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紀念白求恩》發表始末

2020年3月,是白求恩誕辰130周年。80多年前,毛澤東發表《紀念白求恩》一文。在新時代,回顧此文發表始末,公開那些鮮爲人知的史料,還原當時在延安和晋察冀發生的感人故事,對於我黨我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具有現實意義。

歷史背景

1939年11月12日凌晨5時20分,偉大的國際共産主義戰士白求恩於河北省唐縣黃石口村村民邸俊星家中停止了呼吸。此時,漫天大雪攪得周天寒徹,巍巍太行頓時一片肅穆。床頭的燭光閃閃跳動,滴滴燭泪滾落下來。

11月17日,聶榮臻率晋察冀軍民在河北省唐縣於家寨爲白求恩舉行了隆重的殯殮典禮。12月1日下午,延安各界在楊家嶺中央大禮堂沉痛悼念白求恩大夫。主席臺前,毛澤東的挽詞寫著:「學習白求恩同志的國際精神,學習他的犧牲精神、責任心與工作熱忱。」除此之外,中共中央、八路軍總部、陝甘寧邊區政府也敬獻了挽聯。沉靜而莊嚴的會場上高懸著白求恩的畫像,由朱子奇、鄭律成作詞作曲的《白求恩紀念歌》的旋律從中央大禮堂奔騰而出,在清凉山上環繞,並向著遙遠的太行山徐徐擴散……

追悼大會結束後,八路軍政治部、衛生部决定,要在《八路軍軍政雜志》上編輯出版《諾爾曼•白求恩紀念册》,由王稼祥和八路軍衛生部部長孫義之向毛澤東、朱德等中央領導約稿。

幾天後,毛澤東接到請他撰寫紀念白求恩文章的報告,並於12月21日在延安楊家嶺窑洞完成了這篇鼓舞人心、影響深遠的紀念文章《學習白求恩》。同時,接到撰寫紀念文章並如期完成任務的還有朱德總司令的紀念文章《追悼白求恩同志》,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長江局書記王明的紀念文章《紀念白求恩同志》,八路軍衛生部政委饒正錫的紀念文章《接受白求恩同志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産》。這期雜志還介紹了白求恩生平,同時刊發了中共中央、陝甘寧邊區政府慰問白求恩家屬的電文,紀念册同時刊登了白求恩寫給毛澤東、聶榮臻的書信及工作報告,寫給美共、加共領導人白勞德、巴克的書信共14封,以及給軍區衛生部葉青山、游勝華的信件兩封和白求恩在模範醫院成立大會上的講話,晋察冀軍區衛生學校章程等。隨後,由晋察冀軍區提供白求恩寫給毛澤東、八路軍領導的書信,以及白求恩生平圖片等史料,並由《八路軍軍政雜志》主編蕭向榮負責,於1940年初出版發行《諾爾曼•白求恩紀念册》特刊。

1940年年初出版的《諾爾曼‧白求恩紀念册》爲32開的毛邊本,全書119頁,封面上方是黑體字標注的書名,左下方是白求恩的半身黑白像,最下麵署「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政治部衛生部出版1940」字樣。封二是八路軍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爲紀念册的題詞:「紀念白求恩同志,應遵照他的指示,爲改進八路軍醫藥事業而鬥爭。」

《諾爾曼‧白求恩紀念册》當時僅印了1000册,主要發放範圍是延安衛生機關、晋察冀軍區衛生系統,少部分被帶到其他根據地。儘管印量少,但毛澤東《學習白求恩》一文還是迅速傳播開來,許多根據地通過手抄、油印等方式閱讀這篇文章,並在八路軍、新四軍中,特別是在醫療衛生戰綫開展了向白求恩學習的活動。

