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烈士犧牲的歷史過程

毛澤東長子毛岸英1950年10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被彭德懷司令員稱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第一志願兵」。同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志願軍總部駐地——朝鮮大榆洞犧牲。關於毛岸英的犧牲情况,近年來有多種不同的說法,更有甚者說毛岸英是被美軍特工「綁架」「查哨遇敵」「因一碗蛋炒飯」犧牲的。這不符合歷史事實。作者根據有關檔案文獻資料和當事人回憶,撰寫此文,對毛岸英犧牲前後的情况作一考證。

「第一個志願兵」

毛岸英1922年出生於湖南長沙,是毛澤東與楊開慧的長子。八歲與母親楊開慧一起被捕入獄,目睹了母親與敵鬥爭和犧牲前的慘烈。後到蘇聯,在伏龍芝軍事學院和東方語言學院學習。在蘇聯衛國戰爭中曾參加蘇軍的大反攻。毛岸英回國前,斯大林接見了他,幷送給他一支手槍,作爲他參加蘇聯衛國戰爭的獎賞。

毛岸英回國後,毛澤東送他去陝北當農民,搞過土改。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後,毛岸英陪同兩個掃雷專家,帶領一個工兵排,作爲中央的先遣隊,首批進入北平,負責掃雷。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時,毛岸英擔任北京機器總廠黨支部副書記。10月,中共中央作出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兵抗美援朝的决定後,毛岸英立即向毛澤東、黨中央遞交了要求參加志願軍的申請書。毛澤東認爲兒子第一個志願報名參加抗美援朝,積極性很高,應該成全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勸毛澤東說,岸英在單位裏任務很重,不好離開,還是不要去朝鮮參戰了。可毛澤東却說,誰叫他是毛澤東的兒子,他不去誰去?

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離京赴朝前,毛澤東在菊香書屋爲他餞行,毛岸英作陪。

毛岸英問:「彭德懷叔叔,抗美援朝,上前綫打仗可有我一份?」彭德懷說:「去朝鮮有危險,美國飛機到處轟炸。你還是在後方,搞建設也是抗美援朝。」毛岸英懇求說:「讓我去吧。我在蘇聯當過兵,參加過對德國兵的作戰,一直攻到柏林。」毛澤東說:「我看,你就收留他吧。岸英會講俄語、英語,你到朝鮮,免不了跟蘇聯人、美國人打交道,讓他擔任翻譯工作。」

就這樣,毛岸英上前綫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第二天,他告別了剛結婚不到一年的妻子,隨隊出發了。

彭德懷感動於毛主席日夜爲抗美援朝操勞,現在又送兒子上前綫,也被毛岸英積極要求上前綫的决心所感動,他說:「毛岸英是我們志願軍的第一個志願兵。」

遭敵機轟炸犧牲

毛岸英隨志願軍司令部跨過鴨綠江後,擔任志願軍司令部辦公室的翻譯,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

據彭德懷的軍事秘書楊鳳安回憶:毛岸英平易近人,彭德懷司令員多次提出要毛岸英與他一起吃飯,毛岸英都謝絕了,說都是一樣的飯菜,和辦公室的參謀們一起更隨便些。毛岸英除擔任俄語翻譯工作外,辦公室沒再給他分配其他任務,但他會主動參與辦公室的各項工作。

1950年11月,第一次戰役剛結束,朝鮮首相金日成和蘇聯駐朝鮮大使拉佐瓦耶夫便來到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所在地大榆洞,與彭德懷司令員會晤。毛岸英擔任翻譯工作,他用流利的俄語向拉佐瓦耶夫翻譯了彭德懷介紹第一次戰役的情况和即將發動第二次戰役的計劃。

志願軍司令部所在地大榆洞是當地著名的金礦,較引人注目。志願軍司令部附近又集中了四部電臺,收發電報較多。美軍通過空中偵察和無綫電測向,發現大榆洞是志願軍重要指揮機關所在地,經常派飛機在志願軍司令部上空進行偵察活動,有時還俯衝掃射。

11月21日,周恩來以中共中央名義致電志願軍司令部黨委:爲保證志司指揮機關及其領導同志的安全,中央責成志司黨委應成立决議,規定志司駐地應經常變動,電臺應分散安置,防空洞必須按標準挖好,幷布置地下辦公室。凡遇敵機來襲,負責同志必須進人地下室,任何同志不應違背。11月24日,毛澤東又致電彭德懷等志願軍領導人,指出:請你們充分注意領導機關的安全,千萬不可大意。此次戰役中敵人可能使用汽油彈,請你們研究對策。

