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節前貴州之行 新春足跡顯特別之意

【中新社北京2月7日電】農曆牛年春節即將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赴貴州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春節前的國內考察是中國特色的政治傳統,也有著深刻的符號意義。立足“十四五”開局之年、身處疫情防控背景之下,在今年這個別樣春節,外界也從習近平貴州之行中讀出特別之意。

從脫貧攻堅到謀劃鄉村振興

無論是在江西井岡山革命老區還是四川大涼山深處,無論是在“苦瘠甲于天下”的甘肅中部村莊還是零下30多度的內蒙古邊陲小鎮,觀察習近平過去8年春節前夕的考察,“脫貧攻堅”始終是突出主題,他用新春足跡為外界勾畫出一份中國減貧的路線圖。

“脫貧之後,要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中國在去年如期完成新時期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今次來到中國最後實現脫貧的貴州,習近平在畢節市黔西縣化屋村考察時的這番話,點題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再次明確新階段的特別任務。

越是脫貧難度大的地方,脫貧之後越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最有效的手段無疑是銜接推進鄉村振興。習近平曾多次說,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在外界看來,習近平此次考察正是在新階段開局的節點,為如何接續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劃出重點。

在化屋村,習近平聽取該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等情況介紹。在村民家中,他強調,就業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本措施。要積極發展鄉村產業,方便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在扶貧車間,習近平點贊當地特色苗綉產業,鼓勵發揚光大苗綉,“為扶貧產業、鄉村振興作出貢獻”。

有觀察家指出,在化屋村這個曾經的深度貧困村,習近平特別強調“就業”和“產業”,指明未來鄉村振興的重點,特別是立足地方特色發展鄉村產業更具可持續性,這或將成為中國接續鄉村振興的優先發力方向。

進“小超市”問“大民生”

春節在中國人心中具有特別意涵。從蘭州市城關區五泉菜市場,到錫林浩特市楚古蘭街道愛民社區超市,再到昆明新春購物博覽會年貨街,在習近平的新春足跡中,年前市場供應、年貨供銷、物價運行等這些事關民眾幸福感的事情,是他格外關注的內容。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各地倡導就地過年的背景下,如何保障春節期間的市場供應、讓民眾過上安心年成為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前不久,中國官方下發通知,明確要求加強就地過年群眾生活保障,確保生活必需品不斷檔、不脫銷。

“各地區各部門要做好就地過年的服務保障工作,讓群眾過一個特別而又溫馨的春節。”在這次貴州考察中,習近平走進超市,仔細察看商品價格,瞭解當地“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等供應保障情況。他還特別強調“舌尖上的安全”,要求落實防疫措施,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確保百姓過年安心、放心、舒心。

有評論認為,從往年的返鄉大軍到今年的就地過年,尤其是如何讓留下來的民眾在異地過好別樣春節成為今年春節的一大民生關切。“貨架子”價穩、“菜籃子”量足,這些事關“年味兒”和民眾幸福感,習近平春節前夕走進超市,進“小超市”問“大民生”關切“讓群眾過一個特別而又溫馨的春節”,彰顯他對別樣春節中民生的特別關切。

聚焦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

在此次貴州考察中,“小小社區”再次牽動習近平的心。他專門來到社區,瞭解開展便民服務、加強基層黨建等情況。基層社區承擔著落實政策部署“最後一公里”的關鍵角色,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此時習近平對于社區的考察更顯意義特殊。

在觀山湖區金陽街道金元社區,習近平將社區比作居民的“港灣”,指出要強化社區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區有服務,讓社區成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灣。

社區作為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人們常用“神經末梢”來描繪社區的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基層社區作為聯防聯控第一線更是發揮出關鍵作用。據統計,疫情期間中國400多萬名城鄉社區工作者織密65萬個城鄉社區防控網,築牢民眾“最貼身”的防線。

隨著“加強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建設”被明確寫入“十四五”規劃建議之中,習近平此次貴州考察再次強調基層社區作用,指出“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分析指出,社區考察的背後正是聚焦基層治理現代化,在開局起步之年,再次明確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向基層放權賦能。

當社區從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到檢驗政策成效的“試金石”,再到居民的“安心港灣”,中國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方向在其間愈發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