發表始末

1939年12月21日,毛澤東把寫好的篇名爲《學習白求恩》的文章送往八路軍政治部,政治部領導馬上批示送往八路軍軍政雜志社。在主編蕭向榮的組織下,《諾爾曼•白求恩紀念册》很快編輯完成,送審後在延安拐峁印刷廠完成了印刷任務。這本雜志很快分發到延安各界和晋察冀衛生部門,一些來延安開會的各根據地同志也帶走了一部分,由於印刷量小,滿足不了需要,延安一些單位和八路軍、新四軍衛生部門又通過油印等形式繼續翻印。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的有延安版本,有晋察冀版本的《學習白求恩》。由於戰爭年代行軍打仗、頻繁轉移,文章文件很難保存,所以到今天,《諾爾曼‧白求恩紀念册》只保存下3份,其中1份在中國歷史博物館,1份在國家圖書館,1份在武漢紅色文物收藏家姜小平手裏。還要提到的是,20世紀80年代初,胡喬木同志曾三次要求中央檔案館尋找毛澤東的《學習白求恩》的原稿,但仍未發現。

我們可以把毛澤東1939年12月21日的《學習白求恩》原稿,1946年晋察冀軍區編印的《毛澤東選集》中《學習白求恩》原稿,1949年版的《學習白求恩》原稿和1952年毛澤東在把這篇文章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時的修改稿《紀念白求恩》做一下對比。

1939年12月21日的原稿和毛澤東在1952年的修改稿看上去沒有太大的不同。但仔細閱讀後會發現,毛澤東對原稿的修改,包括標點符號達55處之多。最集中的修改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文章標題。由《學習白求恩》改爲《紀念白求恩》。從字面分析,學習也是紀念,而紀念則是更永久的學習。我理解毛澤東對標題的修改不但表明了他對白求恩的敬仰,更是希望全黨全軍全國人民永遠和世世代代學習他。

二是删改的幾處用語。第一自然段第四行,原文講:「去年春上到延安時,他就要求去五臺山工作。」後來我們知道因爲各種原因,白求恩在延安停留了一個月。毛澤東改爲「後來去五臺山工作」。但原稿透露出個重要信息是,白求恩剛到延安,就要求上前綫,甚至因爲不能馬上到前綫而産生苦惱甚至憤怒的史料是真實可信的。

第一自然段,毛澤東把「列寧說」改爲「列寧主義認爲」,把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産階級要擁護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獨立運動改爲「解放鬥爭」,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無産階級要擁護資本主義國家無産階級的聯合,也改爲「解放鬥爭」,這樣改更貼近列寧的原意。

第二自然段第三行開始,毛澤東批評了我們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不少人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後再替別人打算。出了一點力就覺得了不起,喜歡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對同志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這種人其實不是共産黨員,至少不能算一個純粹的共産黨員。」原稿中,毛澤東嚴厲地寫道:「對著白求恩同志應當愧死。」1952年,毛澤東在修改這篇文章時把這句話删掉了。我認爲,毛澤東批評的這些問題,很多都是白求恩在書信中反映的。例如,一些醫護人員責任心很差,給傷病員造成嚴重後果;互相推諉扯皮,使很多工作無人幹,缺少同情心等。由於很多問題得不到解决,一些告狀信到了毛澤東那裏,因此,毛澤東要求這些同志要把白求恩當作一面鏡子,深刻反省自己。13年後,我們的隊伍中,特別是醫療衛生戰綫的工作作風有了很大好轉,涌現了大批白求恩式好醫生。毛澤東删除這句話,也許也是對這個進步的肯定。

第三自然段中,毛澤東原稿中寫道:「白求恩是個醫生,他以醫療技術爲職業,精益求精,在整個八路軍的醫務系統中,他的醫務是最高明的。」毛澤東接寫道:「他五十多歲了,幹此一門並未想改換。」然後批評了見異思遷的人,鄙薄技術工作以爲不足道,以爲無出路的人。毛澤東的批評在當時非常有針對性,很多人希望上前綫,不願意從事技術工作。即使幹了技術工作的人也不安心。當時延安的一些醫生護士想去魯藝學習戲劇表演、文化創作,曾受到毛澤東和周恩來的批評。毛澤東這句話,就是要求做技術工作的人要學習白求恩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的精神。後來删掉稱贊白求恩的這句話,並不影響文章中的批評鋒芒。

