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關注五中全會 聚焦經濟循環發展

【香港中通社10月27日電】本屆中共中央委員會的第五次全體會議(簡稱五中全會)26日起在北京召開,四天的全會將討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簡稱“十四五”,2021年至2025年)及2035年遠景目標。在複雜的國際環境與內外壓力下,中共中央精細制定未來15年的中長期規劃,引發境外媒體關注。

“十三五”時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 “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台階。“十四五”時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

這也是新冠疫情後,中共召開的首次中央全會。與一年前相比,中國面對的國際形勢因新冠疫情、中美矛盾等變得更為嚴峻複雜。中共高層將如何因應當前國際局勢的考驗,備受關注。

分析人士判斷,五中全會將聚焦經濟和發展。新加坡《聯合早報》援引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師王軍分析說,中美之間以“競爭為主、合作為輔”的全面競合新格局,將成為貫穿“十四五”甚至更長歷史階段的大概率現象。王軍認為,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重要意義不僅在於具體規劃,更在於凝聚信心。至於規劃本身,“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相信將是核心理念。

按慣例,中國會在五年規劃中提出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目標。相比“十三五”規劃設定的“6.5%以上”的增速,經濟分析師預計,“十四五”規劃可能設定一個較低且靈活的增長區間,甚至打破慣例不設定明確增長目標。埃菲社26日引述學者預測,中國共產黨可能將2021年至2025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設定為4%至5%。

“雙循環”預料將成為“十四五”規劃的熱詞之一。《日本經濟新聞》分析認為,鑒於同美國之間的對立可能長期存在,中國將著眼於探索如何依靠國內經濟循環保持增長。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提到,中國領導層26日開始討論國家的長期優先事項,預計將把重心放在提高技術自給自足能力和推動“十四五”規劃將重點推進“雙循環”戰略。這項戰略立足國內市場,謀求“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內需上,中國領導層已暗示,將擴大重點關注的經濟增長領域,納入環保、創新和自給自足發展——例如糧食、能源和芯片等自給自足——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