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探討對台「戰略清晰」蘊含「以台制華」新伎倆

8月31日,美國國務院負貴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史達偉在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的視頻會議上表示,「美台關係」並非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雙邊關係的一部分,美方政策由1979年的「臺灣關係法」、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及對台「六項保證」共同組成,所有這些政策元素都很重要。

對於外界沸沸揚揚的美國可能改變傳統台海「戰略模糊」政策的傳言,史達偉辯稱,最近美國與臺灣互動頻繁並不是爲了「發出政策改變」的信號,事實上,它們「完全符合我們的長期政策」。這實際上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說辭。

美國所謂對台「六項保證」從一開始就是非法無效的,是美國前總統里根爲安慰當時的國民黨當局,在臺灣問題預留後手的權謀勾當。

1979年中美建交之後,美國爲尋求「平衡」,時任總統里根會同幕僚炮製了一個對台所謂「六項保證」,爲了避免大陸强烈反彈,就偷偷摸摸對台許諾。「美國在台協會」此次公布的「解密電報」,即1982年8月日,美國時任國務卿舒爾茨發給時任「美國在台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李潔明的電報,其中最沒有國際信義的就是「保證沒有改變美國對於所謂『中華民國主權』的立場」,這與美方在中美建交公報中的承諾是完全違背的——美國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

美方還有一個解釋,「美國支持長期維持台海現狀,但北京單方面改變了它,所以,現在美國對與臺灣交往政策做些重要更新,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情况,恢復台海的平衡。」這明顯是講給民進黨當局聽的。

實際上,美國的台海政策發生改變的主要動因是要加强「以台制華」,即發揮臺灣問題在「遏制和打壓中國」方面的更大作用,並不是所謂的「恢復台海平衡”。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包道格指出,美國政府相信,臺灣是用來遏制中國的一筆「資産」,「臺灣牌」正被一些官員用作打擊中國及限制其影響力的「武器」,但他們並沒有真正理解臺灣問題的敏感和爆炸性。

美國的台海政策逐漸走向「戰略清晰」是其「臺灣牌」中的重要一環,也是其「全政府」對華戰略的反映,即「整合國家力量的所有工具,在每一個領域全面反擊中國」。其爲中國設下的戰略陷阱是,隹一個單方面的「證據」企圖爲「一個中國」政策進行「再定性」,炮製新版本的「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

在中美全面競爭加速和美國看似更加支持臺灣之際,蔡英文當局開放含有瘦肉精的美猪牛進口一事突然切入輿論視綫,這本身就非常蹊蹺。據報道,今年8月初,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國務院一直在敦促相關部門與臺灣地區進行「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借此向大陸施加壓力。然後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就出場了,他設下了議題陷阱,即臺灣的「貿易壁壘」阻礙了「自貿進程」,這實際上給蔡英文施加壓力和提出「解决問題」的方向。

果不其然,蔡英文當局爲推進此亊,利用民進黨民代多數的優勢繞過立法機構,直接通過行政命令的方式鬆綁美猪牛進口。

作爲回報,美國副總統彭斯、國務卿蓬佩奧、商務部長羅斯分別發推文表示「贊揚」,台外事機構稱,美國政界和學界超過70人主動表達歡迎和肯定。美國還從歷史故紙堆找出了兩份電報,讓人以爲美國真的要實行「對台新政」了。

美國人抓住了蔡英文急於「去中國化」和尋求安全感的罩門。台媒分析,蔡英文急不可耐開放美猪牛進口,就是要換取美國的支持以抵制大陸。但是民進黨此舉顯然是高估美國低估大陸。因爲當民進黨都已主動亮出壓箱保底牌,美方的反應竟大都集中在經貿議題,而非軍事動態,顯然民進黨錯估了美方對臺灣的支持。「香港01網」的一篇評論稱,雖然蔡英文已不再有連任壓力,但越過立法機構强行開放,顯示了她寧願犧牲養猪農的權益,也要「靠美」的决心。

至於對台「安全承諾」上的「戰略清晰」,則更是美國政府難以抉擇的問題。前些天,特朗普在回答福克斯新聞網節目關於「解放軍攻擊臺灣」等問題時,「漫不經心」地回應:「我認爲中國明白我會怎麽做。」

需要引發警惕的是,美國外交和安全學界在辯論美國是否應當走向對台「戰略清晰」時,對華「鷹派」專家薛瑞福提出,美國對台應當「在戰略上清晰,在戰術上模糊」,這或許是美國阻撓兩岸統一、强化控制台灣的新思路。

(袁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