第四自然段,毛澤東的原稿寫道,「對他的死,我是很歉疚的」。1952年,毛澤東改爲「對於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實際上,毛澤東對白求恩的逝世感到歉疚是發自內心的,他爲沒能保護好白求恩,沒能把白求恩搶救過來感到內疚。13年後,這種悲痛並沒有因爲白求恩的遠去而减少半分。從這兩個字的修改,我們可以看到毛澤東對白求恩的深厚情感,也理解了毛澤東終其一生,始終把白求恩視爲全黨學習榜樣的良苦用心。

三是格式、字句、標點符號的修改。仔細對比可以發現,幾乎每一行都有修改,原來標注在每一個自然段前面括號裏的一、二、三、四取消,使文章更加流暢。原來是「不遠萬里,渡過太平洋,來到中國」,删去「渡過太平洋」,句型更加簡潔,原來是:「他以醫療技術爲職業,精益求精」,改成「對技術精益求精」,這就和「對工作,對同志」的語句更加呼應,形成了「三對」精神的精准表述,「他的醫務是最高明的」,改成「他的醫術是很高明的」等。這些都表現了毛澤東作爲文章大家、語言大家的嚴謹學風,使今天的我們受益多多。

還有一件鮮爲人知的事,是毛澤東在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講學習白求恩的故事。一些黨史專家稱其爲和平醫院版的《紀念白求恩》。大家知道,白求恩去世後,八路軍軍醫處根據毛澤東和八路軍總部的指示,於1939年12月1日將八路軍軍醫院命名爲「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從那時起,這所醫院年年都要開展紀念白求恩的活動。

1940年11月12日和1943年7月,毛澤東兩次來到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參加紀念白求恩的活動,並對爲什麽要學習白求恩、怎樣學習白求恩作了精彩演講。時任該院院長、毛澤東保健醫生的黃樹則,時任八路軍衛生部政委的饒正錫和一些同志在回憶錄中,記錄了毛澤東的講話內容。

關於衛生工作的重大意義,毛澤東說:「革命需要槍杆子,但也需要有各種各樣爲槍杆子服務的人。部隊需要醫生,需要大量的醫生。大家要做‘政治堅定,技術優良的醫生,做細心負責,有本領的醫生。如果人家用八抬大轎把你請去,你本事不大,又馬馬虎虎。本來人家病不大,養養就好了,可你一服藥下去,把人吃死了,人家還不如到菩薩廟領一包香灰。我看香灰比你的藥好,總不會吃死人嘛。」

毛澤東指著當時住院的抗日名將續范亭說:「如果你們能把續將軍的病治好,你們的衛生工作就立了一大功。」

關於向白求恩學習。毛澤東演講時撫摸著白求恩的石膏像對醫務人員說:「你們大家要向他學習。白求恩大夫是加拿大人,他的醫術很高明,勝過我國漢末的華佗。現在他爲搶救傷員累死了,去見馬克思了。可惜他死得太早,是革命的大損失。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死,但怎樣死却有所不同。像白求恩那樣去見馬克思,那一定是要立功受獎的囉。馬克思會給你擺酒席,讓你上座。」

關於對醫務人員的期望,毛澤東說:「一些傷病員對醫院的吃住不滿意,把信寫到我這裏。大家一定要看到,這些傷病員同志打仗很勇敢,現在他們受傷了,得病了,照顧好他們是醫院的責任。我們寧肯自己緊張一點,困難一點,也要讓他們儘量吃好住好,要積極想辦法爲他們治病,使他們早日康復。同志們,希望你們努力學習,積極工作,爭當白求恩式的先進模範人物。」

毛澤東在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的演講,和他的《紀念白求恩》一脉相承,相得益彰。只是他在醫院的演講更有現實針對性。他號召醫護人員學習白求恩的全心全意、極端負責、精益求精,特別要學習白求恩無私利人的犧牲精神,要多做事少睡覺,要把傷病員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且第一次提出了「爭當白求恩式的先進模範人物」的號召。