根據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精神,志願軍黨委常委專門召開會議,會議决定,志願軍司令部機關全體人員於25日前疏散到各自的工作崗位,彭德懷司令員的安全由洪學智副司令員負責。

11月25日拂曉前,洪學智副司令員趕到彭德懷司令員的作戰辦公室,請其到山溝的防空洞辦公,彭德懷堅持不肯走。洪學智看勸說不行,連推帶拽地把彭德懷拉出去,命人把彭總的辦公用品和鋪蓋、行軍床等拿到防空洞。

彭德懷司令員到防空洞後,便召集鄧華、洪學智兩位副司令員研究第二次戰役打響的時間和打響後如何縱深穿插及實施迂回包圍等問題。過了兩個多小時,彭德懷叫楊鳳安去辦公室向值班參謀瞭解一下前綫的情况。楊鳳安剛到司令部辦公室前,就看到兩架敵機從辦公室旁上空飛過。楊鳳安進屋後馬上告訴大家,要注意防空,隨即向作戰處副處長成普和參謀徐元畝瞭解前綫的情况。此時,毛岸英和參謀高瑞欣因爲昨晚加班太晚,還沒吃早飯,正在辦公室圍著火爐熱早飯。

楊鳳安瞭解情况後準備回去向彭德懷報告,一開房門又見幾架敵機飛來,他大喊「不好,快跑」,這時敵機的凝固汽油彈已離機艙,幾十枚投在志願軍司令部辦公室及周圍,頓時火光沖天,濃烟滾滾。成普、徐元畝和彭德懷司令員的兩名警衛員從火海裏跑了出來,成普面部受輕傷。毛岸英和高瑞欣沒來得及跑出來,不幸犧牲。

志願軍司令部辦公室參謀龔杰回憶:24日夜我值班到天亮,當夜,毛岸英、高瑞欣二人在志願軍政治部的山洞裏休息,25日9時以後才回到辦公室。當時他倆還未吃早飯,可是飯已經冷了,他們熱了飯還未來得及吃,就遇敵空襲,不幸犧牲。

楊鳳安跑到防空洞,向彭德懷報告:「辦公室的人員,除了岸英和高瑞欣同志沒跑出外,其他同志都已經安全脫離,看來岸英和瑞欣同志犧牲了。」

彭德懷聽後臉色蒼白,久久一言不發。他來到出事現場,看著燒焦的尸體,心情十分沉重。人們通過一燒焦的表殼辨認出毛岸英的遺體,這塊表是他出國前夕岳母送給他的紀念物。

彭德懷以志願軍司令部的名義給中央軍委起草電報,短短的電文,他竟寫了一個多鐘頭,電文如下:

軍委並高(崗)、賀(晉年):

我們今日7時已進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個參謀在房子內。11時敵機4架經過時,他們4人已出來。敵機過後,他們4人返回房子內,忽又來敵機4架,投下近百枚燃燒彈,命中房子,當時有兩名參謀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燒死,其他無損失。

志司 25日16時

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接到電報後,泪流不止,他深知這對毛主席的打擊有多麽大,在與劉少奇商量後,决定暫不將毛岸英犧牲一事告訴毛澤東。

1951年1月,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次戰役取得勝利、朝鮮戰局得到基本扭轉後,周恩來才將上述電報給毛主席看,幷附信:

主席、江青同志:

毛岸英同志的犧牲是光榮的。當時我因你們都在感冒中,未將此電送閱,但已送少奇同志閱過。在此事發生前後,我曾連電志司黨委及彭,請他們嚴重注意指揮機關安全問題,前方回來的人亦常提及此事。高瑞欣亦是一個很好的機要參謀。勝利之後,當在大榆洞及其他許多戰場多立些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烈士墓碑。

周恩來

中央機要辦公室主任葉子龍拿著電報走進毛主席的辦公室時,毛主席正在沙發上看報紙。葉子龍將電報交給他,然後默默地站在旁邊。葉子龍回憶說:毛主席像平常一樣,放下報紙,接過電報看了起來。這時,我感覺空氣仿佛凝固了。毛主席將那份簡短的電報看了足足有三四分鐘。

