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 關注新冠病毒「環境傳人」

【中新社廣州12月19日電】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19日出席在廣州舉行的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談及新冠病毒「環境傳人」,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科研合作」等話題。

鐘南山稱,現在,新冠病毒研究出現了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就是「環境傳人」。「什麼樣的情況會感染,環境裡病毒要達到多少濃度會出現感染,新冠病毒能夠存活多少天?這就需要我們這一行業的人來找出它的規律」。

此外,現在進入了秋冬季,對病毒的檢測就要求更快。鐘南山稱,秋冬季也是流感的高發季節,要迅速檢測區分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

「我們都看到,大資料在此次新冠肺炎防控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為政府正確決策、精准施策提供科學依據;為防止疫情蔓延,建立前瞻性研究模型,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發揮支撐作用,同時也為新冠病毒結構分析、疫苗和藥物的研發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鐘南山稱,疫情之初,他的團隊分析了10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的情況,瞭解新冠病毒的潛伏期和特徵,實踐證明作用很大。

「我們還通過對將近100萬張CT採用人工智慧分析,幫助醫生診斷新冠肺炎,明確預測重症患者的方法,並可以及時採取一些更好的醫療手段預防。」鐘南山稱。

鐘南山說,這些資料如何變活?需要結合臨床,瞭解資料的背後意義。「這是什麼病?這個病人的情況是怎麼樣,你再通過這些大資料的話,那你就可以得出很多非常有價值的東西。」

在本次學術委員會研討會上,還有來自香港和澳門的學者,例如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呂堅和英國皇家學會院士盧煜明。

「現在我們發現科研界有很多的研究論文發表,但是都沒有進入轉化的階段,接下來我們可以進一步加快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進程。」鐘南山稱,澳門大學和澳門科技大學都有很好的基礎研究資料,希望結合臨床進行轉化,不能止步於論文發表,同時希望借助一國兩制的優勢,以澳門為試點,縮短和簡化中藥、診斷試劑的審批流程,在澳門通過後,擴展至大灣區使用。

中新社北京12月19日電: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19日在北京表示,將在全國範圍內對重點人群開展新冠疫苗接種。

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當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曾益新介紹說,此次接種的重點人群包括從事進口冷鏈物流、口岸工作人員、國內國際從事交通工作者、醫療疾控等感染風險較高人員以及前往感染風險高的國家地區的人員。

曾益新說,中國基於五條不同的技術路線同時開展疫苗研發。從4月2日批准第一個疫苗進入I、II期臨床試驗,到6月份批准三個疫苗緊急使用,再到7月份以來多個疫苗陸續到境外去開展III期臨床試驗,總體工作進展比較順利。

他指出,隨著冬春季來臨,各地溫度都在下降,疫情防控形勢將更加嚴峻,挑戰更大。在總結前期緊急使用階段的經驗基礎上,對部分重點人群開展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對於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的意義。這部分人群主要因為工作的關係,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相對于其他人群更高。

他表示,把高風險人群優先保護好,至少有兩個意義,一是對這部分人群起到保護作用,二是有利於「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有利於總體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