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一號”進商用 拓中國核電海外機遇

【香港中通社北京1月31日電】全球首台“華龍一號”核電機組——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日前進入商業運行。分析人士稱,作為當前國際核電市場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電機型之一,“華龍一號”不僅有助中國核電建設的穩步發展,且將提升中國核電在海外市場的商業與合作機遇。

據悉,“華龍一號”福清核電5號機組於去年11月27日首次成功并網,在經數月測試後,如期投入商用運行。運行後,年發電量近百億千瓦時,可滿足中等發達國家百萬人口的生產和生活年度用電需求。同時,可減少相當於標准煤消耗31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16萬噸。

公開信息顯示,“華龍一號”是中核集團在30餘年核電科研、設計、製造、建設和運行經驗的基礎上研發設計而成,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三代壓水堆核電項目,設計壽命60年,反應堆採用177堆芯設計,堆芯採用18個月換料,電廠可利用率達90%,創新性採用“能動和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系統、雙層安全殼等技術,在安全性上滿足國際上最高安全標准要求。

據悉,目前國際上掌握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只有中國、美國、法國和日本。所謂三代標准最早由歐美國家提出。未來,中國希望依靠自身實力,參與到第4代核電站國際標准的制定當中,以此進一步推進全球核電行業的發展。

專家表示,“華龍一號”作為中國核電走向國際的“國家名片”,是中國核電創新發展的重大標志性成果。由於所有核心零部件均實現國產,國產化率達到85%以上,因此具備批量化建設的能力。

從“華龍一號”誕生過程中不難發現,中核集團通過聯合58家國有企業,聯動了140餘家民營企業,帶動了上下游產業鏈5000多家企業,共同突破了411台核心裝備的國產化,形成700餘件專利、120餘項軟件著作權、1項國際核電標准,涵蓋核電廠前期、設計、設備、建設、調試等全生命周期,形成“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所需的解決方案。

目前,除福清核電5號機組商用外,中核集團在海內外共有6台“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在建,建設工程安全和質量均處於良好受控狀態。

專家稱,對中國核電而言,過去5年是核電建設由停滯到緩慢複蘇的過程。2016年到2018年,連續3年未有商業核電站獲批開工。2019年到2020年,先後共有5個項目10台機組獲批,其中3個項目為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