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增強電子政務可及性 鄒玖勝

隨著《電子政務》法律及《電子政務施行細則》於日前正式生效,標示著特區政府電子政務進入新階段。《電子政務》訂定了公共部門以電子方式作出的行為和手續的規定,從而具備條件打破以往法規及技術上的障礙,實現公共部門之間數據的互聯互通,打破「訊息孤島」。在現有基礎上,未來澳門電子政務的建設要重點解決好電子公共服務的可及性、市民接受性,以及更好滿足市民需求等問題。

什麼是電子政務?其實,在一般意義上,電子政務作為政務資訊化的具體體現,是指國家各級政府機關在政務活動中,全面地運用現代資訊技術進行辦公、管理和為社會提供公眾服務。其中,「電子」是手段,「政務」是關鍵。它的基本意義有三方面:第一,電子政務必須借助於電子信息,數字網絡技術離不開信息基礎設施和相關軟件技術的發展;第二,電子政務處理的是與政權有關的公開事務,包括政府機關的行政事務,還包括立法、司法部門以及其他公共組織的管理事務;第三,電子政務並不是簡單地將傳統的政府管理事務原封不動地搬到互聯網上,而是要對其進行組織結構的重組和業務流程的再造,電子政務不是把現行政府的功能一一對應,從實質的內容深刻程度及服務對象的廣泛度來看,電子政務主要包括幾個方面:政府間的電子政務(Government Government G2G)、政府與企業的電子政務(Government-Business, G2B)、政府對公民的電子政務(Government-Citizen, G2C)。

值得一提的就是,在電子政務規劃過程中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第一,堅持統籌規劃與部門合作的原則。電子政務建設不同於傳統的工程項目建設,它是一個跨部門、跨行業的系統工程,在工程建設中各部門一定要統籌規劃,不能各自為政,同時,各相關部門也要相互配合,切不可為了部門局部利益犧牲整體利益。而且,在制定規劃時,要始終牢記,電子政務的核心是政務,因此,所有的行業、部門都必須服從政務的需要,絕對不能只顧部門利益而置政務這個核心目標於不顧;第二,堅持規劃與實施相結合的原則。電子政務建設是一項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的系統工程,資訊技術本身發展太快,大家熟悉掌握也需要一個過程。規劃一定要立足於整體,要有前瞻性,在規劃形成的基礎上,實施方案要細化、具體化,具有可操作性,整個規劃可以分若幹階段分步實施,以保證電子政務建設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第三,堅持新建項目與整合現有資源相結合的原則。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國內大多數地區在網路、應用系統、資訊資源、技術人才和管理隊伍等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首要的是要把這些資源整合好、利用好,使其充分發揮效益,儘量少鋪新攤子,或不鋪新攤子,充分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在梳理、優化、重組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資訊資源具有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第四。堅持政府資訊安全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的原則。安全可靠是電子政務建設的基本要求,如果沒有可靠的安全保證,網路一旦受到攻擊,就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甚至造成政府集工作癱瘓。因此,在堅持電子政務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同時,一定要堅持政務資訊系統安全保障工作,堅持資訊安全系統與電子政務主體工程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要把安全管理貫穿於電子政務運行、維護的全過程。規劃方案制定後,還要邀請與電子政務建設緊密關聯的各相關部門及專業人員,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細則。在制定實施細則時,一方面要嚴格貫徹電子政務規劃方案,又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相應調整,尤其是要充分整合原有資源和基礎設施,力求節約,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提高政府形象等多重效益。

為了對公眾事務高效服務與管理,並有利於民眾參與監督,必須積極推進政府工作的資訊化。發展電子政務,已經成為經濟和社會資訊化建設的一個十分緊迫的任務。事實上,澳門特區政府早在2000年《施政報告》行政法務範疇中提出透過資訊工具的廣泛運用,克服官僚作風,方便市民。同年,特區政府成立跨部門「電子政府工作小組」研究電子政務建設。工作小組在2001年底制定《澳門特區電子政府策略研究報告》,明確電子政府及行政現代化並行發展。行政現代化是發展電子政府基礎,電子政府是改進行政程式及提升行政現代化工具。特區政府推行電子政務十幾年年,政府網站電子服務專案數量確有所增加,但仍以網上查詢和下載表格為主,市民下載表格列印再手寫,然後再到有關部門提交,未能普遍地簡單方便的在網上提交電子表格。電子化服務應可以直接在線上實行公共服務,而非線上查詢或下載表格。

澳門電子政務發展緩慢,其中一個原因是部門各自為政,每個部門各自開發獨立電子賬戶,市民使用不同政府部門提供的電子服務時,仍需使用相關部門的獨立電子賬戶,削弱政府入口網站的公眾電子服務平臺作用,未能達到政府一直提倡「一個網上賬戶、多種政府服務」目標。經檢視及改進後,當局近年邀請阿裡巴巴助澳構建智慧城市,並推出「一戶通」、「一窗式」服務等,《電子政務》亦完成立法。惟現時透過「一戶通」帳號及手機應用程式,居民已能線上報考公職、向部分部門申請預約、向身份證明局申請證明書、向社保基金申請津貼等,但不少具體申請及審批手續仍需親身到部門辦理,未能實現全程電子化。現時各部門亦因公文仍需人手送遞,部門之間難以做到真正且快速的互聯互通。凡此種種,反映加快電子政務步伐的重要性。