大家知道,白求恩去世後毛澤東有許多題詞都是勉勵大家學習白求恩的。比如1941年5月爲國際護士節的題詞「護士工作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1941年7月爲延安(中國)醫科大學題詞「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1942年5月又一次爲國際護士節題詞「尊重護士,愛護護士」。1945年12月爲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護士學校第三期畢業班題詞「治病救人」。1965年8月30日爲廬山療養院護士鐘學坤題詞「學習白求恩,學習雷鋒,爲人民服務」。可以說,毛澤東終其一生,始終把白求恩視爲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特別是醫務工作者學習的榜樣,始終把白求恩精神視爲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時代價值

白求恩能够被中國人民永久紀念,能够在加拿大、西班牙,北美、大洋洲甚至非洲被人們反復提起,能够被歷史學家、文學家、哲學家、藝術家和衆多影視作品不斷地討論和上演,有關他的著作被譯成20多種文字在世界流傳,實際上已經說明,白求恩和他的精神對今天這個時代有其重要價值,而且這個價值會繼續得到未來世界的認可。

那麽,白求恩和他的精神的時代價值何在?

他對信仰的虔誠與堅守啓發我們精神世界是不可缺的。白求恩從虔誠的基督徒轉向達爾文進化論,進而轉變爲社會主義者和共産主義者,是他信仰發展的必然歸宿。每一次轉變都來自他內心的呼喚,每次堅守都要面臨利益的考驗。白求恩去西班牙之前,爲自己寫下墓志銘:「生爲資産階級,死爲共産主義者。革命萬歲!」這表明從那時起,他已經成爲資産階級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叛逆者。他和那個時期很多的職業革命家一樣,出身富貴,生活優裕,受過良好教育,本應是那個制度的擁護者。然而,他拋弃這一切,成爲舊制度的掘墓人。其中的原因有三:一是他在和勞動大衆的生活中,衝破了個人利益的束縛,轉向爲人民大衆謀利益。二是良好的教育經歷和學習能力,使他更能深刻理解社會主義的意義。三是他特有的精神氣質,例如追求正義、不肯妥協、敢於質疑等與他的信仰堅守高度契合。對今天的人們,信仰的意義和價值仍然是一個不可回避的課題。

他的英雄主義和犧牲精神是當今時代久違的崇高。白求恩有很深的英雄情結,隨時準備用熱血和生命去殉他認定的事業。在馬德里戰場,他從一個彈坑跳到另一個彈坑,只爲給傷員輸血。身後的美國記者驚嘆:「白求恩幾乎愛上了死亡。」在中國齊會戰場,他沿著交通壕直奔火綫,全然忘記呼嘯的子彈。在救護所,他69個小時內完成115例外科手術。對死亡他只有一個要求:「如果我犧牲在中國戰場,你要讓世界知道,白求恩是以一個共産黨的身份犧牲的。」在當今物欲橫流的世界,白求恩的殉道精神成爲稀缺。但是社會的進步,永遠離不開英雄主義和犧牲精神。

他的人道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成爲當今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明導向。白求恩對那個時期狹隘的人道主義和國際主義有深切體會。他與斯諾一樣,絕不贊成西方國家利益是硬利益,而東方國家利益是軟利益,須服從西方利益的警告,堅决反對西方國家對德意日法西斯的綏靖政策。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徹底的人道主義(對受援國,對交戰雙方民衆和戰俘)和徹底的國際主義(支援一切被壓迫民族的解放事業)。今天,各國命運緊密相連,沒有任何人有權宣布他的國家利益第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白求恩的人道主義和國際精神。

他的科學精神和創新品格爲當今世界邁上更高發展階段提供諸多啓示。白求恩對中國積貧積弱的現狀深感痛心,他呼籲中國:「通向勝利的道路上我們必須掌握先進技術,對醫生來說,雖然技術不能戰勝所有的死亡、疾病和傷殘,但可以戰勝其中的絕大多數。」他同時告訴人們:技術只有掌握在進步制度之中,才能造福人類。當今時代,我們不但需要更多的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技術以提升社會發展速度,更應當通過社會制度、機制的不斷創新,讓先進技術惠及更多的國家與人群。

白求恩,一位不曾遠去的英雄。我們這個時代仍然需要白求恩那樣的崇高與信仰,榜樣與英雄,創新與和諧。

(馬國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