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推動經濟才是澳門突圍之道 陳觀生

經濟冷風未退,各界苦苦掙扎希望盡快走出陰霾。疫情令市場生態產生變化,固有的發展模式未必可滿足疫下新需求,簡單如電子支付已成為商戶基本服務,與疫情前無法相比。後疫情時代,突圍之道究竟在哪里?是依賴政府「扶貧濟困」?這顯然不太現實。是墨守成規苟延殘喘?這無疑是死路一條。是隨波逐流夾縫求生?這也不是長久之計。窮則思變,柳暗花明,當代全球新產業革命的興起提供了新的生存空間和發展的契機。澳門經濟的突圍之道只能是與時俱進的變革,即順應當代新產業革命的潮流、進行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的根本性變革。

創孵項目啟示:科技賦能

據本澳傳媒報道,新冠肺炎對青創企業帶來挑戰與機遇。澳中致遠行政總裁、青年創業孵化中心董事長崔世平表示,去年第二季中心對會員進行問卷調查,逾75%反映虧損,但在政府經援措施及中心協助下,第三、第四季該比例已收窄至19%、12%,更有會員把握線上商機逆流而上,更獲得七位數投資。過去三年中心孵化項目的存活率有83%。

崔世平表示,澳中致遠管理運營青年創業孵化中心三年多,截至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共收到351個項目入駐申請,目前中心孵化的會員有106個團隊,當中49%是科創項目,有19%是文化項目,商貿服務項目有16%,醫藥項目佔5%。進駐中心的會員分初階和進階兩個階段,初階孵化期為六至十二個月,經業務考核後,可成為進階會員,進階孵化期為十二至十八個月,即整個進駐期一般不超過兩年。據會員追蹤調查瞭解,過去三年,曾接受中心孵化服務的223個青創項目當中,有83%的項目仍在奮鬥,即存活率達83%,也反映青創具有生命力、戰鬥力,敢於接受市場考驗,因應市場情況調整業務再發展。

有評論認為,由澳中致遠管理營運的青年創業孵化中心,三年來進駐的項目存活率高達八成三,成效突出,卻非偶然。所有進駐的團隊要訂定創業計劃,制訂發展路線,定期檢視,並透過不同的分享經驗及活動,助力青創對接市場,激發向前的動力。從不同的磨練機會中,青創者強化其抗逆能及應變能力,並激發出逆境自強的精神。從創孵中心的會員,把握疫下民生消費的轉變,利用大數據,逆市拓展售賣機業務,恰好反映推動雙創的理念,解決市場痛點與發展新需求。疫情加速了大眾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如過去慣於面對面的商業模式,疫下搬到線上進行等,多方面重塑市場發展路徑。面對急速的轉變,營商者只能緊貼市場,重新思考未來路向,這既提高了發展門檻,同時帶來全新的市場空間。

澳門經濟的未來在於科創興澳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應該是一個普遍的真理。大多數的澳門中小微企業實行的是傳統商業模式,對技術的要求很低,基本談不上不斷推動技術進步。當今新的商業模式正在逐漸取代傳統商業模式,這將迫使傳統企業不得不邁上技術進步的軌道。在歷史趨勢之下,澳門自然也回避不了。對於澳門經濟的未來在於科創興澳,也許不少人是不以為然的。一直到疫情之前,澳門經濟形勢不錯,四面八方的人趕著來澳門送錢,一年的入境遊客超過3000萬,一年的博彩收入超過450億 美元,一年的博彩稅上千億澳門元。特區政府的錢多得花不完,小日子過得滋潤著呢,有必要搞什麼科創嗎?或許,還有人強調澳門的特殊性,強調澳門以賭立城是資源稟賦下的歷史選擇。他們認為只要中央的自由行政策不收緊,賭業的客源就不缺,有客源就不愁沒有國際大財團投資澳門。不缺客源,不缺投資,澳門就能坐收滾滾銀錢,何樂不為。至於科創,喊下口號就好,似乎與澳門關係不大。

不過,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在加速變革的當代,「一招鮮,吃遍天」的好日子是不可能長久的。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如果從長遠的和全局的角度深入思考,不難發現,澳門是不可能置身於科技發展引領的新產業革命潮流之外的。

首先,推進科創興澳,是澳門提高內生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需要。長期以來,澳門主打博彩業,這是澳門的優勢所在,但也是澳門經濟發展的瓶頸所在。博彩本身並不創造財富而只是轉移財富,它主要是基於賭客投機發財的心理,把別人的錢巧妙地轉移到自己口袋裏來。因此博彩業本質上是一種以鄰為壑的非健康產業,它本身並不具有內生的經濟動力。澳門人自己是不賭博的,博彩業的市場需求幾乎全來自境外。因此主要靠博彩業支撐和帶動的澳門經濟自然就主要依賴境外地區的財富轉移,本質上屬於一種不可持續的寄生性經濟。並且,博彩業的極度膨脹和一業獨大,導致資源過度聚集,必然擠壓其他行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空間,從而導致澳門經濟的內生動力更加不足。正如任何生命體的壽命取決於其內生的生命力,內生經濟動力也是任何獨立經濟體賴以生存的根本。要真正保持澳門經濟的長期繁 榮穩定,不能不提高澳門經濟的內生動力。而要提高澳門經濟的內生動力,在當今形勢下非迎接發展科技創新產業莫屬。