而2020年是全球電子政務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一年。在共抗疫情過程中,各國政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認識到電子政務的重要性。許多國家或地區加快出臺政策措施,推動電子政務轉型與創新,以期讓數位化在政務服務乃至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

據《2020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顯示,在疫情防控期間,大多數國家和城市政府通過門戶網站、移動應用程式和社交媒體平臺公開防控資訊,快速回應公眾需求,採取了許多創新舉措。例如法國政府上線了全面細緻的疫情資訊公開平臺,並推出追蹤新冠肺炎患者的手機應用程式;今年6月底,韓國提出將在更多領域推廣無接觸服務、個性化服務系統,以適應疫情常態化下保持防控的要求;為緩解疫情衝擊,日本政府力促所有行政手續都能線上辦理,以防破產、保就業、刺激內需為目的設立的各種救濟發放業務都有賴於該國政務電子化水準的不斷提高;在迦納、肯亞、烏干達等非洲國家,「開放式創新中心」這一數位化服務形式逐漸建立起來,民眾、社區、企業、非政府組織及政府部門可以共用包括疫情在內的各類資訊,共同利用數位平臺商討公共政策。

同樣,澳門在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電子政務的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澳門特區政府在抗疫防疫工作上亦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迅速反應,如初期的口罩保障供應系統,以至後來的「健康碼」、核酸預約等,全都電子化流程,一洗過往政府電子政務落後、拖遝的形象。

而新的《電子政務》法律及《電子政務施行細則》日前正式生效,更標示著特區政府電子政務進入新階段。《電子政務》訂定了公共部門以電子方式作出的行為和手續的規定,從而具備條件打破以往法規及技術上的障礙,實現公共部門之間數據的互聯互通,打破「訊息孤島」。社會對此寄予厚望。

有學者就提出,隨著有關法律法規生效,將有助推進政府各部門的數據治理及資訊共用,為打破「孤島困局」創設條件。然而,在法律及技術層面相繼完善時,如何推動部門之間相互配合、改變舊有思維、提升服務意識及履行各自應有責任,是政策成功落實關鍵。現時政府各部門合共推出五十項手機應用程式,涉及約三十個部門,有部門甚至推出數個。這些應用程式雖可為居民提供資訊或申請功能,但「App出多門」明顯與便民理念相違背。隨著有關法律法規生效,未來資訊與服務將逐步整合至「一戶通」,建議未來在一個窗口上,將不同的程式作出更清晰的歸類,以便居民使用。此外,政府近年在企業、居民及部門之間的電子服務工作上,已有不少舉措,但政府與員工之間的電子政務工作須加強重視。

有立法議員則認為,相關立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往法規及實務上的障礙,但要實現公共服務電子化的目標,關鍵是推動部門之間資訊數據共用、減省程式,推行一窗式服務,才能真正便民。雖然政府電子化服務的項目逐年遞增,居民透過一戶通帳戶可以辦理的服務項目有所增加,不同部門的手機應用程式亦有意整合至一戶通統一平臺;然而,市民目前不少具體申請及審批手續仍需親身到部門辦理,未能實現全程電子化。

《電子政務》以法律形式確立了公共部門使用電子方式進行公務通訊及處理檔的有效性,可說是紙本文件向電子文件的轉變;但如果檔電子化只停留在初始階段,例如將紙本檔掃描和轉換成電子檔,而不是文本的形成、傳送、簽署、審批、查閱、存檔的全程電子化,居民本身或部門處理時所應行的程式未必能減省。文件電子化只是公共服務電子化的初階,或有助減少部門間紙本文件送遞的工作,關鍵是透過電子化令行政程式更為簡便,居民等候的時間減少,達致真正便民。更大的問題是,各政府部門之間如何實現資訊數據共用,打破以往部門之間系統不統一的問題,讓資訊通達,省卻居民為申辦各項公共服務而需重複提交有關文件或重複申請的麻煩和時間。公共服務電子化的進程,應朝大力優化程式邁進,真正提升行政效率,避免人員膨脹、辦公室及行政成本不斷增加的惡性循環。電子政務亦有助開展一窗式的服務模式。「一窗式」服務模式是政府選取性質相似的服務,將現時「多頭找部門、多次辦理」的模式轉變為「一個視窗、一次辦妥」的公共服務模式。例如僱員入職時,僱主基本義務是要向財政局報稅、向社保更新僱員資料和供款,要跑兩個部門。即使到政府綜合服務大樓辦理,但仍要跑兩個樓層的不同窗口,填兩套檔、交兩套表,這些關聯性強的事務就有條件推行一窗式服務。

在互聯網、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趨勢下,電子政務的發展程度直接影響政府管治效率、公共服務水平以及城市運轉能力。因此,未來電子政務的建設應從審批「便利化」轉向審批「極簡化」,審批方式應從「視窗辦」轉向「移動辦、網上辦、自助辦」,政務服務信息化建設應從重「系統」轉向重「平臺」、從重視「人工服務」轉向重視「智慧服務」,加快實現讓企業、居民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為目標,提升政務服務的便捷性,從而有力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