毛主席將目光緩慢移向茶几上的烟盒,顫抖著幾次都沒從烟盒抽出烟來。他的眼睛濕潤了,可還是沒有哭出來,頂住巨大悲痛只是長長地「唉」了一聲,說:「誰讓他是毛澤東的兒子……」他向葉子龍擺了擺手說:「戰爭嘛,總會有犧牲,這沒有什麽!」

「岸英是一個普通戰士」

1951年2月16日,彭德懷急電毛澤東主席,要求利用作戰間隙回北京向中央當面彙報朝鮮戰局。毛澤東複電同意。

2月20日晚,彭德懷回國。21日下午乘飛機抵達北京西郊機場後,乘車直奔中南海。毛澤東不在,彭德懷又趕到西郊玉泉山毛澤東住處進行彙報。毛澤東當時正在午睡,得知彭德懷前來彙報,立即起床。

彭德懷向毛澤東詳細彙報了朝鮮戰局,說明從敵我現實情况分析,朝鮮戰爭不能速勝。彭德懷說:我軍現在是出國作戰,與在國內作戰突出的不同之處,一是兵員補充不能取之於敵,現在志願軍傷亡很大,得不到及時補充。即使繳獲了敵人的裝備,因缺乏技術人員,不能使用,幾乎全被敵機炸毀;二是敵機轟炸,道路、車輛毀壞嚴重,物資得不到及時補充;三是嚴冬季節,戰士衣服單薄破爛,大量生病和凍傷;四是幾十萬志願軍得不到充足的糧食供應,指戰員靠的是一把炒麵一把雪堅持作戰,嚴重影響作戰行動。我們現在是一無空軍掩護,二無足够的高射火炮,運輸車輛大部分被中途炸毀。如不能有效地保障後方的交通運輸,是無法堅持長期作戰的。

毛澤東聽後,沉思了一會兒說:中央對志願軍在朝鮮前綫的困難處境很關心,根據現在的情况來看,朝鮮戰爭能速勝則速勝,不能速勝則緩勝,不要急於求成。彭德懷感到,毛澤東主席給了抗美援朝戰爭一個機動而明確的方針。

彭德懷還向毛澤東詳細彙報了毛岸英犧牲的經過,幷檢討說:「主席,你讓岸英隨我到朝鮮前綫後,他工作很積極。可我對你和恩來幾次督促志司注意防空的指示不重視,致使岸英和高參謀不幸犧牲,我應當承擔責任,我和志司的同志們至今還很悲痛。」

毛澤東沉默了一陣慢慢抬起頭來,緩慢地對彭德懷說:「打仗總是要死人的嘛,中國人民志願軍已經獻出了那麽多指戰員的生命,他們的犧牲是光榮的。岸英是一個普通的戰士,不要因爲他是我的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

毛澤東還叮囑彭德懷,現在美國已使用在朝鮮戰場上的各型飛機約1000多架,千萬不能疏忽大意,要采取一切措施保證司令部的安全。

2月25日,根據毛澤東主席的指示,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和彭德懷共同召集中央軍委各總部負責人會議,討論各大軍區部隊輪番入朝參戰和如何保障志願軍物資供應的問題。

3月1日,彭德懷離京返回朝鮮戰場。

烈士永垂不朽

1954年12月,解放軍總幹部部擬一電稿,提出將毛岸英的遺體運回北京安葬。彭德懷從大局考慮,沒有同意這個建議。爲此,彭德懷給周恩來總理寫信,明確表示:

我意即埋在朝北,以志司或志願軍司令員名義刊碑,說明其自願參軍和犧牲經過,不愧爲毛澤東的兒子,與其同時犧牲的另一參謀高瑞欣合埋一處,似此對朝鮮人民教育意義較好,其他死難烈士家屬亦無异議。原電稿已送你處,上述意見未寫上,特補告。妥否,請考慮。

12月25日,周恩來在彭德懷的信上批道:「同意彭的意見,請告總幹部部另擬複電。」同時將此件轉送劉少奇、鄧小平閱。

中共中央采納了彭德懷的建議,决定將毛岸英的遺體移葬於檜倉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爲毛岸英立了大理石的墓碑,上面鐫刻著郭沬若題寫的「毛岸英同志之墓」七個大字,墓碑背面的碑文寫道: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韶山沖,是中國人民領袖毛澤東同志的長子,一九五〇年,他堅决請求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於一九五〇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犧牲。毛岸英同志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精神將永遠教育和鼓舞著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姜廷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