其次,科創興澳也是提高澳門經濟抗風險能力的客觀要求。澳門博彩業的高度興旺發達,對中國內地的經濟安全是有影響的。且不說中國內地為澳門博彩業承擔了巨大的社會成本,單說每年上千億資金的流失,勢必將影響到國家的經濟安全。因而,隨著內地收緊自由行簽證制度,澳門的內地客源的增長勢頭將被控制,而且最近國家頻頻發出打擊非法跨境賭博的信號,雖然暫時未直接針對澳門,但國家也絕不會容忍打擊非法跨境賭博在澳門這裡留有缺口。因此,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為了提高抗風險能力,澳門需要推行產業多元化;而推行產業多元化的最佳途徑,非科創興澳莫屬。

再次,推進科創興澳是緩解澳門社會經濟嚴重失衡的有效途徑。廿年博彩業的高歌猛進,在推進澳門經濟高增長的同時,也加劇了產業結構的兩極化和社會的兩極分化。如果考慮到飆升的房價及物價因素,普通市民並沒有分享到經濟高增長的成果,反而還承受了增長的代價。博彩業老闆以及博彩仲介人成為澳門財富得益最多的一群;空前地增加了澳門的社會成本,例如人口擁擠、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病 態賭徒增多、社會風氣變壞等。作為最具活力和創造力的新經濟形式,科創興澳,迎接新產業革命無疑是緩解澳門社會經濟失衡狀態的最佳途徑。

最後,更應該看到的是,隨著網路技術的高度發展和互聯網、移動網的普及,網遊博彩平臺國際化和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完善,專業化網路博彩公司越來越多,組織結構更加嚴密,帶來了網路博彩的迅速發展。新興起的網路博彩將對澳門博彩業產生致命的威脅。

制定科創興澳的整體發展規劃

以科技推動經濟發展,推進新產業革命,促進澳門中小微企業發展,是一項規模宏大又錯綜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到企業、政府和社會三大層面及其方方面面的問題。澳門推動科創發展,需要企業界的積極參與,也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密切配合,而澳門特區政府更是重要主角。其中,科創興澳的主體是企業,而主要推動者則是政府。過去,特區政府採取了多方面的措施扶助中小企業的發展,但這對於推進科創興澳來說顯然是力度不夠的,應該在此基礎加強政策力度。必須指出,這不是對某一個產業或某一個群體的傾斜性政策照顧, 而是從澳門經濟社會整體長遠發展出發來發揮政府應有的職能和作用。

特區政府將經濟局重組為經濟及科技發展局,開宗明義就是推動科技產業發展。經濟及科技發展局長戴建業表示,會從四方面著手,包括積極引進優質科技企業、透過產學研合作推動、積極融入國家發展規劃、支持本澳中小企應用等,進一步利用好澳門自身優勢。

但遺憾的是,澳門特區政府一直沒有一個全面的發展規劃,沒有把戰略定位、構想和目標系統化為具體的長遠發展規劃。值此全球新產業革命興起之時,澳門特區政府從「居安思危,謀劃長遠」出發,有必要凝聚澳門社會各界精英的智慧,制定一個迎接新產業革命挑戰的澳門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規劃。

其一,創新型城市、智慧型城市才是澳門城市發展的未來。長期以來,澳門科技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科技產出亦微乎其微。近年世界主要國家研發投入占GDP的比例,美國、德國等超過2.5%,日本、韓國等超過3%;而澳門僅為0.04%,甚至低於非洲一些貧困國家的水準。澳門人均GDP高居全球前列,但世界頂級的富裕程度與地板級的科技投入,實在太不相稱。 未來城市之間的競爭終究是憑科技實力說話的。增加科技投入是澳門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澳門迎接新產業革命和實現長遠穩定發展的可靠保證。

其二,澳門經濟發展的未來要按照市場化的要求,推動大中小微企業以應用為核心的技術革新,大力引進和消化先進技術,並逐步向自主技術研發的縱深發展。一是有條件的企業要建立各種形式的技術研發機構,加強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和能力建設。二是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借用外腦進行技術開發或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結合的創新體系。三是建立健全鼓勵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體制機制,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最後,要充分發揮資訊化對技術創新的支撐作用,充分利用資訊化對產業技術的創新、擴散、傳播的優勢,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知識的學習、消化、吸收,利用資訊網絡平臺開展研究與開發合作,縮短創新週期,加快技術創新步伐,降低創新成本,促進產業自主創新體系的構建。

其三,澳門要適應科創興澳要求調整人力資源政策。澳門人力資源嚴重短缺,但科技和管理人才更缺。制定符合澳門實際的外勞政策,應該加入科創興澳的因素,即新型產業對簡單勞動力的需求減少而對技術人才的需求增加,在執行原有政策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為發展新型產業的企業開設綠色通道,放寬審批標準,增加輸入名額,提供申請審批便利,鼓勵企業多引進技術和管理人才。特區政府也可以專門制定一個發展新型產業的人才引進計劃, 特事特批,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利用勞工政策杠杆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引導企業發展新型產業。

其四,建立健全公平競爭的制度環境。澳門具有自由港和低稅率等制度優勢,但也有法制不完善和行政效率等方面的問題。為適應科創興澳的需要,特區政府有必要加強法制建設和健全市場法規體系,加快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信用認證體系等方面相關的法規立法進程,加強對知識產權保護和市場監管力度,創造有利於新興產業發展的公平市場環境。