際問題上。

惠台政策的生動實踐,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台灣同胞不會缺席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進程」的著名論斷,以更開放、包容的姿態將臺胞群體納入惠台政策的制定過程,將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唐樺、王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